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地砖及其铺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4865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地砖及其铺设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铺面地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地砖及其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地砖铺面是一种常规的铺面形式,在人行步道、盲道、健身步道中应用广泛。采用地砖铺路较混凝土或沥青等效果较好,雨水可由地砖表面渗入底部,路面积水少,较美观,且铺设成本低,施工方便。

传统地砖铺设方法,通常是将地砖直接平铺于地面基础之上,相邻地砖间通过紧邻实现拼接,雨水会经由两地砖间的缝隙渗入基础内部,在长时间雨水侵袭冲刷后,地砖铺面因地砖质量、铺筑方法、铺筑质量等原因,在其基础中通常会被渗水侵蚀,形成空洞,容易积水,尤其是在雨雪天气,基础中的积水更加严重。基础被侵蚀也容易导致铺面地砖容易从基础中松动、脱落,行人行走时,踩到松动、脱落的地砖,基础中的积水会被挤压、溅出,容易打湿行人的鞋子和裤脚,给行人出行带来困扰。

近年来,针对该问题,国内外技术人员从基础材料渗水性能、地砖铺筑质量、地砖形制等方面对地砖铺面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地砖松动、积水问题仍然是地砖铺面最常面临的质量问题。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排水地砖,并随之提供该排水地砖的铺设方法,来解决路面松动、积水、排水不畅等问题,以此提高路面行人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地砖及其铺设方法,重新设计地砖铺面的结构形制,提高其排水能力,减轻铺面基础的侵蚀、积水。同时,改变砌块之间的连接和铺设结构,提高地砖铺面的结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排水地砖,包括次地砖,所述次地砖包括面砖和底砖,面砖固定在底砖上,面砖和底砖在地砖铺面上的投影均为矩形,且两矩形的四条边分别平行或重合;所述面砖伸出底砖的底面部分形成搭边,底砖伸出面砖的表面部分与底砖形成搭台;所述面砖的搭边与底砖的搭台相互配合拼接成地砖铺面。

优选的,所述次地砖分别包括如下9种次地砖,并将次地砖在地砖铺面投影方向上的上、下、左、右侧定义为后侧、前侧、左侧和右侧:

次地砖a,其底砖的前侧面伸出面砖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底砖的右侧面伸出面砖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后侧搭边和左侧搭边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

次地砖b,其底砖的前侧面伸出面砖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底砖的右侧面伸出面砖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后侧搭边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所述次地砖b的左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另一块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上;

次地砖c,其底砖的前侧面伸出面砖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底砖的右侧面与面砖的右侧面共面;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后侧搭边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所述次地砖c的左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上;

次地砖d,其底砖的前侧面伸出面砖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底砖的右侧面伸出面砖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左侧搭边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所述次地砖d的后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另一块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上;

次地砖e,其底砖的前侧面伸出面砖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底砖的右侧面伸出面砖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次地砖e的后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b或者另一块次地砖e的前侧搭台上,左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d或者另一块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上;

次地砖f,其底砖的前侧面伸出面砖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底砖的右侧面与面砖的右侧面共面;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次地砖f的后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c或者另一块次地砖f的前侧搭台上,左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d或者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上;

次地砖g,其底砖的前侧面与面砖的前侧面共面;底砖的右侧面伸出面砖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左侧搭边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所述次地砖g的后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上;

次地砖h,其底砖的前侧面与面砖的前侧面共面;底砖的右侧面伸出面砖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次地砖h的后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b或者次地砖e的前侧搭台上,左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g或者另一块次地砖h的右侧搭台上;

次地砖i,其底砖的前侧面与面砖的前侧面共面,底砖的右侧面与面砖的右侧面共面;其面砖的后侧面伸出底砖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面砖的左侧面伸出底砖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所述次地砖i的后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e或者次地砖f的前侧搭台上,左侧搭边能够搭接在次地砖g或者次地砖h的右侧搭台上。

优选的,所述次地砖a、次地砖c、次地砖g、次地砖i分别铺设在地砖铺面的四角;所述次地砖b、次地砖d、次地砖f、次地砖h铺设在地砖铺面的四边;所述次地砖e铺设于地砖铺面的次地砖a、次地砖c、次地砖g、次地砖i、次地砖b、次地砖d、次地砖f、次地砖h所围成的铺面中间部分。

优选的,所述搭边的宽度大于搭台的宽度,搭边、搭台和底砖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的排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支撑边条上开有排水孔。

