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079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本发明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中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在相交点附近成上下两层结构,两组左转车道中一组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另一组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左转匝道的弯道部分均绕着立交桥中心转弯。使得立交桥的结构只需两层,结构简化;同时左转车道的弯道部分的内凹一侧朝向立交桥中心,占地面积大为减小,有效地降低建造的资金成本和土地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交通结构,具体为一种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近几十年的持续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这一昔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之家,特别是近十年来,普通家庭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道路不堪重负,高峰期堵车现象日渐司空见惯,并逐渐从大城市向中小型城市发展。“堵车”是造成“堵城”的元凶,特别是在十字交叉的路口,如果没有设置交通信号灯进行协调指挥,则堵车现象更是严重。但是,“交叉路口”红绿灯的设置也对车辆的行驶造成了一定的迟滞,通行不顺畅,是属于无奈之举。为了解开“堵城”困局,为此,许多城市采取了“限购、限牌、限时、征收拥堵费”等“以限治堵”的强制措施,然而,这些都是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收效甚微,因此,必须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来解开这一困局。按理,用“疏”的办法,即加大道路基础建设投入,普建立交桥让机动车不受红绿灯的限制而迅速疏散的办法,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立交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现有的互通式立交桥通常采用苜蓿叶型立交结构,这种交桥结构用地之大、投资之多;为了减少用地面积,一些立交桥只能采用增加层次的方法,一般在三层以上,甚至五层,这又使得立交桥的结构非常复杂,增加了建造难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层次较少且占地面积更小、建设成本更加经济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包括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直行车道包括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包括东南左转车道、西北左转车道、北东左转车道和南西左转车道,其中对角的一对左转车道为一组,共分两组;右转车道包括东北右转车道、北西右转车道、西南右转车道及南东右转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车道设置在中间,所述右转车道设置在最外侧,所述左转车道设置在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之间,所述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在相交点附近成上下两层结构;所述两组左转车道中一组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另一组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左转匝道的弯道部分均绕着立交桥中心转弯。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本发明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中左转车道采取均绕着立交桥中心转弯的结构,并采用先上三跨再下一跨和先下三跨再上一跨的方式,使得立交桥的结构只需两层,结构简化;同时左转车道的弯道部分的内凹一侧朝向立交桥中心,占地面积大为减小,有效地降低建造的资金成本和土地成本,为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000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立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去除附属的楼房建筑后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去除附属的楼房建筑及上层停车场后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9为本发明去除附属的楼房建筑及上层停车场后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本发明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与传统相似,包括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直行车道包括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I和东西直行车道2 ;左转车道包括东南左转车道3、西北左转车道4、北东左转车道5和南西左转车道6,其中对角的一对左转车道为一组,共分两组,即东南左转车道3和西北左转车道4为一组,北东左转车道5和南西左转车道6为一组;右转车道包括东北右转车道7、北西右转车道8、西南右转车道9及南东右转车道10 ;所述直行车道设置在中间,所述右转车道设置在最外侧,所述左转车道设置在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之间,所述南北直行车道I和东西直行车道2在相交点附近成上下两层结构,所述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I和东西直行车道2所分割的四个扇形区域,SP东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所述南北直行车道I与东西直行车道2也可以是非垂直相交。本具体实施例中,以所述南北直行车道I在下层,东西直行车道2在上层为例,即所述南北直行车道I处于地面层(当然也可以是全部在地面层以上);东西直行车道2沿引桥上行至高于地面的上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下行至地平面,当然也可以是相反的,每层的高度可以根据同行车辆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所述两组左转车道中一组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另一组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左转匝道的弯道部分均绕着立交桥中心转弯,左转匝道的转弯半径根据设计时速确定。