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抑制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86583阅读:来源:国知局
浮球8与第一密封垫6接触,在浮力的作用下紧密连接,形成可靠密封,提高了浮球8与第一吸排气通道5-1的密封性,提高了整个真空抑制器的密封性。在浮球8回落时,浮球8与第一密封垫6脱离。
[0032]为了增强第一密封垫6与活塞5的内侧壁的连接紧密性,第一密封垫6与活塞5的内侧壁卡接,从而使得第一密封垫6与活塞5的内侧壁连接紧密,避免浮球8回落时造成第一密封垫6与活塞5的内侧壁脱离。
[00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6的纵截面为L型,包括垂直部6-1和水平部6-2,参见图3所示,第一密封垫6的垂直部6-1卡接在活塞5的侧壁上,浮球8在浮力的作用下与水平部6-2紧密连接。
[0034]为了提高第一吸排气通道5-1与阀套2顶部的密封性,在活塞5的凸台5-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垫4。
[0035]当稳压调节器内的压力推动活塞5向上运动时,弹簧3受到压缩,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顶部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紧密连接,形成可靠密封,提高了第一吸排气通道5-1与阀套2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整个真空抑制器的密封性。当稳压调节器内压力降低时,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活塞5向下运动,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顶部分离。
[0036]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吸排气通道5-1与阀套2顶部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垫4选择为屋脊型垫片,第二密封垫4的纵截面为五边形,参见图4所示。当稳压调节器内的压力推动活塞5向上运动时,弹簧3受到压缩,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顶部接触,随着向上的压力逐渐增大,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顶部的接触面越来越大,密封性能也越来越好。当稳压调节器内压力降低时,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活塞5向下运动,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顶部的接触面逐渐变窄,最后脱离阀套2顶部。由于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顶部的接触面逐渐变窄然后剥离,实现了可靠剥离,避免第二密封垫4撕裂以及脱离活塞5的凸台5-2,延长了第二密封垫4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整个真空抑制器的运行稳定性。
[0037]为了增强第二密封垫4与活塞5的凸台5-2的连接紧密性,在凸台5_2的顶端开设有与第二密封垫4相适配的凹槽5-2-1,参见图5所示,第二密封垫4半埋在该凹槽5-2-1内,既实现与凸台5-2的紧密连接,避免在与阀套2顶部脱离时造成与凸台5-2脱离,又可以在向上压力的作用下与阀套2顶部紧密连接。
[0038]为了使得弹簧3在压缩或回弹过程中方向保持稳定,在阀套2顶部形成有向下凸起的圆柱形凸台2-2,活塞5的凸台5-2也为圆柱形,凸台5-2与凸台2-2中心线重合,且直径相等。
[0039]弹簧3套设在活塞5的凸台5-2上,在活塞5逐渐向上运动时,弹簧3随之向上运动,并逐渐套设在阀套2的凸台2-2上,活塞5继续向上运动,弹簧5抵在阀套2顶部,受到压缩,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的凸台2-2接触,在向上的压力作用下紧密连接,形成可靠密封。当活塞5在弹簧3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时,第二密封垫4与阀套2的凸台2-2逐渐剥离。
[0040]阀套2的凸台2-2在弹簧3的运动过程中,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提高了弹簧3运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1]为了增强活塞5的外侧壁与阀套2内侧壁的密封性,在活塞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至少一个O型圈7。活塞5的外侧壁通过O型圈7与阀套2内侧壁紧密贴合。
[0042]为了提高O型圈7与活塞5的连接紧密性,在活塞5的外侧壁开设有与O型圈7相适配的凹槽,O型圈7安装在相适配的凹槽内,从而避免在活塞5上下运动时O型圈7脱落。
[0043]在本实施例中,O型圈7设置有两个,两个O型圈7上下排列。
[0044]第二吸排气通道5-4设置有六个,六个第二吸排气通道5-4均匀布设在活塞5的侧壁上。透水孔9-1设置有七个,七个透水孔9-1均匀布设在挡板9上。透气孔2-1设置有四个,四个透气孔2-1在阀套2顶端边缘圆周分布。
[0045]防护罩I罩设在阀套2的外围,起到保护阀套2的作用。防护罩I与阀套2之间具有流通空间,该流通空间与外界连通。4个透气孔2-1通过该流通空间与外界连通。
[004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真空抑制器,安装在稳压调节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在阀套的腔体内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外侧壁与阀套的内侧壁贴合,在所述阀套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所述阀套的腔体通过所述透气孔与外界连通; 在活塞的腔体内设置有浮球,在活塞的顶部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凸台,在所述凸台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吸排气通道,所述第一吸排气通道连通所述活塞的腔体与所述阀套的腔体,在所述凸台上套设有弹簧;在活塞的底部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连通所述稳压调节器与所述活塞的腔体; 在活塞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吸排气通道,第二吸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调节器连通,第二端与所述活塞的腔体连通,且第二端的开口位置高于浮球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吸排气通道的第二端的开口位置;所述浮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与所述第一密封垫紧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与所述活塞的内侧壁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的纵截面为L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活塞的凸台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垫为屋脊型垫片。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活塞的凸台为圆柱形,在所述阀套的顶部形成有向下凸起的圆柱形凸台,阀套的凸台与所述活塞的凸台中心线重合,且直径相等。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上套设有至少一个O型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吸排气通道设置有六个,所述透水孔设置有七个,所述透气孔设置有四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抑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和浮球均由不锈钢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抑制器,包括阀套,在阀套的腔体内设置有活塞,在阀套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气孔,阀套的腔体通过透气孔与外界连通;在活塞的腔体内设置有浮球,在活塞的顶部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凸台,在凸台上开设有第一吸排气通道,第一吸排气通道连通活塞的腔体与阀套的腔体,在凸台上套设有弹簧;在活塞的底部挡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水孔,透水孔连通所述稳压调节器与活塞的腔体;在活塞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吸排气通道,第二吸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稳压调节器连通,第二端与活塞的腔体连通,且第二端的开口位置高于浮球顶部。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抑制器提高了运行平稳性和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且采用双密封设计,提高了密封性。
【IPC分类】E03B11/08
【公开号】CN204898786
【申请号】CN201520665467
【发明人】燕传强, 苏志兰
【申请人】青岛华德仪表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