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467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洗水槽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水,例如,洗菜、做饭、洗衣、洗澡、冲厕和拖地等等。每完成一次生活用水的使用,都可能会产生不少废水,而将所有的废水都一次性排入城市下水道,不再进行循环利用,这样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因此,本领域出现了许多有关废水回收利用的技术研究。例如:中国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1627241U的《一种双出水口的排水器》,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利用水资源的排水器,主要包括阀门体,阀门体底部设有槽体,槽体底部连通两个独立的出水孔(一个用于废水的正常排放,另一个用于废水的回收利用),槽体内设有带过渡孔的转换开关,通过转换开关的位置转动控制过渡孔与某一个出水孔之间的通断,从而实现部分再利用水资源的回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的排水器依然存在以下缺陷:
[0003]1、该转换开关的过渡孔起到了主排水孔的作用,水流必须先经过转换开关的过渡孔,才能流入到任一个出水孔内。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水流的作用,废水中大量的残渣、污垢会积聚在过渡孔处,使得即使是较干净的水从过渡孔处流出,依然会带出残渣或污垢,这无疑造成了对水资源的二次污染,不利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0004]2、由于该排水器需要通过转动转换开关来实现两个出水孔的通断,因此,当有残渣、污垢积聚在过渡孔处时,转换开关的转动将难以操作,使用起来非常不便,严重时还会影响排水器的正常使用。
[0005]3、该排水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较大,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广泛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自清洁能力强,不会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利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而且,使用方便、灵活,生产成本低。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包括水槽本体,水槽本体的底部开有用于与市政排水管连通的排污孔和用于与回收用水管连通的回收孔,其中,所述水槽本体的内底分为高度不同的两个平面:高平面和低平面,两个平面的高度差为2cm?4cm;所述回收孔开于高平面处,排污孔开于低平面处,回收孔、排污孔内均设置有孔塞。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具有导流斜面。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流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污孔与所述导流斜面之间的距离为Icm?4cm。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回收孔、排污孔内均设置有过滤网。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槽本体的内侧壁设有置物架。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置物架距离水槽本体的顶部5cm?8cm。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水槽本体采用铝合金、陶瓷或塑料材质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水槽的排污孔与回收孔采用单独分隔设置,用过的水可直接从排污孔或回收孔流出,不必受其他主排水孔的影响。并且,水槽本体的内底分为高度不同的两个平面:高平面和低平面,两个平面的高度差为2cm?4cm;所述回收孔开于高平面处,排污孔开于低平面处,即回收孔与排污孔也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该高度差设计使得废水中的残渣、污垢在受到水流的冲刷作用下,会比较容易被带往排污孔所在的低平面,并沉积在低平面处,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了水从回收孔流出时带出残渣或污垢的可能,避免了对水资源的二次污染,利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0017]2.本水槽采用普通的孔塞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转换开关,使用本水槽时,只需将某一出水孔(回收孔或排污孔)内的孔塞拔出,即可实现废水的直接排出或对废水的再次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中需通过转动复杂的转换开关相比,拔塞孔塞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孔塞简单易得,使用寿命也长,又便于更换。
[0018]3.本实用新型中,高平面与低平面之间具有一导流斜面,该导流斜面能配合水流的重力作用,将水及水中的残渣、污垢引入到排污孔所在的低平面处,从而起到导向引流的作用。
[0019]4.本水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生产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
[0020]5.水槽本体的纵截面为方形或梯形,能满足各种安装要求;且水槽本体优选铝合金制成,重量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的主视图;
[0022]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0023]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4]附图标记:1_水槽本体;2-置物架;3-回收孔;4-回收用水管;5-导流斜面;6-排污孔;7-市政排水管;8-过滤网;9-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包括水槽本体I,水槽本体I的底部开有用于与市政排水管7连通的排污孔6和用于与回收用水管4连通的回收孔3。其中,水槽本体I的内底分为高度不同的两个平面:高平面和低平面,两个平面的高度差为2cm?4cm,一般为2cm?3cm,优选为2cm;且回收孔3开于高平面处,排污孔6开于低平面处,即回收孔3与排污孔6之间也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该高度差使得废水中的残渣、污垢在受到水流的冲刷作用下,会比较容易被带往排污孔6所在的低平面处,并沉积在该处,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了水从回收孔3流出时带出残渣或污垢的可能,避免了对水资源的二次污染,利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与此同时,回收孔3内、排污孔6内均设置有可拔出或塞紧的孔塞9,使用本水槽时,只需将某一出水孔(回收孔3或排污孔6)内的孔塞9拔出,SP可实现废水的直接排出或对废水的再次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中需通过转动复杂的转换开关相比,拔塞孔塞9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且孔塞9简单易得,使用寿命也长,又便于更换。
[0027]更具体的,参见图2所示,回收孔3所在的高平面与排污孔6所在的低平面之间具有一导流斜面5,该导流斜面5能配合水流的重力作用,将水及水中的残渣、污垢引入到排污孔6所在的低平面处,从而起到导向引流的作用。其中,导流斜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导流效果更佳。另外,所述回收孔3与导流斜面5之间的距离为2cm?4cm,优选为2cm;所述排污孔6与导流斜面5之间的距离为Icm?4cm,一般为I cm?3cm,优选为I cm,将排污孔6尽量靠近导流斜面5设计,能使从导流斜面5流下的水及水中残渣、污垢能尽可能地从排污孔6直接排走。
[0028]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避免残渣、污垢从回收孔3中流出,所述回收孔3内、排污孔6内均设置有过滤网8。除此之外,为了方便放置孔塞9等小物品,便于日常取用,在水槽本体I的内侧壁设置有置物架2,且该置物架2距离水槽本体I的顶部5cm?8cm,一般为6cm?7cm,优选为6cm,既满足日常使用要求,又不影响水槽的正常使用。
[0029]实际生产时,水槽本体I的纵截面可设计为方形或梯形,以满足各种安装、使用要求;水槽本体I可采用铝合金、陶瓷、塑料或其他材质制成,本实施例中,优选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重量轻,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003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包括水槽本体(I),水槽本体(I)的底部开有用于与市政排水管(7)连通的排污孔(6)和用于与回收用水管(4)连通的回收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本体(I)的内底分为高度不同的两个平面:高平面和低平面,两个平面的高度差为2cm?4cm;所述回收孔(3)开于高平面处,排污孔(6)开于低平面处,回收孔(3)、排污孔(6)内均设置有孔塞(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平面和低平面之间具有导流斜面(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面(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孔(6)与所述导流斜面(5)之间的距离为Icm?4c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孔(3)、排污孔(6)内均设置有过滤网(8)。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本体(I)的内侧壁设置有置物架(2)。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2)距离水槽本体(I)的顶部5cm?8cm。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本体(I)采用铝合金、陶瓷或塑料材质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废水回收利用功能的水槽,涉及家用洗水槽技术领域,包括水槽本体,水槽本体的底部开有用于与市政排水管连通的排污孔和用于与回收用水管连通的回收孔,其中,所述水槽本体的内底分为高度不同的两个平面:高平面和低平面,两个平面的高度差为2cm~4cm;所述回收孔开于高平面处,排污孔开于低平面处,回收孔、排污孔内均设置有孔塞。本实用新型水槽的自清洁能力强,不会对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利于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而且,使用方便、灵活,生产成本低。
【IPC分类】E03C1/182
【公开号】CN205205958
【申请号】CN201520930486
【发明人】王珊
【申请人】王珊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