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加固地基土的仿生感应型生物注浆装置

文档序号:30423375发布日期:2022-06-15 14:0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土体工程固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匀加固地基土的仿生感应型生物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2.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土体性质松软难以完成工程建设。工程上常采用一定技术手段对松软的地基土体进行加固,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传统地基加固方法如机械碾压、换填土层、化学注浆或水泥灌浆虽然效果突出但弊端明显。使用的机械碾压法难以加固深层的土体,安全隐患大;换填土层法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消耗巨大,不经济实惠;化学注浆或水泥灌浆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对环境不友好且难以在土体中全域扩散。相比于传统土体加固方法,源于自然的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型生态改良技术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生物矿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广泛存在于水环境、土壤和岩石中,利用该过程实现的micp技术为土木工程建设中遭遇松软的土体提供了新的加固思路。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兴起的作用范围广、环境污染小的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逐渐应用至不良土体加固领域。与其他传统加固方法:机械碾压、换土填层、化学注浆和水泥灌浆等传统方法相比micp更加环保温和。micp是矿化所需的菌液和胶结液(一般为尿素和钙盐的混合溶液)的非侵蚀、低压传播注入土层。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在土体内部诱导产生碳酸钙晶体胶结砂颗粒来提高砂土的密实性与砂颗粒间的胶结性,从而改善土层机械性能。但是目前现有的注浆装置以及注浆工艺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土层的全域固化,即通常出现土层的固化作用分散,无妨做到全区域土层的均匀加固。
4.因此如何通过改良注浆装置和调控浆液浓度防止矿化结晶的碳酸钙堵塞注浆口,从而实现更有效利用micp作用实现土体全域均匀加固是地基处理与改良领域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以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加固地基土的仿生感应型生物注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6.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均匀加固地基土的仿生感应型生物注浆装置,包括操作台、转轴以及位于操作台下方的转盘,所述转轴活动贯穿操作台后与所述转盘连接,在所述转盘的底部连接有螺旋导管,螺旋导管的末端设有导引头,在螺旋导管的壁内设有至少两个注浆管,在螺旋导管的内壁上开有多个与注浆管连通的出浆孔,沿所述螺旋导管的旋向在其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组喷浆孔,螺旋导管内部还设有软轴,在螺旋导管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控制每组喷浆孔开闭的调节组件,多个调节组件通过软轴实现联动。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利用micp方式固化砂土时除了难以实现全域均匀注浆的问题,还会存在高浓度菌液的活性较高,能快速水解尿素形成矿化结晶导致碳酸钙晶体在注浆口堆积并导致流动通道堵塞,从而影响后
续浆液的顺利入渗,严重影响到全域土层的均匀固化效果;对此,发明人研究出一种生物注浆装置,利用螺旋导管在旋转推进过程中进行分段式的注浆工序,使得浆液在螺旋导管在土层中的覆盖区域以及多组喷浆孔的辐射区域进行有序的扩散,进而增加了浆液的扩散范围,同时防止在喷浆孔处出现堵塞而影响区域注浆效果。
