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式除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949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式除雪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投式机械除雪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手扶式除雪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城乡道路、高 速干线纵横交错,像血脉一样互相连接。冬季降雪给北方甚至南方的经济发 展、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每年各个地区遭受雪灾的报道接连不断。 目前,除雪的主要方法是人工和机械两种。现有的除雪设备多适合比较宽的 公路。在相对狭小的庭院和进出道路上,只能依靠人工来除雪,这导致工作 强度大,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城市文明 亟待开发一种结构紧凑、传动灵活的手扶式除雪机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合在相对狭 小的庭院和进出道路上清理积雪的手扶式除雪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扶式除雪机, 其特征是除雪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装置、搅雪器、集雪器、抛雪器、带 有行走机构的车体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发动机置于车体上,发动机输出轴 上装有两个皮带轮通过传动装置分别驱动行走机构和置于车体前端的搅雪 器及安装在集雪器上的抛雪器。
所述传动装置主要由皮带轮传动、摩擦轮传动副、蜗轮蜗杆传动总成、 一级、二级链轮传动副组成执行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皮带轮总成与蜗轮蜗 杆总成连接,所述摩擦轮传动副主要包括套装摩擦橡胶圈的摩擦盘和贯穿其 中心的摩擦轮轴,所述摩擦盘外缘与皮带轮表面径向位置摩擦,所述摩擦轮 轴上的同轴小链轮通过链条与大链轮链接,大链轮上的同轴小链轮通过链条 与驱动车轴上的大链轮链接,所述蜗轮蜗杆总成的蜗杆设于抛雪器风扇轴一 端并与键接在集雪器搅龙轴上的蜗轮啮合,所述蜗轮蜗杆置于外壳中。所述摩擦轮与滑套固定,滑套与摩擦轮轴滑动配合,滑套与拨叉连接。 所述搅雪器由本体、双向螺旋搅龙、搅龙轴套、搅龙轴、搅雪仓组成,
由左右对称的两个搅龙通过搅龙轴套固定在搅龙轴上构成双向螺旋搅龙,本
体由两侧板和弧形板组成搅雪仓,搅龙轴固定在本体侧板上。
所述搅龙沿螺旋线设有锯齿形刀口 。
所述搅雪器本体两侧板下端分别固定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长孔,弧 形^反下部固定刮4反。
所述刮^1刃采用双面刃。
所述抛雪器由抛雪腔、抛雪风扇、抛雪筒组成,圓筒形抛雪腔前部与搅 雪仓贯通连接,上部与抛雪筒相切连接,由三片叶片组成抛雪风扇置于抛雪 腔内并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搅龙轴连接。
所述抛雪筒主要由抛雪主筒和方向罩组成,所述方向罩通过角度调节机 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它结构紧凑、传动灵活,适合相对狭小的庭院和 进出道路上使用,可以减少人工除雪作业,降低工作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图1的侧视图3是皮带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4是蜗轮蜗杆传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5是摩擦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6是链轮传动副的结构示意图7是搅雪器结构示意图8是抛雪器结构示意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10抛雪筒结构示意图11-12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皮带轮传动2、摩擦轮传动副3、蜗轮蜗杆传动总成4、 一级、二 级链轮传动副5、摩擦橡胶圈6、摩擦盘7、摩擦轮轴8、 8-l小链轮9、 9-l链 条、10、 10-1、大链轮ll、驱动车轴12、拨叉13、抛雪风扇轴14、集雪搅龙 轴15、蜗轮16、外壳17、滑套18、发动机19、传动装置20、搅雪器21、集雪 器22、抛雪器23、行走机构24、车体25、控制系统26、本体27、双向螺旋搅 龙28、搅龙轴套29、搅龙轴30、搅雪仓31、侧板32、弧形板33、锯齿形刀口 34、调节板34-l、长孔35、刮板36、抛雪腔37、抛雪风扇38、抛雪筒39、方 向罩40、齿轮41、齿圏42、万向节43、操作控制骨架44、操作控制面板45、 扶手46、控制手柄47、闸线总成A、闸线总成B 48、档位杆总成49、旋转摇 杆50、卣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详见附图, 一种手扶式除雪机,除雪机主要由发动机18、传动装置19、 搅雪器20、集雪器21、抛雪器22、带有行走机构23的车体24和控制系统 25组成,所述发动机置于车体上,发动机输出轴上装有两个皮带轮l,通过 传动装置分别驱动行走机构和置于车体前端的搅雪器及安装在集雪器上的 抛雪器。