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不同建桥走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4278阅读:1827来源:国知局
十字路口不同建桥走向方法与流程

主要说明十字路口可根据现在的交通规则,正常的行车线路方位走向变化不大,在每条线路行驶的车辆,分别而同时各自的行车路线左转、直行、右转在部分图中有返回的优点。

在人行桥方面和每个行车桥、行车路线都不互相干扰,人们通过也更加便利、通畅、安全。



背景技术:

在十字路口共有八种图形有相同或相应相互关联模式组成。

可根据地势、地貌参考建桥的方式方法。更适合于对大、中行十字路口的建设。适合于高速公路和城镇内道路的建设,占地面积小,造价成本低,对人们出行安全、便利等一定好处。

在(图1)平面图横向在同一方向行驶车辆的一侧已建桥的方式,在横向另一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为正常路面,在纵向两侧横向左转弯线路桥和纵向左转弯线路形成交叉方式,在纵向两条左转弯交叉线路两侧所形成两条相平衡的直行桥与横向桥上面通过,这样形成了下中上三层和每条行车道路以单行线路组成。

在(图3)和(图1)平面图有相同、相似之处,(图3)平面图是在纵向双行直行桥和横向双行直行线路,在双行直行桥上坡的中间部位产生左转弯线路。

在(图5)(图1)、(图7)平面图在纵向有相似之处;在横向直行线路与纵向左转弯线路和横向直行线路与横向左转弯形成交叉组成方式,在十字路四个方向在每个方向都有互相形成上面桥和下面线路形成交叉方式组成。

在(图7)、(图9)平面图纵向线路的两个相对行驶直行桥,桥的端点是互相交错方式组成,在横向线路与十字路口两侧形成两条直行线路形成交叉方式组成,在其中产生横向左转弯与纵向左转弯连接。(图7)平面图没有返回线路,在(图9)平面图有返回线路。

在(图10)平面图中说明在两桥之间中间部位根据需求可以改变,在(图9)平面图纵向左转弯3在桥上面通过,在(图9)平面图横向左转弯和其他(图10)、(图11)、(图12)平面图在每个左转弯线路和左转弯线路都不在桥上面通过。在横向两条相对行驶直行线路互相链接形成的返回线路。在纵向桥外侧横向线路中产生左转弯6(也可是纵向返回线路8)或纵向返回线路8(也可是横向左转弯6)与左转弯1相链接。

根据行车流量需求,增加桥和其他线路的宽度,有单行线可以改为双行线或多行线根据需求由双行线路可改为单行线路。

在(图1)、(图3)平面图在人行桥与横向桥一侧面相平衡方式形成一条人行桥在人行桥每一端设有两个人行梯,在人行桥中间部位设有一条人行梯与横向桥下面通过,在分别与横向桥两侧横向线路中间部位在横向线路上面通过,在于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人行梯互相通过。

在(图5)、(图7)、(图9)、(图10)、(图11)、(图12)平面图在十字路人行桥是在两纵向行车桥外侧与纵向行车桥相平衡方式,所形成的两个人行桥,在每个人行桥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人行梯,在人行桥中间部位设有人行梯与行车桥线路之间互相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对原有的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和一些标志、标线规则改变实施的建设。可减少了等红绿灯的时间、减少了交通堵塞、减少了交通违章、减少了交通事故,改善了交通秩序、改善了交通环境、提高了通行效率、保障了道路交通有序、安全、通畅。

附图说明:

图1——图12是平面图,图13——图24是剖面图。

在正常的行车路面,已正负零说明,‘用+-0’。

在图中的行车线路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在解说中例如:左转弯3、直行4说明。

在十字路车行驶一个方向为‘纵向’,另一个行驶方向为‘横向’标明说明。

在(图1)、(图3)平面图中十字路纵向方向两侧线路形成交叉线路和桥在行走的方位不同,已分别用a侧、b侧标明说明。

在十字路中人行桥用符号‘r’说明。

在说明书图中的平面结构图是按600比1绘制,在剖视图(解释中用‘图解’标明说明)按200比1绘制,在剖视图中的标明桥和一些行车路线坡度、长度的线段有偏差,以主要说明了行车方向和位置。