7.具体操作时,首先会对目标土层进行土样采集以及土样分析,确定目标土层的地质特征,然后再指定出对应的注浆方案;本技术方案中,螺旋导管的末端设置有呈尖锐状的导引头,通过转轴带动转盘转动,使得螺旋导管以旋进的方式插入至目标土层中,且螺旋导管的内部中空,通过多个调节组件在螺旋导管内形成多个独立的区域,多个所述的独立区域能实现同步注浆或是单独注浆;其中,多个注浆管的上端分别与泵体的出液端连通,通过带压泵送将储液罐中的浆液泵送至螺旋导管所对应的不同深度区域中,最后经调节组件的控制来实现多组喷浆孔的开闭,最后实现浆液的全区域覆盖喷射。需要进一步地说明的是,在螺旋导管的内壁上开有多个与注浆管连通的出浆孔,即通过控制出浆孔的开闭,能实现在特定的某个独立区域内选择注入的浆液量,以维持作用在目标土层内的浆液使用量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同时保证其固化效果。
8.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隔板以及底板,隔板与底板之间形成一个两端封闭的注浆腔体,注浆腔体通过一组喷浆孔与外部连通,软轴活动贯穿所述隔板与底板的中部,在软轴上套设有与螺旋导管横截面匹配的齿轮盘,在注浆腔体内部转动设置旋转筒,且旋转筒外壁与注浆腔体内壁贴合,沿旋转筒的周向在其内壁上开有多个与喷浆孔对应的对接孔,注浆腔体通过出浆孔与注浆管连通,齿轮盘的下端面设有齿形齿轮,在旋转筒的上表面设有与齿形齿轮配合的锥形齿带,在所述齿轮盘上表面的中部开有多个呈弧形的定位槽,且多个定位槽处于同一个圆周,在软轴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环,限位环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与定位槽匹配的定位块。
9.进一步地,隔板与底板之间形成一个两端封闭的注浆腔体即为上述的独立区域,调节组件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每组喷浆孔的开闭,即实现浆液的外排或是阻止浆液在某一土层深度的喷射,在当螺旋导管内的多个注浆腔体进行同步注浆时,在地面上布设一个升降单元,用于竖直向下软轴朝螺旋导管末端移动,同时软轴上的限位环朝靠近定位槽的方向移动,直至位于限位环下端面的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然后再次转动软轴使之在螺旋导管内原地转动,此时软轴与齿轮盘形成一个整体,齿轮盘能随软轴一并在螺旋导管内做圆周运动,齿轮盘通过锥形齿轮和锥形齿带的配合来实现与旋转筒的联动,直至多个对接孔与一组中的多个喷浆孔对接,使得注浆腔体内的浆液则通过喷浆孔沿螺旋导管的径向向外辐射喷出。
10.沿所述注浆腔体的周向在其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套环,且沿套环的径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多个限位孔,每一个限位孔内均设有探针,在隔板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个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滑块,在软轴上套设有随动筒,在随动筒上段外壁上开有与滑块配合的环形导槽,沿随动筒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与探针对应的螺旋槽,螺旋槽的横向截面呈梯形,在所述探针的内侧端端部上设有与探针同轴的柔性连接件,在所述探针内部设有位移传感器,且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气缸电连接,沿软轴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卡槽,限位环的内圆周壁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在随动筒的下端面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杆与限位环的上端面连接;初始状态下,每一个柔性连接件的端
