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3594发布日期:2024-03-18 18:16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组合围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桥梁施工,尤其是一种组合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发展,当市政高架桥位于城市河道中施工时,为了创造干地施工环境和保障作业区域安全施工,通常考虑采用围堰工程作为城市河道涉水建筑物施工临时挡水设施。围堰的结构形式和填筑材料需要结合河床地质条件、水深、流速以及气候季节等条件确定。特别是南方地区,枯水季和丰水季水位相差大,水流快,对围堰迎水面冲刷影响大,导致围堰的整体结构存在失稳的安全隐患。

2、公告号为cn218116508u的发明专利提供一种钢板桩袋装土围堰组合结构,包括第一挡水体和用于增加第一挡水体挡水高度的第二挡水体,所述第一挡水体一侧为迎水面,另一侧为背水面,所述第二挡水体设置在第一挡水体上方,所述第一挡水体和第二挡水体用于阻挡迎水面一侧的水进入背水面一侧,所述第一挡水体的背水面通过倾斜布置的支撑架支撑。本发明挡水水头较高、挡水能力强,为背水侧的施工提供了保障。该发明未考虑丰水季水位上涨后对围堰的迎水面冲刷带来的不利情况,围堰的结构体还是存在一定的失稳风险,对背水面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好的组合围堰结构。

2、本发明公开的组合围堰结构,包括钢板桩,所述钢板桩排列形成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的背水面设置有第一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设置有第一填充体,所述第一填充体的底部设置有填充石,所述第一填充体的中部设置有填充粘土,所述填充粘土的上部设置有硬化混凝土层。

3、优选地,所述挡水结构的迎水面底部设置有第二填充区,所述第二填充区设置有填充石。

4、优选地,所述第二填充区填充石的高度高于钢板桩顶部以下1.8m。

5、优选地,所述填充石采用片石抛填方式填入。

6、优选地,所述钢板桩的插入水底的深度大于或等于钢板桩长度1/2。

7、优选地,所述填充粘土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角侧位于靠近挡水结构一侧,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锐角侧位于远离挡水结构的一侧。

8、优选地,所述直角梯形结构锐角侧的边坡比为0.7。

9、优选地,所述硬化混凝土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0mm。

10、优选地,所述钢板桩为锁扣式拉森钢板桩。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采用钢板桩形成挡水结构,在背水面以土石填充,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石头、粘土以及硬化混凝土,结构形式简单,便于现场实际操作,硬化混凝土层不但可以起到稳定围堰的作用,而且形成施工车辆行驶通道,便于各类采用运输至施工点,加快施工进度,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围堰保证了丰水季水位上涨后对围堰的迎水面冲刷带来的不利情况,降低了对背水面施工的安全风险。



技术特征:

1.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板桩(1),所述钢板桩(1)排列形成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的背水面设置有第一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设置有第一填充体,所述第一填充体的底部设置有填充石,所述第一填充体的中部设置有填充粘土,所述填充粘土的上部设置有硬化混凝土层(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结构的迎水面底部设置有第二填充区,所述第二填充区设置有填充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区填充石的高度高于钢板桩(1)顶部以下1.8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石采用片石抛填方式填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1)的插入水底的深度大于或等于钢板桩(1)长度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体的截面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直角侧位于靠近挡水结构一侧,所述直角梯形结构的锐角侧位于远离挡水结构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梯形结构锐角侧的边坡比为0.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混凝土层(2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桩(1)为锁扣式拉森钢板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道路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组合围堰结构。本发明公开的组合围堰结构,包括钢板桩,所述钢板桩排列形成挡水结构,所述挡水结构的背水面设置有第一填充区,所述第一填充区设置有第一填充体,所述第一填充体的底部设置有填充石,所述第一填充体的的中部设置有填充粘土,所述填充粘土的上部设置有硬化混凝土层。本申请结构形式简单,便于现场实际操作,硬化混凝土层不但可以起到稳定围堰的作用,而且形成施工车辆行驶通道,便于各类采用运输至施工点,加快施工进度,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围堰保证了丰水季水位上涨后对围堰的迎水面冲刷带来的不利情况,降低了对背水面施工的安全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贾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