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8209阅读:2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箱涵分层止水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



背景技术:

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涵作为取排水工程常用的取水、排水管道,施工较为方便,相较管涵更加经济。因部分箱涵尺寸较大,且一次浇筑完成则无法拆卸内模板,因此箱涵一般分两层浇筑,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浇筑侧壁上部及顶板。而分层浇筑不可避免形成施工缝,造成箱涵内的水渗漏,对于核电工程等对混凝土抗渗、防腐要求比较严格的工程来说,需做好现浇箱涵的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做好止水措施,确保施工用水不渗流至箱涵外表面,对混凝土造成腐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有效的解决水平施工缝的漏水问题,确保混凝土不被腐蚀的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包括合围的底板、顶板和两个侧壁,其特征在于:侧壁分为两部分,包括分别与顶板和底板连接的侧壁上部和侧壁下部,还包括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布设于侧壁上部和侧壁下部衔接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心位置,钢板止水带分别具有一半嵌入侧壁上部和侧壁下部内,钢板止水带长度方向两端设有沿钢板止水带宽度方向分布的梳齿槽,且相邻两个钢板 止水带通过梳齿槽插接定位。

箱涵施工时,首先浇筑底板及侧壁下部,侧壁下部标高以高出底板为准,施工时需将钢板止水带布设与侧壁中心位置,钢板止水带设置为一定的厚度,宽度不小于30cm,但不得影响箱涵的保护层,预埋进侧壁下部内宽度的1/2,混凝土面上部留钢板止水带宽度的1/2,之后施工时再将钢板止水带浇筑于混凝土内,以达到止水效果,而且利用梳齿槽插接定位能始终保证钢板止水带位置准确。

在上述的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中,所述的钢板止水带长度方向两端还设有板槽,还包括连接钢板,且连接钢板嵌在板槽内,并与紧固件配合连接相邻两个钢板止水带。

因此连接后不会破坏钢板止水带原有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中,所述的底板和侧壁下部形成一体浇筑的第一层箱涵,钢板止水带下半部分预埋在第一层箱涵内,顶板和侧壁上部形成一体浇筑的第二层箱涵,且钢板止水带上半部分浇筑在第二层箱涵内,

在上述的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中,所述的钢板止水带宽度不小于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有了钢板止水带后,箱涵分层浇筑,施工较为便利,尤其是内模的支拆,更加方便。

2、选用钢板止水带,可有效避免箱涵因分层施工造成的漏水,可保护混凝土不受腐蚀。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分别是本箱涵断面图和平剖面图。

图3是钢板止水带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板;

2、顶板;

3、侧壁;

4、钢板止水带;41、梳齿槽;42、板槽;

5、连接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使用钢板止水带的大型箱涵,包括合围的底板1、顶板2和两个侧壁3,侧壁3分为两部分,包括分别与顶板2和底板1连接的侧壁3上部和侧壁3下部,还包括钢板止水带4,钢板止水带4布设于侧壁3上部和侧壁3下部衔接处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中心位置,钢板止水带4分别具有一半嵌入侧壁3上部和侧壁3下部内,钢板止水带4长度方向两端设有沿钢板止水带4宽度方向分布的梳齿槽41,且相邻两个钢板止水带4通过梳齿槽41插接定位。

进一步的,钢板止水带4长度方向两端还设有板槽42,还包括连接钢板5,且连接钢板5嵌在板槽42内,并与紧固件配合连接相邻两个钢板止水带4。底板1和侧壁3下部形成一体浇筑的第一层箱涵,钢板止水带4下半部分预埋在第一层箱涵内,顶板2和侧壁3上部形成一体浇筑的第二层箱涵,且钢板止水带4上半部分浇筑在第二层箱涵内,钢板止水带4宽度不小于30cm。

箱涵施工时,首先浇筑底板1及侧壁3下部,侧壁3下部标高以高出底板为准,施工时需将钢板止水带4布设与侧壁3中心位置,钢板止水带4设置为一定的厚度,宽度不小于30cm,但不得影响箱涵的保护层,预埋进侧壁3下部内宽度的1/2,混凝土面上部留钢板止水带4宽度的1/2,之后施工时再将钢板止水带4 浇筑于混凝土内,以达到止水效果,而且利用梳齿槽41插接定位能始终保证钢板止水带4位置准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板1、顶板2、侧壁3、钢板止水带4、梳齿槽41、板槽42、连接钢板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