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58174发布日期:2021-01-15 13:5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花园是以植物观赏为主要特点的绿地,是园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可独立设园,也可附属于宅院,建筑物和公园内。花园以观赏树木,花卉和草地为主体,兼配有少量设施的园林。可美化环境,供人观花赏景,进行休息和户外活动。面积常不大,却栽有多种花卉,用花坛,花台,花缘和花丛等方式来显示丰富的色彩和姿态。

相关技术中,在天气干旱使,花园一般需要用自来水管中的水进行灌溉,而自来水灌溉花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包括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所述第一蓄水腔底面上方覆盖有渗水结构,所述渗水结构贯穿有吸附条,所述吸附条的下端靠近所述第一蓄水腔的底面,所述第一蓄水腔位于渗水结构下方与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有第一溢水管,所述第二蓄水腔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连通出水管,所述第一蓄水腔内位于所述渗水结构下方设有第一水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水位检测装置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水泵,当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一蓄水腔内的水位低于预设第一水位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工作第一预设时间将水通过出水管排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进入土壤中的水经过渗水结构进入第一蓄水腔内,当第一蓄水腔内的水位到达第一溢水管时,水从第一水管流入第二蓄水腔内,使第二蓄水腔内也灌入一定量的水。当渗水结构上方的土壤干燥时,吸附条由于毛细现象将第一蓄水腔内水引至渗水结构上方的土壤内,从而润湿土壤,当吸附条将第一蓄水腔内的水吸收至水位低于第一水位阈值时,说明第一蓄水腔内的水不足以润湿土壤,因此控制器控制水泵将第二蓄水腔内的水通过出水管将水送至土壤表面。

可选的,所述渗水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格栅和透水砖,所述格栅边缘与所述第一蓄水腔侧壁连接,所述透水砖覆盖于所述格栅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用于支撑透水砖,土壤中的水经过透水砖从格栅上的孔穿过进入第一蓄水腔。

可选的,所述第二蓄水腔上端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与所述第二蓄水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从支撑管下端进入支撑管后从支撑管上端侧壁穿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管对出水管起支撑和保护作用,避免支撑管折断或损坏。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端部设有雾化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第二蓄水腔抽出的水从雾化喷头喷洒出,尽可能使水均匀的落在土壤和植被表面。

可选的,所述支撑管上端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面倾斜,所述支撑管上端开口位于所述集水槽底面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落在集水槽上,从集水槽低端的支撑管上端开口流入支撑管内至第二蓄水腔,从而收集一部分的雨水。

可选的,所述支撑管上端开口设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过滤一部分尘土,避免第二蓄水腔内淤积泥土。

可选的,所述第二蓄水腔内设有第二水位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水位检测装置连接控制器,当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蓄水腔中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水泵处于关闭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蓄水腔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阈值时,说明水量已经见底,若此时启动水泵将可能导致水泵空转损坏,因此需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二蓄水腔上端侧壁连通有第二溢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蓄水腔内的水满时,水可通过第二溢水管流出,避免第一蓄水腔内的水满出导致泥土过湿植被根部腐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地面开挖一个坑槽;步骤s2:将预先预制好的第一蓄水腔放入坑槽,且第一蓄水腔内已安装好第一水位检测装置和渗水结构;步骤s3:将预制好的第二蓄水腔放入坑槽,且第二蓄水腔内已安装好水泵并伸出有出水管,通过第一溢水管将第一蓄水腔与第二蓄水腔连通,在第二蓄水腔侧壁与第一溢水管相同高度连通第二溢水管;步骤s4:用土壤将坑槽填平,使第一蓄水腔和第二蓄水腔被土壤埋没。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第一蓄水腔内有充足的水时,通过吸附条的毛细现象可将第一蓄水腔内的水引至土壤,从而起到补充土壤水份的作用;

2.当第一蓄水腔内的水不足时,控制器可控制第二蓄水腔内的水泵工作,将水从第二蓄水腔内抽出至土壤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蓄水腔;2、第二蓄水腔;3、吸附条;4、第一溢水管;5、水泵;6、第一水位检测装置;7、格栅;8、透水砖;9、支撑管;10、雾化喷头;11、集水槽;12、过滤网;13、第二水位检测装置;14、第二溢水管;1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参照图1,包括第一蓄水腔1和第二蓄水腔2。

第一蓄水腔1埋设于土壤内,第一蓄水腔1上方的土壤可种植植被。第一蓄水腔1内移动高度水平覆盖有渗水结构,渗水结构包括从下至上安装的格栅7和透水砖8,格栅7为多孔结构,以使水可穿过格栅7上的孔而注入第一蓄水腔1中。格栅7的边缘与第一蓄水腔1固定,其中,格栅7的边缘与第一蓄水腔1固定的方式为:在第一蓄水腔1由水泥浇筑的过程中,水泥未干时将格栅7的边缘插入未干的水泥中,待水泥干后,格栅7的边缘便固定在了第一蓄水腔1中。然后透水砖8敷设在格栅7的表面,透水砖8之间通过水泥粘连。

