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逆反射系统设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132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逆反射系统设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长大隧道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逆反射系统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是超速行为,而高速公路超速行为70%为速度错觉诱发(速度感不足)。隧道内追尾及撞侧壁等事故的主要原因则是距离感缺失,不能准确判定车与前车距离以及车与侧壁距离,产生严重的错觉。同时驾驶员行车轨迹偏出当前车道,车道保持能力不足,重要诱因是方向感不足。同时在隧道群中行驶,尤其在长大隧道中,隧道内部照度低,信息单调且缺少变化,容易引起驾驶员的视觉疲劳,行车的舒适性差。

逆反射技术日渐成熟,相对于传统照明而言,逆反射照明是一种高效节能的照明方式。逆反射概念是指反射光线从靠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返回的反射。利用上述光的逆反射原理,通过人工技术合成,就形成了可以实现光线逆反射效果的新型材料——逆反射材料。逆反射照明是通过逆反射材料增加障碍物的局部亮度及对比度,从而提升障碍物的视认性。反光环作为逆反射材料近年来在贵州、浙江等地的应用,其对提升隧道轮廓、提升方向感,增强诱导性等功能也得到认可。

公路隧道逆反射系统是将逆反射技术应用到隧道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中,以达到提高视距,提升局部亮度,改善隧道视认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并减少能耗等目的。公路隧道的传统照明为在隧道上部安装照明灯,照明能耗高,且对隧道路面信息的视认帮助不大。故需要一种能提高隧道路面局部亮度,且能耗低,并便于后期养护的照明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逆反射系统设置方法,将隧道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中间提醒段与出口段进行设计,在不同分段采用不同频率组合的差异化设计,主要为高频(猫眼道钉及轮廓标)、中频(反光环或反光条与侧墙诱导标)、低频(反光环、地面音符标线),根据隧道不同路段的驾驶员的视觉需求来分别进行逆反射系统设置,以满足驾驶员的视觉需求,提高驾驶员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逆反射系统设置方法,在限速为60~80km/h的长度大于1000m高速公路隧道上,将长大隧道依次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中间提醒段与出口段,入口段与出口段为进入隧道后100~150m左右的路段,过渡段为入口段后200~300m的路段,中间段为隧道中部的路段,其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入口段与出口段,分别使用中频反光环、中频侧墙诱导标、高频轮廓标、高频猫眼道钉的组合设置;

步骤二,在过渡段,使用中频反光环、中频反光条、中频侧墙诱导标、高频轮廓标、高频猫眼道钉的组合设置;

步骤三,在中间段,使用低频反光环、低频音符标线、中频反光条、中频侧墙诱导标、高频轮廓标、高频猫眼道钉的组合设置,在中间段连续设置两道彩色的反光环作为中间提醒段。

步骤四,对于2000~3000m隧道,则可每1km设立一个主题色提醒段,每个提醒段连续设置两道彩色反光环(相邻提醒段采用不同的主题色);

步骤五,对于特长隧道(>3000m),则可每3个中间提醒段设立一个疲劳唤醒区,长度为200~400m,使用彩色低频反光环、低频音符标线、彩色中频反光条、中频韵律型侧墙诱导标、高频韵律型轮廓标、高频猫眼道钉的组合设置。

进一步而言,步骤一中反光环采用宽20cm,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强级反光膜,在隧道入口10m处开始沿隧道内轮廓侧壁安装,其设置间距为30~60m/道,在入口段与出口段设置3道,侧墙诱导标在隧道侧壁内轮廓安装,高度为2~3m左右,设置间距为30~60m/道,轮廓标设于隧道侧壁及检修道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猫眼道钉底部圆盘安装进道路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

进一步而言,步骤二中反光环采用宽20cm,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强级反光膜,沿隧道内轮廓安装,其设置间距为60~120m/道,在侧壁下部设置反光条,设置间距为60~120m/道,反光环与反光条采取间隔设置方式,侧墙诱导标高度为2~3m左右,设置间距为30~60m/道,轮廓标设于隧道侧壁及检修道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猫眼道钉底部圆盘安装进道路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

进一步而言,步骤三中反光环采用宽15cm,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强级反光膜,沿隧道内轮廓安装,其设置间距为150~300m/道,在侧壁下部设置反光条,设置间距为30~60m/道,侧墙诱导标高度为2~3m左右,设置间距为30~60m/道,轮廓标设于隧道侧壁及检修道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猫眼道钉底部圆盘安装进道路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音符标线使用热熔型材料在路面铺装,长度为6~9m,其设置间距为150~300m/组。

进一步而言,步骤四中所述的彩色的反光环的颜色采用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组成,对于2000~3000m隧道,则可每1km设立一个主题色提醒段每个提醒段连续设置两道彩色反光环(相邻提醒段采用不同的主题色)。

进一步而言,步骤五中所述的在特长隧道中,每3km设置一种主题彩色反光环及反光条作为唤醒段,同时在侧墙上设置韵律型图案。

进一步而言,所述轮廓标在隧道内的颜色采用左黄右白。

进一步而言,所述音符标线包括四种不同的音符标线。

本发明有益效果:

1.从驾驶员的视觉需求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并将其细分为速度感、距离感、方向感、舒适感,根据隧道不同路段的组合设置,以满足驾驶员的视觉需求;

2.将不同的逆反射部分按照不同频率设置,形成韵律型视觉参照系,设置频率为韵律操节拍,更容易为驾驶员心理所接受;