部分别置于与之对应的螺旋槽槽底。进一步地,在注浆腔体上设有套环,套环内部设有多个与随动筒配合的探针,通过两个倒置气缸的驱动,能带动随动筒竖直向下移动,而探针的内侧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螺旋槽槽底接触,随动筒产生位移后能带动探针朝限位孔外移动,并且探针内部设有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探针的位移量,能确定每个注浆腔体所对应的土层特性;具体参照如下:位移量较大的探针所对应的土层土质偏软,土体裂隙偏多,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固化操作;而位移量较小的探针所对应的土层土质偏硬,土体中存在的裂隙偏少,可以考虑取消对该区域的固化操作。
11.当不同注浆腔体的探针位移数据传送至控制器后,经控制器的分析与计算,根据分析采样所得的土体数据来预设需要固化的阈值,超出该阈值,则控制器发生控制命令,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带动随动筒继续向下移动,而探针的内侧端设有柔性连接件,即能确保在探针受土体阻碍的前提下,柔性连接件的内侧端仍能沿螺旋槽继续移动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值足够定位块插入定位槽中,并且在软轴的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卡槽,限位环的内圆周壁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在随动筒的下端面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杆与限位环的上端面连接,使得限位环在随软轴进行同步转动的前提下,还能沿软轴的轴线移动一段距离,且沿软轴的轴线移动的该段距离是由随动筒的移动实现的;在上述情况下,不同注浆腔体中经过探针的测试后,每个注浆腔体能在第一时间做相应的注浆策略,即需要对该注浆腔体对应的土体区域进行固化注浆时,气缸带动随动筒以及限位环同步移动,确保在探针的位移数据在采集计算完成后,定位块即插入定位槽中,使得软轴与齿轮盘、旋转筒形成一个整体,软轴旋转的同时即实现注多个喷浆孔的打开,注浆完成后反向转动软轴即能实现喷浆孔的关闭;反之,在不需要注浆固化时,随动筒的位移量仅供探针正常的伸出。多组喷射孔对应的多个注浆腔体,而多个注浆腔体对应多个套环,套环内的多个探针依据仿生学理论,类似于节肢动物的触角,在感应到障碍物或是天敌时会产生快速反应,如转向、喷出刺激性气体或是液体等,以解决当前情况;本方案正是基于此类方式来实现的,即通过检测探针的位移量来确定土层的松软程度,以进行相对应的注浆工序,即实现对土层的不同区域位置进行精确固化。
12.在每一个所述出浆孔内均设有电磁阀。作为优选,在每一个出浆孔内均设有电磁阀,电磁阀能实时控制浆液的流量,以方便在注浆策略确定后减少浆液的使用量。
13.还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软轴连接,且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地,在地面上设置电机作为软轴转动的动力部件,且与控制器连接,使得电机、气缸的动作执行处于同一个闭合的控制回路中,实现全区域的智能化选择性注浆目的,优化注浆策略,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浆液的使用量。
14.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联动杆、弹簧,在联动杆的外侧端设有与之同轴的导向杆,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且在探针的内侧端开有盲孔,导向杆局部置于盲孔内,弹簧的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联动杆的外侧端端面连接;初始状态下,联动杆的内侧端置于与之对应的螺旋槽槽底。进一步地,在当同一个注浆腔体中的探针位移量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气缸会驱动随动筒持续向下移动,探针在继续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受阻,持续推动探针继续移动容易导致其受损,对此,本方案中设置柔性连接件,利用弹簧的伸缩形变以及导向杆在盲孔中直线运动,能够避免探针硬性受损的几率。需要指出的是,初始状态下,联动杆的内侧端置于与之对应的螺旋槽槽底,其中螺旋槽的横向截面呈梯形,联动杆的内侧端设有
与螺旋槽横向截面相匹配的随动块,如此,即能保证探针与随动筒的升降进行对应的伸缩动作。
