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铣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8911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机动铣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铣刨机,特别是在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路面铣刨机、路拌机、再生机或露天采矿机,所述机动铣刨机具有: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沿行进方向看的前悬挂轴和后悬挂轴,这些悬挂轴总共具有至少三个行走机构;由所述底盘支承的机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机架之间并且位于悬挂轴的至少两个行走机构处的升降柱,所述行走机构沿所述行进方向彼此横向偏移;以及工作鼓,其中,所述工作鼓能够被调节至用于在所述工作鼓升高的行进模式中行驶的位置,在所述工作鼓的与路面或地面具有距离的调节位置,所述升降柱适于耦连到弹簧装置。
【专利说明】机动铣刨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铣刨机,特别是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路面铣刨机、路拌机、再生机或露天采矿机。
【背景技术】
[0002]这种类型的机动路面铣刨机例如从EP0916004已被公知。其中所述的路面铣刨机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沿行进方向看的前悬挂轴和后悬挂轴,其中,每个悬挂轴包括两个行走机构,这些行走机构可以包括轮式行走机构和/或履带式行走机构。在较小机器中,一个悬挂轴(优选地,前悬挂轴)还可能只包括单个行走机构。底盘在悬挂轴的至少两个行走机构处借助升降柱来支承机架。在EPO 916 004中,至少后悬挂轴包括升降柱,其中后悬挂轴的至少一个行走机构附加地能够枢转到用于接近边缘(close-to-edge )统刨的收回位置中。在EPO 916 004中,工作鼓被安装在沿行进方向看的后行走机构之间。另选地,工作鼓还可被设置在前行走机构和后行走机构之间,或甚至沿行进方向看位于后行走机构后面。工作鼓的铣刨深度可借助升降柱来改变。要理解的是,工作鼓还可独立于机架进行高度调节。铣刨机的操作者平台定位在后悬挂轴上方。操作者平台还可被设置在机架上的不同位置,例如位于悬挂轴之间或沿行进方向看位于后悬挂轴后面。根据又另一另选方式,铣刨机还可被设计成不具有操作者平台,在该情况下铣刨机在铣刨机操作者遥控下操作。
[0003]采用这种机动铣刨机,通常有必要(尤其在路面或地面的修复期间)仅在短行进距离中执行铣刨操作并接着将该铣刨机移动到不同操作现场,在该情况下,必须在不执行铣刨操作的情况下覆盖延长的行进距离。当这样进行时,铣刨机的设计通常允许仅大约5km/h的低行进速度,这是因为在行进模式中产生的振动可能损坏铣刨机的机械部件,或者可能至少缩短该机械部件的服务寿命。此外,所述振动对于铣刨机操作者来说也是不舒服的。由于在将铣刨机移动到新操作现场的低速度,铣刨机的作业效率受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上文首先提及的铣刨机的作业效率。
[0005]上述目的借助一种机动的铣刨机实现,特别是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的路面铣刨机、路拌机、再生机或露天采矿机,具有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沿行进方向看的前悬挂轴和后悬挂轴,这些悬挂轴总共具有至少三个行走机构;由所述底盘支承的机架;位于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机架之间并且位于悬挂轴的至少两个行走机构处的升降柱,所述行走机构沿行进方向彼此横向偏移;以及工作鼓;其中,所述工作鼓能够被调节至用于在所述工作鼓升高的行进模式中行驶的位置,在所述工作鼓与路面或地面具有距离的调节位置中,所述升降柱能与弹簧装置耦连。
[0006]本实用新型以有利的方式提供一种工作鼓,所述工作鼓能够被调节至用于在所述工作鼓升高的行进模式中行驶的位置,在该调节位置中,所述升降柱适于耦连到弹簧装置。
[0007]本实用新型有利地使得,为了在所述工作鼓升高的行进模式中行驶,所述升降柱被耦连到弹簧装置,由此允许弹簧装置作用在机架和升降柱之间。也就是说,先前仅用于机架高度调节的升降柱在其设计中被修改,以使得能够起到弹簧作用来代替高度调节。
[0008]可以用低成本且空间节约的方式实现升降柱设计的修改,其中弹簧装置还可集成到升降柱中。本实用新型产生升降柱的新功能而不增加空间需要并且不需要较大的设计相关或设备相关的花费。升降柱以如下方式实现弹簧作用:当仅在工作鼓不接合的行进模式中行驶时,所述铣刨机可以相当高的行进速度移动,而不使得铣刨机和铣刨机操作者暴露于增加的应力和应变之下。铣刨机可以比先前可能的最大行进速度高得多的速度移动,使得当将铣刨机移动到不同的操作现场时得到显著的时间节约,这显著地增加了铣刨机的作业效率。
[0009]弹簧装置可以是机械式或液压式弹簧装置。在机械式弹簧装置的情况下,该机械式弹簧装置被设置在行走机构和机架之间并且与升降柱成直线,其中当工作鼓执行铣刨操作时所述弹簧装置被机械地停用。在液压式弹簧装置的情况下,当工作鼓执行铣刨操作时所述液压式弹簧装置被液压地锁闭。
