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4280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公路路基的施工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风积沙是沙被风沙流搬移到冲积平原地区形成沙丘而产生的,属第四纪风积物,系指在风成沙性质上发育起来的土壤。具有结构松散、级配不良、孔隙率大、强度较低、水稳定性好、沉降均匀、受不利季节影响小等特点。在沙漠地区修筑路基,如果要采用普通的粘性土,就需从远处运输,不但取土困难,而且会大大提高工程造价和延长施工工期。本着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的原则,填筑路基的主要填料当然最好能采用可就地取材的风积沙。由于风积沙在天然条件下呈松散状态,粘聚力基本为零,抗剪性能差及剪涨现象,因此,用风积沙作为填筑路基的主要填料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易压实,风积沙的压实一般采用振动压实的方法,在压力不足或者激振力不够,则压实效果不佳,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而由于风积沙还存在着剪涨现象,在振动压实时,过大的激振力或者过长的激振力作用时间,不但密实度不会增加,使风积沙更加松散,如果是颗粒粒径分布不匀的风积沙,还会出现大颗粒处于下层、小颗粒处于上层的分层现象;而且用这种材料做成的路基或路堤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或失稳,特别是用软质风积沙做路堤工程困难性更大,压实困难且变形严重。二是稳定性差,用这种材料做成的路基或路堤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或失稳,抗压能力不强,特别是用软质风积沙做路堤工程困难性更大,压实困难且变形严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其具有通过在风积沙上铺设加固层,并通过合理的辗压方式,使振动压实后的路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抗压强度大,大大提高了路基的抗破坏应变和抗拉能力,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标出需要施工的区域,路基两侧超出路基设计宽度的50~80cm;(2)铺底层:清除原路面杂物,平整地表;在整平的地表上铺筑20~4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整平后碾压作为施工地表;(3)装卸填料:根据自卸车的运输量和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的摊铺面积,用标尺拉线、划出摊铺面积的网络白格,用自卸车将风积沙按网格倒退着卸料,使得自卸车始终行走在碎石土层或砂砾土层上;每卸完一车风积沙即用推土机摊铺整平,再卸下一车,直到一个段落中施工区域内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达到30~40cm;(4)铺设加固层:在风积沙表面铺设5~10cm的加固层,其中,加固层中包括质量分数为50~70%的石灰石、1~3‰的聚丙烯纤维、5~8%松填土、余量粉煤灰;(5)翻耕:在加固层上浇水,并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一次翻耕,翻耕深度为15~20cm,翻耕次数为2~3次;在第一次翻耕后,在翻耕填料表面施加秸秆纤维,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宽度方向进行第二次翻耕,翻耕深度为20~25cm,并加入质量为石灰石的0.1%~0.5%的固化剂,翻耕次数为2~3次;在第二次翻耕后,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三次翻耕,翻耕深度为30~40cm,翻耕次数为4~6次,然后整平;其中,秸秆纤维丝的加入量为聚丙烯纤维质量的60~80%,固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树脂3~10份、氯化钠5~10份、羧甲基纤维钠1~2份、聚乙烯醇2~5份、工业级白油1~2份、海泡石粉2~5份、水30~40份、木质素磺酸钙1~3份、矿渣1~2份;(6)分格浇水:在整平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8~10%;(7)推土机碾压:碾压时采取纵、横向交替结合的方式进行碾压,第一遍纵向碾压后,下一遍采用横向碾压,如此交替进行;压实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间进行碾压;推土机行驶速度不超过2km/h;在施工段落交接处,重叠碾压,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之间压实推土机轮迹重叠不小于8cm;(8)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先以不高于8km/h的速度碾压1遍,再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按1/3轮宽重叠强振碾压4~6遍,每一遍均直道处先压两边,后压中间,弯道处则先压内侧,后压外侧,直到压遍铺设的风积沙;(9)压实度检测:采用灌沙或者灌水法检测压实后的风积沙的压实系数k,平板载荷仪试验测定地基系数k30,如果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指标有一个或两个都不合格,重复(7)~(8),直至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均合格;(10)在压实后的风积沙表面铺筑20~4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重复(3)~(9)直至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完成施工。