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结构及用该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3363发布日期:2020-05-19 20:30阅读:1762来源:国知局
筏板结构及用该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筏板结构及用该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木材作为一种永恒的建材,古老而又现代,木结构建筑在风格特性上与城市特点相呼应,彰显人文特点。天然材质使建筑具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消除建筑本身作为外来物的冰冷感觉,木结构建造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人性化特点。木结构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更有利于结合中国文化特点,焕发历史神韵又不失现代气氛,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

木结构建筑基础夯实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木结构柱底部的不均匀下沉,进而出现使用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筏板结构及用该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要解决已使用的木结构柱不均匀下沉、木结构基础稳定性差、使用年限短、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筏板结构,所述筏板结构呈方形,包括设置在方形四个角部的柱墩、底部设置在柱墩上的木柱、上层植筋、下层植筋、上层钢筋、下层钢筋和设置在方形四周边缘的混凝土挡水暗墙,上层钢筋与柱墩之间通过上层植筋连接,下层钢筋与柱墩之间通过下层植筋连接;混凝土挡水暗墙顶面的高度与上层植筋顶面混凝土顶面高度平齐。

进一步,混凝土挡水暗墙的高度为1000mm,厚度为300mm;混凝土挡水暗墙采用c30混凝土浇筑而成。

进一步,上层植筋插入柱墩的深度至少为10d;下层植筋插入柱墩的深度至少为10d。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用上述筏板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进场后,铺装清理;

步骤二,人工土面开挖;人工将土清理至柱墩垫层底,清理出来的土就近堆放,方便回填使用;

步骤三,基底清平,采用小型夯机同时浇水对基底进行人工夯实;

步骤四,垫层浇筑;

步骤五,在柱墩两侧对称设置一组用于插入上层植筋和下层植筋的孔,植筋完成后进行上层钢筋、下层钢筋绑扎;

步骤六,模板支设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毕后进行混凝土养护;

步骤七,施工混凝土挡水暗墙;

在步骤六的筏板施工完毕后,在筏板四周人工挖槽,槽底比筏板底低600mm,在开槽过程中注意对筏板底部土层的保护;开槽完毕后施工100mm的垫层;

步骤八,用千斤顶回顶木梁,将裂缝对齐,在木柱底部与柱墩之间塞入木楔垫高;

步骤九,回填土夯实并进行地面铺装。

进一步,步骤五中,植筋的具体工艺步骤为:

第一,表面清理;

第二,钻孔;在柱墩上确定定位孔的具体位置,根据筏板钢筋间距进行植筋;采用钻头进行钻孔,钻进过程中保证钻头垂直,并时刻注意蓄水润滑降温,钻孔深度不小于10d;

第三,清孔;将钢筋棍与棉布绑扎在一起,把孔内的水吸附干净;将钢筋棍与毛刷用扎丝绑在一起,伸入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小鼓风机套上塑料管伸入距孔底3cm左右,将孔内灰尘冲出,用毛刷沾丙酮或酒精擦洗孔壁;

第四,植筋;

s1,钢筋清理:植筋前将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油污及锈迹,并在钢筋上用油漆做好植筋深度的标识;

s2,注胶:取一组强力植筋胶,将胶水注入孔内约80%深度,注胶过程中注意将孔内的空气排干净;孔内注满胶水后应立即进行植筋操作;

s3,植筋:孔内注满胶水后应立即进行植筋操作;钻孔内注完胶水后,把经过除锈处理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s4,钢筋植入后,采用绑扎的形式与周围钢筋固定在一起,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震动钢筋,常温下约为50h;

s5,钢筋植入后,在植筋区域用塑料布设置挡雨棚,避免雨水进入到柱墩内影响植筋强度;

第五,加强筋绑扎。

进一步,步骤七中,垫层采用c15的混凝土。

进一步,步骤八中,千斤顶回顶木梁的施工工艺为:

第一,确定回顶点;对与木柱相连的三条木梁采用千斤顶进行回顶,回顶点为靠近沉降木柱的一侧,千斤顶基础为混凝土筏板;

第二,扁担木梁及回顶木立柱就位,千斤顶回顶;

第三,在木柱底部与柱墩之间塞入木楔垫高;

第四,待木结构稳固后将千斤顶撤除,由园林单位和精装单位进行恢复工作。

进一步,回顶立柱采用直径不小于300mm的圆木或方木,千斤顶与回顶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垫板。

进一步,垫板材质为钢板;钢板厚度至少为10mm。

进一步,木楔与沉降木柱材质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提供的筏板结构及用该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方法简单有效,将四个独立基础采用植筋扩大变为筏板。

