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穿越人防结构的钢护筒灌注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43635发布日期:2020-09-15 19:5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穿越人防结构的钢护筒灌注桩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穿越人防结构的钢护筒灌注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伴随高层建筑兴修,加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成为趋势。由于时代需求,许多防空洞砌筑于地下,因缺乏早期资料,对现今基坑支护施工造成一定阻力。钻孔灌注桩因施工噪声较小、适用各种地层、制作尺寸范围广等优势成为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支护形式。

受水文地质影响,存在人防结构中地下水充盈情况,当灌注桩钻孔穿越人防结构时,导致人防水外泄。当水源不断补给,无法抽干、截住时,浇筑的混凝土会随水扩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穿越人防结构的钢护筒灌注桩施工方法,旨在改善在网络较差的情况下,现有的rtp协议在音频传输过程中存在数据丢失的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穿越人防结构的钢护筒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弯曲钢板,根据灌注桩孔径选择厚度为12mm、长度为1.5m的弯曲钢板若干段;

s2:生产钢套管,钢套管由两个半圆形的弯曲钢板焊接而成;

s3:制作钢护筒,钢护筒由若干段钢套管焊接而成;

s4:固定钢护筒,将钢护筒焊接在原有的钢筋笼对应人防结构标高的位置;

s5:加固钢护筒,选用两个附加加劲筋,两个附加加劲筋分别设置在钢护筒内顶部和内底部,将两个附加加劲筋均焊接固定至原有的围护桩纵筋内壁,再将两个附加加劲筋均焊接上钢筋,将两个钢筋分别焊接固定至钢护筒底部、顶部;

s6利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作业,钻至设计高度后进行孔底清渣,将带有钢护筒的钢筋笼吊装完毕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钻孔内地下水抽除,若孔底沉渣厚度不符合规定时,利用泵吸反循环进行第二次清孔,再利用钢导管进行混凝土灌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钢板为半圆形板状设置,且所述弯曲钢板所需的数量根据人防结构的范围进行设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每段所述钢套管外壁还均涂刷有防腐防锈涂料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钢护筒顶标高于人防结构顶500mm,所述钢护筒底标低于人防结构底500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围护桩纵筋设置为十六个,十六个所述围护桩纵筋均匀焊接至两个所述附加加劲筋外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围护桩纵筋内壁还等距焊接有围护桩自带加劲筋。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围护桩纵筋外壁还焊接有螺旋筋。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附加加劲筋的轴心位置与所述钢护筒的轴心位置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钢导管贯穿于钢护筒,且其顶端延伸至地表以上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钢导管顶端连通有漏斗,所述钢导管底端插入至混凝土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钢护筒作为人防结构部位的外围结构,通过钢筋焊接与钢筋笼固定,根据桩径大小配套设计钢护筒尺寸,弯曲钢板制作可有效进行隔离,防止混凝土在人防结构内扩散、保证钢护筒内混凝土硬化凝结;钢护筒与灌注桩结合,强度高韧性好,采用钢护筒作为隔离结构可有效解决穿越人防结构的水下打桩问题,其操作简单易行,节省造价与工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穿越人防结构钢护筒布置及水下混凝土浇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钢护筒与附加加劲筋焊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钢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弯曲钢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弯曲钢板;201-钢套管;301-钢护筒;302钢筋;303-附加加劲筋;304-漏斗;305-钢导管;306-围护桩纵筋;307-螺旋筋;308-围护桩自带加劲筋;309-人防结构;310-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穿越人防结构的钢护筒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弯曲钢板101,根据灌注桩孔径选择厚度为12mm、长度为1.5m的弯曲钢板101若干段弯曲钢板101为半圆形板状设置,且弯曲钢板101所需的数量根据人防结构309的范围进行设定,人防结构309即以前埋在地表下用于防止洪涝的管道结构,当灌注桩钻孔穿越人防结构309时会在其侧壁开设两个孔洞。

