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与流程

文档序号:30333667发布日期:2022-06-08 06:1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多泥沙河流码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


背景技术:

2.多泥沙河流如黄河中下游的通航码头,因水流含沙量高,在码头港区,因船舶进港制动,泥沙易沉积,采用专门的清淤船只进行清淤,对通航造成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管理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及多泥沙河流码头,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多泥沙河流如黄河中下游的通航码头,因水流含沙量高,在码头港区,因船舶进港制动,泥沙易沉积,采用专门的清淤船只进行清淤,对通航造成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管理费用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步骤1: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设用于感应船舶的感应器和防淤喷嘴,防淤喷嘴经由控制阀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的供水系统,控制阀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上的控制系统;
6.步骤2:船舶进入码头港池时,船体下部水体处于搅动状态,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防淤喷嘴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底部泥沙,泥水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
7.步骤3:船舶靠港停泊时,感应器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停泊区上部的喷嘴停止喷水;
8.步骤4:船舶离港时,防淤喷嘴开启,如同时有船舶靠港,控制停泊区上部喷嘴不工作。
9.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考虑泥沙河流船型,从最高通航水位以下1-2m开始布设防淤喷嘴,间排距为2m,每排单独控制喷射。
10.优选的,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分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三段设置,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包括:感应器、防淤喷嘴、水管、控制阀、控制系统,所述水管与码头的供水系统连接。
11.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其通过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进行防淤,所述多泥沙河流码头包括码头基体,所述码头基体沿河水流动方向依次分为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
12.优选的,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辅助供水装置,所述辅助供水装置包括:
13.辅助箱,设置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所述辅助箱内设置:
14.第一缸体,设置在所述辅助箱内上端,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上下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下端滑动贯穿所述缸体下端;
15.第二缸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右侧;
16.第二活塞杆,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缸体右侧及第二缸体左侧;
17.第二活塞,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
18.第一水平连接杆,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塞右端,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右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二缸体右侧;
19.第一齿轮,与所述辅助箱内前和/或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下端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一齿轮上端;
20.第二齿条,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齿条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直滑动板,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与所述辅助箱内前和/或后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啮合在所述第一齿轮右侧,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与辅助箱上端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簧;
21.移动箱,上端右部与所述第二齿条下端连接,所述移动箱上端左部通过若干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一缸体下端或辅助箱上端固定连接;
22.第一处理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所述移动箱内还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用于放至河道,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处理箱的左侧上部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箱下端的出水口与防淤喷嘴通过管道连通;
