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68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和设置在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基层,所述基层上铺筑有钢-混组合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和沥青路面之间设置有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道路分割线,所述钢-混组合路面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路肩;

所述钢-混组合路面包括铺设在基层上的由多排结构均相同的钢-混组合路面板拼装组成的整体式路面,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传力杆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均由多块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矩形路面板拼装而成,多块所述矩形路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纵向伸缩缝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横向传力杆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横向传力杆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道所述纵向传力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内,每道所述横向传力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内,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横向伸缩缝,所述横向伸缩缝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中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伸缩缝;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均开设有台阶型结构,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两钢-混组合路面板具有台阶结构的相互匹配的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之间台阶型接缝的台阶位置处铺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长度与台阶的长度相同,隔离层位于钢-混组合路面板板的厚度的1/2处;所述台阶型接缝的上接缝和下接缝的深度均为钢-混组合路面板板厚度的1/2;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的中间均加设长度为台阶长度2倍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一端位于台阶型接缝的接缝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与支撑基层之间铺设加强层;

所述矩形路面板包括格栅状骨架和由浇筑于格栅状骨架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格栅状骨架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栅状骨架和混凝土浇筑结构浇筑为一体;所述格栅状骨架包括口字形框架和布设在所述口字形框架内部的格栅框架,所述口字形框架和所述格栅框架的高度相同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连接而成,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分别为左侧纵向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纵向钢板右侧的右侧纵向钢板;所述格栅框架由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横向钢板和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第二纵向钢板拼接而成,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之间,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之间,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与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均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安装的第一预留孔洞;

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分别为左侧路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路面板右侧的右侧路面板,所述左侧路面板的右侧纵向钢板中部和所述右侧路面板的所述左侧纵向钢板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横向传力杆安装的第二预留孔洞;

在所述钢-混组合路面上铺设有3cm~4cm蛭石混凝土阻热铺层;

所述沥青路面包括包括细粒式沥青上面层、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以及设置在细粒式沥青上面层和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之间的中粒式沥青中面层;其中所述细粒式沥青上面层为由碎石集料构成的碎石集料层,碎石集料层的缝隙由改性沥青结合料填充,碎石集料层以及改性沥青结合料的上面铺设有由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构成的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层;所述中粒式沥青中面层为由厚度为5cm的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铺筑而成,所述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空隙率5-6.5%的AC-20沥青混凝土,所述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为由所述柔性基层由厚度为10cm-12cm的粗粒式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铺筑而成,所述粗粒式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为空隙率大于20%的ATP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的接触面为路面层间,其特征在于,沿路面纵断面方向,基层的下表面与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即路面层间为层间嵌入式配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有下凹结构,基层的下表面有与该下凹结构配合的下凸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凹结构以及基层的下凸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或

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有上凸结构,基层的下表面具有与该上凸结构配合的上凹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凸结构以及基层的上凹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或

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具有下凹和上凸结构,基层的下表面有与该下凹和上凸结构配合的下凸和上凹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凹和上凸结构以及基层的下凸和上凹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混组合路面内、所述的基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均设有多根长度与道路宽度相适配的钢带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钢带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带、电加棒、电加热涂料层或电加热网。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之间设有FRP布防水层,所述FRP布防水层设置在电加热装置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碎石集料层的碎石集料撒布质量为12~14kg/m2;所述改性沥青结合料(2)选取SBS改性沥青或者橡胶粉改性沥青中的一种,喷洒厚度为4~5mm;所述改性沥青结合料的25℃针入度P(25℃,100g,5s)在60~80(0.1mm),软化点不低于55℃,25℃弹性恢复不低于6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层中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的撒布质量为3.5~4.5kg/m2,所述的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粒径在3~5mm,氯化钠纯度在85%以上;所述碎石集料层(1)由碎石集料为粒径为9.5~13.2mm的单级配碎石构成,针片状含量≤15%,压碎值≤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的内侧壁上,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通过卡槽插装为一体;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插装在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上,每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上部均开有多个上卡槽,多个所述上卡槽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下部均开有多个下卡槽,多个所述下卡槽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内填充有填缝料,所述填缝料是由水泥、石英沙、颜料、有机酸金属盐按100∶180∶4.5∶3.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隔离层为塑料薄膜或沥青油层;所述加强层为钢板或木板。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