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16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 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所述安全设备安装在地铁站或火车站站台的乘客等 待上车的安全线处,因而,当列车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时,所述设备的钢丝 绳上升以允许乘客上车,并且当上车已经完成之后列车离开站台时,所述钢 丝绳下降,以确保留在站台上的乘客的安全。
背景技术
通常,地铁站或火车站的传统站台朝向轨道开放,以允许乘客上车。因 此,经常发生安全意外,如乘客从站台跌落到轨道上或被驶入的列车撞伤。 为避免安全意外,在站台的地面上划出了黄色安全线,从而乘客可以在黄色 安全线后等待列车。
黄色安全线可以吸引乘客的注意力,因而每个人可以站在黄色安全线 后,以确保自身安全。但是,这种安全线并不能积极地发挥作用,防止站台 上的乘客跌落到轨道上或被驶入的列车撞伤。
因此,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如乘客跌落到轨道上或乘客被驶入的列车 撞伤,近来已经在站台和轨道之间安装了包括固定壁和活动门的站台屏蔽门 系统,因而在列车在站台的上车位置完全停下来之后,所述系统的活动门可 以和列车门一起打开或关闭。
在传统的站台屏蔽门系统中,多个活动门必须安装在与列车门对应的位 置上,因此使所述屏蔽门系统的制造和安装成本增加。而且,所述屏蔽门系 统响应于列车的停靠位置而操作,因此如果停靠列车的门与屏蔽门系统活动 门的位置不对应,则屏蔽门系统无法操作。因此,所述屏蔽门系统增加了上
下车所需的时间,从而给乘客带来不便。
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在列车中着火的时候,所述屏蔽门系统无法 操作。在上述状态下,乘客不能离开列车,可能引发灾难。
此外,所述屏蔽门系统通过列车和自动列车操作(ATO)系统控制。但
是,只有现在正在建设或刚建成的新站台能够使用ATO系统。因此,所述 屏蔽门系统不能用于过去建成且不包括ATO系统的旧地铁站,因此所述屏 蔽门系统的利用效率和范围受到限制。
因此,非常需要提供一种改迸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该设备能够 以较低的成本制造并安装,且能够不考虑地铁控制系统的类型而广泛使用, 而且能够防止站台上的乘客跌落到轨道上。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 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所述安全设备安装在地铁站或火车 站站台的乘客等待上车的安全线处,因而,当列车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时, 钢丝绳上升以允许乘客上车,并且当上车已经完成之后列车离开站台时,钢 丝绳下降以防止站台上的乘客跌落到轨道上。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 种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所述安全设备具有简单的结构,以降低安装和 维护成本,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所述安
全设备包括钢丝绳升降装置,所述钢丝绳升降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列车驶
入的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置的框架,并且可移动组件设
置在每个框架中,以通过驱动装置沿框架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两个或多
个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在竖直固定在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间的预定位 置的所述框架之间延伸,每个钢丝绳的每一端连接到沿框架在垂直方向上上
下移动的所述可移动组件;钢丝绳保持装置,所述钢丝绳保持装置包括在所 述框架之间以规则间距安装在站台上的多个支撑柱,所述框架竖直固定在站 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置,并且导向装置设置在每个支撑柱
中,以防止钢丝绳下垂并确保钢丝绳的平稳垂直移动;以及钢丝绳控制装置,
所述钢丝绳控制装置用于探测列车到达站台和离开站台,并操作驱动装置以 使钢丝绳上升和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结构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安装在站台的 乘客等待上车的安全线处,这样,当列车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时,钢丝绳上 升以允许乘客上车,并且当上车己经完成之后列车离开站台时,钢丝绳下降 以确保留在站台上的乘客的安全。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
的视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放大