例如在(图1)平面图中用阿拉伯数字和引线标明行车方位走向;在(图2)平面图中用字母和剖视引线标明说明。

在(图1)、(图2)平面图,用(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22)剖面图部分说明。

在(图3)、(图4)平面图中用(图13)、(图14)、(图16)、(图17)、(图18)、(图22)剖面图部分说明。

在(图1)、(图3)平面图中用剖面图(图18)、(图19)、(图20)、(图21)和(图22)剖面图下图说明行车线路和桥相应的降低高度的方式。

在(图5)、(图6)平面图中用(图13)剖面图人行桥部位与(图15)剖面图下图相似,在(图17)、(图22)剖面图中部分说明。

在(图7)、(图8)平面图用剖面图(图13)人行桥部位、(图17)、(图22)和、(图23)剖面图中部分说明。

在(图9)平面图用(图13)剖面图人行部位、(图17)、(图23)和、(图24)剖面图中部分说明。

在(图10)、(图11)、(图12)平面图用剖面图(图13)人行部位、(图17)和、(图24)剖面图中部分说明。

具体实施方法:

(图1)平面图在十字路横向线路同一个方向行驶线路已建桥方式和另一方向行驶线路为正常路面方式形成。在纵向线路的a侧和b侧分别是纵向左转弯3和横向左转弯6形成交叉方式组成。在交叉线路两侧形成的两条直行线路桥在横向桥上面通过。

第一点在(图16)剖面图说明,(1)纵向b侧左转弯3形成的桥向下坡度在横向桥下面通过到另一侧横向线路处连接。在横向线路产生左转弯3与纵向桥下面通过到b侧左转弯3桥下面通过。(2)在a侧左转弯3桥的最高点以相平衡与横向桥相连接通过,在横向桥中产生的左转弯线路向下坡度到a侧左转弯3线路桥下面通过。

第二点(图2)平面图中图解本段号[024]说明在十字路部位横向线路路面和横向桥普遍降低一部分,在纵向b侧和a侧的交叉线路和桥普遍降低一部分,这样的模式符合对于城镇以外的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比如纵向道路高于横向道路,这样也就能够高低互补不足之处。

第三点(图1)平面图根据道路情况如果在横向道路比较窄时,在横向同一行驶方向车辆可在有条件下互相合并一条线路,这样对城镇一般路口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在(图3)平面图纵向直行线路和横向直行线路为双行线路。在(图4)平面图说明在纵向直行桥以下的结构图形状,显现横向左转弯线路、纵向左转弯线路和人行桥的走向部位。

第一点在(图16)剖面图(1)在纵向b侧在桥上坡线路中部位(在下面能够可通过车辆高度尺寸)产生左转弯3,在向下产生坡度与横向桥下面与另一侧横向双行路道路通过;在横向双行路产生左转弯6与横向桥下面通过到纵向b侧方向与纵向桥中产生左转弯3部位下面通过。(2)在纵向a侧桥上坡中部位(在下面能够通过车辆高度尺寸)产生左转弯3在相平衡与横向桥相连接;在横向桥上产生的左转弯6向下坡到纵向a侧方向与纵向直行桥中产生的左转弯3下面通过。

第二点与(图1)平面图第二点模式基本一致。有所不同是纵向桥的高度降低,在两个桥的端点互相形成了交错方式,在桥降低高度不同两桥之间端点位置也有不同的变化。

第三点与本序号[028]第三点相同。

(图5)平面图在十字路的每个方向道路中都设有桥和下面线路形成交叉方式组成,其中四个方向行驶左转弯线路在正常规定行驶,其他线路行驶车辆都有在一个桥上一次通过过程。在图中横向相对的两个交叉线路标明是直行7和左转弯6实际平面图也是双行直行7.

