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3079发布日期:2021-11-29 16:3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排水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排水系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送、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用以除涝、防渍、防盐的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建筑物的总称。它主要由田间排水调节网、各级排水沟、蓄涝湖泊、排水闸、抽排泵站和排水容泄区等组成。排水区的多余水量首先汇入田间排水调节网,然后经各级排水沟或经湖泊滞蓄后再由排水闸或抽排站排至容泄区。
3.城市排水系统是一种专用于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排出并清理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作中;现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包括废水集中池和沉淀池,废水集中池对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集中收集,并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净化。近些年,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雨量的增加,一些城市的城市排水系统排水能力难以满足需求,经常发生城市内涝的情况,造成积水长时间在城市停留,严重影响城市运转和行人出行。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如果为了提升城市排水能力而去加大力度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工程量比较大,改造成本高,并且还会对现有的城市结构造成较大的破坏,实现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小对城市建筑设施的破坏,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和辅助排水系统,所述辅助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城市内的城市排水管网和设置在城市周边的周边排水管网;所述城市排水管网包括设置在城市内的中心临时存水区和设置在城市内的水体,所述中心临时存水区与水体之间连接有地下排水管道;所述周边排水管网包括设置在城市边缘的周边临时存水区和设置在周边的水库,所述周边临时存水区与水库之间设置有地表排水管道。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有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排水系统,不会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破会,城市降水量少时,城市排水系统能够起到及时排水的作用,降水量较大时,则两个系统同时工作,提高城市的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将辅助排水系统设置为城市和周边两部分,能够将城市地表的积水就近进行集中收集,靠近水体的地表水先向中心临时存水区汇集,然后集中到水体中;靠近城市边缘地带的地表水向周边临时存水区汇集,然后排放到周边的水库中。辅助排水系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水体和周边的水库,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的排水压力,同时对城市建筑破坏程度小。
8.可选的,所述中心临时存水区的高度低于城市地面高度,且高于水体的高度,所述
中心临时存水区设置在距离小于500米范围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地表积水向中心临时存水区进行集中,同时也便于中心临时存水区内的积水向水体流动;中心临时存水区距离水体的距离较小,减小了地下排水管道的铺设难度,降低了施工成本。
10.可选的,所述地下排水管道包括排水管以及设置在排水管两端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中心临时存水区的边缘位置,所述出水阀门设置在水体边缘的护坡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下排水管道排水管用于雨水的输送,避免雨水向地层渗入,进水阀门的设置,能够方便控制中心临时存水区的排水量和排水速度,出水阀门的设置,则能够防止水体内的水回流到中心临时存水区。
12.可选的,所述中心临时存水区包括向水体一侧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坡面以及设置在倾斜坡面周围的挡墙,所述倾斜坡面远离水体的一侧延伸到地面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临时存水区设置成倾斜坡面,方便地表水的流入和汇聚,引导地表水的流向,倾斜坡面周围的挡墙能够独挡积水向外流。
14.可选的,所述进水阀门设置在中心临时存水区靠近水体的一侧挡墙上,包括固定在挡墙上的固定框和滑动连接在固定框上的活动门,所述活动门可封闭和打开排水管端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临时存水区靠近水体一侧的挡墙高度最大,方便排水管的铺设,进水阀门更方便安装,进水阀门采用固定框和活动门的结构,方便操作打开进水阀门。
16.可选的,所述倾斜坡面包括沿倾斜方向设置的行车区和设置在行车区两侧的停车区,所述行车区设置有减速带,所述停车区设置有挡车结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中心临时存水区划分成停车区和行车区,在不下雨的时间段,可以将中心临时存水区作为停车场所使用,能够缓解城市内的停车压力,在雨季作为雨水临时汇集区使用,能够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一地两用,充分利用了城市土地资源;倾斜坡面的设置则方便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减速带能够降低车辆在行车区的速度,避免车速过快而造成意外事故,挡车结构则能够阻挡驻停的车辆,防止车辆沿倾斜坡面,避免造成事故。
