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686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形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沥青路面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两种路面形式各有其优点。沥青路面的优点是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其缺点是温度敏感性较高。夏季强度下降,若控制不好会使路面发软泛油或推移剪裂破坏乳化沥青,低温时沥青材料变脆可能引起路面开裂,夏季高温时由于高温下沥青路面温度性差,在轴载大的车辆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很容易行车车辙,车辙的形成影响了形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钢-混组合路面板的优点是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耐久性、耐高温性强;抗弯拉强度高、疲劳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且是一种环保型路面。目前沥青路面主要作为高速公路以及高等级的道路的路面形式,钢-混组合路面板用于低等级道路。

随着我国交通量的与日俱增,车辆轴重向大吨位发展,新技术的使用,汽车性能不断提高,车速也向高速方向发展,沥青路面作为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形式,道路上通行着速度高的小轿车,车速低、载重大的大货车。一方面,交通混合在道路上,势必会造成车速低的车辆阻碍车速高的车辆通行,极大的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轴重大的汽车在沥青路面上行驶,由于沥青路面在高温环境下稳定性差,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特别是大货车的作用下,极易形成车辙,从而影响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钢-混组合路面板刚度大、承载能力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高、行车舒适等的优点,将车辆分开行驶,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的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

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包括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和设置在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上的基层,所述基层上铺筑有钢-混组合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和沥青路面之间设置有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道路分割线,所述钢-混组合路面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路肩;

所述钢-混组合路面包括铺设在基层上的由多排结构均相同的钢-混组合路面板拼装组成的整体式路面,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传力杆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均由多块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矩形路面板拼装而成,多块所述矩形路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纵向伸缩缝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横向传力杆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横向传力杆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道所述纵向传力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内,每道所述横向传力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内,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横向伸缩缝,所述横向伸缩缝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中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伸缩缝;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均开设有台阶型结构,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两钢-混组合路面板具有台阶结构的相互匹配的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之间台阶型接缝的台阶位置处铺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长度与台阶的长度相同,隔离层位于钢-混组合路面板板的厚度的1/2处;所述台阶型接缝的上接缝和下接缝的深度均为钢-混组合路面板板厚度的1/2;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的中间均加设长度为台阶长度2倍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一端位于台阶型接缝的接缝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与支撑基层之间铺设加强层;

所述矩形路面板包括格栅状骨架和由浇筑于格栅状骨架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格栅状骨架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栅状骨架和混凝土浇筑结构浇筑为一体;所述格栅状骨架包括口字形框架和布设在所述口字形框架内部的格栅框架,所述口字形框架和所述格栅框架的高度相同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连接而成,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分别为左侧纵向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纵向钢板右侧的右侧纵向钢板;所述格栅框架由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横向钢板和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第二纵向钢板拼接而成,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之间,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之间,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与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均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安装的第一预留孔洞;

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分别为左侧路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路面板右侧的右侧路面板,所述左侧路面板的右侧纵向钢板中部和所述右侧路面板的所述左侧纵向钢板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横向传力杆安装的第二预留孔洞;

在所述钢-混组合路面上铺设有3cm~4cm蛭石混凝土阻热铺层;

所述沥青路面包括包括细粒式沥青上面层、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以及设置在细粒式沥青上面层和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之间的中粒式沥青中面层;其中所述细粒式沥青上面层为由碎石集料构成的碎石集料层,碎石集料层的缝隙由改性沥青结合料填充,碎石集料层以及改性沥青结合料的上面铺设有由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构成的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层;所述中粒式沥青中面层为由厚度为5cm的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铺筑而成,所述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空隙率5-6.5%的AC-20沥青混凝土,所述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为由所述柔性基层由厚度为10cm-12cm的粗粒式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铺筑而成,所述粗粒式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为空隙率大于20%的ATP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的接触面为路面层间,其特征在于,沿路面纵断面方向,基层的下表面与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即路面层间为层间嵌入式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有下凹结构,基层的下表面有与该下凹结构配合的下凸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凹结构以及基层的下凸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或

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有上凸结构,基层的下表面具有与该上凸结构配合的上凹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凸结构以及基层的上凹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或

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具有下凹和上凸结构,基层的下表面有与该下凹和上凸结构配合的下凸和上凹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凹和上凸结构以及基层的下凸和上凹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混组合路面内、所述的基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均设有多根长度与道路宽度相适配的钢带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钢带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带、电加棒、电加热涂料层或电加热网。

进一步地,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之间设有FRP布防水层,所述FRP布防水层设置在电加热装置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构成碎石集料层的碎石集料撒布质量为12~14kg/m2;所述改性沥青结合料(2)选取SBS改性沥青或者橡胶粉改性沥青中的一种,喷洒厚度为4~5mm;所述改性沥青结合料的25℃针入度P(25℃,100g,5s)在60~80(0.1mm),软化点不低于55℃,25℃弹性恢复不低于65%。