优选的是,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4)中石灰石、粉煤灰的粒径为1~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0~20mm、直径为5~10μm。优选的是,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6)后还包括在辗压后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进行第二次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10~12%,然后用推土机在石灰石上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来回压碾2遍,每一遍碾压时均由两边向中间进行,弯道处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时履带应有1/2的重叠,直至压遍铺设的风积沙。优选的是,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8)中所述的强振碾压是指选用振动频率为45~50hz,振幅为压路机的强振档进行碾压。优选的是,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10)后还包括路基保护:路基边坡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粘性土或者碎石土包坡,路肩用最小尺寸大于10cm的卵石或干砌片石防护,防护宽度80cm,厚度不小于20cm。优选的是,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的长度为10~15mm。优选的是,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为小麦秸秆、水稻秸秆、高粱秸秆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在风积沙上铺设加固层,并对加固层进行多次翻耕,使加固层与风积沙充分混匀,且风积沙中含有聚丙烯纤维,在经过多次翻耕后,在经过两次浇水和多种方式辗压可使聚丙烯纤维进入风积沙土中,很细的聚丙烯纤维与土颗粒混合,聚丙烯纤维与风积沙土土体间的摩阻力或咬合力和纤维间弯曲交织的嵌锁力,因而可改善土颗粒内的抗侵蚀能力,聚丙烯纤维起到很好的加筋作用,明显改善风积沙土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提高了风积沙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增强,从而起到控制变形的作用。2、本发明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加固层经过三次翻耕,且翻耕方向不一致有利于加固层与风积沙的混合,且在第二次翻耕过程中加入固化剂,固化剂使风积沙粘性增加,固化剂与风积沙混合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对土壤的固结产生了填充效应和胶凝效应,改变了土壤的工程性质,使风积沙颗粒间相互粘合,并通过多次辗压后风积沙颗粒趋于凝聚,使风积沙粒子间发生“胶结”作用,从而形成整体结构并达到常规所不能达到的压实密度,大大提高了路基的固结强度,从而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而且由于固化剂的加入使得聚丙烯纤维与风积沙之间的结合更强,进一步提高了聚丙烯纤维与风积沙土土体间的摩阻力或咬合力,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路基的强度节省了工程维修成本。3、本发明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在第一次翻耕后还加入秸秆纤维,秸秆纤维的加入提高了粘土和加固层的连接力和咬合力,其强度大幅度提高,而且当路基承受拉、压和剪力时,秸秆纤维可承受拉力作用,有效地阻止了路基形成裂隙,提高了风积沙路基的整体稳定性。4、本发明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通过两次围堰分格浇水,并通过选取适当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在恰当压力下,用振动压实机械对铺设在路基上的自然状态的风积沙实施振动碾压,使振动压实后的路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该方法还采用铺设碎石土层的方法来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多伦县省道s308一级公路项目为例,沿线路基为风积沙路段,风积沙为级配不良砂,不同于普通路路基填料,同时项目自然区划上属于半干旱草原,主要为多垄沙地和沙丘,属风积型风沙地貌,风沙灾害严重,沿线地势平缓,风季节风力较大,存在比较严重的风蚀现象,属于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部分。本试验的风积沙具有如下特性:1)风积沙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结构松散、级配不良、孔隙率大、透水性强、保水性较差、水稳性好、粘聚力小甚至无粘聚力、抗剪强度低。其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易溶盐含量很小,其化学性质呈微碱性,无腐蚀性。