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80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1476284A公开了转体球形支座(由本申请人申 请),特点是在用于与桥梁梁体相固定的桥梁梁体固定板的中心(中央)开设了一中心轴孔 和在减摩板的中央开设了相应的中心轴孔以及在上支座板的凹腔中央开设了一中心轴孔, 前述的三个中心轴孔彼此重合并且设置一中心轴。当桥梁梁体搁置于桥梁梁体固定板上后 并且在曳引时,能起到既支承桥梁梁体又保障桥梁梁体的水平转动作用,从而能保障桥梁 梁体跨越下方的交通主干线,不会因架设桥梁时中断交通(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申请的说明 书第1页最后一段和第4页最后一段)。但是,该专利申请方案仍存在有缺憾,即由于不具 有高度调整的功能,因而对以下两种情形无法予以补偿。一是当地基和桥墩沉降后,桥梁梁 体也会出现相应的沉降并且还会出现台阶状的高低坎;二是为了满足架设桥梁的要求,通 常在架设前先在桥梁支座上预设(预留)一定的高度,具体是在支座的上座板与桥梁梁体 之间垫塞起到锲块般效果的物件如钢板,待桥梁梁体架设完毕,再将先前垫塞的钢板之类 的物件移除。毋容置疑,如果桥梁支座具有高度调节功能,那么上述两种情形便能方便地应 对。就应对前一种情形而言,只要合理调节与桥梁梁体相固定的梁体固定板(即上座板)的 位置,则可将台阶状的高低坎消除;就后一种情形而言,如果可以对梁体固定板的位置(上 下位置)作调整,那么便无需通过向上座板与桥梁梁体之间垫塞钢板之类的物件来预留高 度。鉴此,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转体球形支座进一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 基于这种前提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桥梁梁体固定板携桥梁梁体水平转动 而藉以避免在架设桥梁梁体时造成对交通干线中断,有利于适应纵向位移及旋转位移而藉 以体现抗震,有益于对桥墩沉降后进行补偿调整和对架设桥梁梁体时预留的高度在桥梁梁 体架设完毕后进行复位性调整而藉以减少投入架桥时的设备和人力以及改善施工进度的 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包括 一上部具有凹腔并且在凹腔内铺置有第一减摩板而下部具有拉钩板的上支座;一用于与桥 梁的桥墩相固定的并且在朝向上的一侧具有调整机构座的下支座;一球形转向机构,位于 所述的上、下支座之间;一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定位孔的并且用于与桥梁梁体相固定的桥梁 梁体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的上支座的上部;一中心轴,下端与所述上支座的中央螺纹配合, 而上端探入所述中心轴定位孔中,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高度调整机构,该高度调整机构设 置在所述的调整机构座上,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位于高度调整机构的上方并且与高度调整机构相配合,而球形转向机构的上部与所述的上支座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整机构座的中央具有一螺柱调整 腔和一螺母座腔,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母和调整螺柱,调整螺母旋配在调整螺 柱上,其中调整螺母位于所述的调整机构座的螺母座腔中,而调整螺柱位于所述的螺柱调 整腔中,并且调整螺柱还与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连接,所述的调整螺柱的中央具有一轴头 孔,并且在调整螺柱的上部间隔开设有一组螺栓孔,各螺栓孔上配有螺栓,各螺栓与所述球 形转向机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整机构座的外壁间隔开设有一 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上配设有一第一连接装置,各第一连接装 置与所述的调整螺母的外壁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整螺母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开设 有一定位钩槽,所述的一组第一连接装置各包括定位钩和第一定位螺钉,定位钩的下端开 设有第一螺钉孔,第一螺钉孔的数量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 定位钩的上部弯折有一钩头,钩头嵌入于所述的定位钩槽,第一定位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 钉孔旋入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调整螺母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拨 杆孔。