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6251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水自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泵机封冷却配备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氧化铝厂多数车间工艺泵需要冷却水,其机封冷却用水条件为:供水温度(35°C,供水压力0.25?0.30Mpa,压力回水。目前,氧化铝厂所有的工艺泵冷却用水采用统一收集、降温、供给的一个全厂集中式常规循环水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循环水泵房、循环水池、冷却塔、供回水管道、配件及阀门等组成,用水点排出的循环回水通过管网汇至泵站热水池,再由热水泵提升至冷却塔冷却,收集到冷水池内。其经多年运行后出现如下问题:
[0003](I)冷却水供回水管网复杂,维修工作量很大;
[0004](2)机封事故时,漏料堵塞管路,维修清理困难,且一点漏料,影响整个循环水系统水质;
[0005](3)各车间供水压力不均衡,导致水量不均衡,工艺泵冷却效果不好;
[0006](4)由于系统回水管路过长,间隔一定距离需要设置检查井,雨季时会有部分脏水进入系统,影响整个循环水系统水质。
[0007]此外,这种全厂集中式常规循环水系统为满足用水点的水量要求致使其占地较大,增加了该系统的占地投资和基建投资;集中式常规循环水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房,增加了泵房的配套设施如起吊设备等,致使设备投资增大;该系统采用集中供水的形式,选用的冷水泵的性能参数较大,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设置在用水点附近,仅利用循环水箱和循环水泵即可满足用水条件,取消了循环水池、冷却塔和循环水泵房。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循环回水管及循环供水管;在循环水箱上分别设置有补水管和排污管,在循环水箱内设置有液位计、电导率监测装置和温度计;在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第一电动阀与液位计通过导线相连接;在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分别与液位计和电导率监测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接;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接,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供水管的一端相连接,在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和第一球阀,在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循环回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箱相连接。
[0010]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还包括新水管,所述新水管与补水管相连接,在新水管上设置有倒流防止器。
[0011]所述循环水泵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可曲挠橡胶接头与循环水泵的吸水管、循环水泵的出水管相连接。
[0012]在所述循环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球阀。
[0013]在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I)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可与车间集成,便于各车间的管理;
[0016](2)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供回管路简单,节省材料,维修工作量降低;
[0017](3)由于本实用新型就近自成系统,一点漏料事故不会影响其他车间,大大降低了影响面;
[0018](4)本实用新型中不设置冷却塔,通过自然换热即可满足工艺泵用水要求,降低了系统运行费用;
[0019](5)本实用新型中循环水的水质得到了改观,延长了系统中的设备、管路及管件的使用寿命;
[0020](6)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各车间工艺泵用水情况稳定,冷却效果好。
[0021]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容积的循环水箱对应固定的循环水泵及控制系统,循环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来满足用水量变化的需求,设计者可根据实际循环用水量进行模块选型,更利于设计者缩短设计工期,提高了设计者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先进性,达到节能的目的。
[0022]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节省占地投资和基建投资的前提下,满足用水点的用水条件;通过装置内的液位计和电导率监测装置与电动阀的精准联动,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并且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降低了系统的管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先进性。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适用于各行业中水泵机封冷却配备的循环水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_用水点,2-循环回水管,3-循环水箱,4-Y型过滤器,5-第一球阀,6-第一可曲挠橡胶接头,7-循环水泵,8-第二可曲挠橡胶接头,9-止回阀,10-第二球阀,11-循环供水管,12-补水管,13-第一电动阀,14-排污管,15-第二电动阀,16-液位计,17-电导率监测装置,18-温度计,19-新水管,20-倒流防止器,21-第三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包括循环水箱3、循环水泵7、循环回水管2及循环供水管11 ;在循环水箱3上分别设置有补水管12和排污管14,在循环水箱3内设置有液位计16、电导率监测装置17和温度计18 ;在补水管12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13,第一电动阀13与液位计16通过导线相连接,液位计16通过信号控制第一电动阀13的开关;在排污管14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15,第二电动阀15分别与液位计16和电导率监测装置17通过导线相连接,电导率监测装置17通过信号控制第二电动阀15的开启,液位计16通过信号控制第二电动阀15的关闭;循环水泵7的吸水管与循环水箱3相连接,循环水泵7的出水管与循环供水管11的一端相连接,在循环水泵7的吸水管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4和第一球阀5,在循环水泵7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9 ;所述循环回水管2的一端与循环水箱3相连接。
[0027]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还包括新水管19,所述新水管19与补水管12相连接,在新水管19上设置有倒流防止器20 ;当系统中的水质不好或需要清理时,开启新水管19可保证不停产的情况下改善水质或进行清理。
[0028]所述循环水泵7分别通过第一可曲挠橡胶接头6、第二可曲挠橡胶接头8与循环水泵7的吸水管、循环水泵7的出水管相连接。
[0029]在所述循环回水管2上设置有第三球阀21。
[0030]在所述循环水泵7的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10。
[0031]所述Y型过滤器4、第一球阀5、第一可曲挠橡胶接头6、循环水泵7、第二可曲挠橡胶接头8、止回阀9和第二球阀10均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工作,另一组备用。
[003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可与车间集成,便于各车间的管理。
[003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使用过程:
[0034]使用前,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回水管2与用水点I的循环回水管道相连接,将本实用新型的循环供水管11与用水点I的循环供水管道相连接。
[0035]用水点I使用后排出的循环回水,通过循环回水管2(压力回水)直接进入循环水箱3,经自然冷却后,依次通过Y型过滤器4、第一球阀5和第一可曲挠橡胶接头6进入循环水泵7的泵体,再依次通过第二可曲挠橡胶接头8、止回阀9、第二球阀10和循环供水管11供给用水点I使用。
[0036]当循环水箱3内的水位低于设定的正常水位时,液位计16通过信号控制补水管12上的第一电动阀13开启,系统进行补水,当达到设定的最高水位时,第一电动阀13关闭;当循环水箱3内的电导率监测装置17监测到的数值超过设定值时,排污管14上的第二电动阀15得到电导率监测装置17发出的信号后开启,系统进行排污,当循环水箱3内的水位低于设定的最低水位时,液位计16通过信号控制排污管14上的第二电动阀15关闭,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可通过循环水箱3内的温度计18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循环水的使用温度。
【主权项】
1.一种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循环回水管及循环供水管;在循环水箱上分别设置有补水管和排污管,在循环水箱内设置有液位计、电导率监测装置和温度计;在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第一电动阀与液位计通过导线相连接;在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分别与液位计和电导率监测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接;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接,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供水管的一端相连接,在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和第一球阀,在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循环回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箱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还包括新水管,所述新水管与补水管相连接,在新水管上设置有倒流防止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分别通过第一、第二可曲挠橡胶接头与循环水泵的吸水管、循环水泵的出水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球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球阀。
【专利摘要】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涉及一种循环水自循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泵机封冷却配备的一体式循环水自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循环回水管及循环供水管;在循环水箱上分别设置有补水管和排污管,在循环水箱内设置有液位计、电导率监测装置和温度计;在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阀,第一电动阀与液位计通过导线相连接;在排污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分别与液位计和电导率监测装置通过导线相连接;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与循环水箱相连接,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与循环供水管的一端相连接,在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设置有Y型过滤器和第一球阀,在循环水泵的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循环回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箱相连接。
【IPC分类】E03B5-00, E03B7-07, E03B11-00, E03B7-00, E03B1-00
【公开号】CN204370503
【申请号】CN201420752579
【发明人】张旭, 张小波, 沈琪
【申请人】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