[0010]升降柱优选地包括液压式活塞缸单元,所述活塞缸单元包括能够在缸内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缸单元的所述缸划分为上缸室和下缸室。在该布置中,当活塞被刚性地附接到行走机构时,所述缸被刚性地附接到机架。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进一步发展中,使得所述缸室能借助至少一个可控阀耦连到所述液压式弹簧装置。这种液压回路使得升降柱能够被用于缓冲所述机架。
[0012]所述弹簧装置优选地包括膜片式储能器。对于弹簧操作,这种膜片式储能器被连接到升降柱的活塞缸单兀的缸室。
[0013]优选地使得,至少一个可控阀在作业模式中关闭并且在其中所述工作鼓不操作的行进模式期间一旦达到所述升降柱的预定提升高度就被打开。在该布置中,到所述弹簧装置的耦连还可在达到所述升降柱的预定提升高度之后就自动地执行。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得沿所述行进方向看的后升降柱能耦连到至少一个弹簧装置。
[0015]所述升降柱均能耦连到一个或多个弹簧装置。作为另选的选择,所有升降柱都能耦连到至少一个共用弹簧装置。
[0016]从机动铣刨机公知的升降柱可被用于通过将所述升降柱耦连到弹簧装置来缓冲所述铣刨机在行进模式中的移动期间当所述工作鼓脱离时发生的任何冲击。用于高度调节的所述活塞缸单元可被用于弹簧作用,这通过借助至少一个可控阀将所述缸室交替地耦连到液压式弹簧装置来实现。
[0017]用于提高具有工作鼓的铣刨机的作业效率的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述步骤:
[0018]将所述工作鼓升高到从路面或地面脱离的位置;
[0019]将所述升降柱耦连到至少一个弹簧装置,用于在所述工作鼓不接合的行进模式中行驶;
[0020]在其中所述工作鼓不接合的行进模式中增加的行进速度下将所述铣刨机移动到不同的操作现场;以及
[0021]在达到新的操作现场之后锁闭所述升降柱到所述弹簧装置的耦连以用于在所述工作鼓接合的作业模式中行驶。【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23]附图中示出了:
[0024]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路面铣刨机;
[0025]图2是路面铣刨机的俯视图;
[0026]图3是弹簧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
[0027]图4是弹簧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所示的机动铣刨机是具有机架3的路面铣刨机1,所述机架由底盘2支承,所述底盘包括从行进方向18看的前悬挂轴4和后悬挂轴6,这些悬挂轴上具有总共至少三个行走机构8。行走机构8可以是轮式行走机构14或履带式行走机构,其中轮式行走机构14和履带式行走机构可共存在一起。前行走机构8是可转向的。后行走机构8也可以是可转向的。
[0029]工作鼓12由机架3支承,其中,在工作鼓12刚性地安装到机架3中的情况下,铣刨深度可借助升降柱10来调节。如果工作鼓12自身以高度可调节的方式安装在机架3中,那么升降柱仅用于调节从机架3至路面或地面5的距离。在工作鼓12的升高位置中,该工作鼓与路面或地面5也具有距离,从而允许底盘2偏转而不使得工作鼓12受损。
[0030]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升降柱10仅预期位于后悬挂轴6处。图1示出了处于正常模式的行走机构8的位置。如从图2中能够推导出的,行走机构8可枢转到机架3的轮廓内的用于接近边缘铣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借助工作鼓12的前端来靠近障碍物进行铣刨。可枢转的行走机构8可以是可转向的,尤其当处于枢转进入位置时。
[0031]在机动统刨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工作鼓12还可被设置在前悬挂轴4和后悬挂轴6之间,或甚至沿行进方向看位于后悬挂轴6后面。
[0032]要理解的是,全部行走机构8还可能设置有升降柱10。
[0033]升降柱10包括两个管件,这两个管件以可伸缩地调节的方式位于彼此内部,其中外管44被附接到机架3并且内管46被附接到行走机构8。内管46可在外管44内部以几乎无游隙的方式可伸缩地滑动,并且可固定以防止扭转。活塞缸单元20被设置在升降柱10内部,所述活塞缸单元的缸25被连接到外管44,并且活塞26被附接到行走机构8。当操作活塞缸单元20时,可通过移动外管44来调节机架3的高度,其中外管44相对于内管46和行走机构8连接到机架3。
[0034]图4示出了用于将活塞缸单元20分别耦连到弹簧装置14或弹簧/阻尼装置14的液压回路图。
[0035]首先,将描述升降柱10的正常操作。为此,铣刨机在其控制面板上具有高度调节阀32,所述高度调节阀可用于升降柱10的高度调节。高度调节阀32是三位四通换向阀,从而取决于高度调节阀32的切换位置,上缸室22可被加压并且下缸室24可被释放压力,或者相反。在第一情况下,升降柱10被升高;在第二情况下,该升降柱被降低。当高度调节阀32处于中间位置时,通向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的管线被锁闭,使得升降柱10被固止在其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执行铣刨操作。重要的是使得底盘在铣刨操作期间是绝对刚性的并且不允许发生任何弹簧动作。因此,完全固止所有升降柱10,使得铣刨深度可被确切地保持至毫米级,尽管铣刨机重量达数吨。
