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复膨缩式自脱油水面油污吸附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3937发布日期:2020-11-27 12:5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复膨缩式自脱油水面油污吸附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反复膨缩式自脱油水面油污吸附板。



背景技术:

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人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

随着水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水上事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船舶集中航行和停泊的水域,船舶的排放或泄露,都会产生大量漂浮物。水面漂浮物包括浮油、垃圾、植物残骸等,具有污染范围大、破坏时间长、扩散和漂移速度快等特点。漂浮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大面积(油)膜阻隔正常的水气交换过程,影响生物链的循环,破坏生态平衡,恶化水体质量。

现有技术中,对于水面油污的处理方式,通常是采用投放除油剂或者吸油毡,添加除油剂是为了使油污溶解至食品加工污水内,但是添加除油剂却可能对污水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增加了对食品加工污水处理的难度,吸油毡的材质为吸油材料,可对油污进行吸附,且吸油不吸水,是一种比较环保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处理方法,但现有的吸油毡吸附量有限,一旦吸油毡吸附保饱和,需要将吸油毡捞回对其进行挤压脱油,并再次投放才能继续吸附油污,费时费力,大大降低了油污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复膨缩式自脱油水面油污吸附板,它可以实现设有吸油棉材质的吸油板,可对油污进行快速的吸附,同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吸油板吸附的油污可在同材质的导油杆、集油球内进行扩散,集油球浸泡在油污乳化剂内,油污乳化剂可对油污进行分解,从而实现自动脱油,特制的导热组件可加速油污的扩散,同时联合导水组件以及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阻截弹性球囊等的设置,使得挤油弹性球囊可自动反复进行膨胀、收缩,从而间歇性的挤压集油球,将集油球内的油污挤出至油污乳化剂内,进而大幅度的增强了吸油板的吸附量,无需捞回吸附板进行手动脱油等操作,大大的提高了油污的处理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反复膨缩式自脱油水面油污吸附板,包括吸油板,所述吸油板的底端镶嵌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油杆,所述吸油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吸油板内部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热杆,所述吸热杆贯穿吸油板并延伸至吸油板的外部,且吸热杆的外壁上套设有吸热套管,所述加热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杆,所述加热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杆一,所述加热杆的两侧且位于导热杆一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杆二,所述吸油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脱油球,所述脱油球与导油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导油杆均贯穿连接管延伸至对应脱油球的内部,且导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集油球,所述导油杆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在脱油球顶部内壁上的止回弹性球囊,所述集油球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在脱油球内壁上的挤油弹性球囊,所述止回弹性球囊与导油杆相贴,所述挤油弹性球囊与止回弹性球囊相贴,所述脱油球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漂浮组件,所述脱油球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漂浮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脱油球外壁上的磁铁块,所述磁铁块远离脱油球的一侧连接有多个充气浮球,所述充气浮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质连接块,通过磁铁块、充气浮球、铁质连接块的设置,充气浮球通过铁质连接块与磁铁块间的磁吸力与磁铁块进行连接,使用时,可通过增加充气浮球的数量,以适应水体的密度,使得吸油板可漂浮于水面上,从而便于对水面上的油污进行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脱油球的内部填充有油污乳化剂,所述吸油板、导油杆、集油球的材质相同,均为吸油棉,吸油棉材质的吸油板只吸油不吸水,能迅速吸收本身重量数十倍的油污,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导油杆、集油球与吸油板的材质相同,使得吸油板吸附的油污可经导油杆扩散至集油球处,集油球浸泡在油污乳化剂内,油污乳化剂可对油污进行分解脱油,进而使得吸油板可一边吸油一边自动脱油,提高了吸附量。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杆与导油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加热杆均贯穿对应导油杆并延伸至集油球的内部,所述加热板、吸热杆、加热杆、导热杆一、导热杆二由同种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吸热套管由吸热材料制作而成,且吸热套管的表面涂刷有太阳能吸热涂层,吸热套管可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热,吸热杆可将热量导至加热板处,加热杆可将热量继续导至导油杆、集油球处,从而对吸油板、导油杆、集油球进行加热,提高油污在吸油板、导油杆、集油球中的扩散速度,有利于脱油速率的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脱油球底端的吸水球,所述吸水球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有导水主绳,所述导水主绳贯穿脱油球的外壁以及挤油弹性球囊并延伸至止回弹性球囊内,所述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阻截弹性球囊的内部分别填充有止回剂、挤油剂,所述止回剂、挤油剂均为吸水膨胀材料,且止回剂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强于挤油剂,导水主绳可吸水并将通过导水主绳导至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内,使止回剂、挤油剂吸水膨胀,进而使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发生膨胀,挤油弹性球囊的膨胀可挤压集油球,挤出集油球中的油污,加速脱油的进行,从而进一步大幅度的增强了吸油板的吸附量,无需捞回吸附板进行手动脱油等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油污的处理效率,止回剂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强于挤油剂,使得止回弹性球囊快于挤油弹性球囊发生膨胀,止回弹性球囊的膨胀可挤压导油杆,起到一个阻断作用,防止挤油弹性球囊挤压集油球时,集油球内的油污经导油杆回流至吸油板内,提高了实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主绳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软管一和密封软管二,所述密封软管一的两端分别与挤油弹性球囊外壁以及脱油球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软管二的两端分别于止回弹性球囊的外壁以及挤油弹性球囊的外壁密封连接,密封软管一、密封软管二可起到一个密封作用,防止油污乳化剂经导水主绳、吸水球流入水中。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杆一贯穿导油杆的外壁并延伸至止回弹性球囊的内部,所述导热杆二贯穿导油杆的外壁并延伸至挤油弹性球囊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脱油球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导水主绳相匹配的支撑块,所述导水主绳远离支撑块的一侧设有阻截弹性球囊,所述导水主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水支绳,所述导水支绳贯穿阻截弹性球囊的外壁并延伸至阻截弹性球囊的内部,所述阻截弹性球囊的内部填充有阻截剂,所述阻截剂为吸水膨胀材料,且阻截剂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弱于挤油剂,所述导热杆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杆三,所述导热杆三的材质与导热杆二相同,且导热杆三贯穿挤油弹性球囊的外壁并延伸至阻截弹性球囊内,随着挤油弹性球囊的膨胀,阻截弹性球囊也会因阻截剂的吸水膨胀而膨胀,且阻截弹性球囊的膨胀会慢于挤油弹性球囊,在支撑块的配合下,阻截弹性球囊的膨胀挤压导水主绳,起到一个阻截作用,使得挤油弹性球囊膨胀至一定程度后,不在膨胀,同时密封软管二、导热杆二可分别将热量导至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内,加速止回剂、挤油剂内水分的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逐渐收缩,且导热杆三也会将热量导至阻截弹性球囊内,因导热杆三由挤油弹性球囊内的导热杆二延伸而来,阻截弹性球囊会慢于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逐渐收缩,导水主绳再次导水,使得挤油弹性球囊可自动反复的进行膨胀、收缩,从而间歇性的挤压集油球,进一步的提高了脱油速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杆三的外壁上套设有隔热软管二,所述隔热软管二的两端分别与挤油弹性球囊以及阻截弹性球囊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导热杆二的外壁上套设有隔热软管一,所述隔热软管一的两端分别与导油杆以及挤油弹性球囊的外壁密封连接,隔热软管一、隔热软管二的设置,可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减少热量的流失。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设有吸油棉材质的吸油板,可对油污进行快速的吸附,同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吸油板吸附的油污可在同材质的导油杆、集油球内进行扩散,集油球浸泡在油污乳化剂内,油污乳化剂可对油污进行分解,从而实现自动脱油,特制的导热组件可加速油污的扩散,同时联合导水组件以及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阻截弹性球囊等的设置,使得挤油弹性球囊可自动反复进行膨胀、收缩,从而间歇性的挤压集油球,将集油球内的油污挤出至油污乳化剂内,进而大幅度的增强了吸油板的吸附量,无需捞回吸附板进行手动脱油等操作,大大的提高了油污的处理效率。