所述传动装置主要由皮带轮传动1、摩擦轮传动副2、蜗轮蜗杆传 动总成3、 一级、二级链轮传动副4组成执行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皮带4仑 总成与蜗轮蜗杆总成连接,所述摩擦轮传动副主要包括套装摩擦橡胶圈5的 摩擦盘6和贯穿其中心的摩擦轮轴7,所述摩擦盘外缘与皮带轮表面径向位 置摩擦,所述摩擦轮轴上的同轴小链轮8通过链条9与大链轮10链接,大 链轮上的同轴小链轮8-1通过链条9-1与驱动车轴上的大链轮10-1链接, 所述蜗轮蜗杆总成的蜗杆设于抛雪器风扇轴13 —端并与键接在集雪器搅龙 轴14上的蜗轮15啮合,所述蜗轮蜗杆置于外壳16中。所述摩擦轮与滑套 17固定,滑套与摩擦轮轴滑动配合,滑套与拨叉12连接。所述搅雪器由本 体26、双向螺旋搅龙27、搅龙轴套28、搅龙轴29、搅雪仓30组成,由左 右对称的两个搅龙通过搅龙轴套固定在搅龙轴上构成双向螺旋搅龙,本体由两侧板31和弧形板32组成搅雪仓,左右对称搅龙将搅雪仓两边的积雪同时 搅向中间,吸进抛雪腔,增加了搅雪效率。搅龙轴固定在本体侧板上。所述 搅龙沿螺旋线设有锯齿形刀口 33,压实的积雪也可被破碎并抛出。所述搅雪 器本体两侧板下端分别固定有调节板34,调节板上设有长孔(图中未示),可
以调节搅龙距地面的距离,也可在装置工作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 于平坦路面,可将搅龙距地面的距离调4氐;对于石少石乐路面,搅龙与地面的距 离应高一些,以防搅龙带起砂砾。弧形板下部通过螺栓固定刮板35。除雪机 工作时,刮板底部与地面接触,可将贴近地面上的雪收集起来,提高除雪效 果。考虑到长时间刮雪,刮板刃磨损后会影响刮雪效果,所述刮板刃采用双 面刃,当一面磨损后,可将其拆卸后使用另一面。所述抛雪器由抛雪腔36、 抛雪风扇37、抛雪筒38组成,圆筒形抛雪腔前部与搅雪仓贯通连接,上部 与抛雪筒相切连接,由三片叶片组成抛雪风扇置于抛雪腔内并通过蜗4仑蜗杆 机构与搅龙轴连接。所述抛雪筒主要由抛雪主筒和方向罩39组成,所述方 向罩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抛雪方向可270。调节,角度调节机构采用齿 轮40、齿圈41的调节方式。齿轮通过万向节42与旋转摇杆50连接,调节 方便。抛雪筒主高度为500mm,顶部设有可90°转动的方向罩,可进一步调 节抛雪的方向。
皮带轮传动发动机一个输出轴上安装两个同轴皮带轮,分别驱动搅雪 器、抛雪器和行走机构。装置设有张紧轮(图中未示)。
蜗轮蜗杆传动执行机构动力传递第二级传动为蜗轮蜗杆传动,用于抛 雪风扇与集雪搅龙之间的减速。 -
摩擦轮传动行走机构动力传递第二级传动采用摩擦轮减速形式,其主 要原理为通过摩擦轮在皮带轮表面径向位置的变动来实现传动比。这种传动 运转平稳、冲击小,能无级改变传动比,而且过载时发生打滑,能防止机器 中重要零件的损坏。机构在干摩擦情况下工作,选择摩擦轮表面材料为橡胶, 则摩擦系数iu = 0. 5。设计主动轮直径为150mm,根据车速与发动机转速之间 的关系,设计四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摩擦-轮对应的传动比分别为
iml = 2, im2 = 1.6, im3 = 1.2, im4 = l, imb = 2
链轮传动其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中间轴摩擦轮的转动带动同轴的小链轮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大链轮,完成链传动一级减速;大链轮带动同轴小链轮
转动,通过链条驱动车轴上的大链轮,完成二级减速。通过拨叉使滑套及摩 擦轮沿皮带轮表面径向位置的变动来实现变速。用来保护皮带轮传动系统, 防止异物进入,影响传动系统正常运行,皮带轮传动系统设有防护护罩。
发动机采用无锡开普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12kW,额定转速3600rpm。 具有两个功能 一是为行走机构提供动力;二是为搅雪器、抛雪器提供动力。 发动机输出轴上装有两个皮带轮,经变速后分别驱动行走机构和抛雪风扇。
抛雪腔抛雪腔为一直径为350mm的圓筒,前部与搅雪仓罩贯通连接, 上部与抛雪筒连接。搅龙搅入的积雪通过叶轮转动产生的吸力进入抛雪腔。
抛雪风扇抛雪风扇位于抛雪腔内,采用高强度锰钢板制造,通过蜗轮 蜗杆机构与搅龙轴连接,将吸入的积雪送入抛雪筒抛出。抛雪风扇转动的速 度可由控制机构调整,进而调节抛雪的距离。
抛雪筒抛雪筒处于除雪机中部,方向与抛雪腔圆筒相切,使积雪可 以得到较大的初速度。为提高抛雪距离,抛雪筒主筒采用曲面结构,保证雪 在离开抛雪筒转弯时少受阻力。
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皮带传动到 皮带轮上,皮带轮将动力传递到摩擦盘、通过链传动将动力输出到车轴上。