图3是表示设备运转前图2中的钢丝绳升降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表示设备运转后图2中的钢丝绳升降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 的透视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放大 透视图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 的透视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放大 透视图IO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钢丝绳保持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钢丝绳保持单元的透视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钢丝绳保持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图13和图14是分别表示与根据本发明的钢丝绳一起使用的公共信息、 广告或警示装置的视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的视图,所述清洁装置用于 清洁地铁站中的空气;以及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钢丝绳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重要部件的标记数字说明 100:钢丝绳升降装置,
141, 171:柱状物,
160, 190:驱动装置,
111
120 122 124 130 133 210 310 400 430 460 510
110, 140, 170:框架, 112, 142, 172:导轨, 121, 161, 191:电机,
123, 162, 163, 192, 193:旋转件,
164, 194:动力传输单元, 125, 126, 340:张力调整装置, 150, 180:可移动组件, 131, 132, 151, 152, 181:可移动板,
153: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34:牵引装置, 200:钢丝绳,
信息广告页, 220:警告板, 300:钢丝绳保持装置,
柱, 320:导向装置, 330:绳索保持单元,
绳索控制装置, 410:列车位置传感器,420:乘客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440:中央处理单元, 450:警报,
报警灯, 470:闪光灯, 500:清洁装置,
紫外线灯, 520:光催化剂。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4中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 所述钢丝绳升降装置100在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中用于升高和降低钢丝 绳。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所述钢丝绳升降装置100。
所述钢丝绳升降装置100包括一对框架110,该对框架110竖直固定在
列车驶入的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置,并且在每个框架
110中两个第一柱状物111设置在同一条线上,从而使所述第一柱状物111 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如图1和图2所示。导轨112沿纵向紧固到每个柱状物 111的侧面。
在乘客等待上车的站台是弯曲的情况下,优选地,竖直固定在安全线A 处的所述一对框架110以规则的间距安装在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 间。相反的,在站台是直的情况下,优选地,所述框架110分别安装在列车 到达站台所经过的列车入口处和列车离开站台所经过的列车出口处。当情况 需要时,即使在站台是直的情况下,该对框架110也可以以规则的间距安装。
底板113设置在第一柱状物111的下端,以将柱状物111固定在站台上, 同时连接杆114设置在第一柱状物111的上端,以将两个柱状物111彼此稳 固连接。底板113固定在站台的地面上。与每个第一柱状物111的形状相同 的两个第二柱状物115竖直固定在底板113上位于第一柱状物111后面的位 置。盖116通过覆盖第一柱状物111和第二柱状物115上端之间的间隙而覆 盖框架110的开放的上端。
在本发明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中,可移动组件130设置在每个框架110 中,以使可移动组件130沿框架110的第一柱状物111移动。可移动组件130 包括连接到第一柱状物111的各个导轨112并且沿着各个导轨112移动的第 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如图3和图4所示。此外,两个或多 个钢丝绳200的端部利用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33紧固到第一可移动板131
和第二可移动板132中的每一个,从而沿各个可移动板的纵向设置钢丝绳 200的端部。
第一可移动板131连接到驱动装置120并通过驱动装置120的动力移动。 第二可移动板132在第一可移动板131已移动预定距离之后由牵引单元134 拉动。