23.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箱内、且位于第一进水口下方;
24.水平移动板,与所述第一处理箱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板下端设置防水壳,所述防水壳内设置防水电机,所述防水壳下端设置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所述防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25.第三弹簧,一端与所述水平移动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箱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26.竖直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板下端,所述竖直连接杆下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处理箱下方,所述移动箱下端设置供所述竖直连接杆贯穿的贯通孔,所述竖直连接杆下端设置检测器件;
27.第二处理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处理箱右侧;
28.倾斜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箱的第一杂质出口及所述第二处理箱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杂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端右侧;
29.储存箱,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箱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处理箱右侧,所述第二处理箱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储存箱连通;
30.储液箱,设置在所述辅助箱内、且用于储存辅助液体,所述辅助箱体包括防臭剂,所述储液箱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箱及储存箱通过连接管连通;
31.驱动箱,设置在所述移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设置:第二齿轮,与所述驱动箱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绕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后侧,所述绕线轮上连接有连接拉绳;第二水平连接杆,左部上端设置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啮合在第二齿轮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右部贯穿至第二处理箱内,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右端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箱内杂质推至储存箱内;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箱内,所述第一固定块上端通过第四弹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驱动箱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竖直推杆,上部贯穿至所述倾斜管道内,所述竖直推杆上端连接有压板,所述连接拉绳一端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拉绳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后与所述第一移动块及所述竖直推杆固定连接。
32.优选的,且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均对应设置防淤机构,所述防淤机构靠近河水
的一端从上到下设有若干保护块,所述防淤机构包括防淤壳,所述防淤壳与所述河水的河底连接,所述防淤壳的上部靠近河水的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若干保护块,所述防淤壳的上侧设有清污机构,所述防淤壳和基体的内部下侧连通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有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若干防淤喷嘴;
33.所述若干防淤喷嘴均布设置在所述防淤壳靠近河水的一端,所述若干防淤喷嘴分别与输水支路连接,沿河水流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所述输水支路与输水主路连通,所述输水主路与控制阀连接,所述进港区、停泊区和离港区设置的防淤机构中的输水主路与水管连通。
34.优选的,所述喷水机构连接有感应器和控制系统,所述感应器为船舶进港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在防淤壳的上端靠近河水的一侧,用于检测船舶的位置,所述感应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若干所述控制阀电连接,且控制阀用于控制防淤喷嘴的工作。
35.优选的,所述清污机构包括:
36.进污仓,所述进污仓设置在所述防淤壳的内部上侧,所述进污仓的上端转动设有挡板一,且挡板一用于隔绝进污仓和河水,所述挡板一与液压缸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与防淤壳转动连接;
37.传送仓,所述传送仓设置在所述码头基体的内部,且传送仓与外界连通,所述码头基体和防淤壳的接触端设有连通口,且传送仓、连通口和进污仓的连通处依次连通,所述传送仓内部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盛污盒;
38.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转动设置在所述进污仓的内部,所述过滤板与挡板二接触,所述挡板二设置在所述连通口,且挡板二用于封堵进污仓和连通口。
