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201631阅读:1413来源:国知局
吸叶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走枝叶的装置,具体讲是一种吸叶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吸叶机包括机头和风管,所述的机头与风管连通;所述的机头上还设有用于清除机头内部杂物的清料窗,所述的机头上还连接有一集叶袋;机头的吹风口设置有一弹性按钮,集叶袋上设有与弹性按钮大小形状相配以供弹性按钮弹出卡位的通孔;当集叶袋插入机头的吹风口,先将弹性按钮压下,当到位弹性按钮弹出并卡在通孔内;取出时先按下弹性按钮,然后拔出即可。上述结构的吸叶机通过风管吸入风。上述结构的吸叶机存在以下不足:集叶袋是直接安装在机头上然后通过机头上的按钮进行,因此若是取下集叶袋时,机头仍然可以工作,从而在带来使用安全隐患的同时又会导致吸入的枝叶重新被吹出。另外,若是取下清料窗时,机头也仍然可以工作,从而进一步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又会导致吸入的枝叶重新被吹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取下清料窗或者风管时能防止机头工作的吸叶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叶机,包括机头和风管,所述的机头与风管连通;所述的机头上还设有用于清除机头内部杂物的清料窗;所述的机头上还连接有一集叶袋;所述的机头、清料窗和集叶袋上还设有一在取下清料窗或者集叶袋时能防止机头工作的联动装置。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与吸叶机电路连接的行程开关、导向柱、能与行程开关相抵以触发行程开关的摆件、设置在清料窗上且能与摆件一端相抵以使摆件一侧向上的第一抵块以及设置在集叶袋上且能与摆件另一端相抵以使摆件另一侧向上的第二抵块;所述的行程开关、导向柱均安装在机头的壳体内;所述的摆件上下滑动配合在导向柱上;所述的摆件与导向柱之间还设有拉簧。所述的摆件包括能与行程开关相抵以触发行程开关的支块以及分别设置在支块两侧的两个摆臂;所述的支块内设有一长形孔。所述的第一抵块上设有第一斜面,其中一个摆臂上设有与第一斜面相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的第二抵块上设有第三斜面,另外一个摆臂上设有与第三斜面相配的第四斜面。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吸叶机在使用时将行程开关连入吸叶机电路中,通过行程开关的通断能够保持阻止吸叶机电路的正常工作。在安装清料窗和集叶袋后,由于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相抵、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抵而使得整个摆臂向上抵住行程开关的开关钮,以使得整个吸叶机能够正常工作。若拔下清料窗或集叶袋时,由于第三斜面与第四斜面分离或者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分离,使得摆臂在拉簧的作用下一端或两端向下动作而使得摆臂与行程开关相离,从而使得整个吸叶机电路断开而不能正常工作。本发明吸叶机在取下清料窗或者风管时能防止机头工作,从而在避免带来使用安全隐患的同时又不会导致吸入的枝叶重新被吹出,进而使得其安全性能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吸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吸叶机的半剖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机头,1.1、壳体,2、清料窗,3、集叶袋,4、行程开关,5、导向柱,6、第一抵块,7、第二抵块,8、拉簧,9、支块,10、摆臂,11、长形孔,12、第一斜面,13、第二斜面,14、第三斜面,15、第四斜面,16、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吸叶机,包括机头1和风管16,所述的机头1与风管16连通;所述的机头1上还设有用于清除机头内部杂物的清料窗2;所述的机头1上还连接有一集叶袋3;所述的机头1、清料窗2和集叶袋3上还设有一在取下清料窗2或者集叶袋3时能防止机头1工作的联动装置。本发明吸叶机在使用时将行程开关4连入吸叶机电路中,通过行程开关4的通断能够保持阻止吸叶机电路的正常工作,该连接方式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集叶袋3还可以换成风管16。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与吸叶机电路连接的行程开关4、导向柱5、能与行程开关4相抵以触发行程开关的摆件、设置在清料窗2上且能与摆件一端相抵以使摆件一侧向上的第一抵块6以及设置在集叶袋3上且能与摆件另一端相抵以使摆件另一侧向上的第二抵块7;所述的行程开关4、导向柱5均安装在机头1的壳体1.1内;所述的摆件上下滑动配合在导向柱5上;所述的摆件与导向柱5之间还设有拉簧8。所述的摆件包括能与行程开关4相抵以触发行程开关4的支块9以及分别设置在支块9两侧的两个摆臂10;所述的支块9内设有一长形孔11。所述的第一抵块6上设有第一斜面12,其中一个摆臂10上设有与第一斜面12相配的第二斜面13。所述的第二抵块7上设有第三斜面14,另外一个摆臂10上设有与第三斜面14相配的第四斜面15。以上仅就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