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33将每个钢丝绳200的端部紧固到相应的可移动 板131, 132,同时控制钢丝绳200的张力,如图5所示。钢丝绳张力控制装 置133以螺栓133a的形式实现,所述螺栓133a具有预定的长度,螺栓的前 端具有用于锁定钢丝绳端部的锁定环133b,所述螺栓的部分后部具有外螺纹 133c。螺栓133a穿过可移动板131和132,并通过螺母133d固定到板131 和132。上述结构是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33的一种实施方式,但是,应当 理解的是,只要装置133能够控制钢丝绳200的张力,则钢丝绳张力控制装 置133可以自由更改。
用于在第一可移动板131已经移动预定距离之后拉动第二可移动板132 的牵引单元134包括第一延伸件134a,所述第一延伸件134a从第一可移动 板131的侧边缘的下端水平延伸到第二可移动板132下面,如图3和图4所 示。第二延伸件134b从第二可移动板132的侧边缘的上端水平延伸到第一 可移动板131的上方。长度为第一可移动板131的两倍或更多的第一导向件 134c垂直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延伸件134b的背面,从而第一可 移动板131可以沿第一导向件134c移动。以类似的方式,长度为第二可移 动板132的两倍或更多的第二导向件134d垂直设置在第二可移动板132和 第一延伸件134a的背面。
第一导向件134c和第二导向件134d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以垂直杆或垂直 钢丝的形式实现,而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功能。
第一导向件134c和第二导向件134d中的每一个的上端和下端都设置有 上止挡件134e和134f以及下止挡件134g和134h。此外,安装第一导向件 134c和第二导向件134d的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以及第一 延伸件134a和第二延伸件134b的背面都设置有各自的导向托架135和136, 以使导向托架135和136彼此间隔规则的间距。因此,第一导向件134c和 第二导向件134d通过导向托架135和136支撑在可移动板131和132以及 第二延伸件134b和第一延伸件134a上。
使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沿框架110的柱状物111在垂 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120包括电机121,所述电机121设置在框架 110的底板113上,以驱动动力传输单元124。分别设置有两个旋转件122 和123,其中一个旋转件设置在电机121的轴上,另一个旋转件设置在框架 110上端的中部。动力传输单元124围绕旋转件122和123缠绕,并根据电 机121的旋转方向而沿任一方向旋转。动力传输单元124的第一端连接到第 一可移动板131的下部,同时动力传输单元124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可移动 板131的上部。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利用各自的连接钢丝 127和128连接到各自的张力调整装置125和126,以使张力调整装置125 和126对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施加作用力,并向上拉动可 移动板131和132。
连接钢丝127和128的端部分别锁定到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 可移动板132上的锁定托架129a和129b。在本发明中张力调整装置125和 126可以以重物、减震器或拉簧的形式实现。张力调整装置125和126用于 使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向上移动。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 二可移动板132的向上移动意味着钢丝绳200向上上升,以允许站台上的上 车乘客上车并允许下车乘客离开列车而到站台上。
此外,其中一个设置在电机121的轴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框架110上端的 中部的两个旋转件122和123可以以滚筒、小齿轮或链轮的形式实现。动力
传输单元124当旋转件122和123为滚筒时可以以平带的形式实现,当旋转 件122和123为小齿轮时可以以同步皮带的形式实现,或者当旋转件为链轮 时可以以链条的形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按如下 进行操作。
图3表示列车已到达站台且安全设备允许乘客上车的状态。换句话说, 可移动组件130的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向上移动到其上部 位置,其中钢丝绳200的端部紧固到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 为使可移动板131和132向上移动,操作驱动装置120的电机121,从而使 旋转件122和123旋转,并使动力传输单元124旋转。张力调整装置125和 126对可移动板131和132施加拉力,从而向上拉动可移动板。因此,钢丝 绳200上升到其上部位置。
当在乘客已经完成上车之后列车需要离开站台时,第一可移动板131和 第二可移动板132从上部位置向下移动并利用钢丝绳200形成安全壁。在上 述状态下,驱动装置120的电机121沿与用于使钢丝绳200向上移动的方向 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旋转件122和123反向旋转。因此,动力传输单元 124沿反向旋转,以使第一可移动板131沿构成牵引单元134的第一导向件 134c向下移动。