自然状态下的含水量很低,最低不足1%,最大不超过5%,干容重一般为1.4g/cm3,湿容重大约为1.56g/cm3左右,压实后的最大干密度可达1.76~2.1g/cm3,为天然状态下的1.2~1.4倍,粒径在0.25~0.074mm含量占到风积沙总量的85~95%。2)风积沙的基本力学性质压缩变形小,压缩量与荷载呈指数关系,回弹模量70~90mpa,在荷载反复作用下其值可大于100mpa,常规的重型击实无法测出其最大干密度,粘聚力c值很小,在干燥状态下几乎为零,在有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由于毛细作用产生的吸力,表现出一定的假粘聚力。3)风积沙压实的特性通过风积沙的试验和现场路基压实度检测,风积沙填筑路基的压实具有几个特点:a)标准击实试验具有两个最大值。风积沙的击实曲线可以在含水量最小时和含水量达到最优含水量时,干密度均相对较大。b)风积沙压实存在剪涨现象,在过大的激振力作用下作较长时间的振动压实时,有时反会变得更加松散,风积沙路基碾压遍数过多,则会又恢复到松散状态,施工时压实开始和结束时均应采用低吨位压实机械静压,中间宜采用较小激振力压实机械短时间作业。c)风积沙经过压实后,其表层仍然对外力作用有很高的反映或灵敏度,施工机械直接在风积沙路基表面行走可以使其松散,因此,宜在成型的风积沙路基表层铺设碎石土。具体施工方法为:提供了一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标出需要施工的区域,路基两侧超出路基设计宽度的50cm;(2)铺底层:清除原路面杂物,平整地表;在整平的地表上铺筑2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整平后碾压作为施工地表;(3)装卸填料:根据自卸车的运输量和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的摊铺面积,用标尺拉线、划出摊铺面积的网络白格,用自卸车将风积沙按网格倒退着卸料,使得自卸车始终行走在碎石土层或砂砾土层上;每卸完一车风积沙即用推土机摊铺整平,再卸下一车,直到一个段落中施工区域内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达到30cm;由于风积沙表面10~20cm,极为松散,车辆无法行走,且对已成型路基扰动破坏较大,填料无法直接运送到路基表层,所以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将风积沙拉运至现场后,就近卸在路基边坡以外或者路基范围内并用碎石土铺筑一块场地做为转料平台,然后用自卸车从路基下风侧从转料平台就近纵向调配风积沙至网格中,并且自卸车一直行走在碎石土层上。(4)铺设加固层:在风积沙表面铺设5cm的加固层,其中,加固层中包括质量分数为50%的石灰石、1‰的聚丙烯纤维、5%松填土、余量粉煤灰;(5)翻耕:在加固层上浇水,并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一次翻耕,翻耕深度为15cm,翻耕次数为2次;在第一次翻耕后,在翻耕填料表面施加秸秆纤维,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宽度方向进行第二次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并加入质量为石灰石的0.1%的固化剂,翻耕次数为2次;在第二次翻耕后,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三次翻耕,翻耕深度为30cm,翻耕次数为4次,然后整平;其中,秸秆纤维的加入量为聚丙烯纤维质量的60%,固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树脂3份、氯化钠5份、羧甲基纤维钠1份、聚乙烯醇2份、工业级白油1份、海泡石粉2份、水30份、木质素磺酸钙1份、矿渣1份;羧甲基纤维钠、海泡石粉与风积沙颗粒接触混合后可以定量吸收水分,保持风积沙的含水率;聚乙烯醇、木质素磺酸钙可增加风积沙颗粒间的粘结力,增强了风积沙路基的稳定性;(6)分格浇水:在整平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8%;为了保证填料浇水的均匀性,人工或推土机在整平的路基上围城8~12m2的沙格围堰,然后浇水。水量的大小由沙的天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决定,水浇至使路基填料能够达到或超过饱和含水量为止,沙格围堰有利于保证浇水均匀。风积沙在有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如果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材料中的水分的离析作用,使材料颗粒的外层包围一层水膜,形成了颗粒运动的润滑剂,假粘聚力消失,为颗粒的运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容易使其振密。(7)推土机碾压:碾压时采取纵、横向交替结合的方式进行碾压,第一遍纵向碾压后,下一遍采用横向碾压,如此交替进行;压实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间进行碾压;推土机行驶速度不超过2km/h;在施工段落交接处,重叠碾压,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之间压实推土机轮迹重叠不小于8cm;由于风积沙粘聚力小,压路机在砂土中行走困难,且碾压过程中容易将砂土大面积掀翻,使风积沙水分流失,起不到压实作用。考虑以上因素,路基采用山推d160履带式推土机进行碾压,该设备碾压时履带齿痕较深,适合砂土碾压。包边土采用压路机按常规方法进行碾压。采用山推d160履带式推土机碾压时,采取纵、横向结合的方式进行碾压,第一遍纵向碾压后,下一遍采用横向碾压,如此交替进行。