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37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梁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梁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作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建设、运营状态均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桥梁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采用长大悬臂预应力盖梁宽幅桥面,实现了宽幅桥面多车道通行,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拓展桥下净空,使桥下空间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城市市政桥梁设计与施工,桥梁周围环境对桥梁结构选型影响很大,既要考虑桥下足够的行车道宽度,又要考虑桥梁结构与周围环境在空间上的协调性,满足城市景观性的要求。桥梁设计中常常采用花瓶式桥墩长大悬臂盖梁和预制预应力小箱梁相搭配的结构形式,其以造型美观,线型流畅,桥下通行空间宽敞,采光良好,视野通透,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造价低等突出特点而备受工程建设和设计者的青睐。

盖梁是桥梁结构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构件,上部结构的恒载和活载就是通过盖梁传递给墩柱和基础。宽幅大悬臂预应力盖梁桥下空间大,桥梁横桥向跨越能力增强,且结构耐久性较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宽幅长大悬臂结构的盖梁,将桥梁上下部结构融为一体,能提供宽幅多车道的桥面和实现桥下空间利用的道路行车。但宽幅大悬臂结构的预应力盖梁,设计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长大悬臂盖梁上部恒载、活荷载大,悬臂长度较大时盖梁端部挠度控制是重难点,宽幅长大悬臂端部挠度超过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影响盖梁总体线形外观质量和实体质量。在桥梁建设中,宽幅长大悬臂盖梁施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较大,盖梁的结构线形及外观质量是施工控制的首要指标。

宽幅长大悬臂盖梁施工时采用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支架搭设方案是盖梁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及降低安全风险的关键。常规的盖梁现浇施工有满堂支架法、抱箍法、钢棒法、预埋钢板牛腿等方法。常规的盖梁现浇施工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在承载宽幅长大悬臂盖梁施工时精确调整支撑高度,适用性不强,同时也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施工复杂、对施工环境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盖梁支架,可以更好在宽幅长大悬臂盖梁施工时有效调节支架的支撑高度,可广泛适用于目前各种施工场所。

本发明提出一种盖梁支架,用于支撑盖梁的支架,包括用以支撑盖梁的桁架和用以承载所述桁架的承台,所述桁架上设有多个用以精调所述桁架支撑高度的升降装置和用以粗调所述桁架支撑高度并可拆卸安装的支墩。

进一步的,所述桁架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保护所述盖梁的横向贝雷分配梁。

进一步的,所述桁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盖梁的上层桁架和用于支撑所述上层桁架的下层桁架。

进一步的,还设有用于加固稳定所述桁架的剪刀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用于升降的千斤顶、用于安装固定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和设于所述千斤顶顶部用于顶升、支承的顶升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支承所述千斤顶的支承横梁和用于稳定加高所述千斤顶的加强横梁。

进一步的,所述顶升单元包括设于所述千斤顶顶部并被千斤顶带动的升降柱和用以对升降柱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向管。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与桁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桁架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桁架为梯形。

本发明的一种盖梁支架,可以通过升降装置和支墩的配合使用,不仅能够粗调支架的支撑高度,而且也能精确的调节支架在施工时的支撑高度,可以广泛适用于现有工程建设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盖梁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盖梁支架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梁、2-桁架、21-升降装置、211-千斤顶、212-支撑横梁、213-加强横梁、214-升降柱、215-导向管、22-支墩、23-上层桁架、24-下层桁架、3-承台、4-贝雷分配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盖梁1支架,用于支撑盖梁1的支架,包括用以支撑盖梁1的桁架2和用以承载桁架2的承台3,桁架2上设有多个用以精调桁架2支撑高度的升降装置21和用以粗调桁架2支撑高度并可拆卸安装的支墩22。