39.优选的,所述清污机构还包括:
40.挤压仓,所述挤压仓设置在所述防淤壳内部中部,且挤压仓的竖直端与所述进污仓连通、挤压仓的水平端与所述河水连通,所述挤压仓的竖直端设有抽水泵;
41.动力仓,所述动力腔设置在所述防淤壳的内部中部,且动力仓设置在所述挤压仓的右侧;
42.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动力腔内部,所述电机与转动轴一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一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带轮一和限位板,且转动轴一与锥齿轮六滑动连接,所述锥齿轮六和限位板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且弹簧一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一上,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锥齿轮六的一侧连接有电磁块,所述锥齿轮六靠近限位板的一侧连接有磁块;
43.螺纹套三,所述螺纹套三与螺纹杆三螺纹连接,且螺纹套三与支铰杆转动连接,所述支铰杆与齿轮一偏心连接,所述齿轮一贯穿所述动力仓的侧端与齿条一啮合,所述齿条一滑动设置在滑动腔内部,且滑动腔和连通口连通,所述齿条一和挡板二固定连接;
44.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的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锥齿轮一和锥齿轮六,且锥齿轮二与螺纹杆一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一与所述螺纹杆三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一与螺纹套一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一贯穿所述动力仓的上端进入进污仓中与支铰座连接,所述支铰座与所述过滤板滑动连接;
45.带轮二,所述带轮二通过皮带与带轮一连接,所述带轮二与转动轴二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二与螺纹杆二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与螺纹套二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二贯穿
所述动力仓的左端进入挤压仓的水平端与挤压板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与挤压仓的水平端滑动连接。
46.优选的,还包括:
47.流速传感器一:所述流速传感器一设置在防淤喷嘴的出口处,用于检测防淤喷嘴出口处的流速;
48.流速传感器二:所述流速传感器二设置在码头靠近河水一端的上侧,用于检测河水上侧的流速;
49.流速传感器三:所述流速传感器三设置在码头靠近河水一端的下侧,用于检测河水下侧的流速;
50.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
51.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速传感器一、流速传感器二、流速传感器三和报警器电连接;
52.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流速传感器一、流速传感器二和流速传感器三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53.步骤1:控制器根据流速传感器二检测出的检测河水上侧的流速、流速传感器三检测出的河水下侧的流速和公式(1)计算出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
[0054][0055]
其中,f为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l为淤积泥沙的平均粒径,σ为淤积泥沙的密度,k为淤积泥沙的上举力系数,v2为流速传感器二的检测值,h为流速传感器二到河道底部的距离,j为流速传感器三到河道底部的距离,ρ为河水的密度,c1为上侧河水的粘滞系数,v3为流速传感器三的检测值,c为下侧河水的粘滞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取值为9.8m/s2;
[0056]
步骤2:控制器根据流速传感器一检测出的防淤喷嘴出口处的流速、步骤1计算出的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和公式(2)计算出防淤喷嘴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若计算出的防淤喷嘴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小于预设效果值,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加大防淤喷嘴喷洒水流的压力值;
[0057][0058]
其中,z为防淤喷嘴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v为流速传感器一的检测值,s为防淤喷嘴出口的横截面积,d1为防淤喷嘴的出水口半径,d2为防淤喷嘴的进水口半径,β为防淤喷嘴喷射的水流与河水流动方向的夹角,p为防淤喷嘴的流量系数,δ为淤积泥沙的表面粗糙度,b为淤积泥沙的拖拽力系数。
[0059]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60]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6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62]
图1为本发明的防淤方法平面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为本发明的防淤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0064]
图3为本发明的多泥沙河流码头的结构示意图;
[0065]
图4为图3中的清污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66]
图5为图4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67]
图6为本发明的辅助供水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8]