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减摩板为聚四氟乙烯板, 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的底面固设有一滑板,滑板与所述第一减摩板接触,所述的上支座 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固设有至少一对第二连接装置,并且各第二连接装置与所述桥梁 梁体固定板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的长度方向 的两侧各开设有位置与所述的第二连接装置相对应的第二螺钉孔,所述的第二连接装置包 括定位板和第二定位螺钉,在定位板的上下端各开设有一定位板螺钉孔,定位板的下端由 第二定位螺钉与上支座固定,而定位板的上端同样由第二定位螺钉与桥梁梁体固定板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包括第二减摩 板、第一转体、缓冲板和第二转体,第二转体的底部的中央具有一中心轴头,该中心轴头置 入于所述的轴头孔中,第二转体的上部具有一缓冲板腔,所述的缓冲板设在缓冲板腔内,第 一转体叠置在缓冲板上,在第一转体的上部凹设有一减摩板腔,所述的第二减摩板设在减 摩板腔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减摩板为聚四氟乙烯 板,该第一减摩板的厚度与所述的凹腔的深度相适应。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减摩板为聚四氟乙烯 板,该第二减摩板的厚度与所述的减摩板腔的深度相适应,所述的缓冲板腔的形状为盆形 腔,所述的缓冲板的形状为盆形,并且缓冲板为不锈钢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对先有技术作了合理改进,优点之一,由下端设 在上支座上而上端探入到桥梁梁体固定板的中心定位孔内的中心轴保障桥梁梁体固定板 携桥梁梁体水平转动,从而能保障桥梁梁体跨越下方的交通干线,避免因架桥而中止交通;
5之二,球形转向机构既能适应纵向位移,又能适应圆周方向的位移,从而能起到理想的抗震 作用;之三,高度调整机构可对地基桥墩的沉降量及架设桥梁梁体时的预留的高度在架桥 结束后实现复位性调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 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 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 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请见图1和图2,给出了一枚形状为矩形的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桥梁的桥墩9(图 3示)固定的下支座2,在该下支座2的四个角部各预先加工有一螺栓固定孔22,以便供螺 栓经螺栓固定孔22将下支座2与桥墩9上的预埋件固定。在下支座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 部区域具有一调整机构座21,该调整机构座21犹如围堰并且为圆筒形,在调整机构座21内 形成有(具有)螺柱调整座211和螺母座腔212,并且在调整机构座21的外壁上间隔开设 有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一高度调整机构4设在调整机构座21上,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高度调整机构4 的结构如下包括一调整螺母41和一个调整螺柱42,在调整螺柱42的外壁加工有外螺纹 422,而在调整螺母41的内壁加工有与所述外螺纹422相配合(旋接配合)的内螺纹413, 并且在调整螺母41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拨杆孔412以及在调整螺母41的外壁的高度方 向的近中部开设有一道环形的并且为贯通的定位钩槽411。前述的拨杆孔412的不言而喻 的作用是供扳手插入,以便驱使调整螺母41旋转,使调整螺柱42在调整螺母41上的位置 发生改变。调整螺母41座落于前述的螺母座腔212上,而调整螺柱42座落于前述的螺柱 调整腔211内。由图1所示,在调整螺柱42的中央具有一轴头孔421,以及在围绕轴头孔 421的周围间隔开设有一组数量不受图示的四个数量限制的螺栓孔423,各螺栓孔423内配 设有一螺栓4231,各螺栓4231用来与下面还要详细说明的球形转向机构3连接。为了使前述的调整螺母41可旋转地保持于螺母座腔212内,因此在调整机构座21 上配置有一组数量优选为3个或4个第一连接装置7,各第一连接装置7包括定位钩71和 成对配置的第一定位螺钉72,定位钩71的下端开设有一对第一螺钉孔712,将一对第一定 位螺钉72插入一对第一螺钉孔712并且进而使该对第一定位螺钉72旋入前述的第一连接 装置定位孔213中,定位钩71的上端弯折有一钩头711,钩头711探入定位钩槽411中,构 成与定位钩槽411滑配。继续见图1和图2,球形转向机构3安顿在高度调整机构4上,更具体地讲安顿在 调整螺柱42上,优选而非限于的球形转向机构3包括第二减摩板31、第一转体32、缓冲板
