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盖及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89678发布日期:2022-11-05 10:3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盖及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排水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水盖及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排水系统是指排水的收集、输水、水质的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称。在城市道路对排水的收集过程中会使用到水沟盖板,水沟盖板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沟盖板能够将道路上的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
3.现有的水沟盖板采用钢格栅板压焊而成,水沟盖板施工安装简单、重量轻、承载好且抗冲击能力强。但是在遇到暴雨天气时,水沟盖板的排水能力不能够满足快速排水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入至下水井内,进而造成城市内涝。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盖及排水结构。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盖,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排水盖,包括盖体、支撑件和多个定位卡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下水井井口内,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于支撑件远离下水井井口内壁的一侧所述定位卡件的一侧设置于支撑件远离盖体的一侧,所述定位卡件的另一侧设置于下水井井口的内壁,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定位卡件之间形成有可供路面积水排泄至下水井内的下水空隙;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盖体和用于排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道路上有少量雨水时,道路上的雨水从相邻的两个定位卡件之间的下水空隙流入至下水井内;当道路积水时,只需将盖体从下水井的开口处取下,然后雨水就能够从下水井的开口处通过支撑件流入至下水井内,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进而缓解城市内涝。
8.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筒和支撑网链;所述盖体设置于支撑筒靠近下水井井口的一端,所述支撑网链设置于支撑筒远离下水井井口的一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将盖体拆卸,然后雨水就能够通过支撑筒并流过支撑网链进行排泄,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同时支撑网链用于在行人不慎踩入支撑筒时对行人的脚进行支撑,从而防止行人掉落至下水井内,进而保证行人的安全。
10.可选的,所述支撑筒的侧壁开设多个排水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流经支撑筒时,雨水能够通过多个排水孔流入至下水井内,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
12.可选的,所述支撑筒靠近下水井井口的一端开口大,所述支撑筒远离下水井井口的一端开口小。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筒的两端开口一大一小设置,支撑筒的侧壁会呈倾斜状,雨水在流经支撑筒时,呈倾斜设置的侧壁能够增加雨水与支撑筒侧壁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助于雨水通过支撑筒上的排水孔,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
14.可选的,所述定位卡件选用为抵接滑板;所述抵接滑板的一侧焊接于支撑筒的外侧壁,另一侧和下水井的内壁滑移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下水井进行检修或对整个排水盖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拆卸盖体,然后将抵接滑板从下水井的内壁滑移出,从而将支撑筒和支撑网链取出,从而提升检修下水井和更换整个排水盖的便捷性。
16.可选的,所述盖体远离支撑网链的一侧设置有防护花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花纹能够减小行人踩到盖体后滑倒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盖体远离支撑网链的一侧设置有提耳。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取下盖体,只需通过提耳将盖体取下即可,从而提升盖体移动的便捷性。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1.可选的,一种排水结构,包括下水井,还包括的排水盖;所述排水盖设置于下水井的开口端,所述下水井的井口靠近开口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开口一端的内径。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水井的井口能够对排水盖进行支撑,从而提升排水盖设置于下水井井口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道路上有少量雨水时,相邻的两个定位卡件之间的下水空隙用于使道路上的雨水流入至下水井内;当道路积水时,只需将盖体从下水井的开口处取下,然后雨水就能够从下水井的开口处通过支撑件流入至下水井内,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进而缓解城市内涝;
25.2.当道路积水时,只需将盖体拆卸,雨水就能够通过支撑筒并流过支撑网链排泄至下水井内,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内的速度;同时支撑网链用于在行人不慎踩入支撑筒时对行人的脚进行支撑,从而防止行人掉落至下水井内,进而保证行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水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下水井;11、抵接凹槽;2、支撑件;21、支撑筒;211、排水孔;212、卡接凹槽;22、支撑网链;23、卡扣;3、盖体;31、避让槽;32、提耳;4、抵接滑板;5、下水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排水盖。
32.参照图1,一种排水盖,包括安装于下水井1井口内的支撑件2和可拆卸连接于支撑件2远离下水井1井口内壁一侧的盖体3;支撑件2远离盖体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定位卡件,定位卡件远离支撑件2的一侧设置于下水井1井口的内壁上,相邻的定位卡件之间形成可供路面积水排泄至下水井1内的下水空隙5;盖体3和支撑件2的轴线均与下水井1的轴线呈共线设置。
33.参照图2,支撑件2包括固定连接于多个定位卡件的支撑筒21和固定连接于支撑筒21远离盖体3一端的支撑网链22。支撑筒21上端开口的内径大于下端开口的内径,且支撑筒21的侧壁开设有多个用于排泄雨水的排水孔211。支撑筒21的上端开口内壁开设有卡接凹槽212,卡接凹槽212与盖体3的外边沿相适应,盖体3通过卡接凹槽212卡设于支撑筒21的上端开口。
34.参照图3,支撑筒21的下端开口等间距贯穿有多个穿设孔,且穿设孔上设置有卡扣23,支撑网链22的一侧边沿通过卡扣23与支撑筒21的下端开口边沿扣接。
35.参照图1,和图2,当暴雨天路面积水时,环卫工人只需将盖体3拆卸,然后雨水就能够通过支撑筒21进行排泄,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1内的速度;而支撑网链22用于在行人不慎踩入支撑筒21时对行人的脚进行支撑,从而防止行人掉落至下水井1内,进而保证行人的安全。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网链22还可以选用为支撑网格,支撑网格的外边沿和支撑筒21的下端开口内壁焊接。
37.定位卡件选用为抵接滑板4,且多个抵接滑板4沿支撑筒21的中心轴线等间距均匀分布。下水井1井口的内壁竖向开设有多个抵接凹槽11,多个抵接凹槽11沿下水井1口的中心轴线等间距均匀分布。抵接滑板4的一侧抵接于抵接凹槽11内,另一侧和支撑筒21的外侧壁焊接。相邻的抵接滑板4之间形成有可供路面积水排泄至下水井1内的下水空隙5。
38.当需要对下水井1进行检修或对整个排水盖进行更换时,只需要拆卸盖体3,然后将抵接滑板4从抵接凹槽11内滑移出,从而将支撑筒21和支撑网链22取出,从而提升检修下水井1和更换整个排水盖的便捷性。
39.在本技术中定位卡件选用为抵接滑板4,在其他申请实施例中定位卡件还可选用为抵接杆,抵接杆的一端抵接于抵接凹槽11内,另一端和支撑筒21的外侧壁焊接。
40.参照图2,盖体3的上表面铸压有防滑花纹,防滑花纹能够减小行人踩到盖体3后滑倒的可能性。盖体3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31,避让槽31内铰接有提耳32。当盖体3卡设于支撑筒21上端开口时,提耳32铰接于避让槽31内;当需要取下盖体3,只需将提耳32从避让槽31内转动出来,并通过提耳32将盖体3取下即可,从而提升盖体3取放的便捷性。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耳32设置为一个,在其他申请实施例中,提耳32也可以设置为多个。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排水盖的实施原理为:当道路上有少量雨水时,道路上的雨水从相邻的两个抵接滑板4之间的下水空隙5流入至下水井1内;当道路积水时,只需通过提耳32将盖体3取下,然后雨水即可从网链和支撑筒21上的排水口排入至下水井1内,从而加快雨水排入至下水井1内的速度,进而缓解城市内涝。
43.基于同一设计构思,本技术还公开一种排水结构。
44.参照图1,一种排水结构,包括下水井1,且下水井1的井口靠近开口一端的内径大于远离开口一端的内径。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