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9222发布日期:2022-09-03 00:1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景区人工湖、池塘、城市静态河流等水域表面常会有落叶、枯枝、一次性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漂浮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还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污染。针对这些水面悬浮垃圾,目前采用的清理方式主要有人工打捞、机械打捞及水面机器人清理等三种方式。人工打捞效率低下,清洁度不高,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机械打捞以垃圾打捞船为主,工作效率高但结构复杂,形体大,使用成本高,船体受。而现有技术都是内胆整体为网兜,外胆为收集筒,一段时间后直接拆下内胆提起网兜以清空收集的垃圾,在收集时一是难以避免已进入垃圾收集装置的垃圾又从垃圾收集装置中离开,变成重复收集垃圾的工作。另外,有的水面垃圾收集装置不能随水面上下浮动,垃圾收集效果一般,还有目前的装置基本随水面流动,不能设置在相对固定的区域比如湖面中心,无法保证最大收集垃圾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能够自适应水位随水面波动而上下浮动,收集垃圾效果优良,并且可以设置在湖面或水面中心,保证最大收集垃圾的效率,倒锥筒形的过滤器本体的结构配合过滤器本体下端开口的设置可以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离本垃圾收集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过滤器,过滤器上连接有自适应水位组件,过滤器下方连接有水面垃圾收集筒体,水面垃圾收集筒体上设有用于形成引流以自动收集垃圾的泵体组件;过滤器上设有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相连通的连通结构;过滤器上设有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离的防逃逸结构。自适应水位的设置可以使得本水面垃圾收集装置随水面上下浮动,随水面波动而上下浮动,收集垃圾效果优良,并且可以设置在湖面或水面中心,保证最大收集垃圾的效率,倒锥筒形的过滤器本体的结构配合过滤器本体下端开口的设置可以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离本垃圾收集装置。过滤器上设有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相连通的连通结构可以实现泵体组件工作时保证引流实现垃圾收集。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逃逸结构为倒锥筒形的过滤器本体,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上端开口尺寸大于过滤器本体上端尺寸;所述连通结构包括设置在过滤器本体下端中心处的开口且开口正对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上端口。现有技术都是内胆整体为网兜,外胆为收集筒,一段时间后直接拆下内胆提起网兜以清空收集的垃圾,但本方案采用倒锥筒形,配合过滤器本体下端设置开口可以有效防止已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逸出水面垃圾收集筒体。开口由于设置在倒锥筒形过滤器本体的下端,因此开口的尺寸小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上端开口的尺寸,所以对于从开口进入到水面垃圾收集筒体内的水面垃圾,可以很好地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逸出水面垃圾收集筒体。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过滤器本体采用网兜制成,所述连通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网兜上的网孔;或所述过滤器本体为聚乙烯制成的倒锥筒。因为设置了开口,因此即使设置成聚乙烯实体板制成的倒锥筒,也不会影响吸水形成引流,仍然可以起到形成引流以自动收集垃圾的作用。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自适应水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水面中心的竖桩。通过竖桩可以设置在湖面中心,保证收集垃圾的效率最大。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过滤器本体其面向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侧壁上固定设有防止塑料垃圾向过滤器本体下端开口移动的倒钩或倒刺。过滤器本体的背面设置倒勾/倒刺,可以防止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内的轻质垃圾比如塑料袋之类的通过过滤器本体下端开口逃离出本装置。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过滤器本体为聚乙烯制成的倒锥筒,过滤器本体其竖直截面的形状由上下两根平行的线段以及用于连接两根平行线段的曲线,上方的线段长度大于下方的线段长度,两根曲线的弯曲方向为沿过滤器本体中轴线向过滤器本体边缘的方向弯曲。过滤器本体的侧壁设置成向外的凸面便于垃圾向中部的收集桶进入。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过滤器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水面垃圾收集筒体;泵体组件设置在水面垃圾收集筒体下端中心处;自适应水位组件包括通过连接绳连接在竖桩上的浮体,浮体还通过另一根连接绳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相连,竖桩至少设有两根,浮体的数量与竖桩的数量保持一致。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上端设有卡槽,卡槽为u形槽,用于可拆卸连接有倒锥筒形网兜或倒锥筒形过滤器本体上端,方便定期清理垃圾。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泵体组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相连的水泵,水泵的入水口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下端开口相连通。泵可以采用110v或220v的小型泵。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适应水位随水面波动而上下浮动,收集垃圾效果优良,并且可以设置在湖面或水面中心,保证最大收集垃圾的效率,倒锥筒形的过滤器本体的结构配合过滤器本体下端开口的设置可以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离本垃圾收集装置。
13.采用倒锥筒形,配合过滤器本体下端设置开口可以有效防止已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逸出水面垃圾收集筒体。开口由于设置在倒锥筒形过滤器本体的下端,因此开口的尺寸小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上端开口的尺寸,所以对于从开口进入到水面垃圾收集筒体内的水面垃圾,可以很好地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垃圾逃逸出水面垃圾收集筒体。
14.通过竖桩可以设置在湖面中心,保证收集垃圾的效率最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过滤器本体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过滤器本体的竖直截面的剖面图。
19.图中:1、过滤器本体;2、水面垃圾收集筒体;3、开口;4、竖桩;5、倒钩或倒刺;6、浮体;7、连接绳;8、电机;9、水泵;10、线段;11、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至图2所示(为便于图示,图1中未示出网兜及水面垃圾收集筒体上端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面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过滤器,过滤器上连接有自适应水位组件,过滤器下方连接有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上设有用于形成引流以自动收集垃圾的泵体组件;过滤器上设有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相连通的连通结构;过滤器上设有避免已进入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的垃圾逃离的防逃逸结构。防逃逸结构为倒锥筒形的过滤器本体1,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的上端开口尺寸大于过滤器本体1上端尺寸;所述连通结构包括设置在过滤器本体1下端中心处的开口3且开口3正对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的上端口。过滤器本体1采用网兜制成,所述连通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网兜上的网孔;自适应水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水面中心的竖桩4。过滤器的上端可拆卸连接在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泵体组件设置在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下端中心处;自适应水位组件包括通过连接绳7连接在竖桩4上的浮体6,浮体6还通过另一根连接绳7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相连,竖桩4至少设有两根,浮体6的数量与竖桩4的数量保持一致。泵体组件包括电机8以及与电机8相连的水泵9,水泵9的入水口与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的下端开口3相连通。
23.实施例二:
2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3、图4所示,过滤器本体1为聚乙烯制成的倒锥筒。过滤器本体1其面向水面垃圾收集筒体2的侧壁上固定设有防止塑料垃圾向过滤器本体1下端开口3移动的倒钩或倒刺5。过滤器本体1为聚乙烯制成的倒锥筒,过滤器本体1其竖直截面的形状由上下两根平行的线段10以及用于连接两根平行线段10的曲线11,上方的线段长度大于下方的线段长度,两根曲线的弯曲方向为沿过滤器本体1中轴线向过滤器本体1边缘的方向弯曲。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