本具体实施例中,东南左转车道3采用先在东北区和西北区上跨西北左转车道4、南西左转车道6和北东左转车道5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西北左转匝道11、南西左转匝道12和北东左转匝道13,再于西南区下跨一条西北左转车道4的左转匝道即西北左转匝道11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西北左转车道4采用先在西南区和东南区上跨东南左转车道3、北东左转车道5和南西左转车道6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东南左转匝道15、北东左转匝道13和南西左转匝道12,再于东北区下跨一条东南左转车道3的左转匝道即东南左转匝道15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另一组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本具体实施例中,南西左转车道6先在东南区和东北区下跨北东左转车道5、西北左转车道4和东南左转车道3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北东左转匝道13、西北左转匝道11和东南左转匝道15,再于西北区上跨一条北东左转车道5的左转匝道即北东左转匝道13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北东左转车道5先在西北区和西南区下跨南西左转车道6、东南左转车道3和西北左转车道4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南西左转匝道12、东南左转匝道15和西北左转匝道11,再于东南区上跨一条南西左转车道6的左转匝道即南西左转匝道12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所述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下层和上层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下层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所述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地面层和上层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上层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
[0009]如图1所示,为了给已经进入弯道的车辆改变行车方向的机会,在被所述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I和东西直行车道2所分割的四个扇形区域中同为上跨或下跨的两个左转匝道均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本具体实施例中,在西南区和东北区中东南左转匝道15和北东左转匝道13及西北左转匝道11和南西左转匝道12的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且相互连通形成车辆可变换车道的应急区17,如在西南区的应急区17,东南左转车辆可以由左转行驶改变为掉头回转,北东左转车辆可以由左转行驶改变为直行。更进一步,还可以由同一区域中的北东左转匝道13和东南左转匝道15及西南右转匝道14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以及由同一区域中的南西左转匝道12和东南左转匝道15及东北右转匝道16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与所述应急区17相互连通,这样,右转弯车辆如果从平层区(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直接变道至相邻之左转弯车道的话,可以在所述应急区17中再次变道,从而,可以由原先的右转弯行驶改变为直行行驶。
[0010]右转弯车辆可以在所述应急区17中变道,由原先的右转弯改变为直行行驶。
[0011]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间,所述上层直行车道(本具体实施例中的东西直行车道2)引桥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一停车场18。
[0012]进一步,还可以在所述立交桥中心区域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所述楼房建筑的支撑立柱从左转匝道及右转匝道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0013]具体实施例2:
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如图2、3所示,所述南北直行车道I和东西直行车道2中之一的直行车道沿引桥上行至上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下行至地平面;另一直行车道沿引桥下行至负一层,即下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上行至地平面;所述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上层和地面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上层和地面之间的位置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所述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地面层和上层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上层和地面之间的位置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南北直行车道I沿引桥上行至上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下行至地平面;东西直行车道2沿引桥下行至地平面以下的负一层,即下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上行至地平面。南西左转车道6采用先在东南区和东北区分别上跨北东左转车道5、西北左转车道4和东南左转车道3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北东左转匝道13、西北左转匝道11和东南左转匝道15,再于西北区下跨一条北东左转车道5的左转匝道即北东左转匝道13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北东左转车道5采用先在西北区和西南区上跨南西左转车道6、东南左转车道3和西北左转车道4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南西左转匝道12、东南左转匝道15和西北左转匝道11,再于东南区下跨一条南西左转车道6的左转匝道即南西左转匝道12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另一组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本具体实施例中,东南左转车道3先在东北区和西北区下跨西北左转车道4、南西左转车道6和北东左转车道5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西北左转匝道11、南西左转匝道12和北东左转匝道13三条左转车道,再于西南区上跨一条西北左转车道4的左转匝道即西北左转匝道11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西北左转车道4先在西南区和东南区下跨东南左转车道3、北东左转车道5和南西左转车道6三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即东南左转匝道15、北东左转匝道13和南西左转匝道12,再于东北区上跨一条东南左转车道3的左转匝道即东南左转匝道15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