同时,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排水地砖的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符合铺面设计要求深度的基层,清楚基层上的杂物并进行初步夯实;

S2、在基层上铺设碎石垫层或粗砂垫层,并进行二次夯实和找平;

S3、在垫层的基础上铺设混凝土砂浆层,并铺设次地砖;

S4、待混凝土砂浆层终凝后,用水泥砂浆对相邻次地砖之间的缝隙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形成地砖铺面;

S5、对地砖铺面进行洒水养护,带混凝土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放通行。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在垫层的左上角开始铺设混凝土砂浆层,并在混凝土砂浆层的左上角铺设次地砖a,次地砖a的左侧面和后侧面紧贴混凝土砂浆层的左上角边缘;

S32、在次地砖a的右侧沿铺面的宽度方向铺设次地砖b,次地砖b的左侧搭边紧搭次地砖a的右侧搭台上,在次地砖b的右侧沿铺面的宽度方向继续铺设次地砖b,次地砖b的左侧搭边紧搭其左侧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上,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右上角边缘处时,铺设次地砖c,次地砖c的左侧搭边紧贴其左侧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上;

S33、在次地砖a的前侧沿铺面的左侧边缘铺设次地砖d,次地砖d的后侧搭边紧贴次地砖a的前侧搭台上,在次地砖d的前侧沿铺面的左侧边缘继续铺设次地砖d,次地砖d的后侧搭边紧贴其后侧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上;

S34、在铺面中部非边缘位置铺设次地砖e,次地砖e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上,次地砖e的左侧搭边紧搭其左侧次地砖的右侧搭台上;

S35、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右边缘处时,铺设次地砖f,次地砖f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上,次地砖f的左侧搭边紧搭其左侧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上;

S36、重复步骤S33~S35继续用上述次地砖铺设于混凝地砂浆层上,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的左下角边缘时,选用次地砖g,次地砖g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上;

S37、在次地砖g的右侧依次铺设次地砖h,次地砖h的左侧搭边紧搭次地砖g的右侧搭台上,次地砖h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上;

S38、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的右下角边缘时,铺设采用次地砖i,次地砖i的左侧搭边紧搭次地砖h的右侧搭台上,次地砖i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f的前侧搭台上。

优选的,在进行弯道铺设时,包括以下步骤:

5)先将直线段的铺面铺设至铺面起弯点,沿着弯道左侧边缘铺设一列次地砖d,铺设方法同步骤S33,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调整次地砖d之间的搭接缝隙和相邻次地砖d之间的角度;

6)沿着一列次地砖d的右侧铺设多列次地砖e,次地砖e的左侧搭边紧搭其左侧次地砖的右侧搭台上,次地砖e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上,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调整次地砖e之间的搭接缝隙和相邻次地砖e之间的角度;

7)铺设至弯道右侧边缘处,在其左侧铺设好的一列次地砖e的铺设一列次地砖f,次地砖f的左侧搭边紧搭其右侧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上,次地砖f的后侧搭边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上,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调整次地砖f之间的搭接缝隙和相邻次地砖f之间的角度;

8)对弯道次地砖之间的接缝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形成地砖弯道铺面。

优选的,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对于相邻的两块同类型次地砖,当次地砖之间的缝隙最宽处超过下面搭台的承载面时,选择相同类型的次地砖,切割成接缝的形状,填补在接缝中,在用水泥砂浆对接缝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对于相邻的两块不同类型次地砖,其间的缝隙直接用用水泥砂浆对接缝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

优选的,所述搭边和搭台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水地砖和铺设方法,包括了9种次地砖,各次地砖相互配合,其搭边、搭台和底砖之间形成排水通道,由地砖渗下的水从排水通道排出,减少了水流对铺面基础的侵蚀和积水,能够有效提高地砖铺面的排水能力。各地砖之间采用搭边和搭台的连接结构,提高地砖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地砖不易松动、脱落,同时,该结构形式也可以避免积水从搭缝间溅出,消除行人行走的困扰,该地砖,方便生产方便,施工简单,效率高,质量高,实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各个次地砖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次地砖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各个次地砖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各个次地砖拼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1、面砖;2、底砖;3、排水孔;4、搭台;5、搭边;6、支撑边条;7、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一种排水地砖,包括多种次地砖,次地砖包括面砖1和底砖2两部分。面砖1固定在底砖2上,面砖1和底砖2在地砖铺面上的投影均为矩形,且两矩形的四条边分别平行或重合,次地砖在地砖铺面投影方向上的上、下、左、右侧定义为后侧、前侧、左侧和右侧。面砖1伸出底砖2的底面部分形成搭边5,底砖2伸出面砖1的表面部分与底砖2形成搭台4;面砖1的搭边5与底砖2的搭台4相互配合拼接成地砖铺面。