15.在所述环形导槽上转动设置有卡环,卡环的上表面开有与随动筒同轴的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的纵向截面呈t型,滑块与环形槽匹配且滑动设置在环形槽内。进一步地,在环形导槽上转动设置有卡环,卡环的上表面开有与随动筒同轴的环形槽,且所述环形槽的纵向截面呈t型,滑块与环形槽匹配且滑动设置在环形槽内,使得在当定位块与定位槽对接后,随动筒通过限位环、定位块与齿轮盘连接成一个整体,启动电机且保证电机的旋转方向与螺旋槽的旋向相反,随动筒会随软轴一起做旋转方向与螺旋槽旋向相反的运动,探针向外移动的动作停止的同时,开始沿限位孔朝靠近随动筒的方向移动,即实现自动回缩,减小探针在注浆过程中的受损几率。
16.在所述旋转筒的下端面连接有缓冲环,且所述缓冲环的内径沿旋转筒的轴线由上至下递增。作为优选,注浆腔体内,齿轮盘的外圆周壁以及旋转筒的外圆周壁上均设有活动密封圈,并且出浆孔与注浆腔体的下部连通,使得具备注浆管中的浆液在注入注浆腔体中后存储在齿轮盘下表面与底板上表面之间的区域内,通过在旋转筒的下端面连接有缓冲环,且缓冲环的内径沿旋转筒的轴线由上至下递增,缓冲环渐变的内径能在一定程度上平复浆液的剧烈波动,能避免带压注入的浆液在该存储区域中产生过大的搅动动作,进而确保通过喷浆孔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浆液量,满足短时间内实现全域或局部注浆的要求。
17.在所述转盘的外圆周壁上转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卡爪。进一步地,底座能对转盘、操作台以及转轴进行支撑,且通过底座外壁上的多个卡爪,能适用于不同地貌的目标土体;使用时,多个卡爪能从多个角度插入土体的表层,以确保螺旋导管的顺利下移。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中,利用螺旋导管在旋转推进过程中进行分段式的注浆工序,使得浆液在螺旋导管在土层中的覆盖区域以及多组喷浆孔的辐射区域进行有序的扩散,进而增加了浆液的扩散范围,同时防止在喷浆孔处出现堵塞而影响区域注浆效果;2、本发明中,软轴能与齿轮盘形成一个整体,且齿轮盘能随软轴一并在螺旋导管内做圆周运动,齿轮盘通过锥形齿轮和锥形齿带的配合来实现与旋转筒的联动,直至多个对接孔与一组中的多个喷浆孔对接,使得注浆腔体内的浆液则通过喷浆孔沿螺旋导管的径向向外辐射喷出;3、本发明中,随动筒通过限位环、定位块与齿轮盘连接成一个整体,启动电机且保证电机的旋转方向与螺旋槽的旋向相反,随动筒会随软轴一起做旋转方向与螺旋槽旋向相反的运动,探针向外移动的动作停止的同时,开始沿限位孔朝靠近随动筒的方向移动,即实现自动回缩。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注浆腔体的纵向剖视图。
20.附图标记所代表的为:1-操作台,2-转轴,3-转盘,4-底座,5-螺旋导管,6-卡爪,7-电机,8-软轴,9-隔板,10-气缸,11-卡环,12-限位孔,13-齿轮盘,14-旋转筒,15-出浆孔,16-底板,17-注浆管,18-环形槽,19-滑块,20-随动筒,21-螺旋槽,22-探针,23-弹簧,24-联动杆,25-限位环,26-定位块,27-定位槽,28-对接孔,29-缓冲环,30-套环,31-喷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已经处于实际研发使用阶段。
22.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操作台1、转轴2以及位于操作台1下方的转盘3,所述转轴2活动贯穿操作台1后与所述转盘3连接,在所述转盘3的底部连接有螺旋导管5,螺旋导管5的末端设有导引头,在螺旋导管5的壁内设有至少两个注浆管17,在螺旋导管5的内壁上开有多个与注浆管17连通的出浆孔15,沿所述螺旋导管5的旋向在其外壁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组喷浆孔31,螺旋导管5内部还设有软轴8,在螺旋导管5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控制每组喷浆孔31开闭的调节组件,多个调节组件通过软轴8实现联动。
23.其中,实现多组喷浆孔31开闭的调节组件,包括隔板9以及底板16,隔板9与底板16之间形成一个两端封闭的注浆腔体,注浆腔体通过一组喷浆孔31与外部连通,软轴8活动贯穿所述隔板9与底板16的中部,在软轴8上套设有与螺旋导管5横截面匹配的齿轮盘13,在注浆腔体内部转动设置旋转筒14,且旋转筒14外壁与注浆腔体内壁贴合,沿旋转筒14的周向在其内壁上开有多个与喷浆孔31对应的对接孔28,注浆腔体通过出浆孔15与注浆管17连通,齿轮盘13的下端面设有齿形齿轮,在旋转筒14的上表面设有与齿形齿轮配合的锥形齿带,在所述齿轮盘13上表面的中部开有多个呈弧形的定位槽27,且多个定位槽27处于同一个圆周,在软轴8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环25,限位环25的下端面设有多个与定位槽27匹配的定位块26。