在桁架2上设有升降装置21可以精确的调节桁架2的支撑高度,由于在进行宽幅长大悬臂盖梁1的搭建施工时,各施工部件都是大体积物件,而且在搭建、对接等施工操作时,对误差的要求又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这种大体积物件位置的调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对比较困难,采用升降装置21可以对支撑物进行精确的位置调整;由于桁架2和承台3的尺寸一般都不可更改,当需要进行更高的支撑高度时,单纯的承台3和桁架2组合高度无法达到目标支撑高度,所以这时采用在桁架2上安装支墩22的形式来进行对支撑高度的提升,支墩22是型号为i45a的两块工字钢双拼而成,根据需要选择支墩22的高度,同时也可选择两个支墩22叠加支撑,由于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21的高度调节上限为45cm,所以采用的支墩22单层高度为45cm,双层叠加高度为90cm的支墩22。当无法通过升降装置21的调节来达到目标高度时,也就是需要的调节的高度大于45cm,就需要加设一支墩22进行调节,再通过升降装置21进行精确定位调节,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又能够使施工快速、安全的进行,无需返工重新设计等不必要的麻烦。

桁架2的弦杆选用i45a工字钢,端斜杆采用i28a工字钢,其他的腹杆全部使用i18工字钢。

由于承台3的作用为承载桁架2,这就说明盖梁1及整个支架的重量均集中在承台3之上,承台3需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地面松软容易塌陷的施工场地,承台3地下部分设有地基,地基可以避免承台3因地面因素而倾倒、下陷;同时承台3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大大的提高了承台3的稳固性,能够更稳定的支撑桁架2,使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性更高。

桁架2上还设有用于支撑和保护盖梁1的横向贝雷分配梁4。贝雷分配梁4直接加设与桁架2上,并与盖梁1直接接触。由于在宽幅长大悬臂盖梁1横向长度较长,而且重量较大,所以采用横向贝雷分配梁4不仅能够使盖梁1底部的支撑面得到全面支撑,避免局部受力而导致盖梁1或者桁架2变形受损;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支撑物的重量均匀传递至桁架2上,而且采用贝雷分配梁4之后,就可以减少桁架2和承台3的设计长度,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空间利用,大大减少了支架系统所占用施工作业面积,可以有效解决高架桥桥上与桥下施工的交叉作业问题,避免了整个支架系统对桥下空间利用新建道路施工的影响和施工便道行车的干扰。非常适合在无足够地面场地和交通流量大的情况下使用。

桁架2包括用于支撑盖梁1的上层桁架23和用于支撑上层桁架23的下层桁架24。上层桁架23为矩形;下层桁架24为梯形。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强桁架2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便于拆卸安装,同时也可以将调节支撑高度的支墩22安装在上层桁架23和下层桁架24之间,下层桁架24为梯形的目的是在支撑过程中,使桁架2具有更好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还设有用于加固稳定桁架2的剪刀支撑。为了防止盖梁1左右倾斜或者倾倒,施工时在盖梁1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可拆卸的i16工字钢剪刀支撑,剪刀支撑可以根据盖梁1实际高度进行叠加使用,同时加设支墩22、升降装置21进行高度的调节。剪刀支撑分别与上层桁架23和下层桁架24连接,使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体系,增加了整个支撑系统的可靠性。

参阅图2。升降装置21包括用于升降的千斤顶211、用于安装固定千斤顶211的底座和设于千斤顶211顶部用于顶升、支承的顶升单元。本实施例中共采用的12对螺旋千斤顶211,桁架2最外侧2对为最大支撑为100吨的螺旋千斤顶211,内侧均为最大支撑为50吨的螺旋千斤顶211。千斤顶211均安放在上层桁架23的横梁上。

底座包括用于支承千斤顶211的支承横梁212和用于稳定加高千斤顶211的加强横梁213。由于千斤顶211受力时,底部压力较大,所以在千斤顶211底部放置支承横梁212和加强横梁213用以在千斤顶211支撑或者顶升时使千斤顶211更加稳定,大大的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还能够通过加强横梁213对千斤顶211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

顶升单元包括设于千斤顶211顶部并被千斤顶211带动的升降柱214和用以对升降柱214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向管215。导向管215与桁架2固定连接。

千斤顶211在顶升过程中,上部的方形升降柱214通过方形导向管215导向顶升,实现高度升降调节,保证千斤顶211在顶升过程中,方形升降柱214通过方形导向管215的导向,使其在顶升过程中不发生偏移,确保了千斤顶211在顶升过程的安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