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117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桥梁设施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在施工路口往往需要设置临时移动的指示牌装置,从而方便过往行车行人方便出行,然而由于一般的指示牌高度较低,使可见度范围小,若前面的车辆高度较高时或桥梁施工路口处于低洼时,后面的车辆看不到指示牌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包括底架、起降装置、导位装置和收缩装置,所述底架中设有口部向下的滚轮槽,所述滚轮槽中可滚动的设有万向轮,所述起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架的上端面,所述收缩装置安装在所述起降装置的顶端,所述导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收缩装置下端面两侧并向下延展至所述起降装置的两侧;所述起降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隔开板、垫片和起降驱使装置,所述第一套管固定在所述底架上端面,所述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均为圆形筒,第二套管安装在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三套管安装在第二套管内,所述隔开板前后方向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贴近顶端的内部内,所述第二套管的前后壁上设置两条长形腔,所述起降驱使装置安装在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内的底架上端面,并向上延展伸进所述第二套管底部后伸进所述隔开板中部设置的孔、并向上延展至所述第三套管底部并与第三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垫片的安装部,所述起降装置中还设置有护托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起降驱使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机、斜形轮传达、中空的第一螺形杆、第二螺形杆和传达装置,第一螺形杆与所述第一套管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端面,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定第一螺形杆的一侧的所述底架上端面,轴端固定安装在一斜形轮,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螺形杆上的斜形轮形成所述斜形轮传达,第二螺形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螺形杆内,在所述第二套管及所述隔开板之间第一螺形杆和第二螺形杆上安装所述传达装置,所述传达装置包括固定块、第一螺形帽、第二螺形帽、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固定块相称地安装在位于第一螺形杆两侧的第二套管底部的凹孔内,固定块由凸角和竖向板组成,所述凸角设置有口部向内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摆臂的槽,所述第一摆臂与固定块铰接,固定块的竖向板中部设置有一左右方向的螺形孔,螺形孔内安装一螺形堵,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螺形堵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下端外侧抵接,在固定块的凸角下方的第二套管可滑行地安装所述第一螺形帽,第一螺形帽与第一螺形杆配合,第一螺形帽左右侧各设置有一口部向外的槽,所述槽设置一销与第一摆臂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上端外侧设置有一第一斜形面,第二螺形帽安装在第二螺形杆上,第二螺形帽底部设置有导滑轨,所述导滑轨与设置在位于第二螺形杆两侧的所述隔开板上端面的t型槽形成可滑行配合,所述第二摆臂安装在设置在位于第二螺形杆两侧的所述隔开板上的通孔内,并铰接,所述第二摆臂上端抵在所述第二螺形帽的左右两个侧面上,下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形面平行的第二斜形面,所述第二螺形帽包括左半螺形帽、右半螺形帽及第二弹性件,左半螺形帽和右半螺形帽处在闭合状态时形成一与所述第二螺形杆配合的螺形帽,在左半螺形帽与右半螺形帽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弹性件。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管内壁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块,在第一套管内壁中上部设置有一挡位销;第一套管内壁还设有一上下方向的导位槽,外壁靠上端还设置有导位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套管底部的左侧还设置有一可翻动导位机构,所述可翻动导位机构包括一拉簧和可翻动导位块,所述第二套管底部左侧设置口部向左的槽,所述槽内安装一转杆并与所述可翻动导位块铰接,在所述槽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拉簧的孔洞,所述拉簧的下端与所述可翻动导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可翻动导位块的左侧伸进所述第一套管的导位槽内。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收缩装置包括固定板、外框、轴杆、第一斜形轮组和第二斜形轮组、一第二电动机和收缩套机构,所述外框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端面,所述收缩套机构有4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外框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二电动机固定在所述外框顶面,其轴端与所述轴杆连接,并向下延展至所述外框的底面,所述轴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斜形轮,下方的斜形轮与安装在左右两个侧面的收缩套机构内端的斜形轮构成所述第一斜形轮组,下方的斜形轮与安装在前后两个侧面的收缩套机构内端的斜形轮构成所述第二斜形轮组传达。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收缩套机构包括第三螺形杆、收缩套、固定套、指示牌安装架和导位钉,所述固定套固定所述外框侧面上,所述收缩套可滑行安装在所述固定套内,所述收缩套中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螺形杆配合的螺形孔,所述第三螺形杆的内侧轴端固定所述斜形轮,所述收缩套外环面上还设置有一导位槽,所述指示牌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所述收缩套的外端。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导位装置包括导位杆、导位套和导位套固定板,所述导位套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起降装置的第二套管顶部,所述导位套固定在所述导位套固定板左右两侧,固定在所述收缩装置的固定板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向下延展入所述导位套的导位孔内,导位套内侧还设置有一上下方向的与设置所述起降装置的第一套管上的导位块形成可滑行配合的导位槽。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护托装置包括抗振垫和散热翅片,所述抗振垫设置在所述起降装置中的第一电动机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抗振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外部也相应地设置有所述护托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上升时,通过第一螺形杆及第一螺形帽带动第二套管在上下方向实现本装置第一阶段的上升,在第二套管上升至挡位销卡入第二套管的底部的同时,第一摆臂上端外侧的第一斜形面卡入第二摆臂下端内侧的第二斜形面,从而使第一螺形帽脱开第一螺形杆而第二螺形帽闭合使第二螺形帽与第二螺形杆配合,第一螺形杆继续旋转,带动第二螺形帽旋转,从而使第二螺形杆带第三套管继续上升,即实现本装置的第二阶段上升,由于在整个上升过程中,仅由第一电动机带动而实现两个阶段上升,减少了电机数量的同时,上升距离进一步加大而实现了较大的上升范围。

