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67841发布日期:2021-06-08 16:21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的雨水管道系统由雨水口和检查井构成,雨水口为收水设施,在道路沿线每隔30

40米布置分段收集沿线雨水,雨水口需配套设置检查井,雨水口与检查井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连接,雨水口连接管管径较小,一般为 d300

d400,雨水口内人为或自然沉积的淤泥杂物易淤堵连接管,目前汛期前检修清通一般仅疏通雨水口,连接管清淤难度大,造成汛期排水不畅,雨水管道连接管随检查井位置变化而变化,长度不一,埋深较浅,多数位于道路结构层范围,需要包封加固,施工流程繁琐,影响路面施工质量。
3.由于雨水管道较大且检查井较多,雨水管道一般布置于机动车道上,检查井井周回填及井口加固是道路施工的难点,易因施工质量造成后期道路病害,目前推行的防沉降井盖及构造造价较高,且因检查井井口位于机动车道上,机动车长期碾压造成防沉降结构疲劳老化,再次出现沉降等病害,需要对防沉降结构进行定期维修更新。同时雨水口、检查井及连接管占据了路面较大空间,影响其他管线的布置和道路的总体施工进度。
4.雨水管道一般设计施工采用管中心定位,检查井口为设置爬梯,为偏心布置,造成检查井口的位置在机动车道上随管道管径的变化造成偏移,设计雨水管道位于车道中央,而检查井井口因施工误差和井口偏心布置位于轮迹线下方,加重了道路病害的隐患。
5.综上,传统的雨水管道系统方案,存在着雨水口及雨水口连接管易淤堵、难疏通、易病害、占地大等问题,目前的技术解决方案如防沉降井盖及构造等多数是治标不治本、造价高、工序复杂且仍有病害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针对目前雨水管道系统方案的弊端,提出了偏心布管、合一布置的形式,将雨水口紧挨检查井布置,充分利用了道路横向和竖向空间,同时对雨水口及检查井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预制构件,便于施工安装和保障施工质量,省去了雨水连接管和防沉降井盖及构造,从根本上解决了管道淤堵和道路病害的问题,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该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包括:雨水口以及与所述雨水口连通的检查井;其中,
8.所述雨水口以及所述检查井分别位于道路侧石的两侧;所述检查井的内部偏心设置有位于所述雨水口正下方的雨水管;
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雨水口内部的预制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检查井内的预制井筒;其中,所述预制井座顶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有截污挂网,所述预制井筒的顶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有防坠网。
10.优选的,所述雨水口设置在所述道路侧石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所述检查井设置在所述道路侧石靠近人行道的一侧。
11.优选的,所述预制井座的顶端扣合有与所述机动车道持平的雨水口井篦;且所述雨水口井篦靠近所述道路侧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雨水口内部连通的进水侧石。
12.优选的,所述检查井的顶端扣合有方形井盖。
13.优选的,所述雨水口与所述预制井筒之间连接有连通短管,且所述连通短管高于所述雨水口内部的最低点。
14.优选的,所述雨水口包括:底板以及周向位于所述底板上的雨水口侧墙;
15.所述预制井座包括:连接在所述雨水口侧墙上的边梁以及连接在所述边梁上的圈梁;其中,所述雨水口井篦扣合在所述圈梁上方。
16.优选的,所述边梁以及所述圈梁之间预埋有用于固定所述截污挂网的挂钩。
17.优选的,所述预制井筒的底端设置有台阶式承插口。
18.优选的,所述预制井筒内部预埋有用于固定所述防坠网的吊环以及螺栓。
19.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雨水管之间填充有压实的中粗砂。
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雨水口和检查井的合一布置,检查井井口设于人行道内,节省防沉降井盖构造;增设截污挂网形式优化进水,提高排水效能,降低维护频次;预制井座及预制井筒采用预制组装,便于施工安装。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的正视剖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水侧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井筒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
[0028]1‑
雨水口;2

检查井;3

雨水管;4

井口中心线;5

道路侧石;6

人行道;7

机动车道;8

内壁边线;11

圈梁;12

边梁;13

连通短管;14

底板;15

进水侧石;16

中粗砂;17

雨水口井篦;18

雨水口侧墙;21

预制井筒;22

方形井盖;23

防坠网;211

承插口;212

预埋螺栓;213

安装吊环;111

挂钩;112

截污挂网;113

提手;114

透水滤布;151

l型侧石;152

进水立篦;153

进水孔洞;154

粘结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进行说明。
[0031]
一并参考图1

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雨水口检查井合一的布置结构包括:雨水口1以及与所述雨
水口1连通的检查井2;其中,雨水口1以及检查井2分别位于道路侧石5的两侧。
[0032]
具体的,检查井2的井口的设置于人行道6的侧石位置,雨水口1的设置于机动车道7的侧石位置,检查井2井口上设方形井盖22,以便于和侧石、人行道6铺装拼接安装,方形井盖22采用树脂材质或隐性井盖,颜色与绿化带或人行道铺装颜色一致,与环境搭配协调。
[0033]
如图2中所示,雨水口1加设预制井座,以防止雨水口井口沉降,预制井座包含预制的圈梁11及边梁12,圈梁11及边梁12组装成预制井座,预制井座安装于雨水口侧墙18之上,雨水口井篦17安装于预制井座之上,雨水口1设进水侧石15,实现联合进水。如图5中所示,进水侧石15为石材材质,分为l型侧石151和进水立篦152构成,进水立篦152上设进水孔洞153以汇集排水,进水侧石15为石材材质,与侧石材质统一,为便于加工安装,侧石由l型侧石151和进水立篦152分别加工,采用粘结胶154 粘接而成。
[0034]
同时为了增强收水效果,雨水口井篦17两端分别安装于圈梁11和雨水口侧墙18之上,雨水口的底板14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
[0035]
继续参阅图2

3,检查井2的内部设置有预制井筒21,预制井筒21内设防坠网23;检查井2采用井中心定位,本实施例中,检查井2的井口中心线4距道路侧石5内边线(机动车道边线)为70cm,雨水管3道采用偏心布置,雨水管3的内壁边线8距离道路侧石5内边线(机动车道边线) 为50cm,随管径的变化管道中心位置变化,但管道内壁位置不变,检查井 2的井室内尺寸为d+70cm,较传统检查井大30cm。
[0036]
较大的井室空间有利于检查井2检修和维护,预制井筒21的井壁上预留连通短管13洞口。可见雨水口1与检查井2紧挨布置,雨水口1通过连通短管13与检查井2的井室相通,连通短管13较底板14高,避免淤泥杂质直接流入检查井2内,底板14与雨水管3之间采用中粗砂16回填压实。
[0037]
继续参阅图4,在装配截污挂网时,在圈梁11和边梁12中预埋挂钩 111,挂钩111上挂截污挂网112,以拦截杂物,便于疏通。截污挂网112 由不锈钢丝焊接而成,中间为透水滤网114,透水滤网114为300g/m2,由缝合固定于截污挂网112上,为便于清理清洗,截污挂网112两侧设提手 113以便于取下,预制井座与侧墙18之间存在进水空隙以满足进水立篦152 进水要求。
[0038]
继续参阅图6,该预制井筒21采用承插预制形式,采用台阶式承插口 211,预制井筒21内预埋吊环213和螺栓212,便于后期吊装和安装防坠网 23。
[0039]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雨水口和检查井的合一布置,检查井井口设于人行道内,节省防沉降井盖构造;增设截污挂网形式优化进水,提高排水效能,降低维护频次;预制井座及预制井筒采用预制组装,便于施工安装。
[004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