图7为本发明的振动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69]
图中,1、码头基体;101、传送仓;102、连通口;103、挡板二;2、电机;201、转动轴一;202、带轮一;203、皮带;204、带轮二;205、转动轴二;206、螺纹杆二;207、锥齿轮一;208、锥齿轮二;209、螺纹杆一;210、限位板;211、磁块;212、弹簧一;213、螺纹套三;214、螺纹段;215、支铰杆;216、齿轮一;217、螺纹套二;218、挤压板;219、支铰座;220、过滤板;221、齿条一;222、锥齿轮六;223、挤压板;3、辅助供水装置;31、辅助箱;32、第一缸体;33、第一活塞;34、第一活塞杆;35、第二缸体;36、第二活塞杆;37、第二活塞;38、第一水平连接杆;39、第一齿轮;310、第二齿条;311、第一竖直滑动板;312、第一弹簧;313、移动箱;314、第二弹簧;315、第一处理箱;316、第一过滤网;317、水平移动板;318、防水壳;319、搅拌杆;320、第三弹簧;321、竖直连接杆;322、第二处理箱;323、倾斜管道;324、储存箱;325、驱动箱;326、第二齿轮;327、连接拉绳;328、储液箱;329、第二水平连接杆;330、推板;331、第一固定块;332、第一移动块;333、竖直推杆;334、压板;335、第四弹簧;4、振动箱;41、第二固定块;42、第二移动块;43、第一铰接杆;44、第五弹簧;45、第一振动杆;46、竖直振动杆;47、触碰块;5、保护块;6、防淤壳;601、第一空腔;602、进污仓;603、挤压仓;604、滑动腔;605、动力仓;7、输水主路;701、控制阀;702、输水支路;8、防淤喷嘴;9、传送带;10、挡板一;1001、液压缸;11、河底;12、控制系统;13、感应器;14、船舶;15、河水;1501、进港区;1502、停泊区;1503、离港区;16、水管;17、反滤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71]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2]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0073]
实施例1
[007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如图1-2所示,
[0075]
包括以下步骤:
[0076]
步骤1: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设用于感应船舶14的感应器13(可为用于感应船舶14位置的感应器13,如用于感应船舶14进港的感应器13)和防淤喷嘴8,防淤喷嘴8经由控制阀701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的供水系统,控制阀701连接多泥沙河流码头上的控制系统12;具体的,在码头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离港区1503顶部平台开始位置设置感应器13在码头下部,河道最高通航常水位下部1.6m和最低通航水位下部1.6m之间设置几排防淤喷嘴8,每排间隔2m。喷嘴连接控制阀701、水管16和控制系统12,水管16外裹反滤布17,与码头供水系统连接。
[0077]
步骤2:船舶14进入码头港池时,船体下部水体处于搅动状态,感应器13将信号(感应器感应到的船舶14进入码头港池信号)传给控制系统12,防淤喷嘴8(具体可包括进港区1501和停泊区1502的防淤喷嘴8和)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14底部泥沙,泥水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
[0078]
步骤3:船舶14靠港停泊时,感应器13将信号传给控制系统12,控制停泊区1502(或靠港区)上部的喷嘴停止喷水,以免影响船舶14安全;
[0079]
步骤4:船舶14离港时,防淤喷嘴8(具体可包括离港区1503的防淤喷嘴8)开启,激起船舶14底部泥沙,随河道水流流向下游,如同时有船舶14靠港,控制停泊区1502上部喷嘴不工作。
[0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考虑泥沙河流船型,从最高通航水位(码头的最高通航水位)以下1-2m开始布设防淤喷嘴8,间排距为2m,每排单独控制喷射。
[0081]
优选的,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分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三段设置,所述码头的防淤系统包括:感应器13、防淤喷嘴8、水管16、控制阀701、控制系统12,所述水管16与码头的供水系统连接。
[008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多泥沙河流码头,其通过所述的多泥沙河流码头防淤方法进行防淤,所述多泥沙河流码头包括码头基体1,所述码头基体1沿河水15流动方向(如图1的箭头方向)依次分为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
[008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防淤喷嘴8喷射压力水流,激起船舶14底部泥沙,利用船只行进时的水力,使得防淤喷嘴8激起船舶14底部及下部的泥沙,随河道水流带走,解决了多泥沙河流如黄河中下游的通航码头,因水流含沙量高,在码头港区,因船舶14进港制动,泥沙易沉积,采用专门的清淤船只进行清淤,对通航造成不利影响,也增加了管理费用的技术问题。
[0084]
本发明利用船舶14进港时的水流动力,将防淤系统激起的泥水带离港区1503,防止码头港区的淤积,减少专门的清淤工作和对通航的干扰。
[0085]
实施例2
[008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供水系统包括辅助供水装置3,所述辅助供水装置3包括:
[0087]
辅助箱31,设置在码头基体1上,所述辅助箱31内设置:
[0088]
第一缸体32,设置在所述辅助箱31内上端,所述第一缸体32内设置上下滑动的第一活塞33,所述第一活塞33下端连接有第一活塞杆34,所述第一活塞杆34下端滑动贯穿所
述缸体下端;
[0089]
第二缸体35,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32右侧;
[0090]
第二活塞杆36,滑动贯穿所述第一缸体32右侧及第二缸体35左侧;
[0091]