633和第二转体34,第二转体34的下部犹如陀螺形,中央形成有一中心轴头341,该中心轴 头341与前述的高度调整机构4的调整螺柱42的轴头孔421相配合,即中心轴头341置入 于轴头孔421中,并且在第二转体34的下方围绕中心轴头341的周围预设有与前述的螺栓 4231的数量相等和位置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343,由前述的一组螺栓4231将第二转体34 与调整螺柱42连接。在第二转体34的上部凹设有一盆形的缓冲板腔342,缓冲板腔342 内设置盆形的或称球冠状的并且材质优选为不锈钢的缓冲板33。在盆形的缓冲板33的盆 腔中设第一转体32,该第一转体32同样呈球冠状,以满足与缓冲板33相配合,在第一转体 32的上部凹设有一减摩板腔321,材料优选为聚四氟乙烯的第二减摩板31铺垫在减摩板腔 321中,第二减摩板31的厚度与减摩板腔321的深度相适应,即与减摩板腔321的上沿平 齐,第二减摩板31的上方为上支座1。仍见图1和图2,上支座1的形状同样为矩形,该上支座1的下部的对应两侧各具 有一挂钩板12,挂钩板12与前述的第二转体34的上边沿钩配,也就是说第二转体34的上 边沿对应于挂钩板12。在上支座1的底部还固设有一材料优选为不锈钢的滑板13,该滑 板13与前述的第二减摩板31接触,在上支座1的上部凹设有一凹腔11,凹腔11内铺设由 聚四氟乙烯充当的第一减摩板111,在上支座1的正中央开设有一壁体上具有螺纹141的 定位轴孔14,同理,在第一减摩板111的中央也开设有一与定位轴孔14重合的减摩板轴孔 1111。一桥梁梁体固定板5(矩形)的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定位孔51,在桥梁梁体固定板5的 底部固定有一不锈钢滑板52,该不锈钢滑板52与前述的第一减摩板111接触,在桥梁梁体 固定板5的四个角部各开设有一桥梁梁体固定孔54,使用时,用图中未示出的但完全可以 理解出的螺栓将桥梁梁体固定板5与桥梁梁体10(图3示)固定。一下端的外壁上加工有 中心轴螺纹61的中心轴6的下端与前述的螺纹141旋配,上端探入于中心轴定位孔51中。 由上述对桥梁梁体固定板5、中心轴6和上支座1的说明可知,当在架设桥梁梁体时,桥梁 梁体固定板5可带动搁置在桥梁梁体固定板5上的桥梁梁体10绕中心轴6转动,因而不会 在架桥时影响交通,然而在架桥完毕后可将桥梁梁体固定板5与上支座1固定。因此申请 人示出了第二连接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推荐有四个第二连接装置8,均等地分布于上支座 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每侧一对,各第二连接装置8包括定位板81和第二定位螺钉82,用 第二定位螺钉82穿入开设在定位板81下端的定位板螺钉孔811并且进而将第二定位螺钉 82旋入预设在上支座1上的对应螺钉孔中,从而将定位板81的下端与上支座1固定,用另 一第二定位螺钉82将定位板81的上端与预设在桥梁梁体固定板5的侧沿的第二螺钉孔53 固定,从而将桥梁梁体固定板5与上支座1固定。应用例请见图3和结合图1及图2,当要使桥梁梁体10跨越交通主干线例如铁路线时, 那么将桥梁梁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部搁置在桥梁梁体固定板5上,此时的第二连接装置8 并未将上支座1与桥梁梁体固定板5实施连接,因此当由设备曳引桥梁梁体10时,桥梁梁 体固定板5绕中心轴6水平旋转,直至使桥梁梁体10的两端对应到位于中间的一个桥墩9 的两侧的一对桥墩9上的本实用新型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的桥梁梁体固定板 5上,从而实现了使桥梁梁体10跨越主干线的架设,并且既安全又不会造成下方的交通中 断。在桥梁梁体10转动到位后将桥梁梁体固定板5与桥梁梁体10固定,并且由第二连接装 置8将上支座1与桥梁梁体固定板5固定。当桥墩9遭到自然沉降或因地震之类的情形引起的沉降时,桥梁梁体10会随之沉降。针对这种情形,可以使用液压装置如千斤顶等,举升 上支座1,然后用扳手(也可称拨杆)插入调整螺母41上的拨杆孔412,旋动调整螺母41, 使调整螺柱42上升,由调整螺柱42携前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同步上升,从而完成对沉降量 的补偿调整。对于消除架设桥梁梁体10时的预留的高度进行调整的道理同上,仅仅是使调 整螺柱42下行,下行量与预留高度相一致。由于球形转向机构3的工作原理是与已有技术 相同的,因此申请人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包括一上部具有凹腔(11)并且在凹腔(11)内铺置有第一减摩板(111)而下部具有拉钩板(12)的上支座(1);一用于与桥梁的桥墩相固定的并且在朝向上的一侧具有调整机构座(21)的下支座(2);一球形转向机构(3),位于所述的上、下支座(1、2)之间;一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定位孔(51)的并且用于与桥梁梁体相固定的桥梁梁体固定板(5),设置在所述的上支座(1)的上部;一中心轴(6),下端与所述上支座(1)的中央螺纹配合,而上端探入所述中心轴定位孔(51)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高度调整机构(4),该高度调整机构(4)设置在所述的调整机构座(21)上,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位于高度调整机构(4)的上方并且与高度调整机构(4)相配合,而球形转向机构(3)的上部与所述的上支座(1)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机 构座(21)的中央具有一螺柱调整腔(211)和一螺母座腔(212),所述的高度调整机构(4) 包括调整螺母(41)和调整螺柱(42),调整螺母(41)旋配在调整螺柱(42)上,其中调整 