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架拱桥的加固结构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13298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刚架拱桥的加固结构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桥梁加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改善结构受力的刚架拱桥的加固结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刚架拱桥有着造型美观、自重较轻、施工吊装方便和造价较低等优点,我国在20世纪70~80年代大量修建。但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桥梁负荷日益加重,刚架拱桥这种集散为整的结构病害日益突出,普遍存在结构整体性较差、桥梁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急需进行加固。

刚架拱桥各拱片之间通过横系梁连接成整体,微弯板简支搭在拱片上。这种结构的整体性较差,较为典型的病害有:主拱片跨中发生下挠,微弯板开裂破损,横系梁根部开裂,与拱片联结变弱等。

刚架拱桥加固较为困难,加固措施一般采取哪里有缺陷就修补哪里的方法,如更换微弯板、更换横系梁、重新现浇桥面铺装等,但这种处理只能治标不治本,病害容易反复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刚架拱桥的加固结构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刚架拱桥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拱片、多个预制行车道板和钢结构横系梁;拱片呈凸字形,具有位于上部的凸块,凸块两侧设有外包钢板;各拱片均匀间隔排布,拱片之间安装有钢结构横系梁,拱片上均匀架设多个预制行车道板,各预制行车道板之间设有湿接缝,拱片的凸块部分位于湿接缝中,拱片、钢结构横系梁和预制行车道板通过现浇湿接缝连成整体。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钢结构横系梁包括竖板、底板、粘贴钢板、角钢、加劲板、顶板、对拉锚栓和底板锚栓;

拱片侧面设有通孔,通孔内植入对拉锚栓,对拉锚栓穿过拱片,并在两侧固定有粘贴钢板,粘贴钢板外侧安装有角钢,相邻的两个角钢之间安装有竖板;

拱片底部也设有孔,孔内植入底板锚栓,拱片底部安装有底板,竖板顶部安装顶板,底板和顶板之间焊接有加劲板,其中,底板沿拱桥横桥向通长设置,顶板与预制行车道板底部平齐。

顶板上预埋有U型剪力钉,U型剪力钉位于湿接缝中。

预制行车道板顶部设有顶部外伸钢筋,相邻预制行车道板的顶部外伸钢筋焊接连接;预制行车道板底部还设有底部外伸钢筋,底部外伸钢筋在拱片处弯折,并与外包钢板焊接连接。

湿接缝中浇筑有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集料粒径不超过10mm。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结构的加固方法:

将各拱片均匀间隔排布,在拱片侧面钻通孔,植入对拉锚栓,对拉锚栓穿过拱片,并在两侧固定粘贴钢板,然后在粘贴钢板外侧安装角钢,相邻的两个角钢之间安装竖板,焊接牢固;

在拱片底部钻孔,植入底板锚栓,在拱片底部安装底板,在竖板顶部安装顶板,并在底板和顶板之间焊接加劲板;

在顶板上预埋U型剪力钉,使U型剪力钉位于湿接缝中;

拱片上均匀架设多个预制行车道板,将相邻预制行车道板的顶部外伸钢筋焊接连接,底部外伸钢筋与外包钢板焊接连接;

现浇湿接缝,将拱片、钢结构横系梁和预制行车道板连成整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提高了桥梁的横向整体性,还改善了拱片的受力,提高了桥梁承载能力,可从根本上解决刚架拱桥整体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A-A的平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B-B的横断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钢结构横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C-C的平面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D-D的横断面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E-E的横断面剖视图。

图8是钢结构横系梁与预制行车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拱片和预制行车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拱片1、预制行车道板2、湿接缝3、钢结构横系梁4、竖板4-1、底板4-2、粘贴钢板4-3、角钢4-4、加劲板4-5、顶板4-6、对拉锚栓4-7、底板锚栓4-8、U型剪力钉5、顶部外伸钢筋6、底部外伸钢筋7、外包钢板8。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该刚架拱桥的加固结构和方法中涉及了多个拱片1、多个预制行车道板2和钢结构横系梁4。

拱片1截面呈倒T型(即凸字形),具有位于上部的凸块,凸块两侧固定有外包钢板8,拱片1由传统的I型截面梁变为T型截面梁,提高了拱片的承载能力。各拱片1均匀等间隔地排布,拱片1之间安装有钢结构横系梁4,拱片1上均匀架设有多个预制行车道板2,各预制行车道板2之间设有湿接缝3,从图3可看出,拱片1的凸块位置是在相邻的两个预制行车道板2之间,凸块部分位于湿接缝3中。

参照图9,预制行车道板2顶部设有顶部外伸钢筋6,相邻的预制行车道板2的顶部外伸钢筋6焊接相连。预制行车道板2底部还设有底部外伸钢筋7,底部外伸钢筋7伸至拱片处弯折,与外包钢板8焊接连接。然后通过在湿接缝3中现浇混凝土,将所有的拱片1、钢结构横系梁4和预制行车道板2连成整体,混凝土可采用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集料粒径不超过10mm,施工需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

如图4-7所示,钢结构横系梁4包括竖板4-1、底板4-2、粘贴钢板4-3、角钢4-4、加劲板4-5、顶板4-6、对拉锚栓4-7和底板锚栓4-8。首先在拱片1侧面钻通孔,植入对拉锚栓4-7,在拱片1两侧安装粘贴钢板4-3,对拉锚栓4-7穿过拱片1并且穿入粘贴钢板4-3,然后在每个粘贴钢板4-3的外侧安装角钢4-4,相邻的两个角钢4-4之间安装竖板4-1,并焊接牢固,竖板4-1其实也是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拱片1之间。

接着在拱片1底部钻孔,植入底板锚栓4-8,在拱片1底部安装底板4-2,底板锚栓4-8穿入底板4-2。在竖板4-1顶部安装顶板4-6,并在底板4-2和顶板4-6之间焊接加劲板4-5,其中,底板4-2沿拱桥横桥向通长设置,提高了拱片间的横向联系,而顶板4-6数量为多个,与预制行车道板2底部平齐,间隔地布置在各凸块间。

参照图8,在顶板4-6上预埋U型剪力钉5,U型剪力钉5位于湿接缝3中,将U型剪力钉与湿接缝3浇筑一体,进一步提高了拱片1间的横向联系。

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拆除栏杆,凿除原桥面铺装层;

步骤二:拆除微弯板,拆除原横系梁,安装钢结构横系梁4,安装预制行车道板2;

施工过程严格遵守对称均衡的原则,从中间到两端,边装边拆,保证拱片的横向稳定,以及尽量减少上部结构恒载的变化量。

步骤三:浇筑预制行车道板2之间的湿接缝3。

浇筑湿接缝3之前,需先在钢结构横系梁4的顶板4-6上焊接U型剪力钉5,焊接相邻行车道板顶部外伸钢筋6,行车道板底部外伸钢筋7与拱片凸块外包钢板8焊接连接。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