压实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间进行碾压。推土机行驶速度不超过2km/h。各施工段落交接处,须重叠碾压,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之间压实推土机轮迹重叠不小于10cm。在风积沙上铺设加固层,然后对加固层进行多次翻耕,翻耕后加固层与风积沙混合均匀,然后对风积沙施水,并对风积沙碾压,碾压后聚丙烯纤维渗透进入风积沙中的缝隙中,聚丙烯纤维均匀且无规则分布风积沙土中,能够有效得控制风积沙土地基工程侧向变形、竖向变形,使风积沙土地基工程的应力、应变、剪应变大为减小,大幅度提高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可有效的阻风积沙土地基工程塑性区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风积沙土地基工程的承载力,从而达到消除风积沙土地基工程沉降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目的,除此之外,聚丙烯纤维还可以减少土样峰值强度损失,增加土样破坏后的残余强度,提高土样的破坏韧性,显著提高土体的粘聚力,增强土体的塑性,限制风积沙土变形,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工程性质。(8)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先以不高于8km/h的速度碾压1遍,再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按1/3轮宽重叠强振碾压4遍,每一遍均直道处先压两边,后压中间,弯道处则先压内侧,后压外侧,直到压遍铺设的风积沙;振动碾压风积沙,会在风积沙内产生振动冲击,进一步使加固层中各组分和风积沙颗粒由初始的静止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也由初始的静摩擦状态进入动摩擦状态。风积沙在有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如果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材料中的水分的离析作用,使材料颗粒的外层包围一层水膜,形成了颗粒运动的润滑剂,假粘聚力消失,为颗粒的运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容易使其振密。而且加固层中各组分经浇水润湿后,更容易进入风积沙颗粒形成的间隙中,有利于使加固层中各组分填充于风积沙的每个区域,竟而使聚丙烯纤维分布于风积沙的大部分区域,这样聚丙烯纤维与风积沙在空间上形成三维空间复合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风积沙的稳定性。(9)压实度检测:采用灌沙或者灌水法检测压实后的风积沙的压实系数k,平板载荷仪试验测定地基系数k30,如果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指标有一个或两个都不合格,重复(7)~(8),直至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均合格;(10)在压实后的风积沙表面铺筑2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重复(3)~(9)直至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完成施工。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4)中石灰石、粉煤灰的粒径为1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0mm、直径为5μm。风积沙的粒径一般大于2.5mm,使用粒径更小的石灰石、粉煤灰,使其更容易通过围堰分格浇水和碾压进入风积沙土中的间隙中,提高了风积沙的密度和强度。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6)后还包括在辗压后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进行第二次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10%,然后用推土机在石灰石上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来回压碾2遍,每一遍碾压时均由两边向中间进行,弯道处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时履带应有1/2的重叠,直至压遍铺设的风积沙。通过对辗压后的风积沙表面施水进行第二次辗压可以进一步使加固层的各组分进入风积沙的间隙中,进一步提高风积沙的强度和稳定性。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8)中所述的强振碾压是指选用振动频率为45hz,振幅为压路机的强振档进行碾压。通过合适选择的频率和振幅使风积沙在适当的压力下,提高振实度。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10)后还包括路基保护:路基边坡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粘性土或者碎石土包坡,路肩用最小尺寸大于10cm的卵石或干砌片石防护,防护宽度80cm,厚度不小于20cm。通过用粘性土或砂砾对路基进行全封闭的方法,来避免风蚀并保证路基的整体稳定性。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的长度为10m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为小麦秸秆。