当第一可移动板131沿第一导向件134c进一步向下移动时,设置在第 一可移动板131背面的下部的导向托架135与第一导向件134c的下止挡件 134f接触。同时,第一延伸件134a的导向托架135与设置在第二导向件134d 的下端的下止挡件134h接触,从而通过第二导向件134d向下拉动第二可移 动板132。
当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已经完全降低时,钢丝绳200 位于图4中所示的位置,从而在站台上形成安全壁,并安全保护留在站台上
的乘客。此外,当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位于其下部位置时,
第一可移动板131垂直定位并位于站台的地面上,第二可移动板132垂直定 位并位于第一可移动板131的上端。
当列车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且第一可移动板131和第二可移动板132 已位于其下部位置,钢丝绳200已起到安全壁的作用时,传感器(未示出) 探测到列车到达站台并使驱动装置120的电机121向前旋转,从而使旋转件 122和123以及动力传输单元124沿相同方向旋转。因此,第一可移动板131 沿构成牵引单元的第一导向件134c向上移动。
当第一可移动板131进一步沿第一导向件134c向上移动时,第一可移 动板131的上端与从第二可移动板132的侧边缘的上端延伸的第二延伸件 134b的下边缘接触,并向上拉动第二可移动板132,从而实现图3中所示的 状态。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钢丝绳200处于打开位置,以允许乘客登上己 到达站台的列车。
当电机121的电源因停电或列车中失火而断开,且第一可移动板131和 第二可移动板132已位于其下部位置,钢丝绳200己作为安全壁时,已经被 降低作为安全壁的钢丝绳200必须响应于紧急情况而向上上升。为使钢丝绳 响应于紧急情况而向上上升,在电机121的轴上设置有离合器C。使连接到 第一可移动板131的动力传输单元124旋转的旋转件122安装在离合器C的 从动轴上。因此,当电机121的电源断开时,由离合器C提供的制动力被释 放,从而固定钢丝绳200端部的可移动板131和132通过张力调整装置125 和126的张力而被迫向上上升。因此,钢丝绳200从下部位置向上上升到上 部位置。
在上面的说明中,对钢丝绳升降装置1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下面将描述钢丝绳升降装置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包括一对框
架140,该对框架140竖直固定在列车驶入的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
间的预定位置,并且在每个框架140中两个第一柱状物141设置在同一条线 上,从而使所述第一柱状物141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导轨142沿纵向紧固到 每个柱状物141的侧面。
底板143设置在第一柱状物141的下端,以将柱状物141固定在站台上, 同时连接杆144设置在第一柱状物141的上端,以将两个柱状物141彼此稳 固连接。底板143固定在站台的地面上。与每个第一柱状物141的形状相同 的两个第二柱状物145竖直固定在底板143上的位于第一柱状物141后面的 位置。盖146通过覆盖第一和第二柱状物141和145上端之间的间隙而覆盖 框架140的开放的上端。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中,设置在每个框架 140中以沿框架140上下移动的可移动组件150包括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 二可移动板152,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连接到第一柱状物 141的各个导轨142并且沿着各个导轨142移动,如图7所示。此外,两个 或多个钢丝绳200的端部利用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53紧固到第一可移动板 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中的每一个,从而沿各个可移动板151和152的纵 向设置钢丝绳200的端部。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连接到驱 动装置160,从而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能够利用驱动装置 160的动力移动。将钢丝绳200的端部紧固到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 动板152的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53的构成如图5所示。根据第二种实施方 式的钢丝绳张力控制装置153的结构与上面第一种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相同, 因此不必再进行进一步进行解释。
此外,使可移动组件150沿框架140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160包括两个 电机161,所述电机161设置在框架140的底板143上,以驱动对应的动力 传输单元164。两对旋转件162和163分别设置在两个电机161的轴上和框