2.下降时,手动拉出挡位销,此时,第二套管在重力及第一弹性件作用下使第一螺形帽闭合,第二螺形帽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脱开第二螺形帽,从而使第三套管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滑,而后第一电动机反转,使第一螺形杆转动而使第二套管及第三套管整体下降,从而实现该本装置以较快的速度呈缩回状态。

3.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第二电动机及第一斜形轮组、第二斜形轮组,带动四个指示牌同时伸出与缩回,便于控制整个装置的重心位置,既提高了调整的速度,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4.通置于两侧的导位装置中的导位杆与导位套的套合、导位套与导位块的双重导位,使整个装置在上升及下降过程较为稳定,且通过双重导位,确保了整个装置上升的高度较大。

5.通过设置在第二套管底部的左侧的拉簧和可翻动导位块,即防止了第二套管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发生扭转,又便于在装置时便捷地将第二导位套管装入第一套管内。

6.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自动将指示牌上升和收缩,既可以防止出现信号盲区,又可以较小的尺寸以便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的起降装置的固定块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的起降装置的固定块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的起降装置的第二螺形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1中i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1中ii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收缩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图1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护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的一种便捷使用的桥梁设备,包括底架(1)、起降装置、导位装置和收缩装置,所述底架(1)中设有口部向下的滚轮槽(12),所述滚轮槽(12)中可滚动的设有万向轮(13),所述起降装置固定在所述底架(1)的上端面,用于所述本装置在上下方向的起降,所述收缩装置安装在所述起降装置的顶端,用于所述本装置的指示牌在水平面内的收缩,所述导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收缩装置下端面两侧并向下延展至所述起降装置的两侧,用于对所述本装置起降时的导位;所述起降装置包括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第三套管(23)、隔开板(24)、垫片(28)和起降驱使装置,所述第一套管(21)固定在所述底架(1)上端面,所述第二套管(23)和第三套管(23)均为圆形筒,第二套管(23)安装在第一套管(21)内,所述第三套管(23)安装在第二套管(22)内,所述隔开板(24)前后方向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套管(21)贴近顶端的内部内,所述第二套管(22)的前后壁上设置两条长形腔(221)用于所述隔开板(24)伸进,所述起降驱使装置安装在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管(21)内的底架(1)上端面,并向上延展伸进所述第二套管(22)底部后伸进所述隔开板(24)中部设置的孔、并向上延展至所述第三套管(23)底部并与第三套管(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22)中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垫片(28)的安装部,所述起降装置中还设置有护托装置。