第二活塞37,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缸体35内,所述第二活塞37与所述第二活塞杆3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37与所述第二缸体35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六弹簧;
[0092]
第一水平连接杆38,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塞37右端,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38右端水平贯穿所述第二缸体35右侧;
[0093]
第一齿轮39,与所述辅助箱31内前和/或后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杆38下端设置与所述第一齿轮39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一齿轮39上端;
[0094]
第二齿条310,竖直设置,所述第二齿条310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竖直滑动板311,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311与所述辅助箱31内前和/或后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310啮合在所述第一齿轮39右侧,所述第一竖直滑动板311与辅助箱31上端内壁之间设置第一弹簧312;
[0095]
移动箱313,上端右部与所述第二齿条310下端连接,所述移动箱313上端左部通过若干第二弹簧314与所述第一缸体32下端或辅助箱31上端固定连接;
[0096]
第一处理箱315,设置在所述移动箱313,所述移动箱313内还设置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用于放至河道,所述水泵的出水管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的左侧上部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下端的出水口(用于出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的水)与防淤喷嘴通过管道连通;
[0097]
第一过滤网316,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箱315内、且位于第一进水口下方;
[0098]
水平移动板317,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上下滑动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板317下端设置防水壳318,所述防水壳318内设置防水电机,所述防水壳318下端设置搅拌杆319,所述搅拌杆319与所述防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99]
第三弹簧320,一端与所述水平移动板31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20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上端内壁固定连接;
[0100]
竖直连接杆321,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平移动板317下端,所述竖直连接杆321下端贯穿至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下方,所述移动箱313下端设置供所述竖直连接杆321贯穿的贯通孔,所述竖直连接杆下端设置检测器件;
[0101]
第二处理箱322,设置在所述移动箱313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右侧;
[0102]
倾斜管道32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处理箱315的第一杂质出口及所述第二处理箱322的第二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杂质出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16上端右侧;
[0103]
储存箱324,固定连接在所述辅助箱3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处理箱322右侧,所述第二处理箱322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储存箱324连通;
[0104]
储液箱328,设置在所述辅助箱31内、且用于储存辅助液体,所述辅助箱31体包括防臭剂,所述储液箱328分别与所述第二处理箱322及储存箱324通过连接管连通;
[0105]
驱动箱325,设置在所述移动箱313,所述驱动箱325内设置:第二齿轮326,与所述驱动箱325的前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26由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绕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326的后侧,所述绕线轮上连接有连接拉绳327;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左部上端设置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啮合在第二齿轮326下端,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右部贯
穿至第二处理箱322内,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右端连接有推板330,所述推板330用于将所述第二处理箱322内杂质推至储存箱324内;第一固定块331,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箱325内,所述第一固定块331上端通过第四弹簧335连接有第一移动块332,所述第一移动块332与所述驱动箱325内壁上下滑动连接;竖直推杆333,上部贯穿至所述倾斜管道323内,所述竖直推杆333上端连接有压板334,所述连接拉绳327一端与所述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拉绳327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固定块331后与所述第一移动块332及所述竖直推杆333固定连接。