进一步地,所述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层中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的撒布质量为3.5~4.5kg/m2,所述的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粒径在3~5mm,氯化钠纯度在85%以上;所述碎石集料层(1)由碎石集料为粒径为9.5~13.2mm的单级配碎石构成,针片状含量≤15%,压碎值≤14%。

进一步地,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的内侧壁上,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内侧壁上;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通过卡槽插装为一体;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插装在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上,每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上部均开有多个上卡槽,多个所述上卡槽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下部均开有多个下卡槽,多个所述下卡槽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内填充有填缝料,所述填缝料是由水泥、石英沙、颜料、有机酸金属盐按100∶180∶4.5∶3.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隔离层为塑料薄膜或沥青油层;所述加强层为钢板或木板。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为纵向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相结合的方式,一般车速低的车辆在道路的右侧行驶,在右侧铺筑的是钢-混组合路面,属于刚性路面,它能满足载重大的车辆通行,将交通分离开来,减少了载重大的汽车在沥青路面上行驶,减少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将高速与低速车辆分离,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本发明钢-混组合路面,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较低。格栅状骨架中所采用的第一纵向钢板。第二横向钢板。第二纵向钢板和第二横向钢板均能在工厂进行批量预制,施工施工时,既可在工厂拼装焊接,也可在施工现场快速完成拼装焊接,因而施工过程简单、实现方便,并且施工效率高,能大幅度缩短工期。矩形路面板结构简单且受力合理,采用多块矩形路面板拼装形成整体路面,采用这种小板块的矩形路面板不仅可以减小板底荷载应力,而且比常规板块路面的温度翘曲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明显减小。因此,本发明是能有效减小温度应力和荷载应力的有效形式。路面板结构刚度大,受力部分由钢板组成外围框架,再灌填混凝土,不但提高核心区混凝土的刚度,路面板的整体刚度也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长,一般为40年以上,并且不需要进行结构补强,减少了道路维修和因维修而带来的交通延迟,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沥青混凝土路面,首先氯化钠颗粒预先进行表面疏水处理,可以有效的防止蓄盐成分的损失,在释放上具有可控性;其次氯化钠颗粒表观密度在2.0~2.2g/cm3,碎石集料表观密度在2.6~2.7g/cm3,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密度差,使得撒布后的封层中表面氯化钠颗粒较多,加上轮胎摩擦和胎压作用产生的毛细压力,使得蓄盐成分被磨出或析出,具有明显的除冰效果;另外,蓄盐封层路面结构价格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即使蓄盐封层除冰效果下降或被破坏,也不会破坏沥青表面层主体,经济适用性强,在冬季路面凝冰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钢-混组合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第二纵向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第二横向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第一纵向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的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的接触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施例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包括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6和设置在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6上的基层5,所述基层5上铺筑有钢-混组合路面1和沥青混凝土路面2,所述钢-混组合路面1和沥青路面2之间设置有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道路分割线4,所述钢-混组合路面1的外侧边缘处设置有路肩3。

参见图2至5,所述钢-混组合路面包括铺设在基层上的由多排结构均相同的钢-混组合路面板拼装组成的整体式路面,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传力杆1-5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1-5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均由多块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矩形路面板1-7拼装而成,多块所述矩形路面板1-7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纵向伸缩缝1-2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1-7之间均通过多道横向传力杆2-2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横向传力杆2-2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道所述纵向传力杆1-5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1-7内,每道所述横向传力杆2-2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1-7内。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横向伸缩缝1-1,所述横向伸缩缝1-1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中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1-7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伸缩缝1-2,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均开设有台阶型结构,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两钢-混组合路面板具有台阶结构的相互匹配的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之间台阶型接缝的台阶位置处铺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长度与台阶的长度相同,隔离层位于钢-混组合路面板板的厚度的1/2处;所述台阶型接缝的上接缝和下接缝的深度均为钢-混组合路面板板厚度的1/2;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的中间均加设长度为台阶长度2倍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一端位于台阶型接缝的接缝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与支撑基层之间铺设加强层。实际施工时,在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内填充有填缝料,所述填缝料是由水泥、石英沙、颜料、有机酸金属盐按100∶180∶4.5∶3.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隔离层为塑料薄膜或沥青油层。所述加强层为钢板或木板,使得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在接缝处的沉降不大于钢-混组合路面上板在接缝处的沉降值。