其中,所述起降驱使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机(251)、斜形轮传达(252)、中空的第一螺形杆(253)、第二螺形杆(254)和传达装置,第一螺形杆(253)与所述第一套管(2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1)上端面,所述第一电动机(251)固定第一螺形杆(253)的一侧的所述底架(1)上端面,轴端固定安装在一斜形轮,与固定在所述第一螺形杆(253)上的斜形轮形成所述斜形轮传达(252),第二螺形杆(254)安装在所述第一螺形杆(253)内,在所述第二套管(22)及所述隔开板(24)之间第一螺形杆(253)和第二螺形杆(254)上安装所述传达装置,所述传达装置包括固定块(31)、第一螺形帽(32)、第二螺形帽(33)、第一摆臂(34)、第二摆臂(35)和第一弹性件(36),所述固定块(31)相称地安装在位于第一螺形杆(253)两侧的第二套管(22)底部的凹孔内,固定块(31)由凸角和竖向板组成,所述固定块(31)和竖向板组成倒l型,所述凸角设置有口部向内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摆臂(34)的槽(311),所述第一摆臂(34)与固定块(31)铰接,固定块(31)的竖向板中部设置有一左右方向的螺形孔(312),螺形孔内安装一螺形堵,所述第一弹性件(36)一端与所述螺形堵抵接,另一端抵住第一摆臂(34)的下端外侧,在固定块(31)的凸角下方的第二套管(22)可滑行地安装所述第一螺形帽(32),第一螺形帽(32)与第一螺形杆(253)配合,第一螺形帽(32)左右侧各设置有一口部向外的槽,所述槽设置一销与第一摆臂(34)的下端铰接,所述第一摆臂(34)上端外侧设置有一第一斜形面(341),第二螺形帽(33)安装在第二螺形杆(254)上,第二螺形帽(33)底部设置有导滑轨(331),所述导滑轨(331)与设置在位于第二螺形杆(254)两侧的所述隔开板(24)上端面的t型槽形成可滑行配合,所述第二摆臂(35)安装在设置在位于第二螺形杆(254)两侧的所述隔开板(24)上的通孔(241)内,并铰接,所述第二摆臂(35)上端抵在所述第二螺形帽(33)的左右两个侧面上,下端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形面(341)平行的第二斜形面(351),所述第二螺形帽(33)包括左半螺形帽(332)、右半螺形帽(333)及第二弹性件(334),左半螺形帽(332)和右半螺形帽(333)处在闭合状态时形成一与所述第二螺形杆(254)配合的螺形帽,在左半螺形帽(332)与右半螺形帽(333)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弹性件(334)。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套管(21)内壁下部固定设置有支撑块(26),用以限制第二套管(22)的最低位置,在第一套管(21)内壁中上部设置有一挡位销(27),用以承受所述第二套管(22)在最高位置时的重量;第一套管(21)内壁还设有一上下方向的导位槽(211),外壁靠上端还设置有导位块(212)。

其中,所述第二套管(22)底部的左侧还设置有一可翻动导位机构,所述可翻动导位机构包括一拉簧(91)和可翻动导位块(92),所述第二套管(22)底部左侧设置口部向左的槽,所述槽内安装一转杆并与所述可翻动导位块(92)铰接,在所述槽上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拉簧(91)的孔洞,所述拉簧(91)的下端与所述可翻动导位块(92)固定连接,所述可翻动导位块(92)的左侧伸进所述第一套管的导位槽(211)内。

其中,所述收缩装置包括固定板(61)、外框(62)、轴杆(63)、第一斜形轮组(64)和第二斜形轮组(65)、一第二电动机(66)和收缩套机构,所述外框(62)固定在所述固定板(61)上端面,所述收缩套机构有4组,分别安装在所述外框(62)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二电动机(66)固定在所述外框(62)顶面,其轴端与所述轴杆(63)连接,并向下延展至所述外框(62)的底面,所述轴杆(63)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斜形轮,下方的斜形轮与安装在左右两个侧面的收缩套机构内端的斜形轮构成所述第一斜形轮组(64),下方的斜形轮与安装在前后两个侧面的收缩套机构内端的斜形轮构成所述第二斜形轮组传达(65)。

