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3427发布日期:2021-04-13 22:2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泵站清淤排污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泵站的导流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城市排污系统中,排污管道通常用于收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这导致排污管道较容易汇集漂浮物和泥沙等垃圾。虽然排污管道通过定期的清理疏通能够清除大部分淤积,但仍然会有部分沉积的垃圾会随排污管道流向泵站并在泵站中产生淤积。不断堆积的淤泥会对泵站的水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从而影响泵站的运行效果,大大影响泵站的排污效率。
3.现有技术中,对泵站进行清淤施工需停运泵站。泵站停运不仅会使泵站所收集的原本应排向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从溢流管直接排入河涌,从而对河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泵站的运行效率,严重影响了泵站运营效果。此外,现有的清淤处理施工的工作量大,施工成本高。
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对泵站进行清淤作业的清淤导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该的导流系统能够使泵站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清淤作业,从而能够显著提升泵站的运行效率。
6.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包括:污水池,在所述污水池内彼此间隔开设有挡墙和格栅,从而分隔形成集水井、格栅房和泵房,所述格栅房处于所述集水井和所述泵房之间;设置在所述泵房的内部的潜水泵;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井的内部的移动泵;其中,在所述挡墙的底部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设有闸门,且所述移动泵和所述潜水泵分别与用于排水的出水管连通,所述导流系统构造成能够在第一状态下,打开所述闸门使所述集水井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格栅房进入所述泵房,并通过所述潜水泵泵送至所述出水管排出,从而保持所述泵站正常运行,在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闸门,通过所述移动泵将所述集水井内的污水泵送至所述出水管排出,并采用抽砂泵抽取堆积在所述泵房的底部的污泥,从而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对所述泵站进行清淤作业。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井连通有用于将污水排入所述污水池的进水管。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格栅设置成底部靠近所述连通口而形成倾斜。
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泵房的底部设有挡水堰,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挡水堰的处于远离所述格栅的一侧。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泵的转速处于2000

3400转/分钟的范围内。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泵通过笼门架进行吊装,所述笼门架包括设置在所述集水井的上方的支撑架和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且用于安放所述移动泵的笼门吊,所述支撑架
能够横向移动,在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能够纵向移动的行走车,
12.所述笼门架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架带动所述移动泵横向移动,并通过所述行走车带动所述移动泵纵向移动。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泵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出水管连通,且在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中设有用于防止污水倒流的第一止回阀。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潜水泵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出水管连通,且在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中设有用于防止污水倒流的第二止回阀。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中设有第一闸阀,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中设有第二闸阀。
16.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新建压力管,所述新建压力管包括入口端和两个出口端,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两个所述出口端分别与泵站的事故溢流管和现状压力管连通,