第一点在十字路纵向两侧左转弯3桥和横向左转弯6线路分别形成交叉形式,在两条交叉线路两侧形成的两条直行线路桥是相平衡方式组成。在十字路横向两侧分别是直行线路桥形成交叉方式组成,其中左转弯3与横向直行线路链接,在横向直行线路中产生左转弯6与纵向左转弯3桥下面通过。

第二点在每个交叉线路和桥可根据地势地貌符合条件下,在每个交叉线路和桥的相应降低高度,这样可减小桥的长度和上面空间视线。

在(图7)平面图在纵向直行线路和横向直行线路为双行、双向相对行驶线路。在纵向两条直行桥的端点互相交错方式形成。在十字路两侧横向直行线路和直行线路桥是交叉方式形成。在纵向两个相对行驶的直行桥形成的两条左转弯与(图4)平面图的纵向两条左转弯线路模式相同。其中四个方向行驶右转弯线路在正常规定行驶,在其中纵向左转弯3在桥上通过,的横向左转弯不在桥上通过。

第一点在十字路两侧纵向线路和(图16)剖面图相似,直行4在桥上坡的最高点(在下面能够通过车辆高度尺寸)产生左转弯3向下坡与横向直行7线路相连接,在十字路横向线路处产生左转弯6通过纵向桥下面在产生左转弯3部位下面通过。在十字路两侧横向两条直行双行线路和双行线路桥组成方式。

第二点在每个交叉线路和桥可根据地势地貌符合条件下,在每个交叉线路和桥都相应的降低高度,这样可减少桥的长度和空间视线。

在(图9)、(图10)、(图11)、(图12)平面图在十字路横向两侧两条直行线路和线路桥形成交叉组成方式,在交叉桥上坡端点处接近人行桥部位与相对行驶线路相连接,形成左转弯横向返回线路2.在(图9)平面图纵向桥外侧横向线路中产生返回线路8,在其他的三个图中的左转弯6的部位是同一部位,也可以是纵向返回线路,也可是横向左转弯6在此通过。

在(图10)、(图11)、(图12)平面图中每个右转弯和左转弯都不在桥上面通过,但在纵向左转弯和横向左转弯,在左转弯部位有互相争抢道路不足之处。

在(图9)平面图纵向两个直行桥端点是互相交错形成方式。

第一点在十字路两侧纵向在(图13)剖面图说明直行桥4上坡最高点(在下面能够通过车辆高度数量尺寸)产生左转弯3向下坡与横向纵向线路7相连接,在十字路横向线路7中产生左转弯6在纵向桥下面到产生左转弯3处通过。

第二点在横向线路纵向桥外侧部位产生返回线路8同右转弯1相连接,在纵向左转弯6也可以在此通过。

在(图10)平面图纵向左转弯3与横向直行线路7相连接,在十字路部位直行桥外侧横向线路产生左转弯6与右转弯1互相连接通过,在左转弯3也可以在左转弯6部位通过形成返回线路。在纵向桥的中间距离可以改变,这样可增加左转弯6与左转弯3的距离,可减少左转弯6和左转弯3车辆争抢道路的不足之处。

在(图11)、(图10)平面图相同,只是在纵向两增加距离改变的不同方式,这样方式适合于车流量比较少的道路。

在(图12)平面图纵向直行桥是并联在一起的直行桥,在左转弯3是在右转弯5中产生的,在纵向桥另一侧外侧产生左转弯6与1链接也可为纵向返回线路,是在左转弯3和左转弯6也可形成的返回线路。

在十字路八种图形分别有两种人行桥的形成模式与本段号[011]、[012]中以说明,在十字路行车线路之间通过部位可高于到行车路面一点五米左右,这样人们在通过时更加安全便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