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4893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全自动升降路障一般都是以液压部件作为动力部件,这样也就需要在地面上设置液压驱动站,并且还需要根据每个全自动升降路障所在的位置在地下铺设液压管路;导致安装繁琐,施工成本高。

另外,在地下铺设的液压管路不方便检查维修;如果一个全自动升降路障出现故障,对出现故障的全自动升降路障维修时,则需要停止运行液压驱动站,导致所有与液压管路连接的全自动升降路障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安装简单,施工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其包括内筒、预埋筒、液压缸、安装箱以及电动液压马达;内筒整体为圆筒形,预埋筒整体为长方体筒形;安装箱固定设置在预埋筒的底部,电动液压马达固定设置在安装箱内;液压缸的一端与内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安装箱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动液压马达与液压缸通过油路管道连接;预埋筒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预埋筒托盘;内筒穿过预埋筒托盘插入预埋筒。

进一步地,安装箱的顶部还固定设置有限位板。通过限位板可以限制内筒降下的位置。

进一步地,预埋筒内还固定设置有导向条;导向条与内筒的外壁贴合。

进一步地,导向条为四条、且绕内筒的轴线均匀分布。可以使内筒顺滑地升降。

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盖板固定设置在预埋筒托盘上。

进一步地,内筒为SUS304不锈钢制成。只需经常擦拭,便可使内筒恒亮如新,比较美观。

进一步地,预埋筒为镀锌板制成,可以起到防锈的作用,并且比较美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电动液压马达与控制导线连接即可使用,不需在地面上设置液压驱动站,安装简单,施工成本低,并且假如一个全自动升降路障出现故障,维修时不会影响其他的全自动升降路障的使用;2、增加了预埋筒的预埋深度,可以提高其抗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的俯视示意图。

内筒1;预埋筒2;预埋筒托盘21;导向条22;液压缸3;安装箱41;电动液压马达42;盖板5;限位板6。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其包括内筒1、预埋筒2、液压缸3、安装箱41以及电动液压马达42。内筒1整体为圆筒形,预埋筒2整体为长方体筒形。

安装箱41固定设置在预埋筒2的底部,电动液压马达42固定设置在安装箱41内。由于安装箱41固定设置在预埋筒2的底部,预埋筒2的长度也相应地向下增加,从而增加了预埋筒2的预埋深度(即地面至预埋筒2的底部的距离),可以提高全自动升降路障的抗冲击力。

液压缸3的一端与内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液压缸3的另一端(液压缸3与内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一端的另一端)与安装箱41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动液压马达42与液压缸3通过油路管道连接。

预埋筒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预埋筒托盘21;内筒1穿过预埋筒托盘21插入预埋筒2。

安装箱41的顶部还可以固定设置有限位板6。通过限位板6可以限制内筒1降下的位置。

预埋筒2内还可以固定设置有导向条22;导向条22与内筒1的外壁贴合。导向条22可以为四条、且绕内筒1的轴线均匀分布。导向条22可以使内筒1不会偏离竖直方向,从而可以使内筒1顺滑地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半自动升降路障还可以包括盖板5;盖板5固定设置在预埋筒托盘21上。

内筒1可以为SUS304不锈钢制成。只需经常擦拭,便可使内筒1恒亮如新,比较美观。

预埋筒2可以为镀锌板制成。可以起到防锈的作用,并且比较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的工作原理为:在需要安装全自动升降路障的位置挖出洞穴,在洞穴底部铺上沙石,然后放入全自动升降路障,使盖板5或者预埋筒托盘21与地面齐平,将电动液压马达42与控制导线连接,在预埋筒2与洞穴之间浇筑水泥直至水泥与地面齐平,水泥干燥硬化后全自动升降路障即可使用。

通过控制导线控制电动液压马达42的运转,使液压缸3伸长或者缩短,从而可以控制内筒1升起或者降下。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将电动液压马达42与控制导线连接即可使用,不需在地面上设置液压驱动站,安装简单,施工成本低,并且假如一个全自动升降路障出现故障,维修时不会影响其他的全自动升降路障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升降路障,将电动液压马达42与控制导线连接即可使用,不需在地面上设置液压驱动站,安装简单,施工成本低,并且假如一个全自动升降路障出现故障,维修时不会影响其他的全自动升降路障的使用;加了预埋筒2的预埋深度(即地面至预埋筒2的底部的距离),可以提高全自动升降路障的抗冲击力。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