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停车平台,特别是一种生态环保型多功能悬架平台。
背景技术:
大部分乡村道路为了节约农业用地和成本最小化,造成乡村道路路面过于狭窄,会车时,经常出现会车难的问题,并且乡村道路路窄弯多,一旦速度控制不适当,会车时及容造成交通事故;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乡村私家车也日渐增多,乡间道路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问题日益突显。
自然风景区的盘山饶水道路,为了尽量少的破坏自然环境,保证自然风景的原生态,在道路修建时也尽量控制路面宽度。在旅游淡季停车问题不是特别明显,一旦进入旅游旺季,停车问题便突显出来:车量暴增,景区集中停车场已完全不能满足车位需求,大量车辆拥堵在景区入口或盘山饶水道路上,进退两难,极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兴致乐趣,而且影响了景区环境质量和口碑,从侧面也反应出景区配套设施的缺陷。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短途自驾游甚至远途自驾游的比例逐渐上升,一些缺乏停车位的景区急需解决旅游旺季产生的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态环保型多功能悬架平台。它解决了较窄的道路(如乡村道路、景区的盘山道路)上会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生态环保型多功能悬架平台,包括主梁、次梁、支承板、主梁固定机构;主梁为工字钢,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悬出端,复数根主梁的固定端通过次梁固接为一个整体并埋入道路中,并通过主梁固定机构与设在道路路基中的砼固定基座连接,主梁悬出端悬空在道路一侧的外部;次梁为槽钢A,槽钢A的端部固接有端板A,槽钢A通过其端部的端板A与主梁的侧边连接,而将主梁连接为一个整体;支承板安装在复数根主梁的悬出端上。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主梁固定机构包括竖直左板、竖直右板、联接板和水平顶板;竖直左板和竖直右板分别位于主梁的两侧,且上端与主梁固接,水平顶板位于主梁上端并与竖直左板和竖直右板焊接固定,联接板位于竖直左板和竖直右板之间,其一端与竖直左板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竖直右板焊接固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竖直左板和竖直右板下端分别设有水平根植臂,水平根植臂与竖直左板和竖直右板一体成型。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主梁支撑机构,主梁支撑机构包括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前活动关节、后活动关节、下活动关节、前支撑臂、后支撑臂、前关节座和后关节座;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分别距离道路侧边由近至远的固接在同一根主梁悬出端的下端,前关节座和后关节座分别固接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前支撑臂一端通过前活动关节活动安装在前关节座上,另一端通过下活动关节与后支撑臂的一端活动连接,后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后活动关节活动安装在后关节座上;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形成字母“V”形,下活动关节倚靠在道路护肩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支承板紧邻并悬空在道路外侧,可供车辆停放,解决了较窄的道路(如乡村道路、景区的盘山道路)上会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2、复数根主梁通过次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再通过主梁固定机构与路基固接(用混凝土浇铸为一体),主梁的固定方式可确保主梁悬出端上的底板牢固可靠,具有良好的承重性能。
3、主梁悬出端下方设有主梁支撑机构,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形成字母“V”形,下活动关节倚靠在砼固定基座上。车辆驶入平台上后,车辆的重量会使下活动关节压紧在砼固定基座上,车辆对平台的一部分压力就被分散到砼固定基座上,以减小主梁悬出端的弯曲度,保证了车辆停放在平台上的安全性,增大了平台的承重重量。前后支撑臂可根据实际道路护坡斜度的不同,任意调节(主梁悬出端设置有预留螺丝卡口),灵活多变。
4、本发明在某些景区内,即可作为临时停车位,又可作为游客观景平台、休息平台、观光栈道使用,可根据需要灵活转换功能。
5、底板为带通孔的镂空底板(实施例2),通孔为上小下大的孔,阳光可透过通孔照射到底板下方,充分考虑了平台下方植物的采光需求,由于上开口小,下开口大,而且还能有效增加光照投射角,底板下方植被的日照时长可延长15-55%。另外,雨天雨水可透过通孔漏到底板下方,底板上也不会产生积水。而且,同等受力条件和保证结构同等稳定的前提下,可减轻自重,即可降低结构成本。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的G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2的H部放大图;
图7为图6的D-D剖视图;
图8为图2的I部放大图;
图9为主梁支撑机构的立体图;
图10为图2的J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0的E-E剖视图;
图12为图2的K部放大图;
图13为围栏在合页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平台的底板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2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14所示,生态环保型多功能悬架平台,包括主梁1、次梁2、支承板、主梁固定机构及主梁支撑机构。
主梁1为工字钢,主梁1一端为固定端11,另一端为悬出端12,复数根主梁1的固定端11埋入道路中,并通过主梁固定机构与设在道路路基中的砼固定基座8连接,主梁1固定端11通过次梁2固接为一个整体。主梁1悬出端12悬空在道路一侧的外部。
支承板安装在复数根主梁1的悬出端12上。支承板包括底板31、固定板、连接件和连接在底板31外侧边缘处的围栏。底板31内侧边缘紧邻道路侧边。底板31包括多根方钢管311和多根T型钢312,T型钢312相互隔开且并列布置,方钢管311与多根T型钢312的端头固接,并将全部的T型钢312包围在内。底板31内侧边缘处的方钢管311通过合页B34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为角钢39。角钢39通过螺栓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为槽钢B41,槽钢B41的端部固接有端板B42,槽钢B41通过其端部的端板B42将相邻的主梁1连接为一个整体。
次梁为槽钢A21,槽钢A21的两端固接有端板A22,槽钢A21通过其两端的端板A与主梁1的侧边连接,而将主梁1连接为一个整体。
主梁固定机构包括竖直左板51、竖直右板52、联接板53和水平顶板54;竖直左板51和竖直右板52分别位于主梁1的两侧,且上端通过螺栓安装在主梁两侧与主梁1固接,竖直左板51和竖直右板52的下端设有水平根植臂55,水平顶板54位于主梁1上端并与竖直左板51和竖直右板52焊接固定,联接板53位于竖直左板51和竖直右板52之间,其一端与竖直左板51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竖直右板52焊接固定。
主梁支撑机构包括前安装板61、后安装板62、前活动关节63、后活动关节64、下活动关节65、前支撑臂66、后支撑臂67、前关节座68和后关节座69;前安装板61和后安装板62分别距离道路侧边由近至远的固接在同一根主梁1悬出端12的下端,前关节座68和后关节座69分别固接在前安装板61和后安装板62上,前支撑臂66一端通过前活动关节63活动安装在前关节座68上,另一端通过下活动关节65与后支撑臂67的一端活动连接,后支撑臂67的另一端通过后活动关节64活动安装在后关节座69上;前支撑臂66和后支撑臂67形成字母“V”形,下活动关节65倚靠在砼固定基座9上。
优选,围栏为三段式,包括位于中部的围栏32M和位于中部围栏两侧的围栏32N。
优选,围栏包括底座321和固接在底座321上端的栏杆322。围栏的底座321通过合页A33与底板的方钢管311活动连接。平时通过卡扣37将底板的方钢管311与围栏的底座321固接在一起,仅在需要更换或维护围栏时拆下卡扣37。
优选,主梁1的悬出端12上覆盖有胶条垫13。
实施例2:
参看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底板31为带通孔的镂空平板,通孔为上小下大的孔,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菱形或其它任意形状。
通孔的侧壁的母线与垂直线所成的夹角α为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