2,施工完毕后的木结构基础稳定性高,结实耐用。设置了混凝土挡水暗墙很好的防止了木柱底部防潮变形。

3,插入木楔调平木柱,撤掉回顶机构后,进一步对外形进行美化起到了很好的维护翻新的作用。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筏板结构俯视图。

图2是1-1剖面提图。

附图标记:1-木柱、2-上层植筋、3-下层植筋、4-上层钢筋、5-下层钢筋、6-混凝土挡水暗墙、7-垫层、8-木楔、9-柱墩、10-基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筏板结构,所述筏板结构呈方形,包括设置在方形四个角部的柱墩9、底部设置在柱墩9上的木柱1、上层植筋2、下层植筋3、上层钢筋4、下层钢筋5和设置在方形四周边缘的混凝土挡水暗墙6,上层钢筋4与柱墩9之间通过上层植筋2连接,上层植筋2插入柱墩9的深度至少为10d;下层植筋3插入柱墩9的深度至少为10d,下层钢筋5与柱墩9之间通过下层植筋3连接。混凝土挡水暗墙6顶面的高度与上层植筋2顶面混凝土顶面高度平齐。混凝土挡水暗墙6的高度为1000mm,厚度为300mm;混凝土挡水暗墙6采用c30混凝土浇筑而成。

利用上述筏板结构进行木结构基础下沉修复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进场后,铺装清理;

步骤二,人工土面开挖;人工将土清理至柱墩9垫层7底,清理出来的土就近堆放,方便回填使用;

步骤三,基底10清平,采用小型夯机同时浇水对基底10进行人工夯实;

步骤四,垫层7浇筑;

步骤五,在柱墩9两侧对称设置一组用于插入上层植筋2和下层植筋3的孔,植筋完成后进行上层钢筋4、下层钢筋5绑扎;

具体步骤为:步骤五中,植筋的具体工艺步骤为:

第一,表面清理;

第二,钻孔;在柱墩9上确定定位孔的具体位置,根据筏板钢筋间距进行植筋;采用钻头进行钻孔,钻进过程中保证钻头垂直,并时刻注意蓄水润滑降温,钻孔深度不小于10d;

第三,清孔;将钢筋棍与棉布绑扎在一起,把孔内的水吸附干净;将钢筋棍与毛刷用扎丝绑在一起,伸入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小鼓风机套上塑料管伸入距孔底3cm左右,将孔内灰尘冲出,用毛刷沾丙酮或酒精擦洗孔壁;

第四,植筋;

s1,钢筋清理:植筋前将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油污及锈迹,并在钢筋上用油漆做好植筋深度的标识;

s2,注胶:取一组强力植筋胶,将胶水注入孔内约80%深度,注胶过程中注意将孔内的空气排干净;孔内注满胶水后应立即进行植筋操作;

s3,植筋:孔内注满胶水后应立即进行植筋操作;钻孔内注完胶水后,把经过除锈处理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s4,钢筋植入后,采用绑扎的形式与周围钢筋固定在一起,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震动钢筋,常温下约为50h;

s5,钢筋植入后,在植筋区域用塑料布设置挡雨棚,避免雨水进入到柱墩9内影响植筋强度;

第五,加强筋绑扎。

步骤六,模板支设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毕后进行混凝土养护;

步骤七,施工混凝土挡水暗墙6;

在步骤六的筏板施工完毕后,在筏板四周人工挖槽,槽底比筏板底低600mm,在开槽过程中注意对筏板底部土层的保护;开槽完毕后施工100mm的垫层7,垫层7采用c15的混凝土。混凝土挡水暗墙6顶面的高度与上层植筋2顶面的混凝土表面高度平齐。

步骤八,用千斤顶回顶木梁,将裂缝对齐,在木柱1底部与柱墩9之间塞入木楔8垫高;

具体的施工工艺为:

第一,确定回顶点;对与木柱1相连的三条木梁采用千斤顶进行回顶,回顶点为靠近沉降木柱1的一侧,千斤顶基础为混凝土筏板;

第二,扁担木梁及回顶木立柱就位,千斤顶回顶;,回顶立柱可以采用直径不小于300mm的圆木或方木,千斤顶与回顶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厚度至少为10mm的钢板垫板。

第三,在木柱1底部与柱墩9之间塞入与沉降木柱1材质相同的木楔8垫高;

第四,待木结构稳固后将千斤顶撤除,由园林单位和精装单位进行恢复工作。

步骤九,回填土夯实并进行地面铺装。参见图1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