本实施例将钢-混组合路面板间接缝做成了2个相互错开的接缝,即台阶型接缝,可以避免雨水通过接缝直接下渗到支撑基层之中,防止支撑基层受到水的侵蚀后强度降低,避免产生唧泥现象。本实施例的钢-混组合路面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上板中间加设长度为台阶长度2倍的加强钢筋,使得设置加强钢筋后厚度只有原有钢-混组合路面板厚度的1/2的混凝土板具有与原钢-混组合路面板相同的荷载承受能力,使其在发生基层不均匀沉降时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车辆荷载,防止因接缝处传力杆失效而引起的板间错台现象。本实施例钢-混组合路面下板与支撑基层之间铺设一层加强层,加强层可以是一层强度大于基层强度且板体性好的材料(如:钢板、木板),使得钢-混组合路面下板在接缝处的沉降不大于钢-混组合路面上板在接缝处的沉降值;而当钢-混组合路面上板底部在接缝处的沉降值大于钢-混组合路面下板在接缝处的沉降时,台阶型接缝处的钢-混组合路面下板将支撑住钢-混组合路面上板,减小和控制钢-混组合路面板间产生沉降差异,使得接缝两侧无法形成错台,保证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所述矩形路面板1-7包括格栅状骨架1-4和由浇筑于格栅状骨架1-4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浇筑结构3,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3的上表面与所述格栅状骨架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栅状骨架1-3和混凝土浇筑结构3浇筑为一体。所述格栅状骨架1-4包括口字形框架和布设在所述口字形框架内部的格栅框架,所述口字形框架和所述格栅框架的高度相同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4-1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4-2连接而成,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4-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4-2分别为左侧纵向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纵向钢板右侧的右侧纵向钢板。所述格栅框架由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横向钢板4-3和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第二横向钢板4-4拼接而成,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4-2之间,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之间,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均与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紧固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4-2、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均呈竖直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均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4-2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均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的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1-5安装的第一预留孔洞5-1。

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1-7分别为左侧路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路面板右侧的右侧路面板,所述左侧路面板的右侧纵向钢板中部和所述右侧路面板的所述左侧纵向钢板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横向传力杆2-2安装的第二预留孔洞。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第一纵向钢板4-2、第二横向钢板4-3和第二横向钢板4-4的板厚均相同。并且,第一预留孔洞5-1和所述第二预留孔洞均为圆形且二者的孔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4-1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4-2焊接而成。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4-2的内侧壁上,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4-1的内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通过卡槽插装为一体。

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均插装在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上,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上部均开有多个上卡槽6-1,多个所述上卡槽6-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下部均开有多个下卡槽6-2,多个所述下卡槽6-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均为长条形槽且二者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口字形框架内部通过所述格栅框架分隔为多个正方形混凝土浇筑区。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呈均匀布设,且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呈均匀布设,前后相邻两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之间以及左右相邻两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之间的间距均为20cm~30cm。相应地,多个所述上卡槽6-1和多个所述下卡槽6-2均呈均匀布设,并且相邻两个所述上卡槽6-1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下卡槽6-2之间的间距相同。

实际加工时,所述格栅框架中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通过卡槽插装为一体后,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3均以焊接方式与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4-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1-5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呈均匀布设,多道所述横向传力杆2-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呈均匀布设,左右相邻两道所述纵向传力杆1-5之间以及前后相邻两道所述横向传力杆2-2之间的间距均为20cm~30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传力杆1-5和横向传力杆2-2均为直径Φ21-3mm~Φ38mm且长度35mm~60mm的圆钢筋。

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纵向传力杆1-5和横向传力杆2-2所采用圆钢筋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3为由浇筑于格栅状骨架1-4内的细石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本实施例中,多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中的多道所述纵向伸缩缝1-2连接为一体。

实际施工过程中,先加工格栅状骨架4,并在格栅状骨架4上安装纵向传力杆2-1和横向传力杆2-2,再在加工完成的格栅状骨架4内浇筑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浇筑结构3。待一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中各块矩形路面板7均施工完成后,在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7之间施工纵向伸缩缝1-2,并且当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均施工完成后,在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施工横向伸缩缝1-1。待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施工完成后,由后向前在施工完成的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施工面层。

所述钢-混组合路面包括铺设在基层上的由多排结构均相同的钢-混组合路面板拼装组成的整体式路面,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纵向传力杆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均由多块布设于同一平面上的矩形路面板拼装而成,多块所述矩形路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由左至右进行布设,所述纵向伸缩缝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之间均通过多道横向传力杆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横向传力杆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平面上;每道所述纵向传力杆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于前后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内,每道所述横向传力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内,前后相邻两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横向伸缩缝,所述横向伸缩缝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每排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中左右相邻两块所述矩形路面板之间均设置有一道纵向伸缩缝;所述的横向伸缩缝、纵向伸缩缝均开设有台阶型结构,左右相邻或前后相邻的两钢-混组合路面板具有台阶结构的相互匹配的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之间台阶型接缝的台阶位置处铺设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长度与台阶的长度相同,隔离层位于钢-混组合路面板板的厚度的1/2处;所述台阶型接缝的上接缝和下接缝的深度均为钢-混组合路面板板厚度的1/2;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和钢-混组合路面板上板的中间均加设长度为台阶长度2倍的加强钢筋,加强钢筋的一端位于台阶型接缝的接缝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板下板与支撑基层之间铺设加强层;