实施例2一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标出需要施工的区域,路基两侧超出路基设计宽度的70cm;(2)铺底层:清除原路面杂物,平整地表;在整平的地表上铺筑3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整平后碾压作为施工地表;(3)装卸填料:根据自卸车的运输量和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的摊铺面积,用标尺拉线、划出摊铺面积的网络白格,用自卸车将风积沙按网格倒退着卸料,使得自卸车始终行走在碎石土层或砂砾土层上;每卸完一车风积沙即用推土机摊铺整平,再卸下一车,直到一个段落中施工区域内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达到35cm;(4)铺设加固层:在风积沙表面铺设8cm的加固层,其中,加固层中包括质量分数为60%的石灰石、2‰的聚丙烯纤维、6%松填土、余量粉煤灰;(5)翻耕:在加固层上浇水,并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一次翻耕,翻耕深度为18cm,翻耕次数为3次;在第一次翻耕后,在翻耕填料表面施加秸秆纤维丝,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宽度方向进行第二次翻耕,翻耕深度为23cm,并加入质量为石灰石的0.3%的固化剂,翻耕次数为3次;在第二次翻耕后,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三次翻耕,翻耕深度为35cm,翻耕次数为5次,然后整平;其中,秸秆纤维丝的加入量为聚丙烯纤维质量的70%,固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树脂7份、氯化钠8份、羧甲基纤维钠1.5份、聚乙烯醇3份、工业级白油1.5份、海泡石粉4份、水35份、木质素磺酸钙2份、矿渣1.5份;(6)分格浇水:在整平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9%;(7)推土机碾压:碾压时采取纵、横向交替结合的方式进行碾压,第一遍纵向碾压后,下一遍采用横向碾压,如此交替进行;压实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间进行碾压;推土机行驶速度不超过2km/h;在施工段落交接处,重叠碾压,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之间压实推土机轮迹重叠不小于8cm;(8)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先以不高于8km/h的速度碾压1遍,再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按1/3轮宽重叠强振碾压5遍,每一遍均直道处先压两边,后压中间,弯道处则先压内侧,后压外侧,直到压遍铺设的风积沙;(9)压实度检测:采用灌沙或者灌水法检测压实后的风积沙的压实系数k,平板载荷仪试验测定地基系数k30,如果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指标有一个或两个都不合格,重复(7)~(8),直至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均合格;(10)在压实后的风积沙表面铺筑3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重复(3)~(9)直至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完成施工。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4)中石灰石、粉煤灰的粒径为1~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15mm、直径为8μ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6)后还包括在辗压后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进行第二次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11%,然后用推土机在石灰石上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来回压碾2遍,每一遍碾压时均由两边向中间进行,弯道处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时履带应有1/2的重叠,直至压遍铺设的风积沙。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8)中所述的强振碾压是指选用振动频率为48hz,振幅为压路机的强振档进行碾压。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10)后还包括路基保护:路基边坡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粘性土或者碎石土包坡,路肩用最小尺寸大于10cm的卵石或干砌片石防护,防护宽度80cm,厚度不小于20c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的长度为12m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为水稻秸秆。