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17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路基,特别是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



背景技术:

在公路的建设工程中,对公路路基的处理是极为关键的,也是公路施工中的难点,对于一些经常有大型或重型车辆经过的道路,或者经常遭遇大雨冲刷的路段,重型车辆或大雨会对路基产生一定的损毁,会使路基产生沉降,特别是在道路与桥梁的接头处,由于桥梁本身和桥头两端的路基沉降程度不一致,桥头两端的路基的沉降程度大于桥梁本身的沉降,所以,车辆在经过桥头时,会产生“桥头跳车”的情况,为车辆的形式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公路路基防沉降设施,可有效解决桥梁本体和桥梁桥头的路基沉降量不一致导致车辆行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土层和砂石层,土层上有砂石层,砂石层的上部有混凝土块,混凝土块内有腔体,腔体的上端为开口状,混凝土块的上端面有盖板,腔体的底面上有多个盲孔,盖板的下端面上有多个固定柱,固定柱置于腔体内,固定柱的下端面置于盲孔内,固定柱的外缘面上有多个上下排列的环形固定板,混凝土块上有与盲孔的底面连通的排水槽,腔体内堆满有石子,盖板上有多个石子放置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可重复使用,排水方便,能有效的对重型车辆的压力进行缓冲,能大大的减小桥头路基的沉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拿掉盖板和固定柱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盖板和盖板下的固定柱的结构主视图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土层和砂石层,土层1上有砂石层2,砂石层2的上部有混凝土块3,混凝土块3内有腔体4,腔体4的上端为开口状,混凝土块3的上端面有盖板5,腔体4的底面上有多个盲孔6,盖板5的下端面上有多个固定柱7,固定柱7置于腔体4内,固定柱7的下端面置于盲孔6内,固定柱7的外缘面上有多个上下排列的环形固定板8,混凝土块3上有与盲孔6的底面连通的排水槽9,腔体4内堆满有石子10,盖板5上有多个石子放置孔11。

为了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所述的腔体4内水平放置有套装在固定柱7上的压板12,固定柱7上穿插有置于压板12下部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将压板12固定在固定柱7上,压板12上有石子放置孔。

为了保证盖板5的承压能力,所述的盖板5上的固定柱7的下端面与盲孔6的底面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固定柱7上的多个环形固定板8置于盲孔6内,环形固定板8经螺纹结构旋装在固定柱7上,方便安装和重复使用。

所说的混凝土块3的下端面上装有多根竖杆14,竖杆14贯穿砂石层2,竖杆14的下端头插入土层1内,对混凝土块3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土层1上放置砂石层2,在砂石层上放置混凝土块3,混凝土块3内有腔体,盖板5上的固定柱7置于腔体4并插入盲孔6内,经盖板5上的石子放置孔11将石子10放置在混凝土块3的腔体4内,使石子10充满整个腔体4,由于固定柱7上有多个环形固定板8,石子10经环形固定板8将盖板5紧紧的固定在混凝土块3上,当遇到大雨时,雨水会先进入腔体4内,使腔体先对雨水进行收集,石子有暂时的蓄水能力,达到大大降低雨水冲击力的作用,然后经排水槽9排出混凝土块3的外部;当有重型车量通过盖板5时,由于盖板5下由石子对其有支撑作用,同时由于盖板5上的固定柱7的下端面与盲孔6的底面之间有间隙,也给盖板一定的变形量,盖板在受压时,有一定的变形空间,在变形时,石子同时对盖板承受的压力进行缓慢的接收和释放,保证盖板的安全性。

为了更进一步的保证盖板固定在混凝土块3上的稳定性,固定柱7上套装有压板12,压板的上方也有石子,经压板对固定柱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先把压板12经支撑杆13固定在固定柱7上,然后将多个环形固定板8旋装在固定柱7上,之后吊装盖板5,将盖板、固定柱和压板一同放置在混凝土块3上,之后进盖板上的石子放置孔11和压板上的石子放置孔,将石子放置在混凝土块3的腔体内,完成对盖板5的固定,当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将盖板吊起即可。

本实用新型盖板的上端面为路面,盖板和混凝土块3一起既能及时的将大量的雨水进行收集,又能承受重型车辆的压力,间接减轻了砂石层和土层的承压压力,减小了桥头两端的路基的沉降程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