[0036]现在,当在工作鼓12借助其自身的高度调节装置或升降柱10被设置到升高位置后要启动工作鼓12被升高的行进模式时,在同时切换的第一阀30、第二阀36都打开的情况下,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可被连接到膜片式储能器34。由于膜片式储能器34的压缩弹性,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内的压力现在可以改变以便实现弹簧动作。膜片式储能器34 —方面具有足够的操作压力以支承铣刨机重量,同时另一方面允许活塞26在活塞缸单元20内部进行一定程度的振荡。通向膜片式储能器34的管线沿返回流的方向由桥接有节流阀38的止回阀35锁闭,以借助该节流阀38来减慢膜片式储能器34的泄压。鉴于此,弹簧装置14还具有阻尼特征,这意味着已经形成弹簧/阻尼装置。
[0037]第二切换阀36也设置有节流阀48,在切换阀36的打开位置中,所述节流阀防止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之间的压力的急剧平衡。
[0038]切换阀36被连接在通向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的液压管线之间,因此桥接从高度调节阀32通向活塞缸单元20的液压管线。通向膜片式储能器34的液压管线从通向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的液压管线中的一条分出。所述第一切换阀30、第二切换阀36当处于打开位置时同时释放压力流,并且当处于关闭位置时锁闭沿两个方向的流。同时切换的双阀30,36实现将升降柱10的功能从高度调节变为弹簧作用,及相反。
[0039]如果以行进模式的行驶结束,并且如果要启动其中接合工作鼓12的作业模式,那么同时切换的双阀30、36被转换到其关闭位置,由此升降柱10根据需要借助高度调节阀32可按照通常的方式操作。
[0040]双阀30、36、止回阀35以及节流阀38可形成一个构造单元。如从图1可推导出的,所述构造单元可设置在升降柱10的外管44内部。
[0041]图4示出了附加实施方式,其与图3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在图4中参考可调节节流阀40、42可推导出的,现在以可变的方式可调节节流程度。可调节节流阀40、42使得阻尼特征分别适合于路面或地面的局部状况或者期望的乘坐舒适度。
[0042]将升降柱10分别耦连到弹簧装置14或弹簧/阻尼装置使得升降柱10自身被转换为弹簧系统,使得由于现在得到的弹簧和阻尼特性,可获得例如超过12km/h、优选地超过15km/h的较高行进速度。可实现铣刨机在显著更短的时间段内在不同操作现场的移动,这使得可显著地提高铣刨机的总体作业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统刨机,具有: 底盘(2),所述底盘包括沿行进方向(18)看的前悬挂轴(4)和后悬挂轴(6),这些悬挂轴总共具有至少三个行走机构(8); 由所述底盘(2 )支承的机架(3 ); 位于所述行走机构(8)和所述机架(3)之间并且位于前悬挂轴(4)和后悬挂轴(6)的至少两个行走机构(8)处的升降柱(10),所述行走机构(8)沿行进方向(18)彼此横向偏移;以及 工作鼓(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鼓(12)能够被调节至用于在所述工作鼓(12)升高的行进模式中行驶的位置,在所述工作鼓(12)与路面或地面(5)具有距离的调节位置中,所述升降柱(10)能与弹簧装置(14)耦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是机械式或液压式的弹簧装置(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0)包括液压式活塞缸单兀(20),所述活塞缸单兀包括日纟够在缸(25)内移动的活塞(26),所述活塞(26)将活塞缸单元(20)的缸(25)划分为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单元(20)的上缸室(22)和下缸室(24)能借助至少一个第一可控的阀(30)和第二可控的阀(36)耦连到所述液压式弹簧装置(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14)包括膜片式储能器(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在达到所述升降柱(10)预设定的提升高度之后,自动地执行到所述弹簧装置(14)的耦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可控的阀(30)和第二可控的阀(36)在作业模式中关闭,并在不操作工作鼓(12)的行进模式中在达到所述升降柱(10)的预定提升高度后被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行进方向看的后升降柱(10)能耦连到至少一个弹簧装置(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0)均能耦连到一个或多个弹簧装置(14),或者所有升降柱(10)都能耦连到至少一个共用的弹簧装置(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铣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铣刨机是用于处理路面或地面(5)的路面铣刨机(I)、路拌机、再生机或露天采矿机。
【文档编号】E01C23/088GK203487443SQ201320148227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汉桥·海尔德, 马库斯·舍费尔, 克里斯蒂安·贝尔宁, 西鲁斯·巴里马尼, 京特·亨 申请人:维特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