[010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0107]
辅助供水装置3,用于处理河水15后提供给防淤喷嘴8(其中,可在所述码头基体1上设置储水箱,储存经过第一处理箱315过滤的水,储水箱与防淤喷嘴8连接),其中移动箱313位于辅助箱31靠近河道的一侧;
[0108]
辅助供水装置3对河道内河水15处理时,首先,通过向第一缸体32内通入高压液体,推动第一活塞杆34向下移动,第一活塞杆34向下贯穿至推动搅拌杆319靠近第一过滤网316上方,以及推动竖直连接杆321下端的检测器件至辅助箱31外(其中,检测器件可用于检测河面状态,如检测河面距离检测器件距离,以根据距离调整水泵等的参数;或者检测河面图像,以判断含杂污程度,以根据其调整水泵等的参数),另外第一活塞33下方的第一缸体32内气压增大,推动第二活塞37向右运动,从而第二活塞37杆36及第一齿条向右运动,推动第一齿轮39转动,从而与第一齿轮39啮合的第二齿条310向下运动,带动移动箱313贯穿辅助箱31,向靠近河面方向移动(其中,第一弹簧312和第二弹簧314的设置保证运动更加稳定,以及便于回位),便于调整水泵的位置更加靠近河道,以便于水泵的输水;当使用结束时,可排出高压液体,使得移动箱313回位至收纳在辅助箱31内,以保护移动箱313。
[0109]
处理河水15时,通过水泵将河水15吸引至通过第一处理箱315的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处理箱315,并通过第一过滤网316过滤(其中,可选的,可设置多个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过滤网,多次过滤,以保证过滤效果),其中,启动防水电机2对第一处理箱315内河水15进行搅拌(或同时破碎,避免含有较大杂质,容易堵塞第一过滤网316上部),改善杂质容易堵塞第一过滤网316(可选的,也可在搅拌杆319下端设置毛刷,用于对过滤网清扫),第一过滤网316上方的杂质在水的冲力作用下(可选的,可在第一进水口的出水端设置角度可调节的进水管16,以便于冲洗第一过滤网316)进入倾斜管道323,通过倾斜管道323进入第二处理箱322(优选的,第二处理箱322下端也设置过滤网及排水口,用于排除河水15至河面,留下杂质后排至储存箱324);
[0110]
其中,当第一处理箱315下降至一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处理箱322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储存箱324连通,在水处理过程中可启动第二驱动电机2驱动第二齿轮326旋转,从而绕线轮带动竖直推杆333上下移动,从而压板334上下移动对倾斜管道323内进行疏通,上述第一移动块332及第四弹簧335的设置用于对竖直推杆333的运动进行缓冲以及便于回位,另外第二齿轮326转动的同时,第二齿条310与其啮合,带动第二水平连接杆329及推板330左右移动,用于将杂质通过第二出口排至储存箱324储存;其中,可在第二处理箱322及储存箱324内同时加入包括所述除臭剂在内的辅助液体,以保证除臭效果。
[0111]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河水15进行处理后再供给防淤喷嘴8,避免河水15含杂质过多,导致防淤喷嘴8容易堵塞,且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具备上述检测、收纳、搅拌、疏通及除臭
等功能,具有多功能的优点。
[0112]
实施例3
[011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过滤网316周侧通过弹性密封件(如弹性连接带)与第一处理箱315周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辅助供水装置3还包括:振动箱4,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箱315,且位于第一过滤网316下方,所述振动箱4内设置:第二固定块41,所述第二固定块41上端通过第五弹簧44连接有第二移动块42,所述第二移动块42与所述振动箱4内壁上下滑动连接;两个第一铰接杆43,下端分别与第二移动块42左右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43上端铰接有第一振动杆45,所述第一振动杆45上端贯穿所述振动箱4上方,所述第一振动杆45与所述振动箱4上端水平滑动(可为左右水平滑动)连接;竖直振动杆46,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移动块42上端,所述竖直振动杆46上端贯穿所述振动箱4上端与第一过滤网316下端接触,所述第一过滤网316下端设置与所述第一振动杆45配合的触碰块(可为弹性块)47。
[011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第一过滤网316在河水的冲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推动竖直振动杆46,从而带动第二移动块42向下运动,从而在第一铰接杆43的作用下第一振动杆45水平滑动,推动触碰块47,以实现对第一过滤网316的振动作用,加快第一过滤网316的过滤,在第五弹簧44的作用下便于竖直振动杆46回位,以便于反复振动,加快过滤网;且竖直振动杆46和第五弹簧44可对第一过滤网316向下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0115]
实施例4
[0116]
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3-7所示,且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均对应设置防淤机构,所述防淤机构靠近河水15的一端从上到下设有若干保护块5。
[0117]
所述防淤机构包括防淤壳6,所述防淤壳6与所述河水15的河底11连接,所述防淤壳6的上部靠近河水15的一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所述若干保护块5,所述防淤壳6的上侧设有清污机构,所述防淤壳6和基体1的内部下侧连通设有第一空腔601,所述第一空腔601内部设有喷水机构,所述喷水机构包括若干防淤喷嘴8;
[0118]
所述若干防淤喷嘴8均布设置在所述防淤壳6靠近河水15的一端,所述若干防淤喷嘴8分别与输水支路702连接,沿河水流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面的若干所述输水支路702与输水主路7连通,所述输水主路701与控制阀701连接,所述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设置的防淤机构中的输水主路7与水管16连通;