(2)通过磁铁块、充气浮球、铁质连接块的设置,充气浮球通过铁质连接块与磁铁块间的磁吸力与磁铁块进行连接,使用时,可通过增加充气浮球的数量,以适应水体的密度,使得吸油板可漂浮于水面上,从而便于对水面上的油污进行吸附。

(3)脱油球的内部填充有油污乳化剂,吸油板、导油杆、集油球的材质相同,均为吸油棉,吸油棉材质的吸油板只吸油不吸水,能迅速吸收本身重量数十倍的油污,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导油杆、集油球与吸油板的材质相同,使得吸油板吸附的油污可经导油杆扩散至集油球处,集油球浸泡在油污乳化剂内,油污乳化剂可对油污进行分解脱油,进而使得吸油板可一边吸油一边自动脱油,提高了吸附量。

(4)加热杆与导油杆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加热杆均贯穿对应导油杆并延伸至集油球的内部,加热板、吸热杆、加热杆、导热杆一、导热杆二由同种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吸热套管由吸热材料制作而成,且吸热套管的表面涂刷有太阳能吸热涂层,吸热套管可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热,吸热杆可将热量导至加热板处,加热杆可将热量继续导至导油杆、集油球处,从而对吸油板、导油杆、集油球进行加热,提高油污在吸油板、导油杆、集油球中的扩散速度,有利于脱油速率的提升。

