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673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成用于浇注混凝土的中空腔室。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形成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建筑物预制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将本实用新型按照设计安放好位置,并绑扎好圈梁及地圈梁,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就可使预制基础和圈梁及地圈梁形成坚固的整体,不但结构稳定、连接性好,而且施工速度快,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0022]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的下端外侧分别设置了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4,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4均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同时在基础放脚4的下侧设置了通长的垫块5,由此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之间的空间及垫块5之间的空间及就构成了可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6。。在实际应用中,提前绑扎好地圈梁,让地圈梁置于下腔室6中,并通过垫块5快速调节预制基础的高度或者找平,然后通过浇注混凝土可进一步提高预制基础与地圈梁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需要指出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下端的基础放脚4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外侧的距离均设置为150_,且将基础放脚4的倾斜面设计为直线形,可方便支模板,提高施工效率。
[0023]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让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沿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并使连接块3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上端,使连接块3上侧的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之间的空间形成可放置圈梁的上腔室7。此种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可将圈梁直接绑扎在上腔室中,通过浇注混凝土可使预制基础与圈梁粘接连接形成稳固的整体,可有效提高预制基础与圈梁的连接紧密性,增强稳固性和实用性。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制造时,通常将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的距离设计大于或等于150mm,同时将相邻连接块3之间的距离设计为大于或等于300mm,并预埋有钢,使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的空间形成较大的中空腔室,不但方便混凝土浇注,同时也可相应的减轻预制基础的质量,提高吊装、运输的方便性。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预制基础需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接使用时,会在建筑物预制基础拼接后,将地圈梁和圈梁进行整体绑扎完成后,再浇注混凝土使基础、圈梁及地圈梁连为一个整体,对接处不留缝隙;根据施工需要,也可以在两块基础拼接处留有缝隙,并在支板外侧支模板进行混凝土浇注。
[0025]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3)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所述第一支板(1)、第二支板(2)和多个连接块(3)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整体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的下端外侧分别设有向两侧倾斜设置的基础放脚(4),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与各自下端的基础放脚(4)均是通过浇注混凝土形成的一体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放脚(4)的下侧设有通长设置的垫块(5),垫块(5)用于调节高度和找平。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⑵下端的基础放脚⑷之间的空间及垫块(5)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地圈梁的下腔室出)。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基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⑵下端的基础放脚⑷的外侧分别到第一支板⑴和第二支板⑵外侧的距离为150mmo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分散的连接块(3)沿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连接块(3)的上端低于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的上端。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基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上侧第一支板(1)或第二支板(2)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圈梁的上腔室(7)。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和第二支板(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0mm,所述相邻连接块(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00m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预制基础,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包括竖向设置且对称分布在两侧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通过多个分散的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之间以及相邻的连接块之间相互连通构成中空腔室,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多个连接块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配方便、实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现场作业少,建筑物预制基础与圈梁、地圈梁通过浇注混凝土可形成整体,即省时又省力,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IPC分类】E02D27/00
【公开号】CN205077503
【申请号】CN201520765184
【发明人】刘原君, 侯建群
【申请人】北京宏宇地科贸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