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上下分加中侧连加装填式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3219发布日期:2021-06-25 16:5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上下分加中侧连加装填式管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上下分加中侧连加装填式管廊。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多舱大截面的管廊结构体,已成为未来发展的目标。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个由“多学科、多因素、多专业”组合而成的大系统工程,为此各方面的创新机会特别多,可利用的信息化、自动化的现有成果也特别多,在实用科技比较发达的背景下,多年来用过的传统工艺技术已满足不了管廊工程的发展。前几年为推行地下综合管廊还都拿现浇工程进行宣传,时隔两年已把预制拼装式管廊选为了发展的目标。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已把工厂化生产推向高潮,很明显这是一场行业革命,在此影响下地下管廊“工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已成为了人们共同发展的方向,为了适应管廊工程的发展,应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查研究。还应该把外联工程和综合管廊联系在一起进行创新,才能满足管廊发展的需要,为此依据国家及有关部委发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行结构创新和功能创新是非常可行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上、下分加预应力将管廊分为双层结构体,相对应的结构体分为五舱并进行拼装填加,将左公交舱和右公交舱进行对连形成整体的预应力上下分加中侧连加装填式管廊,能把装填式管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纵向设置在混凝土垫层上的拼填管廊体以及设置在拼填管廊体端部的节点连接箱;在拼填管廊体内沿竖向设置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上层舱室和下层舱室均沿纵向相应延长;下层舱室底板和上层舱室顶板横向内的预应力筋在横向两端张拉锚固;拼填管廊体纵向内的预应力筋在纵向两端张拉锚固;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横向之间两端的外壁内对应安装侧面张拉盒,在侧面张拉盒上、下端以及侧部内均安装预应力锚具;设置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之间的预应力筋通过侧面张拉盒侧部内对应的预应力锚具张拉;分别设置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横向两端外壁内的预应力筋的对应端通过侧面张拉盒内上、下端的预应力锚具相对张拉;下层舱室横向设置三个分舱室;上层舱室横向设置二个分舱室;在下层舱室的下方设置预制底板,在下层三个分舱室及上层二个分舱室的内壁均对应设置预制隔板,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顶部分别对应设置与预制隔板连接的预制上盖板,在上层舱室和下层舱室的横向两端外侧设置预制侧面板;在对应的预制底板、预制隔板、预制侧面板和预制上盖板之间设置支撑定位架;对应的预制底板和预制隔板之间、预制隔板与预制隔板之间、预制隔板与预制侧面板之间以及预制侧面板和预制上盖板之间均沿纵向交错设置并延长,其之间的预留缝隙为t型拼填缝,在t型拼填缝内填加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在预制底板和预制上盖板内均设置里层骨架,在预制底板和预制上盖板上方设置外层骨架,在外层骨架的里侧设置横向筒管,分别在预制底板和预制上盖板与横向筒管之间设置纵向筒管;相应的预应力筋设置在横向筒管和纵向筒管内;下层舱室顶板和上层舱室底板横向两端凹槽内分别对应设置预应力锚具,相应的预应力筋穿过横向筒管后其两端通过对应的预应力锚具张拉;在下层舱室底板内、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之间的分隔板以及上层舱室顶板的纵向两端均分别设置纵向连接盒,在纵向连接盒的纵向两端对应安装预应力锚具,穿过纵向筒管内的预应力筋在对应的预应力锚具内张拉;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外侧的预制侧面板和预制隔板之间均竖直对应设置侧面筒管,在上层舱室外侧的预制侧面板和预制隔板之间的上端以及对应的下层舱室外侧的预制侧面板和预制隔板之间的下端对应设置固定锚具,设置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横向两侧外壁内的预应力筋各自穿过侧面筒管后其上、下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固定锚具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相对的两个拼填管廊体之间设置后加连接段,在后加连接段内设置和相邻的拼填管廊体相连接的预应力筋,后加连接段的纵截面与拼填管廊体的纵截面相同;在后加连接段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和检查口。