18.可选的,所述出水阀门包括固定在水体护坡上的限位框和转动连接在限位框上的闸板,所述闸板可封闭和打开排水管端口。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阀门采用转动打开的方式,可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将闸板打开,而不需要人为去控制,在雨季可以使人员远离水体,避免发生危险。
20.可选的,所述周边临时存水区设置为底部高度低于城市地面高度的存水池,所述存水池靠近城市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坝,所述挡水坝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存水池远离城市的一侧与地表排水管道连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周边临时存水区设置为存水池,方便地表水汇集,挡水坝的设置,则能够防止存水池内的积水向城市回流,使积水能够通过地表排水管道流向水库。
22.可选的,所述地表排水管道与存水池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溢流挡板,所述溢流挡板的上边缘高度低于存水池的侧壁高度。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水池与地表排水管道之间设置溢流挡板,当存水池中的积水较多时,可以溢过溢流挡板进入到地表排水管道中排放,也能够阻止外界的积水通过地表排水管道回流。
24.可选的,所述存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种植土层和绿植,所述种植土层表面铺设有固沙网。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存水池底部设置的种植土层和绿植,能够起到绿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周边的土地;雨水少时作为绿化土地,雨水多时用于暂存雨水;固沙网的设置,能够起到固定绿植层的目的,防止被雨水冲刷走。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在原有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排水系统,不会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破会,城市降水量少时,城市排水系统能够起到及时排水的作用,降水量较大时,则两个系统同时工作,提高城市的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
27.2.将辅助排水系统设置为城市和周边两部分,能够将城市地表的积水就近进行集中收集,靠近水体的地表水先向中心临时存水区汇集,然后集中到水体中;靠近城市边缘地带的地表水向周边临时存水区汇集,然后排放到周边的水库中。辅助排水系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水体和周边的水库,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的排水压力,同时对城市建筑破坏程度小。
28.3.将中心临时存水区划分成停车区和行车区,在不下雨的时间段,可以将中心临时存水区作为停车场所使用,能够缓解城市内的停车压力,在雨季作为雨水临时汇集区使用,能够缓解城市排水压力,一地两用,充分利用了城市土地资源;倾斜坡面的设置则方便车辆的驶入和驶出,减速带能够降低车辆在行车区的速度,避免车速过快而造成意外事故,挡车结构则能够阻挡驻停的车辆,防止车辆沿倾斜坡面,避免造成事故。
29.4.存水池底部设置的种植土层和绿植,能够起到绿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周边的土地;雨水少时作为绿化土地,雨水多时用于暂存雨水;固沙网的设置,能够起到固定绿植层的目的,防止被雨水冲刷走。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辅助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城市排水管网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心临时存水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周边排水管网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周边排水管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城市排水管网;11、中心临时存水区;111、倾斜坡面;112、挡墙;113、行车区;114、停车区;115、减速带;116、挡车结构;12、水体;13、地下排水管道;14、排水管;15、进水阀门;151、固定框;152、活动门;16、出水阀门;161、限位框;162、闸板;2、周边排水管网;21、周边临时存水区;211、存水池;212、挡水坝;213、溢流挡板;214、种植土层;22、水库;23、地表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参照图1,该排水系统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和辅助排水系统,即在城市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助排水系统,以减少或者不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其中,辅助排水系统包括城市排水管网1和周边排水管网2两部分,城市排水管网1设置在城市内,周边排水管网2则设置在城市与周边的交界处,当城市排水系统满足不了排水需求时,城市排水管网1和周边排水管网2就近原则起到辅助排水的作用,能够快速将城市积水排除,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
