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4761发布日期:2021-06-11 19:3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十字、t字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为上下两层的结构,为满足上层综合管廊纵断连续性的要求,节点覆土一般在2.5m以上。常规的综合管廊通风区间为200m,出地面通风口的设置位置需与道路周边绿地或者侧分带相结合,在道路交叉口处通风口还需避让道路视距盲区。目前常用的结构是通风口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单独设置,为了避让道路交叉口的综合管廊交叉节点,通常加密通风口布置,缩短通风区间长度。但这种措施具有以下缺点:1、增加了交叉节点的数量,增加了投资;2、造成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所述结构为三层结构,从上至下,第一层为通风口且其内设有通至地面的风井、风机检修人孔,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为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上层综合管廊和下层综合管廊,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楼板上设有风机孔及风机,所述风机孔及风机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包括相分隔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燃气舱风道、封闭空腔,所述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内设有通至地面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井、综合舱及电力舱风机检修人孔,所述燃气舱风道内设有通至地面的燃气舱风井、燃气舱风机检修人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包括相分隔的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楼板上设有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所述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对应第一层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和第二层的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所述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对应第一层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和第二层的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所述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对应第一层的燃气舱风道和第二层的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之外。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层包括相分隔的下层综合管廊综合舱、下层综合管廊电力舱、下层综合管廊燃气舱。所述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楼板上设有综合舱楼梯口、电力舱楼梯口、燃气舱楼梯口,所述综合舱楼梯口对应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和下层综合管廊综合舱,并设有综合舱楼梯,所述电力舱楼梯口对应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和下层综合管廊电力舱,并设有电力舱楼梯,所述燃气舱楼梯口对应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和下层综合管廊燃气舱,并设有燃气舱楼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合并及合建,节约了工程投资;

2、通风口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上层,各自独立,互不相扰,这种共建的结构充分利用了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上层空间,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面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层及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楼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层及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楼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部件标号如下:

1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

2燃气舱风道

3封闭空腔

4综合舱及电力舱风井

5综合舱及电力舱风机检修人孔

6燃气舱风井

7燃气舱风机检修人孔

8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

9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

10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

11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

12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

13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

14下层综合管廊综合舱

15下层综合管廊电力舱

16下层综合管廊燃气舱

17综合舱楼梯口

18电力舱楼梯口

19燃气舱楼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实用新型。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所述结构为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从上至下的具体说明请见下文。

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一层为通风口,第一层包括相分隔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1、燃气舱风道2、封闭空腔3。参见图3,所述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1内设有通至地面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井4、综合舱及电力舱风机检修人孔5,所述燃气舱风道2内设有通至地面的燃气舱风井5、燃气舱风机检修人孔6。所述综合舱及电力舱风井4和燃气舱风井5出地面的位置可避让道路交叉口的视距盲区,并且两者之间的净距为11.3m,满足规范要求,所述综合舱及电力舱风机检修人孔5、燃气舱风机检修人孔6的设置为了方便进行风机检修,第一层的层高为2.1m,满足人员进入检修风机的要求。

参见图1、图2、图5,所述第二层为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上层综合管廊,第二层包括相分隔的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8、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9、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10。参见图4,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楼板上设有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11、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12、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13,所述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11对应第一层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1和第二层的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8,所述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12对应第一层的综合舱及电力舱风道1和第二层的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9,所述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13对应第一层的燃气舱风道2和第二层的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10,所述综合舱风机孔及风机11、电力舱风机孔及风机12、燃气舱风机孔及风机13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综合管廊交叉节点之外。

参见图1、图2、图5、图6,所述第三层为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下层综合管廊,第三层包括相分隔的下层综合管廊综合舱14、下层综合管廊电力舱15、下层综合管廊燃气舱16。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的楼板上设有综合舱楼梯口17、电力舱楼梯口18、燃气舱楼梯口19,所述综合舱楼梯口17对应上层综合管廊综合舱8和下层综合管廊综合舱14,并设有综合舱楼梯,所述电力舱楼梯口18对应上层综合管廊电力舱9和下层综合管廊电力舱15,并设有电力舱楼梯,所述燃气舱楼梯口19对应上层综合管廊燃气舱10和下层综合管廊燃气舱16,并设有燃气舱楼梯。

本综合管廊交叉节点和通风口共建的结构解决了位于道路交叉口处的通风口设置问题,这种共建的结构达到了节约投资、节约地下空间资源的目的。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