本实用新型在拼填管廊体与节点连接箱之间设置后加连接段,在后加连接段与节点连接箱对应的端部内设置固定锚具,在后加连接段内设置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一端与固定锚具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拼填管廊体内的纵向连接盒对应端内的预应力锚具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节点连接箱和后加连接段之间设置预留伸缩缝,在预留伸缩缝内设置橡胶止水带;节点连接箱中部与拼填管廊体对应的箱体以及后加连接段的z向截面均与拼填管廊体的z向截面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t型拼填缝包括平式t型拼填缝和立式t型拼填缝,所述平式t型拼填缝为预制隔板之间以及预制隔板和预制侧面板之间,所述立式t型拼填缝设置在预制上盖板和预制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下层三个分舱室及其上方的上层舱室的z向截面均为方形,上层舱室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公交舱和左公交舱;下层三个分舱室从右向左依次为天然气舱、综合舱和电力舱;在所述天然气舱内顶部一侧通过支架安装通风管,在底部通过支座安装天然气管;在所述综合舱内上部一侧通过支架安装自来水管,在综合舱内上部另一侧通过支架安装再生水管,在综合舱内底部通过支座安装热力管;在所述电力舱一侧壁上设置电缆支架,在电缆支架上设置电缆线;在节点连接箱顶部设置中部进料口,在中部进料口两侧分别设置与左公交舱对应的左站台和与右公交舱对应的右站台,在左站台左侧设置左车站房,在右站台右侧设置右车站房;在节点连接箱一侧端设置与电力舱连通的监测中心,在节点连接箱另一侧端设置与天然气舱连通的通风房。

本实用新型纵向连接盒和侧面张拉盒均为铁质且顶面敞口的方形盒体,在纵向连接盒和侧面张拉盒均设置安装预应力锚具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层连接的结构方式,属于“结构创新和功能创新”。采用装填并利用支撑定位架定位,能提高管廊主体的精准度。把上层舱室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公交舱,适合大都市的干线管廊工程,建立公交通系统和专用管线系统,在下层舱室设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专用舱,有利于天燃气舱和电力舱的分布,并安全运行。在公交舱内建立排雨水系统,适于南方城市的自然灾害以及极端事故的救助,能达到结构功能合理,系统功能可靠。

本实用新型在上层舱室和下层舱室横向之间两侧的外壁内对应安装侧面张拉盒,在侧面张拉盒上、下以及侧端内均安装预应力锚具,属结构创新、功能创新,能保证三个预应力锚具张拉的安全性,在三个预应力锚具定位的基础上,再把上、下分加锚具进行锚固,使上、下舱室结构形成整体,能达到“装填可靠、精度准确、抗压抗震、永不裂缝”的目标。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加预应力将管廊分为双层结构体,相对应的结构体分为五舱并进行拼装填加,能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费用,能把预制装填式管廊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五个舱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拼填管廊体和节点连接箱连接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拼填管廊体、2混凝土垫层、3预制下底板、4预制隔板、5预制侧面板、6预制上盖板、7t型拼填缝、8支撑定位架、9外层骨架、10里层骨架、11纵向筒管、12横向筒管、13预应力筋、14侧面张拉盒、15侧面筒管、16固定锚具、17天然气舱、18综合舱、19电力舱、20右公交舱、21左公交舱、22锚具、23电缆支架、24电缆线、25自来水管、26热力管、27再生水管、28天然气管、29通风管、30纵向连接盒、31后加连接段、32检查口、33通风口、34节点连接箱、35预留伸缩缝、36橡胶止水带、37通风房、38右车站房、39右站台、40中部进料口、41左站台、42左车站房、43监测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为拼填管廊体的长度方向,横向为拼填管廊体的宽度方向,z向即竖向为拼填管廊体的高度方向且z向截面垂直于长度方向。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纵向设置在混凝土垫层2上的拼填管廊体1以及设置在拼填管廊体1端部的节点连接箱34;在拼填管廊体1内沿z向设置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上层舱室和下层舱室均沿纵向延长;下层舱室底板和上层舱室顶板横向内的预应力筋在横向两端张拉;拼填管廊体1纵向内的预应力筋在纵向两端张拉;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横向之间两端的外壁内对应安装侧面张拉盒14,在侧面张拉盒14上、下端以及侧部内均安装预应力锚具22;设置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之间的预应力筋13通过侧面张拉盒14侧部内对应的预应力锚具22张拉;分别设置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横向两端外壁内的预应力筋13的对应端通过侧面张拉盒14内上、下端的预应力锚具22相对张拉;下层舱室横向设置三个分舱室;上层舱室横向设置二个分舱室;在下层舱室的下方设置预制底板3,在下层三个分舱室及上层二个分舱室的内壁均对应设置预制隔板4,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顶部分别对应设置与预制隔板4连接的预制上盖板6,在上层舱室和下层舱室的横向两端外侧设置预制侧面板5;在对应的预制底板3、预制隔板4、预制侧面板5和预制上盖板6之间设置支撑定位架8;对应的预制底板3和预制隔板4之间、预制隔板4与预制隔板4之间、预制隔板4与预制侧面板5之间、预制侧面板5和预制上盖板6之间以及预制侧面板5和预制底板3之间均沿纵向交错设置并延长,其之间的预留缝隙为t型拼填缝7,在t型拼填缝7内填加混凝土。所述t型拼填缝7包括平式t型拼填缝和立式t型拼填缝,所述平式t型拼填缝为预制隔板4之间以及预制隔板4和预制侧面板5之间,所述立式t型拼填缝设置在预制上盖板6和预制底板3上。