[0119]
所述喷水机构连接有感应器13和控制系统12,所述感应器13为船舶进港感应器,所述感应器13设置在防淤壳6的上端靠近河水15的一侧,用于检测船舶的位置,所述感应器13与控制系统12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12与若干所述控制阀701电连接,且控制阀701用于控制防淤喷嘴8的工作;
[012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121]
在码头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的上端开始位置分别设置感应器,在码头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的下部,河道最高通航水位下部1.6m和最低通航水位下部1.6m之间分别设置几排防淤喷嘴4,每排间隔2m,防淤喷嘴4分别连接一输水支路702,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中的若干输水支路702分别连接一输水主路7,通过在输水主路7上连接控制阀701,可通过控制进港区1501、停泊区1502和离港区1503中控制阀701的开关来控制对应区域单排防淤喷嘴4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多泥沙河流码
头的防淤效果,在输水支路702、输水主路701和水管16外裹反滤布,水管16与供水系统连接,达到了给防淤喷嘴4供水的目的;
[0122]
通过设置保护块5,可以提高码头对船舶14的保护性,使得船舶14在经过码头时安全可靠。
[0123]
实施例5
[0124]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清污机构包括:
[0125]
进污仓602,所述进污仓602设置在所述防淤壳6的内部上侧,所述进污仓602的上端转动设有挡板一10,且挡板一10用于隔绝进污仓602和河水15,所述挡板一10与液压缸1001转动连接,所述液压缸1001与防淤壳6转动连接;
[0126]
传送仓101,所述传送仓101设置在所述码头基体1的内部,且传送仓101与外界连通,所述码头基体1和防淤壳6的接触端设有连通口102,且传送仓101、连通口102和进污仓602的连通处依次连通,所述传送仓101内部设有传送带9,所述传送带9上固定连接有盛污盒901;
[0127]
过滤板220,所述过滤板220转动设置在所述进污仓602的内部,所述过滤板220与挡板二103接触,所述挡板二103设置在所述连通口102,且挡板二103用于封堵进污仓602和连通口102;
[0128]
所述清污机构还包括:
[0129]
挤压仓603,所述挤压仓603设置在所述防淤壳6内部中部,且挤压仓603的竖直端与所述进污仓602连通、挤压仓603的水平端与所述河水15连通,所述挤压仓603的竖直端设有抽水泵12;
[0130]
动力仓605,所述动力腔605设置在所述防淤壳6的内部中部,且动力仓605设置在所述挤压仓603的右侧;
[0131]
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动力腔605内部,所述电机2与转动轴一20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一201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连接有带轮一202和限位板210,且转动轴一201与锥齿轮六222滑动连接,所述锥齿轮六222和限位板210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一212,且弹簧一212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一201上,所述限位板210靠近所述锥齿轮六222的一侧连接有电磁块211,所述锥齿轮六222靠近限位板210的一侧连接有磁块;
[0132]
螺纹套三213,所述螺纹套三213与螺纹杆三214螺纹连接,且螺纹套三213与支铰杆215转动连接,所述支铰杆215与齿轮一216偏心连接,所述齿轮一216贯穿所述动力仓605的侧端与齿条一221啮合,所述齿条一221滑动设置在滑动腔604内部,且滑动腔604和连通口102连通,所述齿条一221和挡板二103固定连接;
[0133]
锥齿轮二208,所述锥齿轮二208的左右两侧对称啮合有锥齿轮一207和锥齿轮六222,且锥齿轮二208与螺纹杆一209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一207与所述螺纹杆三214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一209与螺纹套一218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一218贯穿所述动力仓605的上端进入进污仓602中与支铰座219连接,所述支铰座219与所述过滤板220滑动连接;
[0134]
带轮二204,所述带轮二204通过皮带203与带轮一202连接,所述带轮二204与转动轴二20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二205与螺纹杆二206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二206与螺纹套二217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二217贯穿所述动力仓605的左端进入挤压仓603的水平端与挤压板223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223与挤压仓603的水平端滑动连接。
[0135]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136]
在对河水15表面进行清污时,启动液压缸1001,带动挡板一10转动,使得进污仓602中流入河水15,可在进污仓602的进水口处设置进水机构,提高进水效率,河水15携带其表面的垃圾进入进污仓602,经过过滤板220,将河水15表面的垃圾留在进污仓602中,经过过滤板220的河水进入挤压仓603中,在挤压仓603中设置抽水泵12,可以提高河水15的过滤效率;
[0137]
在河水15过滤的同时启动电机2,电机2带动转动轴一201转动,转动轴一201带动带轮一202转动,带轮一202通过皮带203带动带轮二204同步转动,带轮二204带动转动轴二205转动,转动轴二205带动螺纹杆二206转动,螺纹杆二206带动螺纹套二217移动,螺纹套二217带动挤压板223移动,挤压板223将挤压仓603中的河水15推入河道中,电机2反转可使得挤压板223复位,使得挤压板223可以往复推动河水15,使得河水15经过防淤壳6可以循环,避免河水10静止流动导致无法对河水15表面的垃圾进行清除;