架140上端的中部,并且两个动力传输单元164围绕各对旋转件162和163 缠绕并根据电机161的旋转方向而沿所选择的方向旋转。第一动力传输单元 164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可移动板151的下部,同时第一动力传输单元164 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一可移动板151的上部。以相同的方式,第二动力传输单 元164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二可移动板152的下部,同时第二动力传输单元164 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可移动板152的上部。
设置在电机161的轴上和框架140上端的中部的两对旋转件162和163 可以以滚筒、小齿轮或链轮的形式实现。动力传输单元164当旋转件162和 163为滚筒时可以以平带的形式实现,当旋转件162和163为小齿轮时可以 以同步皮带的形式实现,或者当旋转件为链轮时可以以链条的形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按如下 进行操作。
图6表示列车己到达站台且安全设备允许乘客上车的状态。在i:述状态 下,可移动组件150的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向上移动到其 上部位置,其中钢丝绳200的端部紧固到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 152。为使可移动板151和152向上移动,操作驱动装置160的电机161,以 使两对旋转件162和163旋转,并使两个动力传输单元164旋转。因此,第 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同时向上移动,从而使钢丝绳200上升 到其上部位置。
当在乘客己经完成上车之后列车需要离开站台时,第一和第二可移动板 151和152从上部位置向下移动并利用钢丝绳200形成安全壁。在上述状态 下,驱动装置160的电机161沿与用于使钢丝绳200向上移动的方向相反的 方向旋转,从而使两对旋转件162和163反向旋转。因此,两个动力传输单 元164沿反向旋转,以使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向下移动。
当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己经完全下降到所需的下部位
置时,钢丝绳200下降到图7中所示的下部位置,从而在站台上形成安全壁 并安全保护留在站台上的乘客。此外,当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 152位于其下部位置时,第一可移动板151垂直定位并位于站台的地面上, 第二可移动板152垂直定位并位于第一可移动板151的上端。
当列车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且第一可移动板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 已位于其下部位置,钢丝绳200己起到安全壁的作用时,传感器(未示出) 探测到列车到达站台并使驱动装置160的电机161向前旋转,从而使两对旋 转件162和163以及两个动力传输单元164向前旋转。因此,第一可移动板 151和第二可移动板152向上移动,以使钢丝绳200上升到其上部位置或打 开位置,以允许乘客登上已到达站台的列车。
在上面的说明中,对钢丝绳升降装置1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下面将描述钢丝绳升降装置1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包括一对框 架170,该对框架170竖直固定在列车驶入的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 间的预定位置,并且在每个框架170中两个柱状物171设置在同一条线上, 从而使所述柱状物171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导轨172沿纵向紧固到每个柱状 物171的侧面。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中,设置在每个框架 170中以沿框架170上下移动的可移动组件180包括一体的可移动板181, 所述一体的可移动板181连接到柱状物171的导轨172并且沿着导轨172移 动,如图9所示。此外,钢丝绳200的端部经过对应的引导滑轮182,并围 绕绳索控制电机183的绳索筒184缠绕,其中所述引导滑轮182沿可移动板 181的中部可旋转地设置。
此外,使可移动组件180沿框架170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190包括电机 191,所述电机191设置在柱状物171下端之间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两
个旋转件192和193,其中一个设置在电机191的轴上,另一个设置在框架 170上端的中部,并且动力传输单元194围绕两个旋转件192和193缠绕, 并根据电机191的旋转方向而沿任一方向旋转。动力传输单元194的第一端 连接到可移动板181的下部,同时动力传输单元194的第二端连接到可移动 板181的上部。