本实用新型在预制底板3和预制上盖板6内均设置里层骨架10,在预制底板3和预制上盖板6上方设置外层骨架9,在外层骨架9的里侧设置横向筒管12,分别在预制底板3和预制上盖板6与横向筒管12之间设置纵向筒管11;相应的预应力筋13设置在横向筒管12和纵向筒管11内;下层舱室顶板和上层舱室底板横向两端凹槽内分别对应设置预应力锚具22,相应的预应力筋13穿过横向筒管12后其两端通过对应的预应力锚具22张拉;在下层舱室底板内、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之间的分隔板以及上层舱室顶板的纵向两端均分别设置纵向连接盒30,在纵向连接盒30的纵向两端对应安装预应力锚具22,穿过纵向筒管11内的预应力筋13在对应的预应力锚具22内张拉;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外侧的预制侧面板5和预制隔板4之间均竖直对应设置侧面筒管15,在上层舱室外侧的预制侧面板5和预制隔板4之间的上端以及对应的下层舱室外侧的预制侧面板5和预制隔板4之间的下端对应设置固定锚具16,设置在下层舱室和上层舱室横向两侧外壁内的预应力筋13各自穿过侧面筒管15后其上、下端部分别与对应的固定锚具16固定。纵向连接盒30和侧面张拉盒14均为铁质且顶面敞口的方形盒体,在纵向连接盒30和侧面张拉盒14两端以及侧面张拉盒14侧部均设置安装预应力锚具22的通孔,在完工后,纵向连接盒30、侧面张拉盒14以及下层舱室顶板和上层舱室底板横向两端安装预应力锚具22的凹槽用混凝土密封。

当相对施工80-300米以上的超长管体时,在相对的两个拼填管廊体1之间设置后加连接段31,在后加连接段31内设置和相邻的拼填管廊体1相连接的预应力筋13,预应力筋13端部与纵向连接盒30内的预应力锚具22张拉锚固,后加连接段31的z向截面与拼填管廊体1的z向截面相同;在后加连接段31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33和检查口32。

当相背施工80-300米以上的超长管体时,在拼填管廊体1一端部与节点连接箱34一端之间设置后加连接段31,在后加连接段31与节点连接箱34一端对应的端部内设置固定锚具16,在后加连接段31内设置预应力筋13,预应力筋13一端与固定锚具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相邻拼填管廊体1内纵向连接盒30对应端内的预应力锚具22连接。在所述节点连接箱34和后加连接段31之间设置预留伸缩缝35,在预留伸缩缝35内设置橡胶止水带36;节点连接箱34中部与拼填管廊体1对应的箱体以及后加连接段31的z向截面均与拼填管廊体1的z向截面相同。

本实用新型下层三个分舱室及其上方的上层舱室的z向截面均为方形,上层舱室从右至左依次为右公交舱20和左公交舱21;下层三个分舱室从右向左依次为天然气舱17综合舱18和电力舱19;在所述天然气舱17内顶部一侧通过支架安装通风管29,在底部通过支座安装天然气管28;在所述综合舱18内上部一侧通过支架安装自来水管25,在综合舱18内上部另一侧通过支架安装再生水管27,在综合舱18内底部通过支座安装热力管26;在所述电力舱19一侧壁上设置电缆支架23,在电缆支架23上设置电缆线24。在节点连接箱34顶部设置中部进料口40,在中部进料口40两侧分别设置与左公交舱21对应的左站台41和与右公交舱对应的右站台39,在左站台41左侧设置左车站房42,在右站台39右侧设置右车站房38;在节点连接箱34一侧端设置与电力舱19连通的监测中心43,在节点连接箱34另一侧端设置与天然气舱17连通的通风房37。

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应力装填式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了装配式管廊的技术水平,克服了因地基下沉造成裂缝、变形、损坏的特大技术难题,在受力条件下进行密封是最科学的一种密封方式,能确保管廊对接缝不渗水、不漏水。

本实用新型利用再生水管建立雨水循环系统,属于“结构创新和功能创新”。在平原地区“沉积堵管”是一大技术难题,管廊沉井的淤泥就靠人力清理,利用再生水管冲刷污水管,建立排污水系统可从根本上提高管廊的建造水平。

本实用新型设置后加连接段,解决了预制拼装对接的特大技术难题,能把若干预制管廊件连接成一个或几个管廊拼装体,还能为拼装管廊增加多项功能,可设置集水井,用于排舱内的废水,可设置减压装置,用于热力管道的安全体系。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大都市的干线管廊工程,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会起到促进和带动作用,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先进技术,建立多种规格的管廊工程,还可进行新兴产业的开发,可把任何一项管廊工程打造成向全国推广的样板工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