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主索索道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7815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双层主索索道桥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主索索道桥,属于桥梁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索道桥是大型工程建设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临时性桥梁结构形式,索道桥的车辆荷载通过桥面板传递给承重主索,主索将力传递给锚固于两岸的锚碇。索道桥通常采用单跨索道桥和多跨索道桥,多跨索道桥为单跨索道桥中间设置中间支墩,从而减少索道桥跨度。

单跨索道桥是在河道两岸分别设置锚碇,锚碇之间铺设主索,主索上面铺设桥面板,车辆在桥面板上行驶。车辆荷载通过桥面板传递给承重主索,主索将力传递给锚固于两岸的锚碇。主索及锚碇的受力大小主要取决于跨度及主索的矢度,跨度与受力成正比关系,矢度与受力成反比关系。矢度的大小受到桥面最大纵坡及通行条件限制,单跨索道桥的矢度不能取太大。多跨索道桥是为减少单跨索道桥的跨度而在桥跨中间设置若干中间支墩,从而减少索道桥跨度。但中间支墩的设置增加了施工难度及造价,且解决不了行车条件与主索受力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主索索道桥,可以有效改善行车条件及减小主索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双层主索索道桥,包括设置于河道两岸的锚碇,锚碇之间铺设主索,主索上面铺设桥面板,主索包括上层主索和下层主索,上层主索和下层主索之间通过钢排架连接;下层主索的矢度大于上层主索的矢度。

进一步的是:河道两岸分别设置有桥台,桥台设于锚碇内侧,桥台顶部均设置有索鞍,主索两端绕经索鞍后分别设置有连接调整器,主索两端通过连接调整器后连接锚索,锚索锚固于锚碇。

进一步的是:上层主索底部设置有横梁,横梁沿上层主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横梁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稳定索索鞍,稳定索索鞍上铺设稳定索,稳定索两端锚固于锚碇;横梁底部与钢排架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桥面板包括人行道桥面板和车行道桥面板,人行道桥面板在车行道桥面板两侧独立设置。

进一步的是:桥面板两侧设置有栏杆。

本发明实施步骤为:施工锚碇;铺设下层主索;安装下层主索上的钢排架;铺设上层主索;铺设桥面板;通车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主索分成两层设置,下层主索采用矢度较大的悬链线设置,从而减少主索拉力,其上设置钢排架与上层主索连接;上层主索采用较小矢度的悬链线,从而改善行车条件,同时下层主索上的钢排架对上层主索起到弹性支承的作用,等同于将上面主索划分为多跨索道桥,进而减小上层主索的拉力。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行车条件及减小主索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沿主索长度方向的立面图;

图2是图1中一端桥台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视图;

图中标记:1-锚碇、2-上层主索、3-下层主索、4-钢排架、5-桥台、6-索鞍、7-连接调整器、8-锚索、9-横梁、10-稳定索索鞍、11-人行道桥面板、12-车行道桥面板、13-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设置于河道两岸的锚碇1,锚碇1之间铺设主索,主索上面铺设桥面板,主索包括上层主索2和下层主索3,上层主索2和下层主索3之间通过钢排架4连接;下层主索3的矢度大于上层主索2的矢度。

主索两端锚固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河道两岸分别设置有桥台5,桥台5设于锚碇1内侧,桥台5顶部均设置有索鞍6,主索两端绕经索鞍6后分别设置有连接调整器7,主索两端通过连接调整器7后连接锚索8,锚索8锚固于锚碇1。

为提高结构稳定性,上层主索2底部设置有横梁9,横梁9沿上层主索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横梁9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稳定索索鞍10,稳定索索鞍10上铺设稳定索,稳定索两端锚固于锚碇1;横梁9底部与钢排架4相连接。稳定索两端可采用与主索相同的锚固结构。

为更好的保障通行安全,桥面板包括人行道桥面板11和车行道桥面板12,人行道桥面板11在车行道桥面板12两侧独立设置;桥面板两侧设置有栏杆13。相应地,人行道桥面板11和车行道桥面板12两者底部的主索应根据受力情况分别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