17.两个所述出口端均设有蝶阀,通过对应的所述蝶阀切换控制所述事故溢流管和现状压力管中的一个与所述入口端连通。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之处在于: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能够使泵站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清淤作业,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清淤作业对泵站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泵站的运行效率。这样,有效防止因清淤问题导致污水直接从溢流管直接排放的情况,从而保证河涌水质。此外,该导流系统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有利于增强泵站清淤效果,提高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21.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的结构。
22.图2显示了图1所示导流系统中的潜水泵的结构。
23.图3显示了图1所示导流系统中的笼门吊的结构。
24.图4显示了新建压力管的铺设结构。
25.图5显示了蝶阀的设置位置。
26.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28.在本申请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它们并不用于限定所涉及零部件的绝对位置,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
29.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100的结构。如图1 所示,导流系统100包括污水池101。在污水池101的内部设有挡墙110和格栅 120,挡墙110和格栅120彼此间隔开设置,从而在污水池101的内部分隔出集水井130、格栅房140和泵房150。格栅房140处于集水井130和泵房150的中间。集水井130连通有进水管102,进水管102连通在
集水井130的侧壁上,进水管102将收集的污水注入集水井130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0.如图1所示,在挡墙110的底部设有连通口111。挡墙110上设有用于关闭连通口111的闸门112。闸门112设置在挡墙110的朝向集水井130的内壁上,且在挡墙110的顶部设有升降电机113,控制升降电机113能够带动闸门112升起会下降,从而通过闸门112打开或关闭连通口111。升降电机113控制闸门112 打开时,进入集水井130的内部的污水能够通过连通口111进入格栅房140,进而通过格栅120进入泵房150。
31.根据本实用新型,格栅120设置成底部靠近连通口111而使格栅120形成倾斜。格栅120的这种设置方式有利于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水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且能够有效保护水泵、管道、仪表等泵站设备。
32.如图1所示,在泵房150的底部设有挡水堰151。在一个实施例中,挡水堰 151设置在靠近格栅120的位置。在泵站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进入泵房150的污水中的污泥产生沉淀,从而会堆积在泵房150的底部,并且随着泵站运营,泵房底部堆积的污泥会越来越多。挡水堰151能够缓冲污水流速,同时能够阻挡污泥、泥沙等垃圾杂物进入泵池,能够有效保护泵房150内的潜水泵160(见下文)。因此,为了保证泵站能够正常运营,需要对泵房150底部的污泥进行清淤处理。
33.根据本实用新型,导流系统100还包括设置在泵房150的内部的潜水泵160。潜水泵160设置在泵房150处于挡水堰151的远离格栅120的一侧的底部。并且,在泵房150外部设有出水管103,出水管103用于排出污水。潜水泵160用于将进入泵房150内的污水泵送至到出水管103并通过出水管103排出。出水管103 用于与污水管连接,从而将泵站内的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池(未示出)进行处理。
34.如图2所示,潜水泵160设有排水接口161,排水接口161用于与第二连接管道161(见下文)连接。为了避免泵房150的污水中的垃圾堵塞潜水泵160,在潜水泵160的外周设有防护网162,防护网162围绕潜水泵160的外周设有一圈,其能够有效防止污水中的垃圾进入潜水泵160,从而避免潜水泵160堵塞,对潜水泵16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此外,为了满足泵站的排水流量的需求,可以在泵房150内设有多个潜水泵160。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潜水泵160的泵体采用轻质铝合金材质铸造制成,其重量轻,且具有良好的防锈耐腐蚀性能。潜水泵160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潜水泵160的转速可以无级调速,其流量可以根据泵站现场情况进行调节以满足实际排水要求,从而有效避免频繁地开启或关闭潜水泵160。此外,潜水泵160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能够实现无人看管,其能够根据实际工况自动停机报警以防止潜水泵160长时间干运行而损坏。
36.在泵站运营过程中,当闸门112开启而保持连通口111打开时,集水井130 内的污水通过连通口111进入格栅房140,进而通过格栅120进入泵房150。潜水泵160开启且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将进入泵房150内的污水泵送至出水管 103并排出。此时,导流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即泵站处于正常运营状态。
37.导流系统100在第一状态下,泵房150内的污水中伴随的污泥不断堆积,且在挡水堰151的作用下污泥堆积到泵房150的底部,并逐渐形成沙堆。堆积在泵房底部的泥沙达到一定量时会对泵站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泵房底部的泥沙进行清淤处理。
38.根据本实用新型,潜水泵160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61与出水管103连通。在第二连接
管道161上设有第二回止阀162,第二回止阀162能够有效防止污水倒流。当潜水泵160打开而处于工作状态时,污水能够将第二止回阀162的阀板推开,进而将污水送入出水管103并排出。当潜水泵160关闭而停止工作时,第二连接管道161内的污水会倒流,此时,第二止回阀160的阀板能够在自身的重量下关闭,从而防止污水倒流,这非常有利于保护潜水泵160和第二连接管道161。