24.具体操作时,首先会对目标土层进行土样采集以及土样分析,确定目标土层的地质特征,然后再指定出对应的注浆方案;本技术方案中,螺旋导管5的末端设置有呈尖锐状的导引头,通过转轴2带动转盘3转动,使得螺旋导管5以旋进的方式插入至目标土层中,且螺旋导管5的内部中空,通过多个调节组件在螺旋导管5内形成多个独立的区域,多个所述的独立区域能实现同步注浆或是单独注浆;其中,多个注浆管17的上端分别与泵体的出液端连通,通过带压泵送将储液罐中的浆液泵送至螺旋导管5所对应的不同深度区域中,最后经调节组件的控制来实现多组喷浆孔31的开闭,最后实现浆液的全区域覆盖喷射。需要进一步地说明的是,在螺旋导管5的内壁上开有多个与注浆管17连通的出浆孔15,即通过控制出浆孔15的开闭,能实现在特定的某个独立区域内选择注入的浆液量,以维持作用在目标土层内的浆液使用量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同时保证其固化效果。
25.隔板9与底板16之间形成一个两端封闭的注浆腔体即为上述的独立区域,调节组件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每组喷浆孔31的开闭,即实现浆液的外排或是阻止浆液在某一土层深度的喷射,在当螺旋导管5内的多个注浆腔体进行同步注浆时,在地面上布设一个升降单元,用于竖直向下软轴8朝螺旋导管5末端移动,同时软轴8上的限位环25朝靠近定位槽27的
方向移动,直至位于限位环25下端面的定位块26插入定位槽27内,然后再次转动软轴8使之在螺旋导管5内原地转动,此时软轴8与齿轮盘13形成一个整体,齿轮盘13能随软轴8一并在螺旋导管5内做圆周运动,齿轮盘13通过锥形齿轮和锥形齿带的配合来实现与旋转筒14的联动,直至多个对接孔28与一组中的多个喷浆孔31对接,使得注浆腔体内的浆液则通过喷浆孔31沿螺旋导管5的径向向外辐射喷出。
26.作为优选,利用底座4来对转盘3、操作台1以及转轴2进行支撑,且通过底座4外壁上的多个卡爪6,能适用于不同地貌的目标土体;使用时,多个卡爪6能从多个角度插入土体的表层,以确保螺旋导管5的顺利下移。
27.作为优选,注浆腔体内,齿轮盘13的外圆周壁以及旋转筒14的外圆周壁上均设有活动密封圈,并且出浆孔15与注浆腔体的下部连通,使得具备注浆管17中的浆液在注入注浆腔体中后存储在齿轮盘13下表面与底板16上表面之间的区域内,通过在旋转筒14的下端面连接有缓冲环29,且缓冲环29的内径沿旋转筒14的轴线由上至下递增,缓冲环29渐变的内径能在一定程度上平复浆液的剧烈波动,能避免带压注入的浆液在该存储区域中产生过大的搅动动作,进而确保通过喷浆孔31在单位时间内喷射的浆液量,满足短时间内实现全域或局部注浆的要求。
28.作为优选,在每一个出浆孔15内均设有电磁阀,电磁阀能实时控制浆液的流量,以方便在注浆策略确定后减少浆液的使用量。
29.实施例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沿所述注浆腔体的周向在其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套环30,且沿套环30的径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多个限位孔12,每一个限位孔12内均设有探针22,在隔板9的下表面固定有至少两个气缸10,气缸10的输出端上设有滑块19,在软轴8上套设有随动筒20,在随动筒20上段外壁上开有与滑块19配合的环形导槽,沿随动筒20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与探针22对应的螺旋槽21,螺旋槽21的横向截面呈梯形,在所述探针22的内侧端端部上设有与探针22同轴的柔性连接件,在所述探针22内部设有位移传感器,且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气缸10电连接,沿软轴8的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卡槽,限位环25的内圆周壁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在随动筒20的下端面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杆与限位环25的上端面连接;初始状态下,每一个柔性连接件的端部分别置于与之对应的螺旋槽21槽底。