(5)导水主绳可吸水并将通过导水主绳导至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内,使止回剂、挤油剂吸水膨胀,进而使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发生膨胀,挤油弹性球囊的膨胀可挤压集油球,挤出集油球中的油污,加速脱油的进行,从而进一步大幅度的增强了吸油板的吸附量,无需捞回吸附板进行手动脱油等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油污的处理效率,止回剂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强于挤油剂,使得止回弹性球囊快于挤油弹性球囊发生膨胀,止回弹性球囊的膨胀可挤压导油杆,起到一个阻断作用,防止挤油弹性球囊挤压集油球时,集油球内的油污经导油杆回流至吸油板内,提高了实用性。

(6)密封软管一、密封软管二可起到一个密封作用,防止油污乳化剂经导水主绳、吸水球流入水中。

(7)随着挤油弹性球囊的膨胀,阻截弹性球囊也会因阻截剂的吸水膨胀而膨胀,且阻截弹性球囊的膨胀会慢于挤油弹性球囊,在支撑块的配合下,阻截弹性球囊的膨胀挤压导水主绳,起到一个阻截作用,使得挤油弹性球囊膨胀至一定程度后,不在膨胀,同时密封软管二、导热杆二可分别将热量导至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内,加速止回剂、挤油剂内水分的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逐渐收缩,且导热杆三也会将热量导至阻截弹性球囊内,因导热杆三由挤油弹性球囊内的导热杆二延伸而来,阻截弹性球囊会慢于止回弹性球囊、挤油弹性球囊逐渐收缩,导水主绳再次导水,使得挤油弹性球囊可自动反复的进行膨胀、收缩,从而间歇性的挤压集油球,进一步的提高了脱油速率。

(8)隔热软管一、隔热软管二的设置,可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减少热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油板内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脱油球内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挤油弹性球囊和止回弹性球囊内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阻截弹性球囊内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漂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1、吸油板;102、导油杆;103、集油球;104、加热板;105、吸热杆;106、吸热套管;107、加热杆;108、导热杆一;109、导热杆二;110、导热杆三;111、连接管;201、脱油球;202、油污乳化剂;203、止回弹性球囊;204、挤油弹性球囊;205、吸水球;206、导水主绳;207、密封软管一;208、密封软管二;209、隔热软管一;210、阻截弹性球囊;211、隔热软管二;212、导水支绳;213、止回剂;214、挤油剂;215、阻截剂;216、支撑块;301、磁铁块;302、充气浮球;303、铁质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反复膨缩式自脱油水面油污吸附板,包括吸油板101,吸油板101的底端镶嵌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油杆102,吸油板101的内部设置有导热组件,导热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吸油板101内部的加热板104,加热板1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热杆105,吸热杆105贯穿吸油板101并延伸至吸油板101的外部,且吸热杆105的外壁上套设有吸热套管106,加热板1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加热杆107,加热杆107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杆一108,加热杆107的两侧且位于导热杆一108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导热杆二109,加热杆107与导油杆10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加热杆107均贯穿对应导油杆102并延伸至集油球103的内部,加热板104、吸热杆105、加热杆107、导热杆一108、导热杆二109由同种导热材料制作而成,吸热套管106由吸热材料制作而成,且吸热套管106的表面涂刷有太阳能吸热涂层,吸热套管106可吸收太阳能进行发热,吸热杆105可将热量导至加热板104处,加热杆107可将热量继续导至导油杆102、集油球103处,从而对吸油板101、导油杆102、集油球103进行加热,提高油污在吸油板101、导油杆102、集油球103中的扩散速度,有利于脱油速率的提升,吸油板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管111,每个连接管11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脱油球201,脱油球201与导油杆10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每个导油杆102均贯穿连接管111延伸至对应脱油球201的内部,且导油杆1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集油球103,导油杆102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在脱油球201顶部内壁上的止回弹性球囊203,集油球103的两侧均设有固定连接在脱油球201内壁上的挤油弹性球囊204,止回弹性球囊203与导油杆102相贴,挤油弹性球囊204与止回弹性球囊203相贴,脱油球2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漂浮组件,脱油球2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水组件,脱油球201的内部填充有油污乳化剂202,吸油板101、导油杆102、集油球103的材质相同,均为吸油棉,吸油棉材质的吸油板101只吸油不吸水,能迅速吸收本身重量数十倍的油污,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导油杆102、集油球103与吸油板101的材质相同,使得吸油板101吸附的油污可经导油杆102扩散至集油球103处,集油球103浸泡在油污乳化剂202内,油污乳化剂202可对油污进行分解脱油,进而使得吸油板101可一边吸油一边自动脱油,提高了吸附量。