排水地砖包括9种不同形制、结构的次地砖,分别为:

次地砖a,其底砖2的前侧面伸出面砖1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4,底砖2的右侧面伸出面砖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4,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后侧搭边5和左侧搭边5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6,支撑边条6上开有排水孔7。

次地砖b,其底砖2的前侧面伸出面砖1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4,底砖2的右侧面伸出面砖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4,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后侧搭边5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6,支撑边条6上开有排水孔3。次地砖b的左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另一块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4上。

次地砖c,其底砖2的前侧面伸出面砖1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4,底砖2的右侧面与面砖1的右侧面共面,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后侧搭边5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6,支撑边条6上开有排水孔3。次地砖c的左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4上。

次地砖d,其底砖2的前侧面伸出面砖1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4,底砖2的右侧面伸出面砖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4,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左侧搭边5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6,支撑边条6上开有排水孔3。次地砖d的后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另一块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4上。

次地砖e,其底砖2的前侧面伸出面砖1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4,底砖2的右侧面伸出面砖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4,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次地砖e的后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b或者另一块次地砖e的前侧搭台4上,左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d或者另一块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4上。

次地砖f,其底砖2的前侧面伸出面砖1的前侧面,形成前侧搭台4,底砖2的右侧面与面砖1的右侧面共面,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次地砖f的后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c或者另一块次地砖f的前侧搭台4上,左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d或者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4上。

次地砖g,其底砖2的前侧面与面砖1的前侧面共面,底砖2的右侧面伸出面砖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4,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左侧搭边5的外边缘处设有支撑边条6,支撑边条6上开有排水孔3。次地砖g的后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a或者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4上。

次地砖h,其底砖2的前侧面与面砖1的前侧面共面,底砖2的右侧面伸出面砖1的右侧面,形成右侧搭台4,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次地砖h的后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b或者次地砖e的前侧搭台4上,左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g或者另一块次地砖h的右侧搭台4上。

次地砖i,其底砖2的前侧面与面砖1的前侧面共面,底砖2的右侧面与面砖1的右侧面共面,其面砖1的后侧面伸出底砖2的后侧面,形成后侧搭边5,面砖1的左侧面伸出底砖2的左侧面,形成左侧搭边5。次地砖i的后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e或者次地砖f的前侧搭台4上,左侧搭边5能够搭接在次地砖g或者次地砖h的右侧搭台4上。

在铺设整个铺面中,次地砖a、次地砖c、次地砖g、次地砖i分别铺设在地砖铺面的四角,次地砖b、次地砖d、次地砖f、次地砖h铺设在地砖铺面的四边,地砖e铺设于地砖铺面的次地砖a、次地砖c、次地砖g、次地砖i、次地砖b、次地砖d、次地砖f、次地砖h所围成的铺面中间部分。

其中各个次地砖的搭边5的宽度均大于搭台4的宽度,搭边5、搭台4和底砖2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的排水通道7,排水通道7与支撑边条6上的排水孔3共同构成整个地砖铺面的排水系统。

该排水地砖的铺设方法如下:

S1、开挖符合铺面设计要求深度的基层,清楚基层上的杂物并进行初步夯实。

S2、在基层上铺设碎石垫层或粗砂垫层,并进行二次夯实和找平。

S3、测量放线,在垫层的基础上铺设混凝土砂浆层,并铺设如上所述的9种次地砖,铺设时,次地砖要轻拿轻放,保持砖面水平,并用木锤或橡胶锤轻敲压平压实,用水平尺检查相邻次地砖的平整度,若发现砖体松动或砖面不平整的现象时,取下次地砖,重新对垫层和混凝土砂浆层夯实找平,再重新铺设次地砖。

具体铺设该9种次地砖的方法如下:

S31、在垫层的左上角开始铺设混凝土砂浆层,并在混凝土砂浆层的左上角铺设次地砖a,次地砖a的左侧面和后侧面紧贴混凝土砂浆层的左上角边缘,用木锤或者橡胶锤轻敲压平压实。

