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7996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t型梁桥换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于我国当前部分铁路桥梁旧梁严重病害,亟需更换的现状,在以往既有铁路线路桥梁换架施工中,需要对线路长时间进行封闭,并通过修建临时便道或便桥供车辆限速通行,然后再利用架桥机或者在桥下搭设支架的方式完成逐孔换架施工工作,造价高,工期长,工作量大,且对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整孔简支t型梁的换架施工的换梁施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包括:

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所述换架梁机包括主梁,所述主梁上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两台吊梁小车,所述主梁通过前导柱和后导柱架设于桥面上,所述前导柱和后导柱均为可伸缩结构;

设置在换架梁机一侧的用于运送待架新梁的第一运梁专列、用于喂梁的两台第一运梁小车和用于将待架新梁从所述第一运梁专列吊放到两台所述第一运梁小车上的两台第一倒装龙门;以及

设置在换架梁机另一侧的用于接驳旧梁的两台第二运梁小车、用于将旧梁运送离场的第二运梁专列和用于将旧梁从两台所述第二运梁小车吊放到所述第二运梁专列上的两台第二倒装龙门。

优选的,所述主梁的横向两侧具有翼缘;所述吊梁小车包括移动小车和横跨梁,所述移动小车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主梁两侧的翼缘的顶侧配合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小车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吊梁小车的底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横跨梁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驱动机构相对于所述主梁横向移动,所述横跨梁上设有卷扬机。

优选的,所述前导柱和后导柱均为伸缩油缸。

优选的,所述前导柱和后导柱的底部均设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梁专列和第二运梁专列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梁架,所述梁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两个斜撑,两个所述斜撑呈八字形设置,用于使t型梁的纵梁插入其中,所述底座支撑在t型梁的底部,两个所述斜撑分别抵在t型梁两侧的腹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倒装龙门和第二倒装龙门均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第一运梁专列和第二运梁专列上均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门吊支架,所述门吊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倒装龙门和第二倒装龙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梁专列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吊机支架,所述吊机支架用于在换架梁机进场和退场时支撑在吊梁小车的下方。

优选的,还包括两排轨道和多个吊机枕梁,多个所述吊机枕梁架设在换梁位置两侧的t型梁桥上,两个所述轨道分别架设在待换架梁两侧的多个所述吊机枕梁上。

优选的,多个所述吊机枕梁的两端均延伸出所述轨道的两侧,用于支撑所述前导柱、后导柱、第一倒装龙门和第二倒装龙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运梁专列和第二运梁专列均包括车头和多节平车,所述第一运梁专列的车头与所述第二运梁专列的车头背向设置,各平车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由上可知,本系统通过可升降的前导柱和后导柱,实现了换架梁机的整体起降,再配合吊梁小车的运动,实现新梁的架设和旧梁的拆除,通过设备的整体起降,使换梁过程不受风力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会使落梁造成偏差,提高了换梁效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设备的起升高度,实现了在有建筑限界要求的工况下顺利完成t型梁的换梁操作,可保证对原线路设备不造成任何不必要影响的前提下,在“天窗点”内安全、高效地完成整孔简支t型梁的换架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架梁机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架梁机起吊时的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架梁机吊放旧梁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架梁机吊放新梁时的状态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进场时的状态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倒装龙门位置处的轨道和吊机枕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换架梁机位置处的轨道和吊机枕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运梁专列;2、第一倒装龙门;3、第一运梁小车;4、换架梁机;41、前导柱;42、主梁;421、翼缘;43、后导柱;44、吊梁小车;441、移动小车;442、横跨梁;443、卷扬绳;5、待架新梁;6、第二运梁小车;7、旧梁;8、第二倒装龙门;9、第二运梁专列;10、平车;11、梁架;111、斜撑;112、底座;12、门吊支架;13、吊机支架;14、吊机枕梁;15、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t型梁桥的换梁施工系统,包括设置在换梁位置处的换架梁机4,换架梁机4包括主梁42,主梁42上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运动的两台吊梁小车44,吊梁小车44用于吊取待架新梁5和旧梁7;主梁42通过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架设于桥面上,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均为可伸缩结构,具体可以采用伸缩油缸,由此使主梁42及两台吊梁小车44均可做升降运动,以此实现待架新梁5和旧梁7的起落;在换架梁机4的一侧,本系统还包括用于运送待架新梁5的第一运梁专列1、用于喂梁的两台第一运梁小车3和用于将待架新梁5从第一运梁专列1吊放到两台第一运梁小车3上的两台第一倒装龙门2;在换架梁机4另一侧,本系统还包括用于接驳旧梁7的两台第二运梁小车6、用于将旧梁7运送离场的第二运梁专列9和用于将旧梁7从两台第二运梁小车6吊放到第二运梁专列9上的两台第二倒装龙门8。

结合图4至图6所示,通过可升降的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可实现设备的整体起降,再配合吊梁小车44的运动,实现新梁的架设和旧梁7的拆除,通过设备的整体起降,使换梁过程不受风力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会使落梁造成偏差,提高了换梁效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设备的起升高度,实现了在有建筑限界要求的工况下顺利完成t型梁的换梁操作,可保证对原线路设备不造成任何不必要影响的前提下,在“天窗点”内安全、高效地完成整孔简支t型梁的换架施工。