请参阅图1和图7,漂浮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脱油球201外壁上的磁铁块301,磁铁块301远离脱油球201的一侧连接有多个充气浮球302,充气浮球3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铁质连接块303,通过磁铁块301、充气浮球302、铁质连接块303的设置,充气浮球302通过铁质连接块303与磁铁块301间的磁吸力与磁铁块301进行连接,使用时,可通过增加充气浮球302的数量,以适应水体的密度,使得吸油板101可漂浮于水面上,从而便于对水面上的油污进行吸附。

请参阅图3-6,导热杆一108贯穿导油杆102的外壁并延伸至止回弹性球囊203的内部,导热杆二109贯穿导油杆102的外壁并延伸至挤油弹性球囊204的内部,导水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脱油球201底端的吸水球205,吸水球20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有导水主绳206,导水主绳206贯穿脱油球201的外壁以及挤油弹性球囊204并延伸至止回弹性球囊203内,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阻截弹性球囊210的内部分别填充有止回剂213、挤油剂214,止回剂213、挤油剂214均为吸水膨胀材料,且止回剂213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强于挤油剂214,导水主绳206可吸水并将通过导水主绳206导至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内,使止回剂213、挤油剂214吸水膨胀,进而使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发生膨胀,挤油弹性球囊204的膨胀可挤压集油球103,挤出集油球103中的油污,加速脱油的进行,从而进一步大幅度的增强了吸油板101的吸附量,无需捞回吸附板进行手动脱油等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油污的处理效率,止回剂213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强于挤油剂214,使得止回弹性球囊203快于挤油弹性球囊204发生膨胀,止回弹性球囊203的膨胀可挤压导油杆102,起到一个阻断作用,防止挤油弹性球囊204挤压集油球103时,集油球103内的油污经导油杆102回流至吸油板101内,提高了实用性,导水主绳206的外壁上套设有密封软管一207和密封软管二208,密封软管一207的两端分别与挤油弹性球囊204外壁以及脱油球201的内壁密封连接,密封软管二208的两端分别于止回弹性球囊203的外壁以及挤油弹性球囊204的外壁密封连接,密封软管一207、密封软管二208可起到一个密封作用,防止油污乳化剂202经导水主绳206、吸水球205流入水中,脱油球201的底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导水主绳206相匹配的支撑块216,导水主绳206远离支撑块216的一侧设有阻截弹性球囊210,导水主绳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水支绳212,导水支绳212贯穿阻截弹性球囊210的外壁并延伸至阻截弹性球囊210的内部,阻截弹性球囊210的内部填充有阻截剂215,阻截剂215为吸水膨胀材料,且阻截剂215的吸水性以及吸水膨胀系数均弱于挤油剂214,导热杆二10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杆三110,导热杆三110的材质与导热杆二109相同,且导热杆三110贯穿挤油弹性球囊204的外壁并延伸至阻截弹性球囊210内,随着挤油弹性球囊204的膨胀,阻截弹性球囊210也会因阻截剂215的吸水膨胀而膨胀,且阻截弹性球囊210的膨胀会慢于挤油弹性球囊204,在支撑块216的配合下,阻截弹性球囊210的膨胀挤压导水主绳206,起到一个阻截作用,使得挤油弹性球囊204膨胀至一定程度后,不在膨胀,同时密封软管二208、导热杆二109可分别将热量导至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内,加速止回剂213、挤油剂214内水分的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逐渐收缩,且导热杆三110也会将热量导至阻截弹性球囊210内,因导热杆三110由挤油弹性球囊204内的导热杆二109延伸而来,阻截弹性球囊210会慢于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逐渐收缩,导水主绳206再次导水,使得挤油弹性球囊204可自动反复的进行膨胀、收缩,从而间歇性的挤压集油球103,进一步的提高了脱油速率,导热杆三110的外壁上套设有隔热软管二211,隔热软管二211的两端分别与挤油弹性球囊204以及阻截弹性球囊210的外壁密封连接,导热杆二109的外壁上套设有隔热软管一209,隔热软管一209的两端分别与导油杆102以及挤油弹性球囊204的外壁密封连接,隔热软管一209、隔热软管二211的设置,可起到一个隔热作用,减少热量的流失,铁质连接块303的材质为铁,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以及阻截弹性球囊210的材质均为高弹性橡胶。

本发明设有吸油棉材质的吸油板101,可对油污进行快速的吸附,同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吸油板101吸附的油污可在同材质的导油杆102、集油球103内进行扩散,集油球103浸泡在油污乳化剂202内,油污乳化剂202可对油污进行分解,从而实现自动脱油,特制的导热组件可加速油污的扩散,同时联合导水组件以及止回弹性球囊203、挤油弹性球囊204、阻截弹性球囊210等的设置,使得挤油弹性球囊204可自动反复进行膨胀、收缩,从而间歇性的挤压集油球103,将集油球103内的油污挤出至油污乳化剂202内,进而大幅度的增强了吸油板101的吸附量,无需捞回吸附板进行手动脱油等操作,大大的提高了油污的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