S32、在次地砖a的右侧沿铺面的宽度方向铺设次地砖b,次地砖b的左侧搭边5紧搭次地砖a的右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在次地砖b的右侧沿铺面的宽度方向继续铺设次地砖b,次地砖b的左侧搭边5紧搭其左侧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右上角边缘处时,铺设次地砖c,次地砖c的左侧搭边5紧贴其左侧次地砖b的右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

S33、在次地砖a的前侧沿铺面的左侧边缘铺设次地砖d,次地砖d的后侧搭边5紧贴次地砖a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在次地砖d的前侧沿铺面的左侧边缘继续铺设次地砖d,次地砖d的后侧搭边5紧贴其后侧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铺设次地砖d沿着铺面的左侧边缘的宽度约为3~5m。

S34、在铺面中部非边缘位置铺设次地砖e,次地砖e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4上,次地砖e的左侧搭边5紧搭其左侧次地砖的右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

S35、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右边缘处时,铺设次地砖f,次地砖f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4上,次地砖f的左侧搭边5紧搭其左侧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

S36、当铺设完沿着铺面的左侧边缘的宽度约为3~5m的铺面后,重复步骤S33~S35继续用上述次地砖铺设于混凝地砂浆层上,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的左下角边缘时,选用次地砖g,次地砖g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d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

S37、在次地砖g的右侧依次铺设次地砖h,次地砖h的左侧搭边5紧搭次地砖g的右侧搭台4上,次地砖h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

S38、当铺设至混凝土砂浆层的右下角边缘时,铺设采用次地砖i,次地砖i的左侧搭边5紧搭次地砖h的右侧搭台4上,次地砖i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f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完成整个铺面的铺设过程。

S4、待混凝土砂浆层终凝后,用水泥砂浆对相邻次地砖之间的缝隙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对排水孔3及排水通道7进行勾缝处理时,不能过分用力,以免堵塞排水孔3和排水管道7,当完成灌缝和勾缝处理后,就形成地砖铺面。

S5、对地砖铺面进行洒水养护,带混凝土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放通行。

当然,道路铺面也会存在弯道,在对弯道铺设时,方法如下:

1)先将直线段的铺面铺设至铺面起弯点,沿着弯道左侧边缘铺设一列次地砖d,铺设方法同步骤S33,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调整次地砖d之间的搭接缝隙和相邻次地砖d之间的角度。

2)沿着一列次地砖d的右侧铺设多列次地砖e,次地砖e的左侧搭边5紧搭其左侧次地砖的右侧搭台4上,次地砖e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调整次地砖e之间的搭接缝隙和相邻次地砖e之间的角度。

3)铺设至弯道右侧边缘处,在其左侧铺设好的一列次地砖e的铺设一列次地砖f,次地砖f的左侧搭边5紧搭其右侧次地砖e的右侧搭台4上,次地砖f的后侧搭边5紧搭其后侧次地砖的前侧搭台4上,搭边5和搭台4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结固定,并根据弯道的曲率,调整次地砖f之间的搭接缝隙和相邻次地砖f之间的角度。

4)对弯道次地砖之间的接缝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对于相邻的两块同类型次地砖,当次地砖之间的缝隙最宽处超过下面搭台4的承载面时,选择相同类型的次地砖,切割成接缝的形状,填补在接缝中,在用水泥砂浆对接缝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对于相邻的两块不同类型次地砖,其间的缝隙直接用用水泥砂浆对接缝进行灌缝和勾缝处理,形成地砖弯道铺面。同时,在对排水孔3及排水通道7进行勾缝处理时,不能过分用力,以免堵塞排水孔3和排水管道7,当完成灌缝和勾缝处理后,就形成地砖弯道铺面的铺设。然后在进入道路直线段时,继续采用如上提供的矩形铺面的铺设方法,即可完成整个道路铺面的铺设工作。

本发明提供以上9种次地砖和其铺设方法,各次地砖相互配合,其搭边、搭台和底砖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支撑边条上的排水孔共同构成整个地砖铺面的排水系统,由地砖渗下的水从排水系统中排出,减少了水流对铺面基础的侵蚀和积水,能够有效提高地砖铺面的排水能力。各地砖之间采用搭边和搭台的连接结构,提高地砖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地砖不易松动、脱落,同时,该结构形式也可以避免积水从搭缝间溅出,消除行人行走的困扰,该地砖,方便生产方便,施工简单,效率高,质量高,实用效果好。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