s2:生产钢套管201,钢套管201由两个半圆形的弯曲钢板101焊接而成,完成后的每段钢套管201外壁还均涂刷有防腐防锈涂料层(未图示),利用防腐防锈涂料层的设置能够增加钢套管201使用寿命。

s3:制作钢护筒301,钢护筒301由若干段钢套管201焊接而成,钢护筒301的长度能够穿越两个对应的人防结构309,采用钢护筒301作为隔离结构可有效解决穿越人防结构309的水下打桩问题。

s4:固定钢护筒301,将钢护筒301焊接在原有的钢筋笼(未图示)对应人防结构309标高的位置,钢筋笼固定至人防结构309开设的孔洞内壁,钢护筒301顶标高于人防结构309顶500mm,钢护筒301底标低于人防结构309底500mm,即钢护筒301穿越人防结构309后其顶端和底端均距离相近的人防结构309外壁500mm。

s5:加固钢护筒301,选用两个附加加劲筋303,两个附加加劲筋303分别设置在钢护筒301内顶部和内底部,将两个附加加劲筋303均焊接固定至原有的围护桩纵筋306内壁,围护桩纵筋306设置为十六个,十六个围护桩纵筋306均匀焊接至两个附加加劲筋303外壁,两个附加加劲筋303的轴心位置与钢护筒301的轴心位置重合,再将两个附加加劲筋303均焊接上钢筋302,将两个钢筋302分别焊接固定至钢护筒301底部、顶部,具体的,钢筋302两侧与钢护筒301内壁焊接固定,下部与附加加劲筋303焊接固定,利用钢筋302和附加加劲筋303的配合能够保证钢护筒301中心与钢筋笼中心一致,围护桩纵筋306内壁还等距焊接有围护桩自带加劲筋308,围护桩纵筋306外壁还焊接有螺旋筋307,利用围护桩自带加劲筋308和螺旋筋307以及围护桩纵筋306的设置不仅能够加强加固原有的围护桩,还能够加固钢护筒301。

s6利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作业,钻至设计高度后进行孔底清渣,将带有钢护筒301的钢筋笼吊装完毕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钻孔内地下水抽除,若孔底沉渣厚度不符合规定时,利用泵吸反循环进行第二次清孔,泵吸反循环原理为现有技术范畴,在此不再赘述,再利用钢导管305进行混凝土310灌注钢导管305贯穿于钢护筒301,且其顶端延伸至地表以上的位置,钢导管305顶端连通有漏斗304,利用漏斗304便于顺利朝钢导管305内灌注水,钢导管305底端插入至混凝土310内部,从而便于将通过水软化后的混凝土310从孔底抽出去,实现孔底沉渣的清理。

综上:利用12mm厚的弯曲钢板101制作钢套管201,每段弯曲钢板101长度1.5m、由两块弯曲钢板101焊接加工而成,钢护筒301由若干段钢套管201依次焊接而成,钢护筒301直径与灌注桩孔径配套设计,外壁直径与围护桩直径相同,长度为穿越的人防结构309范围上下各加长500mm;将钢护筒301焊接在钢筋笼对应人防结构309标高的位置,钢护筒301底部、顶部均通过钢筋302焊接在除围护桩自带加劲筋308以外的附加加劲筋303上,保证钢护筒301中心与钢筋笼302中心一致,钢护筒301顶标高高于人防结构309顶500mm,钢护筒301底标高低于人防结构309底500mm;利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作业,钻至设计高度后进行孔底清渣,将带有钢护筒301的钢筋笼吊装完毕达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钻孔内地下水抽除,若孔底沉渣厚度不符合规定时,利用泵吸反循环进行第二次清孔,再利用钢导管305进行混凝土310灌注。本发明中的钢护筒301灌注桩,其外壁可起到隔离与支撑作用,既防止混凝土310顺水扩散,又可防止塌孔。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