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桁架滚动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3204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桁架滚动支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支座,属于钢桁架栈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桁架滚动支座



背景技术:

钢桁架栈桥是现代工业建筑中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作为现代化工厂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输原料和成品的任务。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矿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钢桁架栈桥以其结构自重轻、材料强度大、整体性好、施工周期短等多方面优点,在长距离和大跨度输送系统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高度为15~20米的钢桁架栈桥,具备造价低,抗震性能好,建设速度快的特点,钢桁架栈桥越来越向大、高、重的方向发展。但钢桁架受温度影响较大,故此钢桁架的支座必须满足受温度影响的变形要求。

目前,对于钢桁架形变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在支座底板开设长椭圆孔,用以克服钢桁架横向膨胀引起的位移,但缺点是钢桁架较长时需要的椭圆孔较大,且支座与底板之间为滑动摩擦,摩擦力很大,对结构不利,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现有技术构思不同的钢桁架滚动支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避免温度、荷载变化因素下产生的挠度等轴向水平内力对钢桁架的破坏,而且能够抵抗风荷载、设备荷载等横向水平内力的影响。。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桁架滚动支座,包括滚轴,所述滚轴安装在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下支座与上支座相互扣合;所述上支座包括顶板,顶板前侧、后侧下方分别安装第一挡板,所述下支座包括底板,底板前侧、后侧上方分别安装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下部、第二挡板的上部均开有位于同一水平标高的活动槽,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设在2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活动槽内。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滚轴包括粗滚轴,粗滚轴两端安装细滚轴,所述粗滚轴设置在2套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之间,粗滚轴外周与顶板、底板活动接触。

所述顶板下方和/或底板上方固定安装纵向的第三挡板,第三挡板设置在2块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三挡板设有2块,分别位于滚轴的两侧。

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2套第一挡板之间。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具有相同的形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将作为钢桁架固定和支撑作用的支座分成上、下两部分,并在中间安装滚轴,滚轴两端分别设在2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活动槽内,因此,当钢桁架栈桥受到温度载荷、地震载荷等影响,可以将其推力传递给上支座顶板,上支座定板将载荷传递给滚轴,滚轴再传递给下支座底板,下支座底板与下方的支撑柱或牛腿等构件固定。由于滚轴可在本支座内移动,使得上支座和下支座以滚轴为基础做相对移动,用于清除钢桁架栈桥的温度变化或者地震效应下的伸缩变形和受荷载时产生的挠度,释放纵向位移变化,提高钢桁架栈桥的结构安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第一挡板可在第二挡板外侧相对移动,因此在保证本支座能较好的解决钢桁架栈桥所产生的轴向水平内力的同时,还具有能抵抗风荷载、设备荷载等横向水平内力的作用。

2、本发明结构简单,滚轴与顶板、底板滑动接触,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传力途径明确,因而能保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

3、相对于通过增大基础或者采用较大椭圆孔以实现支座与底板可移动的结构,本支座体积小,制作工艺简单,极大的提高了施工速度,降低了钢桁架的建设周期和成本。

4、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活动槽和滚轴结构,使本发明可适用于不同地震类型下的载荷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述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述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述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述滚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1-滚轴,11-粗滚轴,12-细滚轴,2-上支座,21-顶板,22-第一挡板,23-第三挡板,3-下支座,31-底板,32-第二挡板,33-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钢桁架滚动支座,包括滚轴1,所述滚轴1安装在上支座2和下支座3之间,下支座3与上支座2相互扣合;所述上支座2包括顶板21,顶板21前侧、后侧下方分别安装第一挡板22,所述下支座3包括底板31,底板31前侧、后侧上方分别安装第二挡板32,第一挡板22的下部、第二挡板32的上部均开有位于同一水平标高的活动槽33,所述滚轴1的两端分别设在2套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32的活动槽33内。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钢桁架滚动支座,包括上支座2、下支座3和滚轴1,上支座2顶板21和下支座3底板31为大小和形状类似的钢板,顶板21和底板31相对设置,滚轴1安装在顶板21和底板31之间。钢桁架边栈桥将荷载传递给上支座2顶板21部分,上支座2顶板21部分将荷载传递给滚轴1,滚轴1两端安装在活动槽33内并可移动,滚轴1将荷载传递给下支座3底板31部分,下支座3底板31再传递给柱或者牛腿等构件。使该支座上、下部分以滚轴1为基础可做相对移动,用于清除钢桁架栈桥的温度变化或者地震效应下的伸缩变形和受荷载时产生的挠度,释放纵向位移变化,提高钢桁架栈桥的结构安全。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32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第一挡板22可在第二挡板32外侧相对移动,因此在保证本支座能较好的解决钢桁架栈桥所产生的轴向水平内力的同时,还具有能抵抗风荷载、设备荷载等横向水平内力的作用。

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滚轴1包括粗滚轴11和细滚轴12,粗滚轴11两端安装细滚轴12,所述粗滚轴11设置在2套第一挡板22或第二挡板32之间,粗滚轴11外周与顶板21、底板31活动接触。将滚轴1设置成中间较粗、两端较细的结构,方便制造和降低成本,同时可提供滚轴1可承载的载荷,细滚轴12设置在滑动槽内,有利于保证滚轴1对温度变化或者地震效应下的伸缩移动的灵敏性,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顶板21下方和/或底板31上方固定安装纵向的第三挡板23,第三挡板23设置在2块第一挡板22或第二挡板32之间,所述第三挡板23设有2块,分别位于滚轴1的两侧。第三挡板23用于限定滚轴1在顶板21或底板31横向移动距离,防止滚轴1在钢桁架受温度或地震作用下,移出至顶部或底板31外侧,导致钢桁架整体质量受损,甚至发生倾倒、坍塌等危险事故。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挡板32设置在2套第一挡板22之间。第二挡板32设置在第一挡板22内侧,使下支座3可整体扣合在上支座2下方,可减小本滚动支座整体的体积,使结构更紧凑,便于上支座2、滚轴1与下支座3安装和固定。

如图4、图5所示,为了便于制造和生产,降低成本,统一控制质量,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22和第二挡板32具有相同的形状结构。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32为尺寸相同的四块钢板,仅为安装时的位置不同,在上支座2中第一挡板22的活动槽33设在上部,下支座3中第二挡板32的活动槽33设在下部,2套活动槽33保持在同一水平标高,可较好的保证滚轴1的安装质量。在钢桁架栈桥横向方向,第一挡板22、第二挡板32的尺寸也相同,仅为安装位置不同,一对在外一对在内,以保证对滚轴1实现紧密的固定。

本发明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