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9438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通道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管作为一种新型的涵管材料,现在已用于高寒与冻土等特殊地区公路、铁路工程中涵洞或通道施工,其连接方法一般采用焊接和法兰连接。而传统焊接需要耗电、耗材不经济;施工速度慢,工作效率低;施工不安全,焊接质量也难以保证。法兰连接较复杂,操作不方便、不便捷;管节材料重、大,运输、存放不方便;连接质量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钢制管涵采用尺寸小、重量轻的的板片,运输、存放不方便;板片连接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进行人工安装,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包括波纹管板片板片采用钢板卷制而成,壁厚4~8mm,表面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镀锌量不小于900g/m2,镀锌厚度不小于65μm;螺栓孔直径为21~29mm,板片的长度方向开设1~2排螺栓孔,宽度方向开设2~3排螺栓孔,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加工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钢制波纹管板片;

步骤二、在钢制波纹管板片的长度方向开设1~2排螺栓孔,宽度方向开设2~3排螺栓孔;

步骤三、各两两相邻的板片连接,通过螺栓孔,分别采用高强螺栓和螺母预紧连接,连接时,在高强螺栓套上凹垫片和凸垫片,高强螺栓由波纹涵管内向外插入孔位,相邻波纹涵管板片轴向搭接长度为50~100mm,周向搭接长度为100~150mm;

步骤四、用专业工具,即气动扳手、套筒、扭力扳手紧固所有的螺栓和螺母,依次序,不得遗漏,扭矩;

步骤五、为避免钢波纹板搭接处的接缝和螺栓孔处渗水,在钢波纹板搭接处的接缝和螺栓孔处采用不透水的弹性密封胶进行嵌塞密封,宽度宜为2~5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凹垫片和凸垫片采用Ф21~29mm;螺栓和螺母采用高强度镀锌螺栓和螺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仅施工简单、便捷,效率高,可以完全避免现场焊接;钢制管涵采用尺寸小、重量轻的的板片,运输、存放不方便;板片连接时一般用高强螺栓连接,进行人工安装,安装工具简单,不需要大型工具设备,省时、省力,一次性安装成功,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的单个钢制波纹板片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的相邻钢制波纹板片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波纹管板片;2、螺栓孔;3、凹垫片;4、凸垫片;5、螺栓;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大直径钢制波纹涵管片装连接结构,包括波纹管板片1板片采用钢板卷制而成,壁厚4~8mm,表面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镀锌量不小于900g/m2,镀锌厚度不小于65μm;螺栓孔2直径为21~29mm,板片的长度方向开设1~2排螺栓孔2,宽度方向开设2~3排螺栓孔2,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工厂加工具有一定规格大小的钢制波纹管板片1;

步骤二、在钢制波纹管板片1的长度方向开设1~2排螺栓孔2,宽度方向开设2~3排螺栓孔2;

步骤三、各两两相邻的板片1连接,通过螺栓孔2,分别采用高强螺栓5和螺母6预紧连接,连接时,在高强螺栓5套上凹垫片3和凸垫片4,高强螺栓5由波纹涵管内向外插入孔位,相邻波纹涵管板片轴向搭接长度为50~100mm,周向搭接长度为100~150mm;

步骤四、用专业工具,即气动扳手、套筒、扭力扳手紧固所有的螺栓5和螺母6,依次序,不得遗漏,扭矩;

步骤五、为避免钢波纹板搭接处的接缝和螺栓孔处渗水,在钢波纹板搭接处的接缝和螺栓孔处采用不透水的弹性密封胶进行嵌塞密封,宽度宜为2~5mm。

凹垫片3和凸垫片4采用Ф21~29mm;螺栓5和螺母6采用高强度镀锌螺栓和螺母。

本发明不仅施工简单、便捷,效率高,可以完全避免现场焊接;钢制管涵采用尺寸小、重量轻的的板片,运输、存放不方便;板片连接时一般用高强螺栓连接,进行人工安装,安装工具简单,不需要大型工具设备,省时、省力,一次性安装成功,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系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