参考图3所示,主梁42的横向两侧具有翼缘421;吊梁小车44包括移动小车441和横跨梁442,移动小车441的顶部设有与主梁42两侧的翼缘421的顶侧配合的驱动轮,即移动小车441顶部具有两排驱动轮,移动小车441通过两排驱动轮与主梁42两侧翼缘421的配合而吊设在主梁42上,该驱动轮用于带动移动小车441沿主梁42的长度方向移动;吊梁小车44的底侧设有安装槽,横跨梁442安装在安装槽中、并通过驱动机构相对于主梁42横向移动,横跨梁442上设有卷扬机,卷扬机的卷扬绳443用于捆绑待架新梁5或待更换的旧梁7,通过卷扬绳443的收缩,将待架新梁5或旧梁7紧紧的捆绑在主梁42的下方,进而通过横跨梁442相对于主梁42的横向移动,实现t型梁的偏心起落,从而实现t型梁桥上行侧和下行侧梁架11的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的底部均设有垫块,垫块可增加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且垫块横截面积优选大于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的横截面积,这样支撑的受力面积更大,支撑更平稳。

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运梁专列1和第二运梁专列9上均设有至少两个梁架11,梁架11包括底座112和设置在底座112上的两个斜撑111,两个斜撑111呈八字形设置,用于使t型梁的纵梁插入其中,底座112支撑在t型梁的底部,两个斜撑111分别抵在t型梁两侧的腹板上,即支撑在t型梁的纵梁与横梁的交界处,用于在设备进场时,对待架新梁5或退场的旧梁7形成支撑。

结合图7和图9所示,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均为可伸缩结构,第一运梁专列1和第二运梁专列9上均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门吊支架12,门吊支架12用于支撑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因为倒装龙门的两个支腿之间的宽度要大于第一运梁专列1和第二运梁专列9,所以在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进场时,需要通过上述门吊支架12来支撑,待第一运梁专列1和第二运梁专列9将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运送就位时,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的支腿向下伸出、并支撑在桥面上,同时脱离门吊支架12,门吊支架12在运送完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后即可从第一运梁专列1和第二运梁专列9上卸下,待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退场时再装上。

结合图7和图10所示,第一运梁专列1上还可拆卸的设置有两个吊机支架13,吊机支架13用于在换架梁机4进场时支撑在吊梁小车44的下方,换架梁机4进场时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为收缩状态,当换架梁机4抵达换梁位置时,前导柱41和后导柱43向下伸出、并支撑在桥面上,同时两台吊梁小车44脱离吊机支架13,吊机支架13在运送完换架梁机4后从第一运梁专列1上卸下,待换架梁机4退场时再装上。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本系统还包括两排轨道15和多个吊机枕梁14,多个吊机枕梁14架设在换梁位置两侧的t型梁桥上,两个轨道15分别架设在待换架梁两侧的多个吊机枕梁14上,两个轨道15为第一运梁专列1、第二运梁专列9、第一运梁小车3和第二运梁小车6的专用轨道15。

进一步的,多个吊机枕梁14的两端均延伸出轨道15的两侧,用于支撑前导柱41、后导柱43、第一倒装龙门2和第二倒装龙门8,吊机枕梁14的材质坚固,设置平稳,可以对第一倒装龙门2、第二倒装龙门8和换架梁机4形成稳定的支撑。

如图7所示,第一运梁专列1和第二运梁专列9均包括车头和多节平车10,其中,第一运梁专列1的车头和第二运梁专列9的车头背向设置,各平车1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在将各设备运送进场时,可将第一运梁专列1的平车10与第二运梁专列9的平车10彼此连接,待各设备就位并安装后,再将第一运梁专列1的平车10与第二运梁专列9的平车10彼此分开,最终换梁结束后再将第一运梁专列1的平车10与第二运梁专列9的平车10连接,以运送各设备退场。

本系统的施工过程为:

1、准备工作

1)进场

2)切割轨排:在待架梁跨上分割32m轨排。要求先钻孔,后拉轨固定,再锯轨,最后上连接板固定。完成后,线路上仍然可以确保正常行车。

3)扒除道砟,安装枕梁:扒除道砟,在待架梁跨端部及其以外适当位置分别安装换架梁机和倒装龙门吊的专用枕梁。枕梁横向穿过两条钢轨,支撑于两片“t”腹板附近,设置好后不得影响正常行车。

4)其他后续处理:如,处理绣死的支座联结螺栓,确保换架梁时可以拧下;凿除“t”横联板混凝土保护层等。

5)退场

以上工作在另外一个“天窗点”实施,不占用正式施工时间。

2、换架施工

1)组织车辆,运输新梁及设备上场;

2)根据枕梁的放置位置,将倒装龙门和换架梁机安装就位。

3)解开待架梁跨上轨排联结螺栓,吊出32m轨排,交于低高度运梁小车、通过两台倒装龙门配合倒装、再交给运梁专列。一旦32m轨排吊出梁跨即可清除梁上道砟(无需全部清除,旧梁带一定的道砟拆除)。在此期间,将新梁倒装于低高度运梁小车上。

4)吊除第一片“t”梁,将所换下的旧梁放置在低高度运梁小车,并通过倒装龙门转移到运梁专列上,然后运输退场;继续吊除第二片“t”梁,同前。

5)利用运梁专列运送新梁进场,并通过倒装龙门转移到低高度运梁小车上,驮梁到换架梁机位置处进行起吊落梁,完成一片新梁的架设;第二片同前。

6)回装32m轨排,恢复轨道结构。

7)设备拆除,装车。

8)人员、旧梁、设备退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换架梁施工技术可保证不对既有线路造成任何不必要破坏的前提下,在“天窗点”内安全、快速地完成既有线路上简支“t”梁的整孔换架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换架梁施工过程中造价高、工作量,长期封闭线路的问题,可供路局工务工程配备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