控制系统结构组成主要包括操作控制骨架43、操作控制面板44、扶 手45、控制手柄46、闸线总成A、闸线总成B47、档位杆总成48、旋转摇杆 49、卣光灯50。左扶手上的控制手柄可起到离合作用,当按下左扶手上的控 制手柄时,闸线总成A带动连杆,使张紧轮压紧皮带轮;闸线总成B带动连 杆,使摩擦轮与皮带轮结合,驱动除雪机行走机构。当放开控制手柄时,皮 带轮和摩擦盘脱离,可进行换挡操作。右扶手上的控制手柄可控制执行机构 (抛雪风扇和集雪搅龙)的旋转与停止,当按下右扶手上的控制手柄时,张 紧轮压紧皮带,抛雪风扇和搅龙开始旋转,当松开手柄时,张紧轮回位,抛雪风扇和集雪搅龙停止旋转。两扶手之间位置设有档位杆,可实现4个前进 挡和1个后退档的切换。发动机的控制开关设置在发动机上。起动方式为手
拉式和电起动两种。在主控板前方设置27w卣光前照灯,可满足夜间除雪的需要。
传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路线如下
a. 扭J于4几构传递动力^各线
发动机一^皮带轮—抛雪风扇轴—蜗轮蜗杆—集雪搅龙轴
b. 行走机构传递动力路线
发动机一^皮带轮一^摩擦轮(与链轮同轴)_^链轮—链轮_^车轴/车轮。
工作原理除雪机由车体和安装在它上面的汽油机、传动装置、搅雪器
以及安装在集雪器上的抛雪器组成。当除雪机以一定速度前进时,积雪从前
方不断进入集雪器中。集雪器由反向安装的双向螺旋轴、推雪板和挡板组成,
由于螺旋轴的高速旋转,积雪被切碎并通过双向螺旋的横向位移迅速集中于
集雪器中部抛雪转子室的入口处,随车体的前进而进入转子室,在转子叶片
的带动下,被不断沿抛雪筒抛出到指定位置(路边或随行运输车辆),这样
就清理出一定宽度的通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 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 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除雪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装置、搅雪器、集雪器、抛雪器、带有行走机构的车体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发动机置于车体上,发动机输出轴上装有两个皮带轮通过传动装置分别驱动行走机构和置于车体前端的搅雪器及安装在集雪器上的抛雪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传动装置主要 由皮带轮传动、摩擦轮传动副、蜗轮蜗杆传动总成、 一级、二级链轮传动副 组成执行机构和行走机构,所述皮带轮总成与蜗轮蜗杆总成连接,所述摩擦 轮传动副主要包括套装摩擦橡胶圈的摩擦盘和贯穿其中心的摩擦轮轴,所述 摩擦盘外缘与皮带轮表面径向位置摩擦,所述摩擦轮轴上的同轴小链轮通过 链条与大链轮链接,大链轮上的同轴小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车轴上的大链轮 链接,所述蜗轮蜗杆总成的蜗杆设于抛雪器风扇轴一端并与键接在集雪器搅 龙轴上的蜗轮啮合,所述蜗轮蜗杆置于外壳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摩擦轮与滑套 固定,滑套与摩擦轮轴滑动配合,滑套与拨叉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搅雪器由本体、 双向螺旋搅龙、搅龙轴套、搅龙轴、搅雪仓组成,由左右对称的两个搅龙通 过搅龙轴套固定在搅龙轴上构成双向螺旋搅龙,本体由两侧板和弧形板组成 搅雪仓,搅龙轴固定在本体侧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搅龙沿螺旋线 设有锯齿形刀口 。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搅雪器本 体两侧板下端分别固定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长孔,弧形板下部固定刮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刮板刃采用双 面刃。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抛雪器由抛雪腔、抛雪风扇、抛雪筒组成,圓筒形抛雪腔前部与搅雪仓贯通连接,上部与 抛雪筒相切连接,由三片叶片组成抛雪风扇置于抛雪腔内并通过蜗轮蜗杆机 构与搅龙轴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所述抛雪筒主要由 抛雪主筒和方向罩组成,所述方向罩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式除雪机,其特征是除雪机主要由发动机、传动装置、搅雪器、集雪器、抛雪器、带有行走机构的车体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发动机置于车体上,发动机输出轴上装有两个皮带轮通过传动装置分别驱动行走机构和置于车体前端的搅雪器及安装在集雪器上的抛雪器。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它结构紧凑、传动灵活,适合相对狭小的庭院和进出道路上使用,可以减少人工除雪作业,降低工作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文档编号E01H5/04GK201367571SQ200920095580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7日
发明者党潇正, 夏建满, 岳惊涛, 廖苓平, 张建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