在第一蓄水腔1的内侧壁,位于第一蓄水腔1与格栅7之间安装有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在本申请中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采用超声波水位检测仪,因此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安装在第一蓄水腔1靠近格栅7的位置,以使超声波水位检测仪可探测到下方的水位。由于格栅7在安装后完全覆盖第一蓄水腔1的横截面,因此为将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安装在格栅7下方,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的安装在格栅7安装之前。格栅7与透水砖8贯穿有吸附条3,在吸附条3安装方式为:在格栅7安装于第一蓄水腔1之前,预先在格栅7上插好吸附条3,并且吸附条3下端预留长度使吸附条3可与蓄水腔底部接触。吸附条3上端在透水砖8拼接后夹在透水砖8之间,并且超过透水砖8一节与透水砖8上方的土壤接触。

第一蓄水腔1的侧壁距离第一蓄水腔1底壁的位置连通有第一溢水管4。第一溢水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蓄水腔2,第一溢水管4的端部位于第二蓄水腔2的上端,使第一蓄水腔1在溢水时能够灌满第二蓄水腔2。第二蓄水腔2的侧壁与第一溢水管4位于同一高度连通有第二溢水管14,第二溢水管14在第二蓄水腔2中的水位达到其所在到高度时,将超过该高度水位的水排出至外部土壤中,避免在第二蓄水腔2注满时,第一蓄水腔1内的水位上涨至于渗水结构上方的土壤接触导致土壤水份过高植被根系泡烂。第二蓄水管的端部向下弯曲,可减少泥土进入第二蓄水腔2内的可能。

第二蓄水腔2也由水泥预制而成。第二蓄水腔2内安装有水泵5,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有竖直向上的出水管15。出水管15贯穿第二蓄水腔2至地面。第二蓄水腔2的上端还连通有支撑管9,出水管15进入支撑管9后从支撑管9的侧壁穿出,出水管15的端部连接有雾化喷头10。支撑管9轴向贯通,其上端安装有集水槽11,集水槽11底面倾斜,支撑管9上端开口位于所述集水槽11底面低端,以便于集水槽11在下雨时将水集中收集到支撑管9上端开口后注入第二蓄水腔2中。支撑管9的上端开口覆盖有过滤网12,过滤一部分尘土,避免第二蓄水腔2内淤积泥土。

第二蓄水腔2内侧壁安装有第二水位检测装置13,第二水位检测装置13输出的水位检测信号主要用于作为第二蓄水腔2内水位是否过低的依据。

第二水位检测装置13和水泵5均在第二蓄水腔2用水泥浇筑未干时进行安装,待水泥干固后与第二蓄水腔2内壁固定。

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第二水位检测装置13和水泵5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内预设有第一水位阈值和第二水位阈值,当控制器根据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检测到第一蓄水腔1内的水位低于预设第一水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水泵5工作第一预设时间将水通过出水管15排出;当控制器根据第二水位检测装置13检测到第二蓄水腔2中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水泵5处于关闭状态。其中,通过调整第一预设时间的时长,可调整水泵5一次工作的排水量,即土壤获得的排水管排出的水量。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下雨时进入土壤中的水经过渗水结构进入第一蓄水腔1内,当第一蓄水腔1内的水位到达第一溢水管4时,水从第一水管流入第二蓄水腔2内,使第二蓄水腔2内也灌入一定量的水;

当渗水结构上方的土壤干燥时,吸附条3由于毛细现象将第一蓄水腔1内水引至渗水结构上方的土壤内,从而润湿土壤,当吸附条3将第一蓄水腔1内的水吸收至水位低于第一水位阈值时,说明第一蓄水腔1内的水不足以润湿土壤,因此控制器控制水泵5将第二蓄水腔2内的水通过出水管15将水送至土壤和土壤表面;

当第二蓄水腔2内的水位低于第二水位阈值时,说明水量已经见底,若此时启动水泵5将可能导致水泵5空转损坏,因此需通过控制器控制水泵5处于关闭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自循环渗蓄结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地面开挖一个坑槽;

步骤s2:将预先预制好的第一蓄水腔1放入坑槽,且第一蓄水腔1内已安装好第一水位检测装置6和渗水结构;

步骤s3:将预制好的第二蓄水腔2放入坑槽,且第二蓄水腔2内已安装好水泵5并伸出有出水管15,通过第一溢水管4将第一蓄水腔1与第二蓄水腔2连通,在第二蓄水腔2侧壁与第一溢水管4相同高度连通第二溢水管14;

步骤s4:用土壤将坑槽填平,使第一蓄水腔1和第二蓄水腔2被土壤埋没。

其中,第一蓄水腔1及与其连接的结构、第二蓄水腔2及与其连接的结构的预制方法已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