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1550发布日期:2021-06-01 23:56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水池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池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水池设计施工是给水排水系统的重要内容。给水排水系统中的蓄水池、反应池等是否设计施工溢流装置,对给排水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在实际设计施工中,若遗漏溢流设施,并且土建施工已完成,则需要在水池壁上开孔增设溢流装置,由于没有预埋防水套管等防水设施,势必会引起开孔处密封不易严密而导致水池漏水,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会引起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池溢流装置,无需在水池上开孔,避免水池漏水,同时又使水池能溢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池溢流装置,包括水池和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用水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管和溢流管,立管的下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立管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与立管上端相连通,溢流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外部下水道附近;立管与溢流管的连通处底面与溢流水位相平齐。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设置于位于水池外侧的出水管上,所述立管通过第一三通接头与出水管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溢流管通过第二三通接头和第一弯头与立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接头设置于立管的上端,第一弯头通过第二三通接头与立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弯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溢流管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向下延伸并进入地面下。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溢流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位于地面下并延伸至下水道附近。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弯头,所述第二弯头的一端与溢流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弯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排水管相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防水套管,所述防水套管设置于出水口内壁和其对应的出水管的外壁之间并与其两者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将立管安装在水池的出水管上,出水管与立管通过连通器原理连通,当水池的水位达到溢流水位时,水便通过立管进入溢流管溢流,达到水池不会漫水的目的。同时溢流管通过排水管将水引入下水道,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整体安全系。本实用新型无需改造水池,不会增加水池漏水点,同时仅仅在原有结构上增设了3路管道、弯头和接头,安装施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其中,1-第一三通接头,2-立管,3-第一弯头,4-溢流管,5-第二三通接头,6-第二弯头,7-排水管,8-出水管,9-出水口,10-水池,11-防水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池溢流装置,包括水池10和出水管8,出水管8的一端与水池10的出水口9相连通,出水管8的另一端与用水端相连通,出水至用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管2和溢流管4,立管2的下端与出水管8相连通,立管2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4,溢流管4的一端与立管2上端相连通,溢流管4的另一端设置于外部下水道附近,将溢流的水引至下水道;立管2与溢流管4的连通处底面与溢流水位相平齐。出水管8、水池10、立管2和溢流管4通过连通器原理连通,当水池10的水位达到溢流水位时,水便经由出水管8、立管2和溢流管4溢流,达到水池10不会漫水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三通接头1,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设置于位于水池10外侧的出水管8上,所述立管2通过第一三通接头1与出水管8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三通接头1即可实现立管2与出水管8的连接安装,无需改变水池10和出水管8的原始结构,安装使用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溢流管4通过第二三通接头5和第一弯头3与立管2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接头5设置于立管2的上端,第一弯头3通过第二三通接头5与立管2相连通,所述第一弯头3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溢流管4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4向下延伸并进入地面下。溢流管4通过第二三通接头5和第一弯头3的配合实现与立管2上端的有效连通,保证连通器结构有效构建的同时进一步保证安装稳定性和合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与溢流管4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7位于地面下并延伸至下水道附近。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弯头6,所述第二弯头6的一端与溢流管4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弯头6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排水管7相连通。通过溢流管4和排水管7的有效连接,保证溢出的水可以顺利进入下水道,减少给排水系统的安全风险。第二弯头6的设置保证了溢流管4和排水管7连接的合理化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防水套管11,所述防水套管11设置于出水口9内壁和其对应的出水管8的外壁之间并与其两者紧密贴合。防水套管11保障了水池10和出水管8之间的水密性。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池溢流装置,包括水池和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用水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管和溢流管,立管的下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立管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与立管上端相连通,溢流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外部下水道附近;立管与溢流管的连通处底面与溢流水位相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接头,所述第一三通接头设置于位于水池外侧的出水管上,所述立管通过第一三通接头与出水管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池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流管通过第二三通接头和第一弯头与立管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接头设置于立管的上端,第一弯头通过第二三通接头与立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弯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溢流管的上端相连通;溢流管向下延伸并进入地面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池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溢流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排水管位于地面下并延伸至下水道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池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弯头,所述第二弯头的一端与溢流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弯头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排水管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池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套管,所述防水套管设置于出水口内壁和其对应的出水管的外壁之间并与其两者紧密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池溢流装置,包括水池和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水池的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用水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管和溢流管,立管的下端与出水管相连通,立管的上端设置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与立管上端相连通,溢流管的另一端设置于外部下水道附近;立管与溢流管的连通处底面与溢流水位相平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池溢流装置,无需在水池上开孔,避免水池漏水,同时又使水池能溢流。

技术研发人员:章建玲;魏兴;张文君;桂波;许映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3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