所述矩形路面板包括格栅状骨架和由浇筑于格栅状骨架内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浇筑结构,所述混凝土浇筑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格栅状骨架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栅状骨架和混凝土浇筑结构浇筑为一体;所述格栅状骨架包括口字形框架和布设在所述口字形框架内部的格栅框架,所述口字形框架和所述格栅框架的高度相同且二者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口字形框架由两道第一横向钢板和两道第一纵向钢板连接而成,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分别为左侧纵向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纵向钢板右侧的右侧纵向钢板;所述格栅框架由多道由前至后布设的第二横向钢板和由多道由左至右布设的第二纵向钢板拼接而成,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之间,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布设于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之间,每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与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均呈竖直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横向钢板均沿所施工道路的宽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纵向钢板和多道所述第二纵向钢板均沿所施工道路的长度方向布设;两道所述第一横向钢板的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传力杆安装的第一预留孔洞;

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矩形路面板分别为左侧路面板和位于所述左侧路面板右侧的右侧路面板,所述左侧路面板的右侧纵向钢板中部和所述右侧路面板的所述左侧纵向钢板中部均开有多个分别供多道横向传力杆安装的第二预留孔洞;

在所述钢-混组合路面上铺设有3cm~4cm蛭石混凝土阻热铺层;

所述沥青路面包括包括细粒式沥青上面层2-1、粗粒式沥青下面层2-3以及设置在细粒式沥青上面层和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之间的中粒式沥青中面层2-2;其中所述细粒式沥青上面层为由碎石集料构成的碎石集料层,碎石集料层的缝隙由改性沥青结合料填充,碎石集料层以及改性沥青结合料的上面铺设有由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构成的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层;所述中粒式沥青中面层为由厚度为5cm的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铺筑而成,所述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为空隙率5-6.5%的AC-20沥青混凝土,所述粗粒式沥青下面层为由所述柔性基层由厚度为10cm-12cm的粗粒式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铺筑而成,所述粗粒式开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为空隙率大于20%的ATPB-30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该分离式道路为纵向刚性路面与柔性路面相结合的方式,一般车速低的车辆在道路的右侧行驶,在右侧铺筑的是钢-混组合路面1,属于刚性路面,它能满足载重大的车辆通行,将交通分离开来,减少了载重大的汽车在沥青路面上行驶,减少了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将高速与低速车辆分离,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的接触面为路面层间,其特征在于,沿路面纵断面方向,基层的下表面与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即路面层间为层间嵌入式配合结构。

本实施例中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有下凹结构,基层的下表面有与该下凹结构配合的下凸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凹结构以及基层的下凸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或

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有上凸结构,基层的下表面具有与该上凸结构配合的上凹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凸结构以及基层的上凹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或

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上表面具有下凹和上凸结构,基层的下表面有与该下凹和上凸结构配合的下凸和上凹结构,所述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凹和上凸结构以及基层的下凸和上凹结构的形状为弧形、梯形、三角形或均布球冠结构。

本实施例使路面层间沿纵断面(行车方向的断面)上形成嵌入式纹理结构(曲面纹理结构),该层间嵌入式纹理结构不仅可以增加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与基层的接触面积,而且基层与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形成嵌入式配合结构,使路面层间在行车方向上形成斜面接触,从而可以阻碍钢-混组合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水平载荷作用下行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提高路面在水平载荷作用下层间的粘结性能和抗剪切能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交通道路的路面结构,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钢-混组合路面内、所述的基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均设有多根长度与道路宽度相适配的钢带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的钢带间隔设置。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带、电加棒、电加热涂料层或电加热网。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基层之间设有FRP布防水层,所述FRP布防水层设置在电加热装置上方。

本实施例将设置在钢-混组合路面内内或者基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电加热装置通电,就可以很方便的对路面加热,以达到自动融雪的目的;而且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无污染;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加固路面。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构成碎石集料层的碎石集料撒布质量为12~14kg/m2;所述改性沥青结合料(2)选取SBS改性沥青或者橡胶粉改性沥青中的一种,喷洒厚度为4~5mm;所述改性沥青结合料的25℃针入度P(25℃,100g,5s)在60~80(0.1mm),软化点不低于55℃,25℃弹性恢复不低于65%。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层中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的撒布质量为3.5~4.5kg/m2,所述的预先疏水处理的氯化钠颗粒粒径在3~5mm,氯化钠纯度在85%以上;所述碎石集料层(1)由碎石集料为粒径为9.5~13.2mm的单级配碎石构成,针片状含量≤15%,压碎值≤1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