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吸声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6048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新型吸声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噪声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架设于声屏障顶端的新型吸声帽。



背景技术:

现有的声屏障包括立柱和位于各立柱间的板状隔声元件,一般两根相邻的立柱间设置有数块隔声元件,根据各地的需求不同,立柱间的隔声元件的数目有所不同,由此形成的声屏障的高度不同。为进一步增强吸声效果,还可以在最上面的隔声元件上加设吸声帽,现有的吸声帽一般包括外壳和支撑该外壳的支撑体,外壳内未见设置有消声组件,因此此种吸声帽的消声效果非常有限。另外,由于内部支撑体和外壳之间采用了螺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对整体寿命和机械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铆无螺、机械性能良好、具备优良降噪效果的吸声帽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声屏障顶端的新型吸声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吸声帽,其包括设置有透声孔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消声组件和支撑架,所述消声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一部分露出所述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还设置至少一用于支撑外壳的法兰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吸声帽还可具有如下附属技术特征:

所述法兰盘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法兰盘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端部。

所述法兰盘为三个或以上,其中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两端。

所述法兰盘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边缘的并与所述底板相垂直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弧面部分和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侧板的平面部分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支撑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卡扣结构扣合形成所述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安装台和位于所述安装台下侧的两支腿,所述支腿的一部分露出所述外壳,所述两支腿沿纵向方向平行分布,所述外壳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支腿的端部相连接,所述消声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台的上侧面上。

所述安装台上沿纵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卡槽,所述消声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由互相交叉的弯折面和支撑面所形成的消声面,所述支撑面的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入结构。

所述消声面为两个或以上,相邻的所述消声面之间留设有间隙,所述弯折面的端部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折边,至少所述一弯折面的端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相接触。

在所述消声组件和外壳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填充有吸声材料,所述外壳的两端部还分别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支腿相连接。

在所述消声组件和外壳之间所形成的空腔中填充有吸声材料,所述弯折面的末端设置有折边和/或阻挡部件,所述折边和/或阻挡部件顶住所述吸声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结构的吸声帽,其是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内部加设对外壳起支撑作用的法兰盘,避免外壳在高温或遭遇强风、强雨及大雪时出现变形、失稳等问题,增加了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结构的吸声帽内的消声组件和吸声材料,增加和改变了噪声的传播和反射路径,有效地减弱了进入其内部的噪声;本吸声帽还通过不同部件之间的配合设计,尤其是消声组件与支撑架之间采用配合连接,使消声组件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进入外壳内部的噪声遇到消声组件的缓冲和反射面的来回反射作用,极大减弱了强度,直至能量基本完全消失;此外,外壳、消声组件和支撑架之间免用螺栓、铆钉及螺接等连接方式,避免了上述连接方式所引起的腐蚀及破坏,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寿命和机械性能,利用现有制备工艺即可实现产业化生产,安装维护方便,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吸声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消声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法兰盘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组合式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种吸声帽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吸声帽,其包括设置有透声孔的外壳1、设置在外壳1内的消声组件3和支撑架2,消声组件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支撑架2的一部分露出所述外壳1,在外壳1内还设置至少一用于支撑外壳1的法兰盘5,该法兰盘5固定设置在支撑架2上,可通过螺钉、铆钉或焊接固定,亦可通过卡扣或嵌设方式固定。法兰盘5可选择为两个,其中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的端部:即可选择为一个设置在支撑架2的端部,另一个设置在支撑架2的中间位置,或者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架2的端部。当法兰盘5为三个或以上时,其中两个设置在支撑架2的两端,其他设置在支撑架2的两端部之间的位置。透声孔可为大孔、中孔、小孔或微孔。

具体地,如图4所示,法兰盘5包括底板51和设置在底板51边缘的并与底板51垂直的侧板52,侧板52的弧面部分521和外壳1的内侧面相贴合,侧板52的平面部分522设置在支撑架2上。

外壳1的横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类圆形、扇形、山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透声孔设置在外壳1的朝向噪声侧的面上,外壳1的背向噪声侧的面亦可设置透声孔。作为一种选择,外壳1、消声组件3和支撑架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材料可选自铝合金、塑料、钢板等具备一定硬度的材料,工艺可为挤出成型、弯折成型或注塑成型;作为另一种选择,外壳1、消声组件3和支撑架2亦可为互相配合的分体式结构,具体地,支撑架2包括安装台21和位于该安装台21下侧的支腿22,消声组件3可拆卸式设置在安装台21的上侧面上,外壳1包住消声衬,3和支撑架2,支腿22的一部分露出所述外壳1。如图5所示,支撑架2可为整体结构,亦可为组合结构,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两部分,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通过卡扣结构6扣合形成所述支撑架。

作为一种选择,参照图4,安装台21的上侧面上沿纵向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卡槽211,消声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由互相交叉的弯折面31和支撑面32所形成的消声面,支撑面32的下端部设置有与卡槽211相配合的卡入结构321,上述结构利用现有制备工艺即可实现产业化生产,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消声面可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可采用挤出成型,材料可选择为铝合金或塑料等,消声面亦可为组合结构,具体地是弯折面31和支撑面32通过粘合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为提高吸声和隔声效果,消声面选择为两个或以上,如图1所示,消声面为4个,亦可选择为1个、2个、3个、5个(如图6所示)或更多,各消声面沿纵向方向设置在安装台21上,为了提供足够容置和传播噪声的空间,相邻的消声面之间留设有间隙,该间隙可选择为0.5cm~10cm之间,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该间隙可随之增大或缩小。

为增强外壳1的机械性能,防止外壳1在受到大风、暴雨等的冲击后变形、失稳,至少一消声面的端部与外壳1的内侧面相接触,用于顶住外壳1,防止形变,为进一步增强外壳1机械强度,所有消声面的端部均可顶住外壳1。为增强消声面的机械强度,增大与外壳1的接触面积,如图3所示,弯折面31的端部设置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折边311,该折边311可顶住所述外壳1内侧面,当外壳1内侧面设置有吸声材料时,折边311亦可顶住吸声材料,防止吸声材料滑落。

作为常规的结构选择,支腿22为两个,两支腿22沿纵向方向平行分布,支腿22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螺接或铆接的方式将吸声帽固定在H型钢或屏体上,安装台21和支腿22可选择为一体成型结构,亦可通过焊接、铆接或其他固定方式将支腿22固定在安装台21的下侧面上。

为增强结构强度,外壳1的两端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支腿2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外壳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支脚11,各支脚11分别与对应侧的支腿22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选择为冲压、铆接或焊接等,作为进一步的选择,参照图3,为配合吸声屏体的安装,增大机械强度,支脚11的端部设置有通过弯折形成的容置结构111,支腿22的端部设置在该容置结构111中,为进一步增强结构强度,还可通过锚固、螺固或咬合等方式将支腿22的端部固定在容置结构111中,作为其他选择,支脚11和支腿22可选用其他凹凸配合或卡扣配合方式。为进一步增强吸声帽整体结构强度,两支腿2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4,加强板4沿纵向方向延伸,加强板4和支撑架2可选择为一体成型,亦可为分体成型结构。

为进一步增强吸声效果,在外壳1内部填充有吸声材料,吸声材料可填充于两消声面之间,填充方式为全填充或部分填充,具体地,如图3所示,弯折面31的末端,折边311的内侧还设置有阻挡部件312,吸声材料设置在阻挡部件312和外壳1之间,阻挡部件312阻止吸声材料掉落。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图6所示,吸声材料亦可附在外壳内侧面,消声面末端设置有阻挡部件312,该阻挡部件312和外壳1夹住所述吸声材料。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