一个设置在电机191的轴上、另一个设置在框架170上端的中部的两个 旋转件192和193可以以滚筒、小齿轮或链轮的形式实现。动力传输单元194 当旋转件192和193为滚筒时可以以平带的形式实现,当旋转件192和193 为小齿轮时可以以同步皮带的形式实现,或者当旋转件为链轮时可以以链条 的形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结构的钢丝绳升降装置100按如下 进行操作。
图8表示列车已到达站台且安全设备允许乘客上车的状态。在上述状态 下,可移动组件180的可移动板181向上移动到其上部位置,其中钢丝绳200 的端部紧固到可移动板181。为使可移动板181向上移动,操作驱动装置190 的电机191,以使两个旋转件192和193旋转,并使动力传输单元194旋转。 因此,可移动板181向上移动,从而使钢丝绳200上升到其上部位置。
当在乘客已经完成上车之后列车需要离开站台时,可移动板181从上部 位置向下移动并利用钢丝绳200形成安全壁。在上述状态下,驱动装置190 的电机191沿与用于使钢丝绳200向上移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 两个旋转件192和193反向旋转。因此,动力传输单元194沿反向旋转,以 使可移动板181向下移动,并使钢丝绳200形成安全壁,如图9所示。
当列车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且可移动板181已位于其下部位置,钢丝 绳200已起到安全壁的作用时,传感器(未示出)探测到列车到达站台并使 驱动装置190的电机191向前旋转,从而使两个旋转件192和193以及动力
传输单元194向前旋转。因此,可移动板181向上移动,以使钢丝绳200处 于打开位置,以允许乘客登上已到达站台的列车。
此外,本发明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包括钢丝绳保持装置300,所 述钢丝绳保持装置300包括多个在框架110, 140, 170之间以规则间距安装 在站台上的支撑柱310,所述框架竖直固定在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 间的预定位置。导向装置320设置在每个支撑柱310中,以防止钢丝绳200 下垂或以确保钢丝绳200平稳垂直移动。图10至图12中表示了钢丝绳保持 装置300的结构,下面将参考附图对其进行描述。
设置用于确保钢丝绳200的平稳垂直移动的导向装置320包括滑轮F, 所述滑轮F安装在每个支撑柱310上端的内部,并起到在改变钢丝W的移 动方向的同时引导钢丝W移动的作用。根据滑轮F而位于每个支撑柱310 一侧的钢丝W的第一端连接到张力调整装置340,同时位于每个支撑柱310 的另一侧的钢丝W的第二端连接到钢丝绳200,以使钢丝绳200彼此间隔规 则的间距。支撑柱310以具有圆形或矩形横截面的垂直管状柱的形式实现。
连接到钢丝W的第一端的张力调整装置340可以包括重物、减震器或 拉簧。此外,钢丝W的第二端与钢丝绳200的连接可通过图11中所示的绳 索保持单元330来实现。用于将钢丝W连接到钢丝绳200的绳索保持单元 330包括绳索固定器331,绳索固定器331具有预定的长度并以规则的间距 固定钢丝绳200。钢丝W的第二端连接到绳索固定器331的上端。轮子332 或滑动器设置在绳索固定器331的上端和下端的每一个,以使轮子332与支 撑柱310接触并旋转。
在钢丝绳200垂直移动的过程中,绳索保持单元330上下移动并与支撑 柱310接触。设置在绳索保持单元330的绳索固定器331的上端和下端中的 轮子332或滑动器使得绳索固定器331在钢丝绳200垂直移动过程中沿支撑 柱310平稳移动。
由于连接到置于支撑柱310内部的钢丝W的第一端的张力调整装置
340,钢丝绳200能够被连续拉动并伸直。因此,可以防止钢丝绳200下垂, 并且在紧急情况下或在正常操作条件下钢丝绳200都能够可靠地上升。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钢丝绳保持装置300中,如图12所示, 代替上述绳索保持单元330,使用结节333作为钢丝绳保持装置,以稳固地 固定钢丝绳200。结节333的数量对应于钢丝绳200的数量。用于保护钢丝 W的钢丝保护器设置在位于支撑柱310外面的钢丝W的前面。
钢丝绳200优选由金属、合成树脂、增强橡胶或聚氨酯制成。而且,优 选地由上述材料制成的钢丝绳200中包含可以在黑暗中发光的发光材料。如 图13和图14所示,公共信息或广告板或广告页210可以和钢丝绳200 —起 使用,而且此外,印有警告语的警告板220也可以和钢丝绳200 —起使用。
本发明的框架固定在站台地面上的预定位置,以使框架沿垂直方向放 置。所述框架包括高于乘客的平均高度的中空结构。用于在地铁站中抽吸、 净化并排出空气的清洁装置500安装在框架的中空结构内部的预定位置。
之所以在框架内部安装清洁装置500,是因为由于对人体有害的灰尘和 各种臭气和病毒存在于地铁站内的空气中,因此必须将它们从空气中除去, 以提供舒适的空气并帮助乘客保持身体健康。
用于提供舒适的空气并帮助乘客保持身体健康的清洁装置500包括安装 在中空框架中预定位置的紫外线灯510。光催化剂520设置在框架中靠近紫 外线灯510的预定位置,从而光催化剂520接收来自紫外线灯510的光并使 空气反应。
通过以此方式将紫外线灯510和光催化剂520安装在框架中的预定位 置,框架中的污染空气能够通过紫外线灯510和光催化剂520的相互作用而 得到净化。
为了便于地铁站中的污染空气的净化,必须在框架中设置用于抽吸空气
并将空气引向光催化剂520的风扇(未示出),并且此外,必须在框架中形 成用于将已经经过光催化剂520的空气排出到车站内的出口。因此,空气通 过风扇被连续抽吸到框架内以进行净化,并且之后,净化的空气被连续排出 到地铁站内,从而可以在地铁站中提供舒适的空气,并且可以帮助乘客保持 身体健康。
