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取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7074发布日期:2021-11-06 03:19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取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站技术供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取水系统。


背景技术:

2.水电站技术供水主要对象是为水轮发电机组各轴承冷却器提供冷却水、为水轮机主轴工作密封提供压力水、为电站主变压器提供冷却水等等,是水电站重要辅助系统之一。技术供水的取水方案(即水源)以坝前取水居多,通过压力钢管也称作水压钢管来实现。具体的,如图1所示,压力钢管一端与大坝出水口连接,利用大坝水从高处向低处冲下时的能量,在无需外部水泵作用下,将水引入技术供水系统内经滤水器过滤后使用。现有取水系统的取水口开在压力钢管1管壁底部,这样取水的缺点在于:压力钢管1内来水一般带有泥沙,而泥沙大多沉在压力钢管1下半部,当泥沙量大或者泥沙颗粒大时,大量的泥沙随着水流直接从取水口进入技术供水的滤水器,很容易使滤水器堵塞,使滤水器频繁堵塞或一直启动排污电机。当滤水器堵塞到一定程度后,技术供水水量减少甚至中断或压力降低,容易造成水轮发电机组瓦温过高停机或轴瓦烧损等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取水系统,解决现有取水方式会导致滤水器频繁堵塞,造成技术供水量减少中断货压力降低,从而影响发电机组正常运行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取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钢管、第一取水管、止回阀、第二取水管、第一闸阀、第三取水管、阀门、第二闸阀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取水管一端位于压力钢管管壁上部,第一取水管其端部圆心与压力钢管圆心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第一取水管与压力钢管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由底板和侧板构成,底板与压力钢管外侧壁相适配,侧板设置于底板一侧与第一取水管外侧壁相适配;第一取水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止回阀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连通。
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压力钢管上设置有蝶阀,第一取水管位于蝶阀出水侧,蝶阀进水侧设置有第四取水管,第四取水管依次连接有止回阀、第三闸阀,第三闸阀与第三取水管连接,阀门进水侧设置有第四闸阀。
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强板沿第一取水管径向均匀分布有两个以上,侧板两侧相对设置有筋板,筋板底部与底板连接。
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底板、侧板上均匀分布有圆孔。
8.工作原理:在压力钢管上部45
°
位置开孔,将第一取水管端部焊接在压力钢管上,第一取水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止回阀连接,止回阀再依次与第二取水管、第一闸阀、第三取水管、发明、第二闸阀、连接管、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连接。使用时,坝前水源从高处往低处
沿压力钢管冲下,从第一取水管进入后最后进入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通过技术供水系统中的滤水器过滤后用于技术供水。为加强第一取水管与压力钢管的焊接处的强度,在两者连接处设置有多个加强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在压力钢管上部开设取水口,通过第一取水管取水供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使用,压力钢管来水中泥沙受重力影响沉于管下半部的居多,大大减少了进入技术供水系统滤水器中的泥沙含量,大大减少了滤水器堵塞情况的发生,延长了滤水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水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11.2.阀门用于控制取水系统的通断,闸阀方便对各取水管路、止回阀进行分段检修。
12.3.为便于水流量控制,压力钢管上设置有蝶阀,水流量大时采用蝶阀控制流量同时采用第一取水管取水,水流量小时可以直接用第四取水管取水。在蝶阀前后分别设置取水口,通过设置两条取水通道,其中一条故障检修时另一条可以正常使用,进一步保证发电机稳定运行。
13.4.为加强压力钢管与取水管连接处的强度,在连接处设置加强板,加强板底板焊接在压力钢管上,侧板焊接在取水管上,加强其连接处强度。为进一步提高强度,加强板设置多个,且在底板与侧板间设置筋板,提高加强板强度。为方便定位和焊接,在底板和侧板上开设圆孔。
附图说明
14.图1为现有的取水系统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水系统原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力钢管与第一取水管的装配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板的使用状态图。
18.图中:1

压力钢管,2

第一取水管,3

止回阀,4

第二取水管,5

第一闸阀,6

第三取水管,7

阀门,8

第二闸阀,9

连接管,10

加强板,101

底板,102

侧板,103

筋板,104

圆孔,11

蝶阀,12

第四取水管,13

第三闸阀,14

第四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
21.图2示出了一种用于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取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力钢管1、第一取水管2、止回阀3、第二取水管4、第一闸阀5、第三取水管6、阀门7、第二闸阀8和连接管9。第一取水管2一端与压力钢管1连接,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止回阀3连接。所述连接管9与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连通。压力钢管1上设置有蝶阀11,第一取水管2位于蝶阀11出水侧,蝶阀11进水侧设置有第四取水管12,第四取水管12依次连接有止回阀3、第三闸阀13,第三闸阀13与第三取水管6连接,阀门7进水侧设置有第四闸阀14。
22.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取水管2一端位于压力钢管1管壁上部,第一取水管2其端部
圆心与压力钢管1圆心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
°
,第四取水管12与压力钢管1的连接方式同上。
23.为加强压力钢管与取水管连接处的强度,如图4所示,第一取水管2与压力钢管1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由底板101和侧板102构成,底板101与压力钢管1外侧壁相适配,侧板102设置于底板101一侧与第一取水管2外侧壁相适配。所述加强板10沿第一取水管2径向均匀分布有三个,侧板102两侧相对设置有筋板103,筋板103底部与底板101连接。所述底板101、侧板102上均匀分布有圆孔104。安装时,通过圆孔104将底板101焊接在压力钢管1外壁上,将侧板102焊接在第一取水管2外壁上,定位好后,再将底板101与压力钢管1外壁间的焊缝焊上。焊接方便,且强度高。第四取水管12与压力钢管1的固定方式也如此。
24.使用时,手动开启阀门7,第一闸阀5、第四闸阀14、第二闸阀8,大坝水从高往低沿压力钢管1往下冲,部分水流进入第一取水管2,经连接管9进入技术供水系统,经滤水器过滤后使用,通过蝶阀11可控制水流流量。当第一取水管2需要检修时,关闭第一闸阀5,开启第三闸阀13,通过第四取水管12取水使用。当取水系统出现故障时,如第一取水管2取水出现故障时,则可以首先关闭第一闸阀5来排除是否为第一取水管2、止回阀3是否故障,多个闸阀的设置可以方便依次进行故障排除和检修,两条取水管路的设置也使得可以在检修时不断开供水,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25.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