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

文档序号:37209287发布日期:2024-03-05 14:49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1、基坑施工过程中,其外围土体会产生朝向基坑内侧的较大土压力。因此,基坑开挖时多通过预留斜坡土方以对基坑侧壁形成支撑,克服相应土压力,然后再施工斜撑,形成对基坑侧壁的支撑结构。斜撑施工完成后,将预留的斜坡土方取出,完成后,便可对原斜坡土方移出后留下的空间进行地下室等主体结构的施工。

2、例如cn115387346a公开了一种基坑内壁斜撑下土方的取土方法,其通过移动斜撑的位置,来实现斜撑下土方的快速取出。

3、然而上述斜坡土方的取出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4、1、斜撑移动过程中,需要人员在坑顶和坑底配合操作,存在占用较多人工的缺陷;

5、2、斜撑底上两端均需先拆后装,工作量大,且斜撑顶端因临近基坑内侧,存在拆装困难的缺陷,进一步影响取土效率;

6、3、斜撑底上两端因运动过程中可能需要克服较大阻力的情况,因此存在同步性差的风险。

7、故而亟需提供一种取土效率高且能够保障基坑内壁支撑稳定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移动斜撑整体、斜撑底上两端同步运动时存在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后施工完成带桩顶冠梁的围护桩墙、斜坡土方和处于斜坡土方坡底处的支墩,所述方法还包括:

4、步骤一、在斜坡土方上沿桩顶冠梁延伸方向施工目标数量的斜撑结构;

5、所述斜撑结构的组成包括支座、活动支撑、连接件和两个固定支撑;

6、所述支座设于斜坡土方的坡顶处,并与围护桩墙或桩顶冠梁固定连接;

7、所述活动支撑的底端与支墩垂直连接;

8、所述活动支撑的顶端与连接件的底部中心处垂直连接;

9、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两端与两个所述固定支撑的第一端分别固定连接;

10、两个所述固定支撑的第二端与所述支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11、两个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活动支撑、连接件和两个固定支撑构成的整体为镜像结构;

12、步骤二、对斜坡土方中处于选定活动支撑两侧的部分进行挖掘,挖掘至目标量后停止;

13、步骤三、以两个移动支撑结构对选定活动支撑对应连接件的底部两端分别进行支撑,替代选定活动支撑对对应连接件的支撑;

14、步骤四、拆除选定活动支撑,挖掘斜坡土方中处于两个移动支撑结构之间的部分,直至挖掘完成;

15、步骤五、将选定活动支撑安装复位,并拆除两个所述移动支撑结构;

16、步骤六、重复步骤二至五,直至所有斜坡土方均被挖掘完成。

17、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斜撑结构之间互不接触。

18、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底部距基坑底部垂直距离不小于1.5m,且其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2m;相邻两个连接件临近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

19、进一步,所述支墩临近活动支撑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槽,且所述支撑槽与连接件连接的侧壁垂直于所述连接件。

20、进一步,所述桩顶冠梁设于所述斜坡土方的坡顶处,且所述支座与桩顶冠梁固定连接。

21、进一步,取消所述支座,且每个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桩顶冠梁固定连接。

22、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移动支撑结构连接的定位槽。

23、进一步,所述斜坡土方的坡顶设有所述支座,所述支座处于所述桩顶冠梁的下方并与围护桩墙固定连接。

24、进一步,所有所述支座为一体结构并构成腰梁。

25、进一步,所述支墩由多个互不接触的支撑台构成,所述支撑台的数量与斜撑结构的数量相同,且所述支撑台的长度与连接件的长度相同,每个所述活动支撑均与对应支撑台垂直连接。

2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7、本发明将传统斜撑替换为斜撑结构,使得进行斜坡土方清除过程中,可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有效且快速的清理斜坡土方,无须人工挖掘斜撑下土体,有效降低了人工作业量,并提高了取土效率,便于加快工程进度;

28、其次,取土全程均处于基坑内,无须人员处于基坑顶部配合操作,从而可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助于提高人员配合效率;

29、全程仅需拆装处于基坑内的活动支撑,而无须拆卸固定支撑,从而可降低拆卸难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拆装斜撑底上两端的弊端,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操作效率;

30、固定支撑、连接件和支座构成三角结构,便于提高斜撑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先后施工完成带桩顶冠梁的围护桩墙、斜坡土方和处于斜坡土方坡底处的支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斜撑结构之间互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底部距基坑底部垂直距离不小于1.5m,且其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1.2m;相邻两个连接件临近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临近活动支撑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槽,且所述支撑槽与连接件连接的侧壁垂直于所述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顶冠梁设于所述斜坡土方的坡顶处,且所述支座与桩顶冠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消所述支座,且每个所述第二端均与所述桩顶冠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移动支撑结构连接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土方的坡顶设有所述支座,所述支座处于所述桩顶冠梁的下方并与围护桩墙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支座为一体结构并构成腰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由多个互不接触的支撑台构成,所述支撑台的数量与斜撑结构的数量相同,且所述支撑台的长度与连接件的长度相同,每个所述活动支撑均与对应支撑台垂直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取土的基坑内壁支护方法,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包括先后施工完成带桩顶冠梁的围护桩墙、斜坡土方和支墩,然后在斜坡土方上施工斜撑结构;其中,斜撑结构为镜像结构,其组成包括支座、活动支撑、连接件和两个固定支撑;之后对选定活动支撑两侧的土体进行挖掘,挖掘完成后,以两个移动支撑结构对选定活动支撑对应连接件的底部两端分别进行支撑;然后拆除选定活动支撑,挖掘斜坡土方中处于两个移动支撑结构之间的部分,直至挖掘完成;将选定活动支撑安装复位,并拆除两个移动支撑结构;重复操作,直至斜坡土方全部被挖掘完成;本发明能够有效对斜坡土方进行取土作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移动斜撑时存在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祝冰青,吕成炜,陈翀,刘健雄,胡延武,张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