实施例3一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标出需要施工的区域,路基两侧超出路基设计宽度的80cm;(2)铺底层:清除原路面杂物,平整地表;在整平的地表上铺筑4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整平后碾压作为施工地表;(3)装卸填料:根据自卸车的运输量和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计算出每车的摊铺面积,用标尺拉线、划出摊铺面积的网络白格,用自卸车将风积沙按网格倒退着卸料,使得自卸车始终行走在碎石土层或砂砾土层上;每卸完一车风积沙即用推土机摊铺整平,再卸下一车,直到一个段落中施工区域内风积沙的松铺厚度达到40cm;(4)铺设加固层:在风积沙表面铺设10cm的加固层,其中,加固层中包括质量分数为70%的石灰石、3‰的聚丙烯纤维、8%松填土、余量粉煤灰;(5)翻耕:在加固层上浇水,并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一次翻耕,翻耕深度为20cm,翻耕次数为3次;在第一次翻耕后,在翻耕填料表面施加秸秆纤维,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宽度方向进行第二次翻耕,翻耕深度为25cm,并加入质量为石灰石的0.5%的固化剂,翻耕次数为3次;在第二次翻耕后,浇水润湿,然后沿路基长度方向进行第三次翻耕,翻耕深度为40cm,翻耕次数为6次,然后整平;其中,秸秆纤维的加入量为聚丙烯纤维质量的80%,固化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丙烯酸树脂10份、氯化钠10份、羧甲基纤维钠2份、聚乙烯醇5份、工业级白油2份、海泡石粉5份、水40份、木质素磺酸钙3份、矿渣2份;(6)分格浇水:在整平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10%;(7)推土机碾压:碾压时采取纵、横向交替结合的方式进行碾压,第一遍纵向碾压后,下一遍采用横向碾压,如此交替进行;压实顺序按照先两侧,后中间进行碾压;推土机行驶速度不超过2km/h;在施工段落交接处,重叠碾压,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行与行之间压实推土机轮迹重叠不小于8cm;(8)压路机碾压:振动压路机先以不高于8km/h的速度碾压1遍,再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按1/3轮宽重叠强振碾压6遍,每一遍均直道处先压两边,后压中间,弯道处则先压内侧,后压外侧,直到压遍铺设的风积沙;(9)压实度检测:采用灌沙或者灌水法检测压实后的风积沙的压实系数k,平板载荷仪试验测定地基系数k30,如果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指标有一个或两个都不合格,重复(7)~(8),直至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均合格;(10)在压实后的风积沙表面铺筑40cm的砂砾土层或碎石土层,重复(3)~(9)直至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完成施工。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4)中石灰石、粉煤灰的粒径为2mm,聚丙烯纤维的长度为20mm、直径为10μ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6)后还包括在辗压后的风积沙上围成围堰方格,围堰设置好后开始进行第二次浇水,使风积沙的含水量控制在12%,然后用推土机在石灰石上以不高于5km/h的速度来回压碾2遍,每一遍碾压时均由两边向中间进行,弯道处由内侧向外侧进行,碾压时履带应有1/2的重叠,直至压遍铺设的风积沙。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8)中所述的强振碾压是指选用振动频率为45~50hz,振幅为压路机的强振档进行碾压。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10)后还包括路基保护:路基边坡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粘性土或者碎石土包坡,路肩用最小尺寸大于10cm的卵石或干砌片石防护,防护宽度80cm,厚度不小于20c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的长度为15mm。所述的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5)中秸秆纤维为高粱秸秆。将上述经过步骤(7)辗压后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风积沙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时对风积沙分别对深度为5~10cm、10~20cm、20~30cm、30~40cm处进行干密度、含水率、压实度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辗压后检测层压实度均大于92%,且含水率大于5%,干密度均大于1.76符合设计要求。将上述经过步骤(7)辗压后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经过7天后测试抗压强度,对照组采用传统施工方法,且不加加固层,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采用实施例的施工工艺,风积沙路基的抗压强度远大于传统施工工艺的抗压强度,大大提高了风积沙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表1-辗压后风积沙进行性能测试表2-辗压后风积沙抗压强度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组7d抗压强度(mpa)2.622.712.760.79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