39.为了便于第二连接管道161的维修和保养,在第二连接管道161上还设有第二闸阀163。当第二连接管道161需要维修或保养时,能够通过第二闸阀162关闭第二连接管道161。第二闸阀162极大地方便了第二连接管道161的维修和保养。
40.根据本实用新型,导流系统100还包括移动泵170。如图1所示,移动泵170 能够下入到集水井130中进行工作,且移动泵170与出水管103连通。当泵房150 的底部的沙堆堆积到一定量时,通过升降电机113控制闸门112下降而关闭连通口111,并关闭潜水泵160。同时,开启移动泵170将集水井130内的污水泵送至出水管103排出。这样,能够在泵房150停止工作的情况下通过移动泵170将污水泵送至出水管103,从而继续输送污水。此时,能够对泵房150的底部的污泥进行清淤作业。导流系统100处于第二状态,即泵站处于不停产清淤作业状态。
41.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泵170的转速通过变频调节,且转速设置成处于 2000

3400转/分钟的范围内。这能够保证移动泵170高速运转,从而保证移动泵 170满足泵站污水的输送流量要求,有效避免了泵站因污水量大而无法输送导致影响管网溢流的风险。
42.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泵170设置成能够运动,从而在集水井130内的不同位置抽取污水。例如,移动泵170通过笼门架180进行吊装。如图3所示,笼门架 180包括设置在集水井130的上方的支撑架181和与支撑架181连接的笼门吊182,笼门吊182用于放置安装移动泵170。支撑架181构造成包括横梁183并且呈门型,笼门吊181通过线缆与横梁183连接。在支撑架181上设有能够纵向移动的行走车(未示出)。笼门吊182能够通过支撑架181带动移动泵170横向移动,并能够通过行走车带动移动泵170纵向移动,从而使移动泵170能够在集水井130 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抽水。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移动泵170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71与出水管103连通。优选地,第一连接管道171采用软管。在第一连接管道171上设有第一回止阀172,第一回止阀172能够有效防止污水倒流。当移动泵170打开而处于工作状态时,污水将第一止回阀170的阀板推开,进而将污水送入出水管103并排出。当移动泵170关闭而停止工作时,第一连接管道171内的污水会倒流,此时,第一止回阀172的阀板能够在自身的重量下关闭,从而防止污水倒流,这非常有利于保护移动泵170和第一连接管道171。
44.同样地,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管道171的维修和保养,在第一连接管道171上还设有第一闸阀173。当第一连接管道171需要维修或保养时,能够通过第一闸阀172关闭第一连接管道171。第一闸阀172极大地方便了第一连接管道171的维修和保养。
45.下面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100的导流过程。泵站在正常运营状态下,导流系统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泵房150内的污水中的污泥会不断堆积在泵房150的底部。泵房150的底部的污泥堆积到一定量而影响泵站正常运营时,需要对泵站进行清淤处理。清淤处理过程中,首先,控制升降电机113使闸门112降下而关闭连通口111,由此,阻断集水井130内的污水进入格栅房140和泵房150。之后,关闭潜水泵160,从而使导
流系统100进入第二状态,并启动移动泵160将集水井130内的污水泵送至到出水管103并排出。此时,导流系统100能够通过抽砂泵对泵房150的底部的污泥进行清淤作业,直至将泵房150的底部的污泥抽干。之后,控制升降电机113使闸门112上升以打开连通口111,打开潜水泵160并关闭移动泵170,从而使导流系统100恢复第一状态,此时,泵站恢复正常运营状态。由此,导流系统100完成在泵站不停产的情况下对泵站的清淤作业,这有效避免了清淤作业对泵站运行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泵站的运行效率。
46.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系统100在第二状态时,移动泵170通过龙门架180在积水井130内移动,从而在不同位置抽取污水。这非常有利提高于移动泵170的工作效果,有利于提高移动泵170对集水井130内的污水的抽取,能够保证泵站的污水输送流量。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导流系统100还包括新建压力管200,新建压力管200与出水管103连通。如图4所示,移动泵170通过软管与新建压力管200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泵170通过3条软管接入新建压力管200中。如图5所示,在新建压力管200排入事故溢流管210前和新建压力管200接至现状压力管201 前分别增加一个蝶阀220,用于实现切换控制。
48.在清淤期间,关闭新建压力管200排至事故溢流管210上的蝶阀220,将格栅120前的进水集水井130的水位蓄至溢流水位,开启重载潜水泵160,将污水转输至下游压力管,同时进行原泵井的清淤作业,如水位溢过溢流水位,则开启新建压力总管200排至事故溢流管210上的蝶阀220。在非年度清淤时,通过笼门吊182将2台潜水耐磨潜水泵吊离溢流井,同时关闭新建压力管200排入事故溢流管220前以及新建压力管200接至现状压力管201前的蝶阀220。
4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泵站清淤的导流系统100能够使泵站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清淤作业,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清淤作业对泵站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泵站的运行效率。这样,有效防止因清淤问题导致污水直接从溢流管直接排放的情况,从而保证河涌水质。此外,该导流系统100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非常有利于增强清淤效果,提高清淤效率,且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清淤成本。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