螺母(41)位于所述的调整机构座(21)的螺母座腔(212)中,而调整螺柱(42)位于所述的 螺柱调整腔(211)中,并且调整螺柱(42)还与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连接,所述的调整 螺柱(42)的中央具有一轴头孔(421),并且在调整螺柱(42)的上部间隔开设有一组螺栓孔 (423),各螺栓孔(423)上配有螺栓(4231),各螺栓(4231)与所述球形转向机构(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 机构座(21)的外壁间隔开设有一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 (213)上配设有一第一连接装置(7),各第一连接装置(7)与所述的调整螺母(41)的外壁 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螺 母(41)的外壁的圆周方向开设有一定位钩槽(411),所述的一组第一连接装置(7)各包括 定位钩(71)和第一定位螺钉(72),定位钩(7)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螺钉孔(712),第一螺钉 孔(712)的数量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定位钩(7)的 上部弯折有一钩头(711),钩头(711)嵌入于所述的定位钩槽(411),第一定位螺钉(72)穿 过所述第一螺钉孔(712)旋入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定位孔(2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调整螺母(41)的外壁上间隔开设有拨杆孔(4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 摩板(111)为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的桥梁梁体固定板(5)的底面固设有一滑板(52),滑板 (52)与所述第一减摩板(111)接触,所述的上支座(1)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固设有至 少一对第二连接装置(8),并且各第二连接装置(8)与所述桥梁梁体固定板(5)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桥梁 梁体固定板(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各开设有位置与所述的第二连接装置(8)相对应的第二 螺钉孔(53),所述的第二连接装置(8)包括定位板(81)和第二定位螺钉(82),在定位板 (81)的上下端各开设有一定位板螺钉孔(811),定位板(81)的下端由第二定位螺钉(82) 与上支座(1)固定,而定位板(81)的上端同样由第二定位螺钉(82)与桥梁梁体固定板(5) 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转向机构(3)包括第二减摩板(31)、第一转体(32)、缓冲板(33)和第二转体(34),第二 转体(34)的底部的中央具有一中心轴头(341),该中心轴头(341)置入于所述的轴头孔 (421)中,第二转体(34)的上部具有一缓冲板腔(342),所述的缓冲板(33)设在缓冲板腔 (342)内,第一转体(32)叠置在缓冲板(33)上,在第一转体(32)的上部凹设有一减摩板腔 (321),所述的第二减摩板(31)设在减摩板腔(321)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减 摩板(111)为聚四氟乙烯板,该第一减摩板(111)的厚度与所述的凹腔(11)的深度相适 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 减摩板(31)为聚四氟乙烯板,该第二减摩板(31)的厚度与所述的减摩板腔(321)的深度 相适应,所述的缓冲板腔(342)的形状为盆形腔,所述的缓冲板(33)的形状为盆形,并且缓 冲板(33)为不锈钢板。
专利摘要一种高度可调节的转体抗震球形支座,属于桥梁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上部具有凹腔且在凹腔内铺置有第一减摩板而下部具有拉钩板的上支座;一具有调整机构座的下支座;一球形转向机构,位于上、下支座之间;一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定位孔的桥梁梁体固定板,设置在上支座的上部;一中心轴,下端与上支座的中央螺纹配合,上端探入中心轴定位孔中,特点是还包括有一设置在调整机构座上的高度调整机构,球形转向机构位于高度调整机构的上方且与高度调整机构相配合,球形转向机构的上部与上支座相配合。能保障桥梁梁体跨越下方的交通干线;能起到理想的抗震作用;可对地基桥墩的沉降量及架设桥梁梁体时的预留的高度在架桥结束后实现复位性调整。
文档编号E01D19/04GK201648953SQ20092028467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8日
发明者朱峰, 王冠男, 秘志辉, 胡建新, 荣肇骏, 陆宏伟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江苏万宝桥梁构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