3.逆反射系统对能源消耗小,节约成本且有利于后期养护;

4.地面采用音符标线,相比常规符号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使用四种路面音符标线,使驾驶员在行进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在保障方向感的同时,增加了行车舒适感,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隧道整体设置示意图;

图2是入口段/出口段设置示意图;

图3是过渡段设置示意图;

图4是中间段设置示意图;

图5是中间提醒段设置示意图;

图6是中间唤醒段设置示意图;

图7是隧道设置平面图一;

图8是隧道设置平面图二。

1.反光环;2.反光条;3.侧墙诱导标;4.轮廓标;5.猫眼道钉;6.音符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逆反射系统设置方法,在限速为60~80km/h的长度大于1000m高速公路隧道上,将长大隧道依次分为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中间提醒段与出口段,入口段与出口段为进入隧道后100~150m左右的路段,过渡段为入口段后200~300m的路段,中间段为隧道中部的路段,其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入口段与出口段,分别使用中频反光环1、中频侧墙诱导标3、高频轮廓标4、高频猫眼道钉5的组合设置,其中,反光环1采用宽20cm,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强级反光膜,在隧道入口10m处开始沿隧道内轮廓侧壁安装,在入口段与出口段设置3道,其设置间距为30~60m/道,侧墙诱导标3在隧道侧壁内轮廓安装,高度为2~3m左右,设置间距为30~60m/道,轮廓标4设于隧道侧壁及检修道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猫眼道钉5底部圆盘安装进道路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入口段/出口段为速度感、距离感的视觉需求,以及缓解黑洞/白洞效应的亮度要求,因此采用密集的反光环布置方式,可以缓解驾驶员暗适应问题。

步骤二,在过渡段,使用中频反光环1、中频反光条2、中频侧墙诱导标3、高频轮廓标4、高频猫眼道钉5的组合设置,其中,反光环1采用宽20cm,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强级反光膜,沿隧道内轮廓安装,其设置间距为60~120m/道,在侧壁下部设置反光条2,设置间距为60~120m/道,反光环1与反光条2采取间隔设置方式,侧墙诱导标3高度为2~3m左右,设置间距为30~60m/道,轮廓标4设于隧道侧壁及检修道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猫眼道钉5底部圆盘安装进道路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过渡段为速度感、距离感及方向感的视觉需求,以及从明到暗的适应要求,因此采用反光环1和反光条2间隔布置方式,可以提升驾驶员的速度感、距离感及一定的方向感。

步骤三,在中间段,使用低频反光环1、低频音符标线6、中频反光条2、中频侧墙诱导标3、高频轮廓标4、高频猫眼道钉5的组合设置,在中间段连续设置两道彩色的反光环1作为中间提醒段,其中,反光环1采用宽15cm,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强级反光膜,沿隧道内轮廓安装,其设置间距为150~300m/道,

在侧壁下部设置宽8cm的反光条2,与隧道轮廓一致的铝板或不锈钢做成,迎行车面粘贴一层超级反光膜,沿隧道内轮廓安装,设置高段为2~3m,

设置间距为30~60m/道,侧墙诱导标3高度为2~3m左右,设置间距为30~60m/道,轮廓标4设于隧道侧壁及检修道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猫眼道钉5底部圆盘安装进道路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道路上,设置间距为6~12m/个,音符标线6使用热熔型材料在路面铺装,长度为6~9m,其设置间距为150~300m/组。中间段为速度感、距离感、方向感及舒适感的视觉需求,以及亮度低条件下对路面信息的视认要求,因此采用反光环1设置间距大,同时在地面上设置四种音符符号标线(与常规的数字字符等符号,音符符号更加符合人的美观需求,对人的吸引力更大),将驾驶员的注视点吸引到地面上,增强方向感及诱导性,形成连续重复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最终形成韵律型视觉参照系。

步骤四,对于2000~3000m隧道,在反光环的迎行车面涂彩色高等级反光膜,形成彩色反光环1,每1000m设立一个主题色提醒段,每个提醒段连续设置两道彩色反光环(相邻提醒段采用不同的主题色)。

步骤五,对于特长隧道(>3000m),每3km设置一种主题彩色反光环及反光条作为唤醒段,同时在隧道侧壁上设置平滑的韵律图案,不同的唤醒段对应不同的韵律图案,长度为200~400m,使用彩色低频反光环1、低频音符标线6、彩色中频反光条2、中频韵律型侧墙诱导标3、高频韵律型轮廓标4、高频猫眼道钉5。

优选的,所述彩色的反光环1的颜色采用常用的红色、黄色、绿色组成,每1km设置一种主题彩色反光环1区域作为提醒段,每3km设置一种主题彩色反光环1及反光条2作为唤醒段。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设置彩色反光环1区域作为提醒段(唤醒段),以缓解驾驶员在隧道中部的视觉疲劳,同时提醒驾驶员正处于隧道中间提醒段(唤醒段)位置。

优选的,所述轮廓标4在隧道内的颜色采用左黄右白。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进一步提升驾驶员的方向感。

优选的,所述音符标线6包括四种不同的音符标线。采有这样的结构设置,相比常规符号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使用四种路面音符标线,使驾驶员在行进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在保障方向感的同时,增加了行车舒适感,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优选的,本发明中逆反射安全设施应注意保养、维护,当其反光系数降低到设计数值的70%以上时,应注意更换反光膜。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