其中,所述收缩套机构包括第三螺形杆(71)、收缩套(72)、固定套(73)、指示牌安装架(74)和导位钉(75),所述固定套(73)固定所述外框(62)侧面上,所述收缩套(72)可滑行安装在所述固定套(73)内,所述收缩套(72)中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第三螺形杆(71)配合的螺形孔,所述第三螺形杆(71)的内侧轴端固定所述斜形轮,所述收缩套(72)外环面上还设置有一导位槽,所述导位槽为狭长的且用于径向安装在固定套(73)上的所述导位钉(75)伸进,所述指示牌安装架(74)固定安装在所述收缩套(72)的外端。

其中,所述导位装置包括导位杆(81)、导位套(82)和导位套固定板(83),所述导位套固定板(83)固定在所述起降装置的第二套管(22)顶部,所述导位套(82)固定在所述导位套固定板(83)左右两侧,所述导位杆(81)有两件,固定在所述收缩装置的固定板(61)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并向下延展入所述导位套(82)的导位孔内,导位套(82)内侧还设置有一上下方向的与设置所述起降装置的第一套管(21)上的导位块(212)形成可滑行配合的导位槽。

其中,所述护托装置包括抗振垫(2512)和散热翅片(2511),所述抗振垫(2512)设置在所述起降装置中的第一电动机(251)的左端和右端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25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511)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机(251)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动机(25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511)的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抗振垫(2512)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翅片(2511)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第一电动机(251)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抗振垫(2512)用以减少所述第一电动机(251)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从而防止所述第一电动机(251)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过大而导致所述充底架(1),所述第二电动机(66)外部也相应地设置有所述护托装置。

使用时,先启动第一电动机,通过第一螺形杆及第一螺形帽带动第二套管在上下方向实现本装置第一阶段的上升,在第二套管上升至挡位销卡入第二套管的底部的同时,第一摆臂上端外侧的第一斜形面卡入第二摆臂下端内侧的第二斜形面,从而使第一螺形帽脱开第一螺形杆而第二螺形帽闭合使第二螺形帽与第二螺形杆配合,第一螺形杆继续旋转,带动第二螺形帽旋转,从而使第二螺形杆带第三套管继续上升,即实现本装置的第二阶段上升。下降时,手动拉出挡位销,此时,第二套管在重力及第一弹性件作用下使第一螺形帽闭合,第二螺形帽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脱开第二螺形帽,从而使第三套管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滑,而后第一电动机反转,使第一螺形杆转动而使第二套管及第三套管整体下降,从而实现该本装置以较快的速度呈缩回状态。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第二电动机及第一斜形轮组、第二斜形轮组,带动四个指示牌同时伸出与缩回,便于控制整个装置的重心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上升时,通过第一螺形杆及第一螺形帽带动第二套管在上下方向实现本装置第一阶段的上升,在第二套管上升至挡位销卡入第二套管的底部的同时,第一摆臂上端外侧的第一斜形面卡入第二摆臂下端内侧的第二斜形面,从而使第一螺形帽脱开第一螺形杆而第二螺形帽闭合使第二螺形帽与第二螺形杆配合,第一螺形杆继续旋转,带动第二螺形帽旋转,从而使第二螺形杆带第三套管继续上升,即实现本装置的第二阶段上升,由于在整个上升过程中,仅由第一电动机带动而实现两个阶段上升,减少了电机数量的同时,上升距离进一步加大而实现了较大的上升范围。

2.下降时,手动拉出挡位销,此时,第二套管在重力及第一弹性件作用下使第一螺形帽闭合,第二螺形帽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脱开第二螺形帽,从而使第三套管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滑,而后第一电动机反转,使第一螺形杆转动而使第二套管及第三套管整体下降,从而实现该本装置以较快的速度呈缩回状态。

3.通过设置在顶部的第二电动机及第一斜形轮组、第二斜形轮组,带动四个指示牌同时伸出与缩回,便于控制整个装置的重心位置,既提高了调整的速度,又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4.通置于两侧的导位装置中的导位杆与导位套的套合、导位套与导位块的双重导位,使整个装置在上升及下降过程较为稳定,且通过双重导位,确保了整个装置上升的高度较大。

5.通过设置在第二套管底部的左侧的拉簧和可翻动导位块,即防止了第二套管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发生扭转,又便于在装置时便捷地将第二导位套管装入第一套管内。

6.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自动将指示牌上升和收缩,既可以防止出现信号盲区,又可以较小的尺寸以便于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