38.城市排水管网1包括中心临时存水区11、位于市内的水体12和用于连接中心临时存水区11与水体12的地下排水管道13。内临时存水区11选择城市内的低洼地带,高度要低于附近的地面高度,中心临时存水区11在选址时要保证距离水体12小于500米范围内,以减少地下排水管道13的施工长度,中心临时存水区11要高于水体12的高度,便于向水体12内排水。水体12可采用静止的水域,如城市自然湖泊、人工湖,也可以选择流动的水域,如穿过城市的河流,本实施例中水体12采用穿过城市的河流,沿着河流流向多点布置中心临时存水区11。中心临时存水区11临时储存城市地面上不能及时排出的雨水,并通过地下排水管道13排放到水体12中,并进行集中处理。
39.周边排水管网2包括周边临时存水区21、位于周边田间的水库22和连接周边临时存水区21与水库22的地表排水管道23。周边临时存水区21选择城市边缘的低洼地带,同样高度要低于附近的地面高度,地表排水管道23在地表进行挖掘。周边临时存水区21临时存储靠近城市边缘地带的城市积水,并通过地表排水管道23向田间的水库22排放。
40.参照图2和3,中心临时存水区11包括向水体12一侧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坡面111,倾斜坡面111最低处深度为1.5米,倾斜坡面111远离水体12的一侧延伸到地面上,方便积水流入,倾斜坡面111其余三侧都设置有挡墙112,挡墙112凸出地面的高度设置为0.5米。
41.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内的土地资源,减少浪费,可将中心临时存水区11设置为停车场所,倾斜坡面111上包括沿倾斜方向设置的行车区113和设置在行车区113两侧的停车区114,行车区113用于车辆沿倾斜坡面111的倾斜方向驶入和驶出,停车区114则用于车辆垂直于倾斜坡面111的倾斜方向停车。为了提高中心临时存水区11内行车和停车的安全性,行车区113设置有多道减速带115,停车区114内设置有多个挡车结构116,本实施例中的挡车结构116设置为固定在地面上的挡车杆。在不下雨的时间段,可以将中心临时存水区11作为停车场所使用,能够缓解城市内的停车压力,在雨季作为雨水临时汇集区使用,能够缓解城市排水压力,充分利用了城市土地资源。
42.参照图2,地下排水管道13包括排水管14以及设置在排水管14两端的进水阀门15和出水阀门15,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中心临时存水区11与水体12之间可以设置多条地下排水管道13。排水管14采用直径1米的水泥管,可以水平铺设,也可以向水体12方向高度逐渐降低铺设,便于引流。
43.进水阀门15设置在中心临时存水区11的边缘位置,具体为,设置在中心临时存水区11靠近水体12的一侧挡墙112上,进水阀门15包括固定在挡墙112上的固定框151和滑动连接在固定框151上的活动门152两部分,其中固定框采用焊接成u型框架的三段槽钢,框架的开口朝上,整体通过锚固螺栓固定在挡墙112上,三段槽钢的开口均朝向框架内侧,活动门152设置为矩形的钢板门,上边缘设置有拉手,活动门152从固定框151的上开口滑动插入到三段槽钢形成的滑动槽中,通过上下拉动活动门152,可封闭和打开排水管14的端口,在
需要排水时,将活动门152直接拉出来,起到最大的排水目的。
44.出水阀门16设置在水体12边缘的护坡墙体上,出水阀门16包括固定在水体护坡上的限位框161和转动连接在限位框161上的闸板162,本实施例中护坡为斜面护坡,限位框161设置为固定在斜面护坡上的矩形金属框架,边长大于排水管14的直径,闸板162设置为矩形的金属板,其下侧边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限位框161的下侧边框上,转动闸板162可封闭和打开排水管14的端口。在不需要排水管14进行排水时,闸板162贴合在限位框161的表面,利用闸板162自身的重力,来关闭排水管14的端口;当中心临时存水区11内积水较多需要排出时,打开进水阀门15,积水涌入到排水管14中,可以利用水流的冲击力冲击闸板162,使闸板162自动转动打开,从而将积水排放到水体12中,随河流流走。
45.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水体12采用湖泊,因为水体12不能流动,消化城市积水能力有限,可以在湖泊与田间的水库22之间加设抽水管道,管道上增加抽水泵,将湖泊内的水抽离一部分到水库22中。
46.参照图4和5,周边临时存水区21设置为底部高度低于城市地面高度的存水池211,存水池211靠近城市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坝212,挡水坝212高度设置为0.6米,表面涂抹水泥砂浆,可作为行人座椅,挡水坝212上开设有多道进水口方便城市的积水进入到存水池211中。地表排水管道23设置在存水池211远离城市的一侧,地表排水管道23与存水池2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溢流挡板213,溢流挡板213埋设于存水池211的侧壁和池底中,溢流挡板213的上边缘高度低于存水池211的侧壁高度,当存水池211中的积水较多时,可以溢过溢流挡板213进入到地表排水管道23中排放,并能够阻止外界的积水通过地表排水管道23回流至存水池211中。
47.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土地资源,存水池211的底部铺设有一层种植土层214,种植土层214表层种植有绿植,为了减少种植土层214中的泥土流失,种植土层214表面铺设有固沙网,同时积水夹带的泥沙也会在存水池211中沉积,从而补充种植土层214。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利工程渠道新型排水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在原有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排水系统,则两个系统同时工作,提高城市的排水效率,减少城市内涝情况的发生。将辅助排水系统设置为城市和周边两部分,能够将城市地表的积水就近进行集中收集,靠近水体12的地表水先向中心临时存水区11汇集,然后通过地下排水管道13集中到水体12中,再由水体12进行排放;靠近城市边缘地带的地表水向周边临时存水区21汇集,然后通过地表排水管道23排放到田间的水库22中流走,辅助排水系统充分利用了城市的水体12和周边田间的水库22,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的排水压力。
4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