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铁路轨道及轨车变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4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轻型铁路轨道,其特征是:轨道主体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与轨车行走轮接触面为平轨面,平轨面设置在主体正上方,平轨面的外侧一体连接有朝向上方的突出的翼缘,翼缘与轨道平行,其作用为限定轨车行走轮在平轨面上行走,并作为轨车变轨装置的导向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铁路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的翼缘截面为直角梯形,斜边下端与平轨面连接,直角边所在面作为轨车变轨装置用导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铁路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的轨道与轨道之间为错合形状连接,即轨道端部为斜角,斜角与斜角错合的有缝连接,该缝与平轨面垂直,缝的俯视形状为斜线,当轨车行走轮经过接缝时,行走轮与平轨面的接触线始终处于交替的轨道平面上,行走轮可平稳地通过连接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铁路轨道,其特征是:所述的轨道道岔结构整体结构形式与现在运行的铁路贴合后的道岔相似,所不同的是该道岔没有道岔缝隙,道岔是一个固定的整体;该轨道的道岔轨道截面与正常行驶用双轨(主轨道)的截面形状相同,道岔轨道与正常轨道为一体式连接,道岔用轨道与正常轨道交叉连接处,轨车行走轮经过的轨道平轨面通路上无翼缘结构。

5.一种应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4任意轻型铁路轨道的轨车变轨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车架、行走轮,行走轮在平轨面上转动行走,行走轮与轨道平轨面的接触面为平面;车架外侧设置有可上下调节的可转动的导向轮,一侧的导向轮至少设置有两个,导向轮下调后其内侧与翼缘外侧导轨面外侧滑动连接,导向轮带动车架沿翼缘延伸方向行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车变轨装置,其特征是:轨车需要变向时,两边侧的导向轮只有变轨方向的一侧导向轮会下调,当车厢需要进站时,变轨侧导向轮下落到道岔方向轨道翼缘外侧滚动导向,迫使轨车车厢离开主轨道,向外变轨驶入道岔轨道;反之,轨车从道岔驶入主道时,道岔侧的导向轮下落导向进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车变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侧导向轮通过中轴连接,每个中轴的中心固定连接有一个动轴,动轴与中轴垂直,且动轴与行星减速电机轴相连,且可被减速电机驱动进行左右方向微转,从而带动中轴沿左右方向倾斜;行星减速电机固定设置在车架上,所述的车架两边分别开有竖条限位孔,其用于中轴通过,并限定中轴的上下调整距离,轮轴上下移动的过程是由行星减速电机装置控制的;动轴可在轴套内转动并通过轴套与车架连接,轴套固定在车架底部;导向轮向左完成动作后始终向下靠在左侧轨道翼缘外侧,而右端的导向轮抬起,与轨道无接触;当车厢右转弯时,动轴行星减速电机转动,左侧导向轮抬起,右导向轮下落靠在右轨道翼缘外侧,形成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车变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架限位孔内侧中轴直径大于限位孔内以及外侧的中轴直径,当导向轮与轨道翼缘接触受力时,车架内侧中轴端部与车架接触连接。

9.一种利用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轨车变轨装置的轨车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每节轨车车厢均具备单独的驱动系统,每节车厢均为一站式到达行走方式,即从出发点道岔驶入主轨,从终点站处道岔下轨到站,同向车组共用一条主轨,每个站点设置一个道岔出口,站点的乘坐者根据需要乘坐轨车,中途无停留,一站式到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车运行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每个出发站的道岔进入口设置有感应器,用以感应来向轨车的安全距离,并判断是否准许出发站内轨车驶入主轨,相应的每辆轨车上设置有距离信号发射装置与感应器无线连接,当感应器感应不到距离信号时,判定安全,允许出发站轨车驶入主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