[0138]
在完成清除工作后,对电磁块211通电,电磁块211推动锥齿轮六222与锥齿轮二208转动,通过设置弹簧一212,用于电磁块211断电时使得锥齿轮六222恢复原位,锥齿轮二208可带动螺纹杆一209和锥齿轮一207转动,锥齿轮一207带动螺纹杆三214转动,螺纹杆三214带动螺纹套三213移动,螺纹套三213带动支铰杆215转动,支铰杆215带动齿轮一216转动,齿轮一216带动齿条一221向下移动,齿条一221带动挡板二103向下移动,使得连通口102和进污仓602连通,同时螺纹杆一209转动带动螺纹套一218向下移动,螺纹套一218带动过滤板220转动,过滤板220转动到与盛污盒901的进口接触,此时过滤板220倾斜向下,过滤板220上的杂物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盛污盒901,通过传送带9将盛污盒901带到外界,完成对河水15表面垃圾的清理,在完成清理工作后,电机2反转可使过滤板220和挡板二103恢复原位,通过设置清污机构可对河水15表面的垃圾进行清除,节省了人工清除的复杂性,提高了河水15表面垃圾的清除效率,避免影响船舶14在码头的行进与停靠。
[0139]
实施例6
[0140]
在实施例2-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还包括:
[0141]
流速传感器一:所述流速传感器一设置在防淤喷嘴8的出口处,用于检测防淤喷嘴8出口处的流速;
[0142]
流速传感器二:所述流速传感器二设置在码头靠近河水15一端的上侧,用于检测河水15上侧的流速;
[0143]
流速传感器三:所述流速传感器三设置在码头靠近河水15一端的下侧,用于检测河水15下侧的流速;
[0144]
报警器:所述报警器设置在多泥沙河流码头上;
[0145]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速传感器一、流速传感器二、流速传感器三和报警器电连接;
[0146]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流速传感器一、流速传感器二和流速传感器三控制所述报警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0147]
步骤1:控制器根据流速传感器二检测出的检测河水15上侧的流速、流速传感器三检测出的河水15下侧的流速和公式(1)计算出淤积泥沙流动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
[0148][0149]
其中,f为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l为淤积泥沙的平均粒径,σ为淤积泥沙的密度,k为淤积泥沙的上举力系数,v2为流速传感器二的检测值,h为流速传感器二到河道底部的距离,j为流速传感器三到河道底部的距离,ρ为河水15的密度,c1为上侧河水15的粘滞系数,v3为流速传感器三的检测值,c为下侧河水15的粘滞系数(单位pa*s),g为重力加速度,取值为9.8m/s2;
[0150]
步骤2:控制器根据流速传感器一检测出的防淤喷嘴8出口处的流速、步骤1计算出的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和公式(2)计算出防淤喷嘴8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若计算出的防淤喷嘴8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小于预设效果值,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加大防淤喷嘴8喷洒水流的压力值;
[0151][0152]
其中,z为防淤喷嘴8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v为流速传感器一的检测值,s为防淤喷嘴8出口的横截面积,d1为防淤喷嘴8的出水口半径,d2为防淤喷嘴8的进水口半径,β为防淤喷嘴8喷射的水流与河水15流动方向的夹角,p为防淤喷嘴8的流量系数,δ为淤积泥沙的表面粗糙度,b为淤积泥沙的拖拽力系数;
[0153]
其中,公式(1)中为河道中河水15的摩阻流速,为河道中河水15的摩阻流速,为河道中淤积泥沙受到的上举力,上举力为河水上侧流动速度大、压力小而河水下侧流动速度小、压力大形成的压力差值,为淤积泥沙在河水中受到的重力;
[0154]
公式(2)中v*π(d
12-d
22
)为防淤喷嘴8的喷射流量,)为防淤喷嘴8的喷射流量,为防淤喷嘴8沿河水15流动方向的理论喷射压力,b*δ*f为淤积泥沙流动时所需的作用力,步骤2中计算的防淤效果值为防淤喷嘴8沿河水15流动方向的理论喷射压力与淤积泥沙流动时所需的作用力的比值,若防淤喷嘴8沿河水15流动方向的理论喷射压力大于淤积泥沙流动时所需的作用力,则实现了防淤喷嘴8喷射压力水流激起淤积泥沙的目的,预设效果值的取值范围大于1。
[0155]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0156]
将流速传感器一设置在防淤喷嘴8的出口处,用于检测防淤喷嘴8出口处的流速;将流速传感器二设置在码头靠近河水15一端的上侧,用于检测河水15上侧的流速;将流速传感器三设置在码头靠近河水15一端的下侧,用于检测河水15下侧的流速;控制器根据流速传感器二检测出的检测河水15上侧的流速、流速传感器三检测出的河水15下侧的流速和
公式(1)计算出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公式(1)中考虑k,k为淤积泥沙的上举力系数,取值0.25-0.305,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可靠);根据流速传感器一检测出的防淤喷嘴8出口处的流速、步骤1计算出的淤积泥沙竖直方向受到的理论作用力和公式(2)计算出防淤喷嘴8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公式(2)中考虑p和b,p为防淤喷嘴8的流量系数,取值0.7-0.8,b为淤积泥沙的拖拽力系数,取值为1-1.22,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可靠),若计算出的防淤喷嘴8工作时河道的防淤效果值小于预设效果值,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使用者加大防淤喷嘴8喷洒水流的压力值,避免淤积泥沙并未被压力水流激起,使得多泥沙河流码头的防淤效果较差,影响船舶14的通行与停靠。
[0157]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