可移动组件的上述结构涉及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应当理解的 是,如果可移动组件可以在框架中上下移动,则可移动组件可以自由构造, 而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功能。此外,在用于使可移动组件上升和下降的驱动装 置中,电机优选为能够执行可精确调整可移动组件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的制动 功能的齿轮电机或离合器电机。此外,可以采用汽缸促动器来代替驱动装置 中的电机。
钢丝绳控制装置400设置在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 置。钢丝绳控制装置400探测列车的到达和离开并操作驱动装置,从而使起 到防止乘客超过安全线的作用的钢丝绳200选择性地上升或下降。如图16 所示,钢丝绳控制装置400包括探测停在站台上的列车位置的列车位置传感 器410,探测乘客的乘客传感器420,探测可移动组件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430,以及接收来自上述传感器的信号并操作驱动装置以使可移动组件上升 或下降的中央处理单元440。
钢丝绳控制装置400优选地还包括警报450、报警灯460和闪光灯470 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
列车位置传感器410和乘客传感器420中的每一个优选包括近程传感 器,该近程传感器能够探测接近的列车或乘客,并优选安装在站台上或支撑 柱上的预定安装位置。位置传感器430为限位开关,优选安装在框架上。如 果乘客超过安全线或靠近轨道附近的危险位置,则乘客会被乘客传感器420 探测到。从而,警报450以及报警灯460或闪光灯470将打开,以吸引乘客
的注意。
此时,警报450起到刺激乘客听觉的作用,并且输出各种话语,例如"列 车正在进站","请注意"以及"请在黄色安全线后等候"。
此外,警报450可以结合站内广播系统来操作,从而警报450能够直接
将站内的向导信息传达给乘客。而且,如果某些乘客朝轨道方向超出安全线,
则警报450可以将警告广播传达给乘客。
如果列车位置传感器410没有探测到已停的列车,则中央处理单元440 操作驱动装置的电机,以使可移动组件下降。因此,两个或多个钢丝绳200 降低,从而可以防止乘客超过安全线。
相反地,如果列车位置传感器410探测到已停的列车,则中央处理单元 440操作驱动装置的电机,以使可移动组件上升。因此,两个或多个钢丝绳 200向上上升到允许乘客从钢丝绳200下面通过的高度,从而乘客可以自由 上车。
当两个或多个钢丝绳200上升到允许乘客从钢丝绳200下面通过的高度 时,优选地,两相邻钢丝绳200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提高站台的空间利用 效率。在两相邻钢丝绳200之间的间距随钢丝绳200的上升而减小的情况下, 必需提供一种能够使两相邻钢丝绳200之间的间距随钢丝绳200的下降而回 复到原始间距的结构。
如上所述,钢丝绳200对应于列车的到达和离开而上升和下降,因此, 能够可靠地防止乘客意外地或无意中跌落到轨道上。
而且,在安装在支撑柱上的乘客传感器420探测到乘客或物体的情况下, 警报450以及报警灯460或闪光灯470将打开,以显示危险并吸引乘客的注 意力,从而防止意外发生。
工业实用性 如通过上述描述所了解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优 势在于,钢丝绳安装在站台的安全线上方,因此钢丝绳可以根据列车的到达 和离开而自动上升和下降,从而可以防止乘客意外地或无意中跌落到轨道 上。
而且,由于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的结构简单且安装维护费用低,因 此可以提高经济效率。此外,由于钢丝绳通常保持在下降状态以面对乘客, 且仅当列车完全停在站台的上车位置时才上升,因此所述安全设备的操作稳 定性和可靠性提高。
此外,如果乘客超过安全线,则将广播警示话语并操作报警灯或闪光灯。 因此,该安全设备能够吸引乘客的注意力,以注意安全线,从而指示危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包括钢丝绳升降装置,所述钢丝绳升降装置包括竖直固定在列车驶入的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置的框架,并且可移动组件设置在每个框架中,以通过驱动装置沿框架以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两个或多个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在竖直固定在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间的预定位置的所述框架之间延伸,每个钢丝绳的每一端连接到沿框架以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的所述可移动组件;钢丝绳保持装置,所述钢丝绳保持装置包括在所述框架之间以规则间距安装在站台上的多个支撑柱,所述框架竖直固定在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置,并且导向装置设置在每个支撑柱中,以防止钢丝绳下垂并确保钢丝绳的平稳垂直移动;以及钢丝绳控制装置,所述钢丝绳控制装置用于探测列车到达站台和离开站台,并操作驱动装置以使钢丝绳上升和下降。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所述电机的轴 上设置有离合器,使连结到第一可移动板的动力传输单元旋转的所述旋转件安 装在离合器的从动轴上,从而当电机的电源断开时,离合器的制动力被释放, 因此使得固定钢丝绳端部的第一和第二可移动板通过张力调整装置的张力而向 上上升。