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排水路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250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道路用排水路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用建材生产领域,涉及道路用路沿的生产制造,尤其是对传统路沿的结构进行改进后,使路沿具有排水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的铺设大量使用透水路面,主要有透水混凝土路面和透水砖路面。作用是消除路面积水,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土地自由地呼吸。传统的路沿一般采用水泥制成的长方形制品,铺装于道路两侧,路沿一般为实芯,不具有排水功能。当雨量大或其他水量大而地面渗透不及的情况,透水路面仍然积水。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用排水路沿,对传统的实芯路沿进行空芯结构改进后,使其具备排水功能。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道路用排水路沿由路沿本体,主排水导管,进水导管,出水导管,引水导管构成。路沿本体为长方体结构,与传统实芯水泥混凝土路沿规格同,分为上圆角平面、下平面、排水侧面、非排水侧面;主排水导管为纵向设置,与上下平面和两个侧面平行,处在下平面到上圆角平面之间三分之一、排水侧面和非排水侧面的中心位置,路沿纵向拼接后主排水导管相通;进水导管的一端在路沿本体的排水侧面,另一端与主排水导管联通;出水导管的一端在路沿本体的下平面,另一端与主排水导管联通;排水导管和进水导管与主排水导 管的联通处在同一断面;主排水导管、进水导管、出水导管为非外加配件,由模具在路沿本体浇注凝固后形成。引水导管为非金属或金属管的外加配件,一端连接在路沿本体下平面的出水导管,另一端被引导到马路边的雨水井。安装排水路沿时,路沿本体的排水侧面安装在排水路面一侧,进水导管口处在透水路面层以下,非排水侧面在马路一侧,下平面与路基接触。当雨量或其他原因进入透水路面水量大而地面渗透不及的情况,透水路面以下层面来不及将水渗入地下的多余的积水,通过路沿本体排水侧面的进水导管,流进主排水导管,进入主排水导管的水流过若干节排水路沿后,由通过引水导管与雨水井连接的出水导管排出进入城市排水管网,有效解除路面积水。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与透水路面配合使用,在雨季或其他原因造成透水路面以下层面来不及将多余水渗入地下时,可由排水路沿顺利排入雨水井,有效的消除路面积水;避免路面因长期积水而形成的吐碱、泛泥浆、长青苔等,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因排水路沿的空芯结构,减少水泥混凝土的用量,节约制造、运输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


图1为排水路沿的侧截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本实用新型后的透水路面截面示意图。图中1、路沿本体,2、上圆角平面。3、排水侧面,4、非排水侧面,5、下平面,6、主排水导管,7、进水导管,8、出水导管,9、引水导管,10、雨水井,11、透水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实施例中,排水路沿由路沿本体1,主排水导管6,进水导管7,出水导管8,引水导管9构成。路沿本体I为长方体结构,分为上圆角平面2、下平面5、排水侧面3、非排水侧面4 ;主排水导管6为纵向设置,与上圆角平面2、下平面5和排水侧面3、非排水侧面4平行,处在下平面5到上圆角平面2之间三分之一、排水侧面3和非排水侧面4的中心位置,路沿本体I纵向拼接后主排水导管6相通;进水导管7的一端在路沿本体I的排水侧面3,另一端与主排水导管6联通;出水导管8的一端在路沿本体I的下平面5,另一端与主排水导管6联通;排水导管3和进水导管7与主排水导管6的联通处处在同一断面;主排水导管6、进水导管7、出水导管8为非外加配件,由模具在路沿本体浇注凝固后形成。在图2的实施例中,路沿本体I的排水侧面3安装在排水路面11 一侧,进水导管7 口处在透水路面11层以下,非排水侧面4在马路一侧,下平面5与路基接触。引水导管9为非金属或金属管的外加配件,一端连接在路沿本体I下平面5的出水导管8,另一端被引导到马路边的雨水井10。因为雨量太大或其他原因,进入透水路面11水量大于地面渗透能力时,透水路面11以下层面来不及将水渗入地下的多余的积水,将通过路沿本体I排水侧面3的进水导管7 口,流进主排水导管6,因为主排水导管6是联通的,进入主排水导管6的水流过若干节排水路沿后,由出水导管8流进引水导管9,再经引水导管9流进雨水井10,进入城市排水管网,有效解除路面积水。·本实用新型与道路透水路面配合实施后,不但可以有效解除雨季或其他原因,造成透水路面以下层面来不及渗水时的路面积水,将对于的水顺利排入雨水井,避免路面因长期积水而形成的吐碱、泛泥浆、长青苔等,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还因排水路沿的空芯结构,减少水泥混凝土的用量,节约制造、运输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道路用排水路沿,其特征是:排水路沿由路沿本体,主排水导管,进水导管,出水导管,引水导管构成,路沿本体为长方体结构,与传统实芯水泥混凝土路沿规格同,分为上圆角平面、下平面、排水侧面、非排水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排水路沿,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排水导管为纵向设置,与上下平面和两个侧面平行,处在下平面到上圆角平面之间三分之一、排水侧面和非排水侧面的中心位置,路沿纵向拼接后主排水导管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排水路沿,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导管的一端在路沿本体的排水侧面,另一端与主排水导管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排水路沿,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水导管的一端在路沿本体的下平面,另一端与主排水导管联通;所述的排水导管和进水导管与主排水导管的联通处在同一断面;所述的主排水导管、进水导管、出水导管为非外加配件,由模具在路沿本体浇注凝固后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排水路沿,其特征是:所述的引水导管为非金属或金属管的外加配件,一端连接在路沿本体下平面的出水导管,另一端被引导到马路边的雨水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排水路沿,其特征是:所述的路沿本体的排水侧面安装在排水路面一侧,进水导管口处在透水路面层以下,非排水侧面在马路一侧,下平面与路 基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道路用排水路沿,由路沿本体,主排水导管,进水导管,出水导管,引水导管构成。主排水导管为纵向设置,路沿纵向拼接后主排水导管相通;进水导管、出水导管与主排水导管联通;主排水导管、进水导管、出水导管由模具在路沿本体浇注凝固后形成,引水导管为外加配件,连接在出水导管与雨水井之间。当雨或其他原因造成透水路面以下层来不及渗入地下的多余积水,通过路沿本体排水侧面的进水导管,流进主排水导管后,通过引水导管与雨水井连接的出水导管排出进入城市排水管网,有效解除路面积水。
文档编号E01C11/22GK203113192SQ20132001466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王文庭 申请人:王文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