30.在注浆腔体上设有套环30,套环30内部设有多个与随动筒20配合的探针22,通过两个倒置气缸10的驱动,能带动随动筒20竖直向下移动,而探针22的内侧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螺旋槽21槽底接触,随动筒20产生位移后能带动探针22朝限位孔12外移动,并且探针22内部设有位移传感器,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探针22的位移量,能确定每个注浆腔体所对应的土层特性;具体参照如下:位移量较大的探针22所对应的土层土质偏软,土体裂隙偏多,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固化操作;而位移量较小的探针22所对应的土层土质偏硬,土体中存在的裂隙偏少,可以考虑取消对该区域的固化操作。
31.当不同注浆腔体的探针22位移数据传送至控制器后,经控制器的分析与计算,根据分析采样所得的土体数据来预设需要固化的阈值,超出该阈值,则控制器发生控制命令,驱动气缸10的输出端带动随动筒20继续向下移动,而探针22的内侧端设有柔性连接件,即能确保在探针22受土体阻碍的前提下,柔性连接件的内侧端仍能沿螺旋槽21继续移动一段
距离,该段距离值足够定位块26插入定位槽27中,并且在软轴8的外圆周壁上开有多个卡槽,限位环25的内圆周壁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在随动筒20的下端面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杆与限位环25的上端面连接,使得限位环25在随软轴8进行同步转动的前提下,还能沿软轴8的轴线移动一段距离,且沿软轴8的轴线移动的该段距离是由随动筒20的移动实现的;在上述情况下,不同注浆腔体中经过探针22的测试后,每个注浆腔体能在第一时间做相应的注浆策略,即需要对该注浆腔体对应的土体区域进行固化注浆时,气缸10带动随动筒20以及限位环25同步移动,确保在探针22的位移数据在采集计算完成后,定位块26即插入定位槽27中,使得软轴8与齿轮盘13、旋转筒14形成一个整体,软轴8旋转的同时即实现注多个喷浆孔31的打开,注浆完成后反向转动软轴8即能实现喷浆孔31的关闭;反之,在不需要注浆固化时,随动筒20的位移量仅供探针22正常的伸出。
32.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机7,电机7的输出端与所述软轴8连接,且电机7与控制器电连接。在地面上设置电机7作为软轴8转动的动力部件,且与控制器连接,使得电机7、气缸10的动作执行处于同一个闭合的控制回路中,实现全区域的智能化选择性注浆目的,优化注浆策略,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浆液的使用量。
33.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连接件包括联动杆24、弹簧23,在联动杆24的外侧端设有与之同轴的导向杆,弹簧23套设在导向杆上,且在探针22的内侧端开有盲孔,导向杆局部置于盲孔内,弹簧23的一端与盲孔底部连接,弹簧23的另一端与联动杆24的外侧端端面连接;初始状态下,联动杆24的内侧端置于与之对应的螺旋槽21槽底。
34.在当同一个注浆腔体中的探针22位移量达到预设的阈值时,气缸10会驱动随动筒20持续向下移动,探针22在继续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受阻,持续推动探针22继续移动容易导致其受损,对此,本方案中设置柔性连接件,利用弹簧23的伸缩形变以及导向杆在盲孔中直线运动,能够避免探针22硬性受损的几率。
35.需要指出的是,初始状态下,联动杆24的内侧端置于与之对应的螺旋槽21槽底,其中螺旋槽21的横向截面呈梯形,联动杆24的内侧端设有与螺旋槽21横向截面相匹配的随动块,如此,即能保证探针22与随动筒20的升降进行对应的伸缩动作。
36.实施例3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本实施例在环形导槽上转动设置有卡环11,卡环11的上表面开有与随动筒20同轴的环形槽18,且所述环形槽18的纵向截面呈t型,滑块19与环形槽18匹配且滑动设置在环形槽18内。
37.在环形导槽上转动设置有卡环11,卡环11的上表面开有与随动筒20同轴的环形槽18,且所述环形槽18的纵向截面呈t型,滑块19与环形槽18匹配且滑动设置在环形槽18内,使得在当定位块26与定位槽27对接后,随动筒20通过限位环25、定位块26与齿轮盘13连接成一个整体,启动电机7且保证电机7的旋转方向与螺旋槽21的旋向相反,随动筒20会随软轴8一起做旋转方向与螺旋槽21旋向相反的运动,探针22向外移动的动作停止的同时,开始沿限位孔12朝靠近随动筒20的方向移动,即实现自动回缩,减小探针22在注浆过程中的受损几率。
3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