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设置在每个 支撑柱中以防止钢丝绳下垂并确保钢丝绳的平稳垂直移动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在每个支撑柱的上端中,并起到在改变钢丝的移动方 向的同时引导钢丝移动的作用,其中根据导向件而位于支撑柱的第一侧的钢丝 的第一端连接到张力调整装置,位于支撑柱的第二侧的钢丝的第二端连接到钢 丝绳,以使钢丝绳彼此间隔规则的间距。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连接到钢丝的第一端的所述张力调整装置选自由重物、减震器和拉簧组成的组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位于支撑柱的第二侧的钢丝的第二端通过绳索保持单元连接到钢丝绳,所述绳索保持单元包括以规则间距固定钢丝绳的绳索固定器,所述绳索固定器的上端连接到钢 丝的第二端;以及轮子或滑动器,所述轮子或滑动器设置在绳索固定器中的预定位置,以在与支撑柱接触的同时移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用于使钢丝绳选择性地上升或下降的所述钢丝绳控制装置包括探测停止列车的位置的列 车位置传感器;探测乘客的乘客传感器;探测可移动组件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以及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并操作驱动装置以使可移动组件上升或下降的 中央处理单元。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用于使钢丝绳选择性地上升或下降并防止乘客超过安全线的所述钢丝绳控制装置还包括警 报、报警灯和闪光灯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所述钢丝绳 由金属、合成树脂、增强橡胶或聚氨酯制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所述钢丝绳 中包含用于在黑暗中发光的发光材料。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公共信息或 广告板或页连接在两个或多个钢丝绳之间。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印有警告语 的警告板连接在钢丝绳上。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还包括清洁装置, 所述清洁装置设置在框架和支撑柱中的至少一个上,以从具有站台的车站抽吸 污染的空气、净化污染的空气并排出净化后的空气。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所述清洁装 置包括安装在预定位置的紫外线灯;以及位于靠近所述紫外线灯的预定位置 的光催化剂,用于接收来自紫外线灯的光并使空气反应。
2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沿每个框架 以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可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可移动板,所述第一 和第二可移动板连接到柱状物的导轨并且沿着导轨上下移动,并且所述钢丝绳 的端部紧固到第一和第二可移动板中的每一个,从而沿各个可移动板的纵向设 置钢丝绳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可移动板连结到驱动装置,从而接收来 自驱动装置的动力。
2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其中,沿每个框架以垂直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可移动组件包括 一体的可移动板,所述一体的可移动板连接到柱状物的导轨并且沿着导轨上下移动;以及多个引导滑轮,所 述引导滑轮沿所述一体的可移动板的中部可旋转地设置并引导钢丝绳的端部, 其中具有引导滑轮的所述一体的可移动板连接到驱动装置,从而接收来自驱动 装置的动力。
全文摘要
公开了一种安装在地铁站或火车站站台的安全线处以上升和下降的用于列车站台的安全设备。当列车已到达站台的上车位置时,所述设备的钢丝绳(200)上升以允许乘客上车。当乘客已完成上车之后列车离开站台时,钢丝绳(200)下降以确保留在站台上的乘客的安全。所述安全设备包括钢丝绳升降装置(100)、两个或多个钢丝绳(200)、钢丝绳保持装置(300)以及钢丝绳控制装置(400)。钢丝绳升降装置(100)具有竖直固定在列车驶入的站台的列车入口和列车出口之间的预定位置的框架(110),可移动组件(130)设置在每个框架(110)中以通过驱动装置(120)沿框架上下移动。在框架(110)之间延伸的两个或多个钢丝绳(200)中的每一个的每一端连接到可移动组件。钢丝绳保持装置(300)具有在框架之间以规则间距安装在站台上的多个支撑柱(310),导向装置(320)设置在每个支撑柱(310)中,以防止钢丝绳(200)下垂并确保钢丝绳的平稳垂直移动。钢丝绳控制装置(400)探测列车到达站台和离开站台,并操作驱动装置以使钢丝绳上升和下降。
文档编号E01F1/00GK101098807SQ200580046347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4日
发明者韩盛武 申请人:韩盛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