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灰轻质路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838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灰轻质路基。



背景技术:

公路拓宽工程中,为保证新老路基共同承受路面结构和行车荷载作用,减少新老路基结合部的路面开裂、路基失稳等病害的发生,需要对新老路基结合部采取相应的处治技术。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在新老路基交界面开挖台阶或在结合部两侧一定范围内水平铺设土工格栅。实践表明,这两种方式均不能有效减小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特别是当拓宽路基处的地基土层为软土层时。

国家专利局于2015年5月13日公开了一篇专利申请号为201510243290.7,名称为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层上道路拓宽体系及道路拓宽方法的发明专利。此专利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湿陷性黄土地基层上道路拓宽体系包括湿陷性黄土地基层、灰土换填层、填土层、土工格栅、待拓宽道路水稳层、待拓宽道路路面、微型刚性桩以及夯实水泥土桩墙;湿陷性黄土地基层、灰土换填层、填土层、待拓宽道路水稳层以及待拓宽道路路面自下而上依次层状分布。本发明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层上道路拓宽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力学性能合理、整体性好以及质量可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层上道路拓宽体系及道路拓宽方法。但是此专利结构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不能尽快的完成施工,影响交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拓宽路基具有足够承载力的条件下,有效减小新老路基差异沉降,从而减小路基路面病害发生的二灰轻质路基。为此,现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灰轻质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从外到内分为填料为粘性土的土质护坡层、填料为粉煤灰和生石灰混合的二灰层以及老路基,所述二灰层和土质护坡层以及老路基的结合处均呈相配的阶梯形,且二灰层覆盖老路基的顶面;所述土质护坡层和二灰层的底面设有沿路基横截面方向上升的且其填料为透水性材料的粒料隔离层,所述土质护坡层内部贯穿有一定横坡度的盲沟,所述盲沟沿路基横截面方向连通二灰层;所述二灰层和土质护坡层的顶面设有填料为粘性土的封顶层。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土质护坡层的水平方向厚度不小于1m,填料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小于6。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灰层中生石灰的质量为粉煤灰质量的3%~5%。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顶层的厚度为20~30cm,封顶层的填料还可以为石灰土或二灰土。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粒料隔离层的的最大厚度为50cm,最小厚度为30cm,上升的坡度不小于3%;填料为工业废渣或天然砂砾。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构成盲沟的材料为工业废渣或天然砂砾,所述盲沟的横坡度为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老路基的表面添加一层二灰层,由于粉煤灰颗粒的珠壁呈多空结构,孔隙高达50%~80%,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利用粉煤灰和生石灰的吸水性能够及时排净新老路基结合处的积水,从而降低因渗水而发生老地基沉降的风险,因此也能够有效降低因新老路基的沉降的差异,而造成新老地基结合部的路面开裂、路基失稳等病害发生的危险,特别是当拓宽路基处的地基土层为软土层时,更加降低发生路面开裂和路基失稳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在二灰层的外部设置一层土质护坡层和顶部设有封顶层,防止二灰层受到雨水的冲刷并保证二灰层的稳定。

(3)本实用新型在土质护坡的顶面设有一定横坡度的盲沟,以排除拓宽路基内部的积水。

(4)本实用新型在老路基外侧底部铺设一层粒料隔离层,以排除上方渗入的积水。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灰轻质路基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封顶层-1;土质护坡层-2;二灰层-3;老路基-4;粒料隔离层-5;盲沟-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二灰轻质路基,包括路基本体,所述路基从外到内分为填料为粘性土的土质护坡层2、填料为粉煤灰和生石灰混合的二灰层3以及老路基4,所述二灰层3和土质护坡层2以及老路基4的结合处均呈相配的阶梯形,且二灰层3覆盖老路基4的顶面;所述土质护坡层2和二灰层3的底面设有沿路基横截面方向上升的且其填料为透水性材料的粒料隔离层5,所述土质护坡层2内部贯穿有一定横坡度的盲沟6,所述盲沟6沿路基横截面方向连通二灰层3;所述二灰层3和土质护坡层2的顶面设有填料为粘性土的封顶层1。

本实用新型在老路基4的表面添加一层二灰层3,由于粉煤灰颗粒的珠壁呈多空结构,孔隙高达50%~80%,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利用粉煤灰和生石灰的吸水性能够及时排净新老路基结合处的积水,从而降低因渗水而发生老地基沉降的风险,因此也能够有效因降低新老路基的沉降的差异,而造成新老地基结合部的路面开裂、路基失稳等病害发生的危险,特别是当拓宽路基处的地基土层为软土层时,更加降低发生路面开裂和路基失稳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土质护坡层2的水平方向厚度不小于1m,填料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小于6。本实用新型在二灰层3的表面设计土质护坡层2,防止二灰层3受到雨水的冲刷并保证二灰层3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灰层3中生石灰的质量为粉煤灰质量的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顶层1的厚度为20~30cm,封顶层1的填料还可以为石灰土或二灰土。在二灰层3和土质护坡层2的顶面设计封顶层1,也是为了减少雨水对二灰层3和土质护坡层2的冲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粒料隔离层5的的最大厚度为50cm,最小厚度为30cm,上升的坡度不小于3%;填料为工业废渣或天然砂砾。设计粒料隔离层5,将土质护坡层2和二灰层3内部渗透的水很快排净,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构成盲沟6的材料为工业废渣或天然砂砾,所述盲沟6的横坡度为1~2%。设计盲沟6也是为了排净拓宽路基内部的水。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