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210发布日期:2021-01-15 11:5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影响面广:水利工程规划是流域规划或地区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一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既有兴利除害有利的一面,又有淹没、浸没、移民、迁建等不利的一面;为此,制定水利工程规划,必须从流域或地区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以期减免不利影响,收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最佳效果;二是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工期较长。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往往不太注重环境保护,在河道里我们随处可见垃圾,有些垃圾是我们随手扔进河里的,有些垃圾是被风吹进河里的,垃圾长时间在河道里会使得河水变质,同样垃圾聚集过多时容易导致水闸泄流时出现故障,对河道里的垃圾过滤,避免影响水闸,往往有的水闸前的过滤装置只是简单的将垃圾挡在水闸前,但是往往垃圾聚集过多后会导致水闸前水流不畅。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实用性强,易于清理的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通过设置过滤收集箱,在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两个过滤收集箱独立运转工作,形成两个垃圾过滤收集系统,在位于前方的过滤收集箱过滤收集的垃圾达到既定容量后,通过起吊电机盘绞吊起钢丝绳,把其吊起,通过吊起通槽放置在回收横梁,等待垃圾清理回收,吊起过程中,第二个过滤收集箱代替其进行过滤回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侧墙,所述安装侧墙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固定槽,所述安装固定槽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外部与所述安装固定槽端口的连接处设有套接固定块,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顶梁板,所述安装顶梁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起吊电机,所述起吊电机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外壳,所述安装底座顶面的中部镶嵌装有定位限制板,所述定位限制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收集箱,所述过滤收集箱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吊起钢丝绳,所述安装侧墙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回收横梁。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底座和安装侧墙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构件,所述安装侧墙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侧墙分置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左右两侧并通过一体灌浆浇塑的方式与所述安装底座构成一个整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底座和安装侧墙的厚度均为一至一点五米,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面与两个安装侧墙的内侧壁构成过滤水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侧墙的内侧壁与所述过滤收集箱左右侧面的连接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过滤收集箱的侧壁为摩擦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收集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收集箱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过滤水道内部的前后两侧边,且两个过滤收集箱之间留有两至五米的间距。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收集箱为单面开口的箱体金属质构件,所述过滤收集箱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滤水孔,且所述过滤收集箱的表面涂有防腐防锈漆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收横梁为金属质构件,所述回收横梁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过滤收集箱相适配的吊起通槽,所述吊起通槽的边缘设有防护围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收集箱,在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两个过滤收集箱独立运转工作,形成两个垃圾过滤收集系统,在位于前方的过滤收集箱过滤收集的垃圾达到既定容量后,通过起吊电机盘绞吊起钢丝绳,把其吊起,通过吊起通槽放置在回收横梁,等待垃圾清理回收,吊起过程中,第二个过滤收集箱代替其进行过滤回收,避免了垃圾清理过程中,过滤系统停止工作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清洁效率和清理质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侧墙,利用两个安装侧墙和安装底座一体浇塑的结构,形成一个过滤水道,再通过其内部开设的限位槽和定位限制板,保证了过滤收集箱在通过起吊电机上下位移回收垃圾的过程中平稳,不受水流冲击的影响,提高了装置运转的稳定性,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水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收集箱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横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安装底座;2、安装侧墙;3、安装固定槽;4、安装支架;5、套接固定块;6、安装顶梁板;7、起吊电机;8、防护外壳;9、定位限制板;10、过滤收集箱;11、吊起钢丝绳;12、回收横梁;13、过滤水道;14、限位槽;15、滤水孔;16、吊起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5所示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的垃圾过滤装置,包括安装底座1,安装底座1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侧墙2,安装侧墙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固定槽3,安装固定槽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安装支架4,安装支架4的外部与安装固定槽3端口的连接处设有套接固定块5,安装支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顶梁板6,安装顶梁板6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起吊电机7,起吊电机7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外壳8,安装底座1顶面的中部镶嵌装有定位限制板9,定位限制板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收集箱10,过滤收集箱1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吊起钢丝绳11,安装侧墙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回收横梁12。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2和附图3,安装底座1和安装侧墙2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构件,安装侧墙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侧墙2分置于安装底座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一体灌浆浇塑的方式与安装底座1构成一个整体。

安装底座1和安装侧墙2的厚度均为一至一点五米,安装底座1的顶面与两个安装侧墙2的内侧壁构成过滤水道13。

安装侧墙2的内侧壁与过滤收集箱10左右侧面的连接处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的内壁与过滤收集箱10的侧壁为摩擦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安装侧墙2,利用两个安装侧墙2和安装底座1一体浇塑的结构,形成一个过滤水道13,再通过其内部开设的限位槽14和定位限制板9,保证了过滤收集箱10在通过起吊电机7上下位移回收垃圾的过程中平稳,不受水流冲击的影响,提高了装置运转的稳定性,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4和附图5,过滤收集箱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过滤收集箱10分别活动安装在过滤水道13内部的前后两侧边,且两个过滤收集箱10之间留有两至五米的间距。

过滤收集箱10为单面开口的箱体金属质构件,过滤收集箱10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滤水孔15,且过滤收集箱10的表面涂有防腐防锈漆面。

回收横梁12为金属质构件,回收横梁12的表面开设有与过滤收集箱10相适配的吊起通槽16,吊起通槽16的边缘设有防护围栏。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设置过滤收集箱10,在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两个过滤收集箱10独立运转工作,形成两个垃圾过滤收集系统,在位于前方的过滤收集箱10过滤收集的垃圾达到既定容量后,通过起吊电机7盘绞吊起钢丝绳11,把其吊起,通过吊起通槽16放置在回收横梁12,等待垃圾清理回收,吊起过程中,第二个过滤收集箱10代替其进行过滤回收,避免了垃圾清理过程中,过滤系统停止工作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清洁效率和清理质量,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首先安装好各个组件并保持装置正常运行,接着利用两个安装侧墙2和安装底座1一体浇塑的结构,形成一个过滤水道13,再通过其内部开设的限位槽14和定位限制板9,将两个过滤收集箱10分别固定安放在过滤水道13的两端,形成两个独立运转的垃圾过滤收集系统,再接着通过过滤收集箱10内部若干个滤水孔15进行水体过滤垃圾聚集,然后在位于前方的过滤收集箱10过滤收集的垃圾达到既定容量后,通过起吊电机7盘绞吊起钢丝绳11,把其吊起,通过吊起通槽16放置在回收横梁12,等待垃圾清理回收,吊起过程中,第二个过滤收集箱10代替其进行过滤回收,最后,在垃圾清理后,把其安置在对应位置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