[0014]为了给已经进入弯道的车辆改变行车方向的机会,在被所述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I和东西直行车道2所分割的四个扇形区域中同为上跨或下跨的两个左转匝道与一个右转匝道,均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东南区中,西北左转匝道11和北东左转13与南东右转匝道10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份,且相互连通形成车辆可变换车道的应急区17,在该应急区中,北东左转13的车辆可以由左转行驶改变为掉头回转,西北左转11的车辆可由左转改变为直行;在西北区中,东南左转匝道15和南西左转匝道12与东北西右转匝道8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份,且相互连通形成车辆可变换车道的应急区17,在该“应急区”内,南西左转12的车辆可以由左转改变为回头,而东南左转15的车辆可由左转改变为直行。
[0015]如图7-9所示,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空间,所述上层直行车道(本具体实施例中的南北直行车道I)引桥下方的地平面位置设有第一停车场18,所述上层直行车道同方向的一对右转车道沿引桥经过一段平层引桥和一段上行引桥后与所述应急区17等高,再经过一段右转匝道完成右转;
如图5-9所示,所述立交桥中心区域设有两层停车场,下层低于地平面(高于下层直行车道?)为第二停车场20,所述下层直行车道,本具体实施例中的东西直行车道2同方向的一对右转匝道(本具体实施例中,西南右转匝道14和东北右转匝道16)的左侧均设有与下层第二停车场20连接的停车场支路;第二停车场20上方为第三停车场21,设有应急区17的左转匝道的前沿设有一段平层段,所述平层段与第三停车场21等高互通,所述第三停车场21与第二停车场20之间设有联通坡道22,所述第三停车场21与第一停车场18之间设有联通的通道。
[0016]如图4、5所示,同样还可以在所述立交桥中心区域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所述楼房建筑中至少有一层楼面与所述上层第三停车场21等高,且设有联通通道,具体可以是该层楼面中间部分为直行车道,直行车道两侧为停车场,所述楼房建筑的支撑立柱从左转匝道及右转匝道之间的间隙中穿过。通过对附属的楼房建筑和停车场的商业化运作,产生附加的经济收益,降低立交桥的建设成本,更加有利于推广。
【权利要求】
1.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包括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直行车道包括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左转车道包括东南左转车道、西北左转车道、北东左转车道和南西左转车道,其中对角的一对左转车道为一组,共分两组;右转车道包括东北右转车道、北西右转车道、西南右转车道及南东右转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车道设置在中间,所述右转车道设置在最外侧,所述左转车道设置在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之间,所述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在相交点附近成上下两层结构;所述两组左转车道中一组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另一组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连接下行引桥后完成左转,左转匝道的弯道部分均绕着立交桥中心转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所分割的四个扇形区域的同一扇形区域中同为下跨的两个左转匝道及一个右转匝道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实行并轨,高度相同的部分间相互连通形成车辆可变换车道的应急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上层和下层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下层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所述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地面层和上层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上层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直行车道引桥下方位置设有第一停车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中心区域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所述楼房建筑的支撑立柱从左转匝道及右转匝道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中之一的直行车道沿引桥上行至上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下行至地平面;另一直行车道沿引桥下行至负一层,即下层,经过一段平层后再沿引桥上行至地平面;所述采用先上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下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上层和地面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上层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所述采用先下跨三条左转车道,再上跨一条左转车道的左转匝道在地面层和上层之间完成四跨,并在上层和地面之间的位置与下行引桥连接完成左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相交的南北直行车道和东西直行车道将立交桥分割成四个扇形区域,处于同一个扇形区域中的同为下跨的两个左转匝道与该区域中的右转匝道设有一段同高度、同坡度的部分,且相互联通,构成可变换车道的应急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直行车道引桥下方的地平面位置设有第一停车场,所述上层直行车道同方向的一对右转车道沿引桥经过一段平层引桥和一段上行引桥后与所述应急区等高,再经过一段右转匝道完成右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中心区域设有两层停车场,下层低于地平面(高于下层直行车道?)为第二停车场,所述下层直行车道同方向的一对右转匝道的左侧均设有与下层第二停车场连接的停车场支路;第二停车场上方为第三停车场,设有应急区的左转匝道的前沿设有一段平层段,所述平层段与第三停车场等高互通,所述第三停车场与第二停车场之间设有联通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十字交叉互通式立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交桥中心区域设有附属的楼房建筑,所述楼房建筑中至少有一层楼面与所述上层第三停车场等高,且设有联通通道,所述楼房建筑的支撑立柱从左`转匝道及右转匝道之间的间隙中穿过。
【文档编号】E01C1/04GK103821057SQ201410062999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4日
【发明者】徐贤笃, 胡扬五 申请人:徐贤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