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554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屏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



背景技术:

目前,吸隔声屏障是用于吸收和隔离噪声源直达声的传播,在噪声源与接受者之间设置的吸声和隔声屏蔽系统,它使接收者被置于声影区内,对其中噪声的传播有较好的隔离效果。现在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的噪声污染,声屏障占地少,制作安装方便快捷,工程投资适宜,已成为交通噪声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声屏障会发生反射、投射和绕射三种现象。通常我们认为声屏障能够阻止直达声的传播,并使统射声有足够的衰减,而投射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声屏障的吸隔声效果一般可以采用减噪量来表示,它反映了声屏障上述两种屏蔽透声的本领。在声源和接受点之间插入一个声屏障,设声屏障无限长,声波只能从屏障的上方绕射过去,而在其后形成一个声影区就像光线被物体遮挡形成一个阴影那样。在这个声影区内,人们可以感到噪声明显减弱了,这就是声屏障的减噪效果。在声源和接受者之间插入一个设施,使声波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的一定区域内的噪声影响,这样的设施被称为声屏障。该声屏障在世界各国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各国对高速铁路声屏障也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在高速铁路声屏障的设计与施工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现有的屏障一般都拆装复杂,且屏蔽噪音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包括导轨、中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所述导轨的底部焊接有预埋件,所述导轨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中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滑块滑动连接与滑槽的内部,所述中板的左侧设有卡槽,所述中板的右侧设有卡销,所述左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销,且左固定板通过卡销与中板卡接,所述右固定板的左侧设有卡槽,且右固定板通过卡槽与中板卡接。

优选的,所述中板包括正面和背面的隔音板,所述隔音板之间设有纤维板,所述隔音板和纤维板之间设有吸音棉。

优选的,所述中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中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均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中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路向槽和路向凸起。

优选的,所述预埋件的底部为十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通过在隔音板内部设置纤维板和吸音棉来进行降噪,通过增加中板的数量来加长屏障的长度,通过卡槽和卡销之间的卡接,通过在中板、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下端焊接滑块,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便于拆装;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于生产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剖视图。

图中:1导轨、2预埋件、3滑槽、4中板、41隔音板、42纤维板、43吸音棉、5滑块、6顶板、7卡槽、8卡销、9左固定板、10右固定板、11路向槽、12路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扣合式高速铁路声屏障,包括导轨1、中板4、左固定板9和右固定板10,所述导轨1的底部焊接有预埋件2,所述导轨1的内部设有滑槽3,所述中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5,且滑块 5滑动连接与滑槽3的内部,所述中板4的左侧设有卡槽7,所述中板4的右侧设有卡销8,所述左固定板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卡销8,且左固定板9通过卡销8与中板4卡接,所述右固定板10的左侧设有卡槽7,且右固定板10通过卡槽7与中板4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4包括正面和背面的隔音板41,所述隔音板41之间设有纤维板42,所述隔音板41和纤维板42之间设有吸音棉43,通过在隔音板41内部设置纤维板42和吸音棉43来进行降噪。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4、左固定板9和右固定板10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6,增加声音的折射次数,进行降噪。

进一步的,所述中板4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路向槽11和路向凸起12,增加美观性的同时,也具有导向性。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件2的底部为十字形,增加结构的稳固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导轨1安装到高速铁路旁,根据需要安装屏障的长度来调整中板4的数量,用左固定板9和右固定板10将中板4进行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通过在隔音板41内部设置纤维板42和吸音棉43来进行降噪。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